17.攘外必先安內
環州居住着許多羌人部落,以明珠部實力最大,聚居在白馬河西岸的山谷地帶,有數萬之衆。半年前,西夏大將滄隆寇邊,買通了明珠部大酋長阿塔,阿塔貪財好色接受了滄隆的金銀女奴,隨後協助西夏大軍攻克了安邊城,殺死了正在這裡築城的環州守軍,以及原州的築城使劉慶。
兩個月前,明珠部大酋長阿塔聽說種世衡被西夏人射殺在洪德寨附近的山嶺,忽然大笑。
告訴手下心腹說:“環州從今往後再無對手。”
遂下令,秋收時越過白馬川到漢人的村子裡搶劫過冬的糧草。
此時,趙澤已接任環州知州一職,百廢待興,需要理清的頭緒一大堆。
幸好種世衡在天有靈,臨死之前收服了羌人牛家族首領奴訛、党項族首領蘇吃囊,不然的話趙澤這齣戲還真難唱。
明珠部的戰士越過白馬川后,沿河襲擊了數個漢人居住的村莊,搶劫糧食不說,還濫殺無辜。
這件事在三天後傳到了環州府,洪德寨守將賀林親自稟告趙澤。
趙澤覺得若是不處理好環州內部的事情,一旦來年開戰,這些蠻族便會在背後捅刀子。
於是,召集衆人在通遠城開了個會,種家軍的六位驍將也到了場。
趙澤先請教了一下有關環州境內羌人等部落的狀況,賀林一一答對。
聽了賀林的一席話,趙澤覺得環州一地居住的部落還真不少,單單是像明珠這樣吃裡爬外的羌人部落還有兩個,一個叫密藏、另一個叫康奴。
這兩族居住在鹹河下游的環州、慶州、原州三州交界地帶,時不時也會帶兵攻擊附近的村莊、乃至宋軍的城寨。
令環、慶、原三州頗爲苦惱,范仲淹大人出任環慶路安撫使時,曾下令在這些部族聚居的河流附近築城,嚴密監視他們的行動,殺了一些膽敢攻擊朝廷大軍的蠻兵。
可是,范仲淹一走,種世衡一死,這些人又死灰復燃了。
趙澤的第一個提議是:“趁着大戰前,進山掃平這些叛逆的蠻族,一個不留”
可是,賀林提醒道:“大人,環州部落衆多,一旦大開殺戒,勢必會影響全局,他們會聯合起來對抗咱們的,到時候,環州就亂成一鍋粥了”
通判司馬光聽了賀林的話後,出了一身冷汗,因爲這是他頭一次出任邊關軍事州的高官,心裡多少有些不安,忙開口道:“賀副將的話很有道理,本官頗爲贊同,不知趙大人意下如何?”
緊接着,富弼、石介、孫復也出言勸阻,覺得蠻族雖然可惡,卻不能一概論處,還是以安撫爲上。
最後,張載提議派一支勁旅征討白馬川西岸的明珠部,殺雞儆猴,點到爲止。
趙澤覺得這個計策不錯,衆人也同意了,經過半天的準備,趙澤將羌人牛家族首領奴訛、党項族首領蘇吃囊召喚到通遠城,告訴他二人說:“明珠部助紂爲虐,半年前幫助西夏大軍奪了白馬川西岸的兩座堡壘,至今還佔據着安邊城,本官奉朝廷之命,奪回安邊城,想請你二位助戰,到時所獲的財物皆歸你們所有,還有封你們爲本官的偏將如何?”
環州本來就是羌人的老家,牛家族距離通遠城很近,人數不多全族男女老少加一塊才五六千人,時常受明珠、密藏、康奴三部的欺負,如今趙澤說要討伐明珠部,牛家族首領奴訛很高興,馬上拍着胸脯答應了下來。
蘇吃囊的党項部落居住在木瓜堡一帶,跟明珠部打過幾次交道,雖然不太喜歡明珠部大酋長阿塔,跟他也沒什麼冤仇,可是,知州大人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從,誰叫他跟宋軍的關係密切,就算沒幫忙也會被人懷疑,無奈之下,蘇吃囊也滿口答應下來。
趙澤看出蘇吃囊面有難色,便安撫道:“蘇首領,你是不是擔心明珠部報復啊”
蘇吃囊一聽這話,就知道心裡的事被看穿了,趕緊俯首回答:“大人,明珠部勢大,若是不能將其打殘,我等小族勢必反受其害,確實有些擔心”
趙澤哈哈一笑,告訴他們:“二位首領放心,這次本官率一勁旅出擊就是要一舉打殘明珠部,你們二人率弓箭手跟隨助戰即可,不必親自出手”
蘇吃囊一聽趙澤當面保證把明珠部打殘,馬上來了精神,起身下拜道:“若是如此,山南党項部蘇吃囊願追隨大人左右!”
三天後,一支五千人的大軍浩浩蕩蕩離開通遠城。由趙澤親自率領,偏將有楊文廣、牧雲寒、折小蘭、賀林、郭邈山、李鐵槍、晁方、任遷七人,護衛有許豬、陳順、滕雄,餘者皆留守城中。
乘船渡水背上至白馬川,下船後大軍重新上路過清平關,進入羌人的地盤,沿山間小溪望安邊城而去。
且說這一日,明珠部大酋長阿塔正在安邊城中飲酒作樂,懷裡抱着一個長相嬌媚的胡女,玩的不亦樂乎,忽聽手下蠻將拓仁闖進帳內來報:“大王,宋軍殺來了,咱們作何打算?”
