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月團圓

劉協點明是勳作詩,是勳就不禁一愣啊,心說糟糕,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

照理說這種場合,他就應該預先有所準備,但這回還就偏偏沒啥準備——他這陣子都忙着玩兒注經了,昨天才剛把《詩經》的後三卷也即大、小雅和頌的部分注完,把備份兒獻給了曹操,正打算明天再去獻給皇帝呢。雖說這年月會至深處,宴至醉處,往往都免不了要吟詩作賦,但百僚羣集之際,只要自己不故意去出風頭,哪會有人來找這一個六百石小官兒的麻煩啊?

曹操點名孔融,那很正常,一方面他跟孔融是舊相識,有交情,二來孔融那也是二千石的高官——漢官二千石是個坎兒,再往上就是三公九卿和亞卿,都算高官——第三點最重要,孔融是積年的老詩人,他不作詩,誰作詩?可是自己不同啊,自己那麼年輕,詩名這兩年纔剛打出來點兒,皇帝怎麼會點自己?他犯什麼中二病了?

照說自己就壓根兒沒跟皇帝談過詩,論過文啊,平常謁見光說經了,還就怕這小孩子刨根問底,把自己給難住——經好糊弄,反正雲山霧罩就得,詩文問題真不好硬拗。他今兒個怎麼就想起來讓我作詩了?不行,這小子還欠調教……教育啊。

可是皇帝既然點名了,是勳也不好不搭理,只能站起身來,一邊搜腸刮肚地忙着想,一邊慢悠悠朝上座深深一揖——唉,今天是八月祀神日,正好十五。擱後世就是中秋佳節。中秋的詩歌可是不少哪。抄哪首纔好呢?

“臣駑鈍之資,粗通文墨而已,豈敢在至尊面前賣弄?”當然這只是普通的客氣話而已,是勳也沒想着靠這幾句就能給推了麻煩事兒,他只是在拖延時間,以方便構思罷了。劉協聞言,把面前的酒杯一端,立刻有郎官上來給滿上酒。但他卻並不喝,只是把杯一讓:“是卿無須過謙。來,且飲了這杯酒,以助詩興。”

是勳心說剛纔孔融吟詩,那可是整甌整甌的痛飲啊,到你這兒纔給我一杯,而且你面前的酒……連杯子其實都是曹操的!皇帝你還真會借花獻佛啊!要是沒有孔融還則罷了,孔文舉珠玉在前,自己要作出什麼樣的詩歌來,纔不會掉價呢?你聽聽孔融那三首六言。那也是未來能上選集的佳作啊(要不然自己也不可能會背),文辭雖不甚深。格調雖不甚古,但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便渾然如同璞玉一般……

哦,既然如此,自己也挑那些行文不太古樸生澀的抄好了,年代再往後錯一點兒也無所謂。他一邊想着,一邊接過郎官遞來的酒杯,緩慢但是持續地幾口飲盡,完了伸腦袋朝堂外一瞥——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一輪圓月浮上半空。圓月……圓月……圓月彎刀……胡,自己究竟在想些啥了!

可惡啊,這人越是緊張,腦子裡就越顯得空空如也,幾乎就啥都想不起來。說起中秋的佳作,現在還能搜刮出來的貌似也就只剩最著名的那首了,但那首實在是……那是宋詞啊,怎麼能用!罷了,罷了,只好臨時篡改吧。

是勳拿定了主意,當下先從天子開始,羅圈朝衆人作了一揖:“勳實無捷才,粗構而得,文不精深,詞不雅馴,還望陛下與諸公原宥。”衆人紛紛還禮:“是議郎無乃太謙?吾等洗耳恭聆大作。”

是勳一指天上的月亮:“今日爲白露節後良日,按例,家人相聚,共祀常所尊奉神,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即勳之兄弟亦皆在都外……”是著、是寬在徐州,是紆還跟着任峻在兗州屯田呢,是峻則是最近出趟差,返回鄄城公幹,這時候都不在許昌——“思之不由使人惆悵,再觀缺月亦滿,故有是詩。”

說着話,他就在席間緩緩地踱起步來,踱一步,吟一句:

