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以魏代漢

曹操妻妾衆多,子女也衆多,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共有女公子六名,其中長女已經許嫁給夏侯惇長子夏侯楙了,於是即將次女曹憲送入宮中,給劉協爲貴人,並且有極大的可能性,過個一年半載的便扶正爲皇后。⊥

原本歷史上,曹操同時把三個閨女都送給了劉協,除曹憲外還有曹節和曹華,最後當上皇后的是曹節。不過在這條時間線上,伏後廢得早,曹操獻女也提前了,曹節和曹華的年紀都還太小,故此只能曹憲一人進宮。

對於此事,是勳是明確表示反對的,他認爲老曹完全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是啊,國丈誰都想當,爲的是利用國戚的身份把握權柄,問題老曹你已經大權在握了好吧,還需要犧牲閨女的幸福去撈這個虛名嗎?但是沒有辦法,後漢例以外戚爲大將軍掌控內朝,已成傳統,哪怕曹操也跳脫不出這個窠臼去,總覺得我要不做國戚,這權勢就缺一角,不夠圓滿……

是勳忍不住要想,倘若易地而處,我是絕對捨不得把是雪、是雲她們送出去當政治籌碼的。不過或許也正因爲如此,所以曹操纔是老闆,我只是打工仔——政治真特麼是黑暗而無恥的玩意兒!

董昭、華歆、郗慮等人如同蒼蠅見了臭肉一般,立刻聞腥而動,爲了把曹氏女拱上皇后寶座和給曹操封公建國而全面活躍起來。前一事還需要時間來醞釀和發酵,後一事卻馬上可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啦。不過對於究竟把曹操封在何地,封地多大爲好。這票傢伙還必須要聽取曹家核心人物的意見。於是董昭就去找了曹德懇談。郗慮仗着大師兄的身份,親自登門來向是勳求問。

是勳假模假式地避嫌:“此大事也,勳安得與聞?”可是隨即就一轉折:“未知當道諸公何所議也?兄可透露一二否?”我不好主動開口啊,但你們究竟是啥打算,有啥計劃呢?說出來我倒可以給點兒意見。

其實是勳的真實想法,早就通過荀攸向荀彧轉達過了,荀文若雖已辭職歸隱,在朝中仍有極大的影響力。在這件事上也早就做了一定安排。所以郗慮提出來的計劃,倒是挺合乎是勳的心意——

計劃把曹操封在中州之地,當然啦,河南不能給——雒陽本爲東漢朝的都城,而許都說白了只是臨時性陪都而已,並不是說就把雒陽給徹底放棄了——那麼司隸校尉部也就光剩下了河東、河內和弘農三個郡啦。原本歷史上給了曹操十個郡,建起一個超級大公國來,這回因爲是勳的謀劃、荀彧的杯葛,不可能給那麼多了,但三個還是嫌太少。怕曹操不滿意。

因此再在周邊找一圈兒,打算加上荊州的南陽和豫州的潁川。給曹操五個郡。國都麼,就定在河東的安邑——當年天子逃出長安,在前往雒陽途中爲李、郭兵馬所追,被迫渡過黃河,就曾經在安邑落過腳,這地方有歷史紀念意義啊,正好以酬曹操的大功。

是勳點點頭,心說合適。他不想讓曹操再都鄴城,就是因爲那地方相對偏遠,不便於征伐西蜀和東吳,換到安邑,近了就不止一星半點兒啦。當然最佳位置是弘農,終究在黃河以南,比河北的安邑交通更爲順暢,但弘農距離雒陽太近了,估計劉協斷然不肯答應。

安邑那地方不錯,當年自己也曾經擔任過河東太守,跟安邑住過不短的一段時間,這要是曹操把大本營搬去安邑,自己便可故地重遊也……

可是突然間一愣神兒,心說不好,這真要是舍了鄴城而都安邑,那就不可能再叫“魏”啦!我靠難道漢朝之後要接別的朝代……

雖說國名之類只是枝節小事,但他還是忍不住問郗慮啊:“國以何名?”郗鴻豫回答說:“乃有三選。”

第一個備選,是叫“晉國”,因爲春秋時代晉國的核心區域就在河東,晉都一爲翼,二爲絳(新田),都在安邑的北方。

是勳心說完,漢朝直接接晉朝了……希望不會再產生東晉和西晉的區別……

第二個備選,是叫“唐國”,相傳唐堯建都平陽,也在河東郡內,而且晉國最初的藩號就叫做唐。

是勳心說好嘛,這一杆子又打出四百多年去……也好,那我就想盡辦法,讓那大唐盛世提前幾百年出現在東亞大地上吧。

第三個備選,郗慮說了:“爲魏也,魏都安邑。”

啊呦,這個好!是勳忍不住就一挑眉毛啊。曹魏之所以名魏,是因爲曹操都鄴,而鄴城屬於魏郡,自己一時頭腦發昏,就沒想到隔着千里之外,河東之地同樣也可以叫魏啊。當初韓、趙、魏三家分晉,魏的第一座都城就是安邑,後來被秦所逼,才遷到河南的大梁——我早該想到的呀!

就聽郗慮問:“宏輔以爲何名爲佳?”

