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故主歸來

曹衝以介紹朱建平給是勳相面爲藉口,想要進一步拉近與是勳之間的關係,可是沒想到朱衡不言壽數,不言將來,光說了三個月內恐有“厄難”。眼瞧着是勳眼中的輕蔑之意愈熾,曹小象是聰明絕頂之人,知道多留無益,趕緊跟朱衡共同告退。

是勳返回內室,多少有點兒心神不定——唉,自家終究還是做不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心理素質不過關啊。爲了排解心中那點滴的疑慮和擔憂,乾脆把朱衡相面之事當個笑話講給關靖、逄紀二人聽。

關、逄同口一辭,勸是勳切勿輕忽——“子不語怪力亂神,非其無也,爲不知也,乃當敬而遠之。吾亦嘗聞朱建平之名,言多有中,主公其慎。”是勳不禁苦笑,心說我就多餘跟他們廢話,那倆貨都是傳統的士大夫,受時流影響,怎麼可能不迷信呢?若王充、範縝在,纔可能徹底否定相者之言,從而爲我寬心吧——只可惜那二位一個已掛,一個未生,而漢魏之際就沒出過啥著名的唯物主義大家。

不得不說,騙子你丫從某種意義而言,勉強算是成功了,成功地往我心裡紮下了一根刺……

此事暫且按下不表,再說不久後便有消息從南方快馬傳回。果不出是勳所料,曹昂始終被遮護在父親羽翼之下,既缺乏靈機應變之能,又並不長於戰陣,在處理宜春縣變亂之事上,順理成章地走了一步臭棋。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勳也不能算是軍事達人。要擱遊戲裡,統御力70就頂天了。但他終究多次跟隨曹操臨戰,還爲了表現自家的謀略而非常細緻地研究過原本歷史上的戰例,並與郭嘉、荀攸等強人來往切磋,外加自己也親率兵馬打過幾仗。運籌之能,終非凡將可比。在是勳看起來,倘若自己是曹昂,得令之後便有兩策可用:

一策用險,即秘密集結一支兵馬,數量正無需多。要在精銳,然後快速進兵,直取宜春。則徐忠、張剛倉促不意之下,便有可能遭逢斬首。二策穩妥,即分調各路兵馬切斷宜春縣周邊通路。然後再起大軍圍困之,要在使二賊不得遁去也。

前者疾,消耗也少,但風險較大,若然消息泄露,則敵必颺去,恐制之爲難也,或者臨戰失算。反易受挫敗。後者緩,消耗驚人,但只要合圍之勢成就。則宜春必下,徐、張必然授首。

只可惜曹昂缺乏實戰經驗,又怕遭受挫折而不敢用險,得令之後,即先調動江夏、長沙、桂陽三郡的駐軍,集結於長沙郡治臨湘。其實僅長沙郡內。兵馬便不下七千,然而曹子修知道自己不是老爹那種軍事天才。深恐沒有五倍的兵數,或難以將叛賊一鼓成擒。故此又召臨郡之兵來援。

三郡兵馬匯聚,不但遷延日久,消耗龐大,而且消息不可能不走漏出去啊。結果兵尚未合,徐忠、張剛便被迫放棄宜春,沿袁水而下,直取新淦。現任豫章太守乃大儒宋忠弟子,爲王粲所推薦的武陵人潘濬潘承明,治政頗強,打仗不行,匆忙率郡兵往救,反被叛軍殺得大敗,被迫退守郡治南昌。新淦就此陷落,叛軍擄得頗多糧秣物資,並挾裹民衆相從,兵力瞬間膨脹到兩萬餘,隨即繼續向東北方向流躥。

根據是勳的判斷,這是想要突破重重險阻,殺奔吳、會去啊,終究那裡曾經是孫氏的基本盤,野下仍然心念孫家之恩的人數當不爲少,若與會合,其勢必熾。

消息傳到長沙,曹昂這才急了,也不待援軍齊集,被迫率領萬餘兵馬匆匆東進,從後追趕。不日即收復宜春,繼而收復新淦,然而叛軍的主力呢?他連影子都沒能見着。

報至安邑,曹操勃然大怒,當場就把收復二縣的告捷書擲於陳羣面前:“卿奏使子修統軍,今舉止失措,使孤大失所望!”完了還慨嘆一聲:“若吾黃鬚兒在,賊必就擒矣!”