“什麼?宋軍這就來了?”阿塔猛地從虎皮牀上站起,身上的肥肉抖了三抖,顫了三顫,赤裸着身軀,虎眼圓睜。
“是,大王”拓仁急的汗都留下來了。
“來了多少?”
“回大王,大概八千!”
“才八千”阿塔穩了穩心神,片刻後回答:“不用怕,隨我出城迎戰,安邊城周圍地勢險要,咱們的族人居高臨下,周圍的山洞裡全是咱們的戰士,諒他們也不敢胡來,我看是來嚇唬咱們的”
“好,好,希望如此”
半個時辰後,環州大軍來到安邊城百步開外。
趙澤騎在馬背上看見一座背山望水的土城雄踞在山腳下,方圓百丈皆是高低錯落的峭壁,整個地區呈葫蘆狀,易守難攻,幸好那土城只築了一半,才兩丈多高,連守城蠻兵都看得一清二楚。
“下營!”趙澤一聲令下。
環州軍迅速安營紮寨,在楊文廣的指揮下,分成十營,每營五百人,擺了個青龍偃月陣。這大陣爲唐朝名將李靖所創,適合在半險的地帶排兵佈陣。
左右各有三營勁旅拱衛,中軍靠後,槍兵在外,弓手次之,內部環以強弓硬弩火槍,
擋在最前邊的是三營重盾、弩弓手。
這一次,趙澤沒打算帶太多的火槍隊,只有一千人全部爲親兵,還用馬匹拖了一門土炮大桶。
木牛流馬不適於在山路地帶騎行,大多數軍兵只好步行,騎兵不過百人。
宋軍列陣完畢,楊文廣催馬來到中軍稟報說可以攻城了。
趙澤立即命許豬扛着大桶來到營前空曠地帶,架好土炮後,派郭邈山前去叫陣。
此時,明珠部首領阿塔正帶兵站在城頭觀望,一看宋軍擺好了陣,不由得緊張了起來。
再一看,宋軍營中縱馬奔出一員老將,阿塔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心情輕鬆不少,轉身對一旁的心腹大將拓仁說:“看到了吧,宋軍後繼無人了,老種一死萬事休矣,瞧這老傢伙還能披掛上陣,真的是笑煞人也”
“是,是,確實可笑”拓仁弓着腰附和道。
阿塔笑過後,卻聽到城下的宋將高聲大喝道:“呔,背信棄義之徒,朝廷帶你等不薄,爲何助西夏狗賊奪我關城,吃你家郭爺爺一鏢!”
話音未落,只見郭邈山雙手一揚,兩道寒光射向城頭。
還沒等明珠部酋長阿塔看清是怎麼回事,頭上的鹿角帽兜一顫,兩把飛刀深深插了進去。
“呀,大王這,這是……”拓仁吃驚地指着阿塔頭頂上兩把飛刀。
阿塔伸手一摸,不由得出了身冷汗,趕緊躲下城去。
片刻後,安邊城城門大開,涌出一隊蠻兵,爲首的正是大將拓仁。
拓仁手持雙槍,在一隊身穿獸皮鎧甲蠻兵的簇擁下來到郭邈山對面十步開外處,擺開陣勢,一揮手中雙槍,用不太熟練的漢話大喝道:“城下狂徒何人,報上名來,你家拓仁將軍從不殺無名之輩”
郭邈山大笑道:“環州知州趙澤大人帳下偏將,郭邈山是也,來者可是明珠部大酋長啊”
“我家酋長身份尊貴你不配見他”拓仁回答。
“狂妄野人,郭某沒空跟你口舌之爭,看刀!”
話不投機半句多,郭邈山催馬上前,跟蠻將拓仁戰在一處。
郭邈山招數精巧,雖老邁卻越戰越勇。
拓仁才年過三旬,身體結實得像塊石頭,膂力過人,招數雖然不多卻也能抵擋住郭邈山那排山倒海般的攻勢。
雙方你來我往戰了六十多回合,二馬交錯在安邊城下揚起滾滾黃塵。
刀槍相碰叮噹作響,爆出萬點火星。
楊文廣策馬站在陣前,嘴上不說,心裡也很佩服郭邈山,雖然是馬賊出身,那功夫可不是蓋的,不知跟他的楊家槍比哪個更勝一籌。
眨眼間又過了十餘回合,拓仁越戰越猛,郭邈山故意示弱,硬抗了拓仁的一招力劈華山,丟了手中的鳳嘴刀,準備策馬逃回本陣。
拓仁一看機不可失,忙暴喝一聲,催馬攔住了郭邈山的去路,二馬並駕齊驅,逼得郭邈山向安邊城而去,眼看着就要進入蠻兵弓手的射程,郭邈山急忙勒馬往回跑,將後背暴露給拓仁。
拓仁再次策馬追上,輕舒猿臂正欲生擒郭邈山。
哪知,郭邈山猛地從馬背上彈起,飛起一腳朝拓仁襲來。
拓仁衝的過猛,也就一眨眼的功夫,發現郭邈山竟凌空飛來一腳,忙舉起雙槍阻擋。
哪知,郭邈山這是虛招,電光火石間,雙手齊出,射出三把飛刀,自雙槍間的縫隙穿過釘入拓仁的獸皮鎧甲,刺入雙肩,胸腹,一陣劇痛傳來,拓仁雙臂發麻,被郭邈山一腳掀下馬背,隨後,拎包似的生擒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