“何期見明月,金壘持問天。姮娥悵然處,今夕竟何年。吾欲乘風去,邇來稻樑牽。故交多契闊,清光入無眠。月應無恚意,臨別每團團。生魄繼死魄,離合與悲歡。胡爲涕沾袖,亙古難終全。唯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擱後世是個人就能聽得出來,他這是篡改了蘇東坡最著名的詞作——《水調歌頭?中秋》,也就是那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這闋宋詞改成五言古詩,是有一定難度的,先不說因爲語音的流轉,很多韻腳都得重押,而其文辭的通俗、市井,就絕不是漢末三國時候語。所以是勳在短時間內粗粗地修了一下,但仍然顯得不夠雅馴——好在即席而詩,本就難得,衆人本來就不抱太大的期望。

可是要論詩中之意,那是儘量保留了蘇軾原詞的精髓,聽上去很象那麼一回事兒。所以聽完以後,孔融首先發話了:“見明月而傷離別,正合今日之景,宏輔此詩頗爲難得。”曹操也說:“欲乘風而登月宇,知月有圓缺,乃思人有離合,想象頗奇。”

劉協一開始聽得不是很明白,經這二位一解釋,也就恍然了,當即撫掌讚道:“朕最喜其末句:‘唯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詩意本頗哀婉,恐不合於今日盛宴,然其末句善禱善頌,又可破涕爲笑矣。”說着話一伸手,旁邊服侍的郎官有機靈的,趕緊端了個空杯子過來,並且給皇帝滿上酒。劉協高舉起酒杯:“朕與諸卿協力同心,共度時艱,以安天下,願從此我大漢域內再無父子、兄弟離別之事,明月長圓,人亦長歡吧!”

羣臣趕緊一起舉起杯來,三呼“萬歲”。只有是勳在心裡吐槽:就算天下太平,也不見得就永無離別。再說了,天下太平之日。就是你老兄退位之時。你現下還想不到。但估計很快就能明戲了……

是勳料想不到,他在中秋盛宴上一抄成名,打那以後不但皇帝見天兒扯着談詩論文(終究比論經要輕鬆愉悅多了),還老有公卿大夫找上門來求詩,搞得是勳把肚子裡那點兒存貨就被迫囤出去了七、八成,都快要供不應求了。

加上老婆也不省心,每晚需索無度,就大有不懷孕就把老公活活榨乾的豪情壯志……是勳實在是受不了啦。就想找曹操商量,我不當議郎了,你給我個別的官兒吧,越忙越好,我好有藉口推天子、拒百官,外加夜不歸宿。

不過還沒等他開口呢,機會倒是自己撞上門來。那天司空府裡又開小會,因爲傳來訊息,驃騎將軍、平陽侯張濟因爲乏糧而南下荊州,結果在攻打穰城的時候中流矢而死。其從侄建忠將軍、宣威侯張繡代領其兵。

倘若僅僅如此,還犯不上開小會商量。可是消息裡還說。劉表在張濟死後,竟然派人前去安撫張繡,允其進駐宛城,作爲荊州北方的屏障。

許昌在豫西,宛城在荊北,所歸屬的潁川郡和南陽郡就緊挨着,許、宛之間直線距離不過200公里,換算成當時的尺度不過500裡,加上道路曲折和河流阻隔,急行軍頂多七天也就開到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繡對許都的威脅甚至要大過了淮南的袁術。原本那兒是劉表的勢力,劉表坐守之輩,輕易不跨州出征,而且暫時不敢撕下朝廷忠臣的假面具,但張繡不同啊,他叔叔張濟已經幫着郭汜追捕過一回天子了,誰敢保證他就毫無異心?

只有來到了這一時空,處在曹家謀士的位置上,是勳纔算真正理解了,爲什麼原本的歷史上張繡纔剛佔據宛城還不到半年,曹操放着東方的呂布和南方的袁術不打,先要朝向西南方,跑宛城去揍他。

可是這時候,曹操還並沒有西征的打算。一則按照原計劃,秋冬之際要繼續去南討袁術的,大量物資都向汝南甚至淮南集結,輕易不好再往回調;二則爲了營建許都,雖然今秋收成不錯,收入高但開銷也大,財政狀況就很捉襟見肘,也拿不出再多的物資來保證兩線作戰,或者跨年間兩次出征了。所以曹操纔要召集羣臣商議,看看該當如何應對。

這回郭嘉搶先發言,說張繡就位置來說,雖然對咱們挺有威脅,但他的實力還很小弱,不妨先放一放,還是專心去打袁術——“宏輔前番所獻離間之計,既可用於袁、孫,亦可施之於劉、張也。”

鍾繇說這事兒多少有點兒難辦。前此孫策連老爹的爵位都沒有正式繼承,光被袁術表爲行殄寇將軍,所以咱們請天子下詔,拜他爲討逆將軍,準襲烏程侯,他就挺高興。可是如今張繡身居建忠將軍、宣威侯的高位(劉協在長安被迫大封關西軍頭,誰都混得不低),咱要下什麼香餌,他纔會上鉤呢?