陳長文從容地俯身拾起捷報,撣一撣土,雙手奉還給曹操,嘴裡卻說:“大王從羣所奏,使長公子董督三州,然其所有,不過地方屯兵,且無良將,則事之蹉跌可知也。”我不是說光把兵權交給曹昂就成了啊,曹昂會不會打仗,誰都不清楚,只是借他一個都督名位,做你的代理人而已,你總得額外添兵派將給他呀——我在軍事上二把刀,難道你曹老大也傻嗎?

陳長文難得如此當面駁斥主公——雖然多少拐了個彎子——曹操聽得不由一愣。他當初是太想考驗和鍛鍊大兒子了,故此一時不察,偶爾失算,如今也不好把過錯全都推諉給臣下。於是冷哼一聲,單手接過捷報,隨即下令道:“可使文烈率虎豹騎往援。”

“萬萬不可。”這回輪到是勳攔曹操了。是勳的理由很簡單,一則虎豹騎爲魏家精銳,不可輕動,二則相隔遙遠,恐難遽至,其三呢?虎豹騎都是北方騎兵,擱江南那種地形裡,舍長用短,勝算渺茫啊。

“魯子敬見爲揚州刺史,可使剿賊。”

目前叛軍還在洪州境內,但估計用不了幾天,他們就能流躥進揚州去。洪州刺史衛臻衛公振也是一介文士,打不了仗的,還得靠魯肅這般強人,纔可能敉平禍亂。曹操瞥了是勳一眼,微微點頭:“唯卿所薦,始能戰矣。”

是勳心說你這話是啥意思?聽着不象是稱讚,反有疑我之意啊。怎麼說着說着,就引出你這麼一句話來了?

好在旁邊荀公達及時補充:“孫賁見爲臨川守,須防其與叛賊相合。”及時把話頭給引開了。曹操頷首,便即下令,命曹昂只要踵跡而追,別讓叛賊掉頭再西躥就成,我也不指望他打什麼勝仗啦。可有一點,他既入洪州,就得給我把孫賁好好監護起來,若使孫賁從賊,必治其疏忽之罪!

計議既定,羣臣告退,曹操單把是勳給留了下來。是勳心說不會又提什麼“唯卿所薦,始能戰矣”的話頭吧?確實荀彧、荀攸所薦,多爲文士,同樣身爲文臣的我倒推薦了好幾個懂得打仗的傢伙——如魯肅、郭淮、魏延、諸葛亮、司馬懿等等——老曹會不會由此而生忌心呢?後漢士大夫都結黨徒,門生、故吏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仔細算算自家掌地方兵權的徒、吏若相結合,頃刻可起七八萬兵馬……可那都是些裝備不怎麼樣的地方部隊而已,主要兵權還掌握在你們曹家人,或者夏侯家人手中,那你有什麼可擔心的呀?

好在他想左了,曹操沒再提這個話茬,反倒皺眉以問是勳:“卿故主已歸許都,可知否?”

是勳聞言一愣,心說什麼我的故主?我自出仕就在你曹家幹啊,哪裡還有什麼故主?但隨即心裡就“咯噔”一下——“得無孔文舉歸來耶?”曹操微微點頭。

是勳不由得在心中大罵孔融,我好不容易把你給誆走了,讓你離曹操遠一點兒,你怎麼偏偏不知死活,趕這個節骨眼兒上又回來了呢?眼瞧着曹操篡位在即,除非你幡然改圖,從此閉上那張臭嘴,否則必餐項上一刀!問題你餐刀也就罷了,可千萬千萬不要連累我呀!

就聽曹操開言道:“宏輔可致信文舉,勿再妄言妄動,否則必不輕饒。”我瞧在你的面子上,可以再給孔融一次機會,你可得幫我把他給穩住嘍,別再捅什麼簍子。

是勳唯唯而退,才返府中,便急召關靖、逄紀來議。結果二人才到,他還沒有開口呢,逄紀就先呈上了諸葛亮的來信。

原來孔明此前受命安撫荊南各郡,一直跑到了最南面的桂陽郡治郴縣,隨即北返,這會兒他還在返回安邑的路上,估計還沒出荊州地界哪。信中說,路過臨湘的時候,他曾諫言曹昂,速遣精兵直取宜春,以免賊兵遁去,但可惜曹昂不聽——“長公子近所信者,故荊州從事伊機伯也,然機伯雖擅民政,實不識軍爭之要,奈何?亮以爲賊必遁也,中樞須預作防備。”

是勳覽信,不禁喟然長嘆,心說孔明你所料不差,只可惜這封信還是遞來晚了。他倒是不清楚伊籍一度歸蜀之事,只是琢磨着,伊機伯也是南州高才,有他輔佐,曹昂或可能迂緩失機,但基本上不致大敗,於此亦足。

這要是堂堂魏王長公子,率三州兵馬都被一羣小叛賊給揍了,則曹家在江南的聲望必然大墮,從而會引發什麼可怕的連鎖反應,那誰都說不準啦。

他倒沒有想到,此事卻又給了曹衝一個藉口。第二日曹衝便與曹髦二人再度來訪,說我很擔心大哥啊,姑婿乃當今智謀之士,您趕緊給大哥出個好主意吧。是勳苦笑着說相隔十萬八千里的,我哪有什麼好主意?“何如卿等即上啓大王,使召還長公子?”最好趕緊把曹昂給叫回安邑來,自然國家也穩固,他個人也平安,你們也都不用擔心啦。

曹髦聞言恍然大悟,扯着叔父的衣襟就要辭別是勳,去求見曹操。曹衝卻貌似並不怎麼熱心,只是簡單地唯唯而退。是勳心中不禁冷笑,心說果然你不但希望曹丕他們一直呆在外縣,不回都城,最好連曹昂都不要回來,則曹操身邊就光剩下你這麼一個寶貝兒子,乃可從中取利也。(未完待續)

第8章 頭風復發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4章 李代桃僵第8章 謀策定亂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6章 孰輕孰重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頭風復發第12章 壯當封侯第14章 金商門外第3章 四方貴半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8章 長沙張羨第1章 託孤之重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1章 苦肉之計第7章 不忠不孝第1章 先帝遺詔第9章 家事難斷第9章 驚雷投箸第18章 陶牧拜表第4章 赤面之疾第6章 並無雅骨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8章 便有如何第8章 選士之策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3章 族滅匈奴第9章 見性成佛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1章 空手奪刃第35章 謠言之力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8章 單騎闖陣第8章 謀爭爲上第12章 懸危之勢第4章 豆中有膏第11章 幽州水師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章 託孤之重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章 官渡鏖兵第18章 延之日升第7章 比干直諫第18章 蓋章生效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暗度陳倉第3章 九品官人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6章 **好淫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4章 蘭臺藏書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章 破此五賊第1章 河北愚忠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8章 巨型火炬第5章 漢語拼音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1章 大戰餘波第17章 立長立賢第1章 益州內患第36章 封侯之賞第5章 霹靂高車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2章 讒慝小人第28章 子以母貴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4章 帳下壯士第5章 壽春城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4章 豆中有膏第21章 史上有名
第8章 頭風復發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4章 李代桃僵第8章 謀策定亂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6章 孰輕孰重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頭風復發第12章 壯當封侯第14章 金商門外第3章 四方貴半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8章 長沙張羨第1章 託孤之重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1章 苦肉之計第7章 不忠不孝第1章 先帝遺詔第9章 家事難斷第9章 驚雷投箸第18章 陶牧拜表第4章 赤面之疾第6章 並無雅骨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8章 便有如何第8章 選士之策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3章 族滅匈奴第9章 見性成佛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1章 空手奪刃第35章 謠言之力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8章 單騎闖陣第8章 謀爭爲上第12章 懸危之勢第4章 豆中有膏第11章 幽州水師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章 託孤之重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章 官渡鏖兵第18章 延之日升第7章 比干直諫第18章 蓋章生效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暗度陳倉第3章 九品官人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6章 **好淫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4章 蘭臺藏書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章 破此五賊第1章 河北愚忠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8章 巨型火炬第5章 漢語拼音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1章 大戰餘波第17章 立長立賢第1章 益州內患第36章 封侯之賞第5章 霹靂高車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2章 讒慝小人第28章 子以母貴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4章 帳下壯士第5章 壽春城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4章 豆中有膏第21章 史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