衆人全都低頭沉吟,是勳突然福至心靈,開口道:“不如任其爲南陽太守,如何?”

曹操一拍几案:“妙計也!”

荊州八郡(原爲七郡,劉表多分出一個章陵郡來),按道理說各郡太守全都得由朝廷任命,無論州刺史還是州牧都無權插手,最多也就是試着表一表而已。但是今時不同往日,那些大權在握的州刺史、州牧們,所表的郡國守、相都能正經管事兒,相反朝廷派去的倒往往被地方實力派給轟回來。所以南陽太守一職,就應該是劉表的禁臠,而張繡雖然屯駐在郡治宛城,他的勢力也覆蓋不了整個南陽郡,大部分地區還是聽劉表的調遣。

是勳獻此一計,就是要給劉表和張繡之間插進去一顆釘子,使他們產生不信任感甚至互相嫉恨,到時候張繡可以名正言順地吞併整個南陽郡,難道劉表就會視若無睹嗎?就會主動避讓嗎?劉表肯幹,他手下人也未必肯幹哪。

終究南陽郡最南端的鄧縣,跟劉表所在的襄陽城就光隔着一條沔水,遙遙相望,張繡要是真奪取了整個南陽,等於手持一把利刃頂住了劉表的哽嗓咽喉!

曹操說那就這麼定了,通知文若,讓尚書檯擬詔,拜張繡爲南陽太守,由朝廷遣人去宣詔。是勳突然一拍胸脯站出來,也別勞煩別人了,不如便由區區來跑這一趟吧。(未完待續。。)

Wшw_ ttκǎ n_ ¢ Ο

ps:??今天兩更完畢。月票上了110了,謝謝大家,請繼續努力,咱瞧瞧可能進前100不?

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6章 城下轒轀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7章 得韓徵倭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8章 無禮冒犯第35章 定遠之功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2章 甥其無恙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6章 孰輕孰重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8章 文章魁首第6章 竊玉老賊第27章 都督軍事第4章 吾當染指第25章 名王爲質第7章 名士該殺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3章 族內之爭第23章 堂上驚變第6章 並無雅骨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4章 所志既從第31章 兵權誰屬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0章 新式算法第9章 請救無辜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8章 人與禽獸第30章 以魏代漢第6章 紙上發明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2章 黃鬚大奇第2章 或爲智囊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1章 料事如神第4章 吾當染指第16章 奮死報國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章 如有勳在第2章 飛龜舞蛇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7章 亡羊補牢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2章 白地將軍第5章 漢家道微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6章 酒泉烈女第19章 東出盧龍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8章 說文切韻第32章 秦失其鹿第5章 雪中偶遇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章 天無形質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0章 海隅神威第4章 無米之炊第19章 東出盧龍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4章 龍旗九旒第4章 原力之理第6章 一時俱反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1章 六氣之毒
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6章 城下轒轀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7章 得韓徵倭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8章 無禮冒犯第35章 定遠之功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2章 甥其無恙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6章 孰輕孰重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8章 文章魁首第6章 竊玉老賊第27章 都督軍事第4章 吾當染指第25章 名王爲質第7章 名士該殺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3章 族內之爭第23章 堂上驚變第6章 並無雅骨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4章 所志既從第31章 兵權誰屬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0章 新式算法第9章 請救無辜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8章 人與禽獸第30章 以魏代漢第6章 紙上發明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2章 黃鬚大奇第2章 或爲智囊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1章 料事如神第4章 吾當染指第16章 奮死報國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章 如有勳在第2章 飛龜舞蛇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7章 亡羊補牢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2章 白地將軍第5章 漢家道微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6章 酒泉烈女第19章 東出盧龍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8章 說文切韻第32章 秦失其鹿第5章 雪中偶遇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章 天無形質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0章 海隅神威第4章 無米之炊第19章 東出盧龍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4章 龍旗九旒第4章 原力之理第6章 一時俱反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1章 六氣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