是勳心說這仨都是朝代名,聽上去都挺不錯,問題我先入爲主,還是覺得魏字最妙。可是因何而妙呢?總得說出個理由來,否則不好糊弄郗鴻豫。低頭沉吟少頃,突然間福至心靈,壓低聲音問道:“乃有一讖,未識兄知之否?”

郗慮一皺眉頭,心說你是宏輔怎麼突然想起來跟我研究讖言了?別說古文學派一向不重讖謠,鄭門更目其爲僞學,就你歷年來在太學講課,或者論文著述,也都把讖謠給貶得一文不值啊,怎麼今天突然轉性了?嗯,是宏輔非妄人也,相信必有道理,我不妨聽上一聽——“何讖耶?”

“《春秋讖》有云:‘代漢者,當塗高。’”

此言一出,郗鴻豫就覺得身上一涼,隨即冒出了滿頭的冷汗。趕緊左右瞧瞧。似乎確無旁人在場。這才略略鬆一口氣。雖說他早就有曹氏代漢的心理準備了,而且正爲了這個遠景而暗中努力,可即便在是勳面前,也是從來不敢明宣於口的呀。猛然聽着這麼一句,當場腦袋就蒙了,不禁結結巴巴地就問:“何謂也?”你管我聽過沒聽過呢,你既然提出來了,一定有解啊。趕緊趁着沒人告訴我吧。

是勳把腦袋湊得更近,聲音壓得更低,一字一頓地說道:“前漢末乃傳此語,公孫述以爲當應己身也。或聞袁公路亦云合其字……”

這則讖謠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末期(《太平御覽》載武帝時已有此語,恐爲假造)。第一個把這則讖謠搬上臺面,認爲是在說自己的,乃割據蜀中的公孫述,理由很繞,說“塗高”是大舜的姓氏。大舜是黃帝子孫,而黃帝氏公孫……這是把“當”字給撇了。意爲:代替漢朝的,應該是塗高一族的公孫氏。

第二個提出這碴兒的是袁術,有兩種說法,一說“塗”通“途”,那麼當然就合了他的字“公路”。另種說法同樣繞,說老袁家乃春秋時代陳國大夫轅濤塗之後裔,不但有“塗”,而且轅可應“高”——不過要照這麼說起來,恐怕他哥袁紹更合適代漢……

在原本的歷史上,袁公路就這麼着胡解了一番讖言,然後公然在淮南稱起帝來。在這條時間線上,沒等袁術稱帝,曹操就把他給捏掉了,所以是勳只能說“或聞”——我聽說過有這麼一回事兒,是真是假,不敢保證。

公孫述最終未能代漢,被光武帝給捏了,袁術更不用提,可見他們都是胡解,讖謠的真意既非公孫,也非袁也。那麼真實含義究竟是啥呢?是勳隨即就掀開了謎底:“當途高者,非魏闕而何?”

其實這話不是他說的,《三國志》中有記載,巴西有個儒門妖人叫周舒,被人問起這則讖謠,他直接回答說:“當塗高者,魏也。”後來蜀漢的投降派譙周又去問另一個儒門妖人杜瓊,說周舒如此解讖,究竟是什麼道理呢?杜瓊答道:“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

魏這個字的本意,乃是宮門前的高臺,又稱“魏闕”,那麼“當塗(途)高”,也就是說道路旁邊兒高聳的建築,當然是指魏闕啦——魏以代漢,明矣。而且杜瓊還說:“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使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曹魏代漢,此乃天意啊,這話出自一名蜀臣之口,實在有夠搞笑的——蜀中土著之暗中反對劉備政權,到處拆牆角,由此可見一斑。

杜瓊肯定是馬後炮啦,是勳如今說出來,卻可謂預言家——要不是跟郗慮鐵磁,又是密談,他還真不敢提這碴兒。不過這句話一說出口,郗鴻豫當即心下了然,於是微笑着拱手而別。

數日後,朝廷乃正式下詔,策封丞相曹操爲魏公,使都安邑,給河東、弘農、河內、南陽、潁川五郡,建立魏國。曹操按慣例上表推辭,三辭三讓,最後還是得意洋洋地接了下來。

於此同時,關於“代漢者,當塗高”的全新解釋,也開始在朝野內外風傳開來。當然啦,署名權不是是勳——他預先關照過郗慮了,千萬別提是我解的,咱丟不起這個人……郗鴻豫同樣不敢居功,乾脆將此重任交付給了師弟劉琰。劉威碩此前黨同崔琰,結果被迫棄官去給老師守了整三年的喪,回朝後也僅僅落了個閒職,早就連腸子都悔青了,好不容易得着這個重討師門和曹操歡心的差事,那真是當仁不讓啊——至於名聲可能會臭……所謂“名利”,這順序其實是錯誤的,但利之所在,名安足論耶?

曹操受封以後,乃命陳羣先發安邑,去修繕城池,整備官署。直到年底,他才率領新闢的魏國百僚,大張儀仗,浩浩蕩蕩離開許都,前往河東而去。抵達安邑城下,陳長文率領僚屬列道而迎,是勳隨便拿眼睛一掃,突然在人羣中發現了一個熟人,趕緊地跳下車來,前去見禮,並且問啊:“三兄緣何到此?”

那人非他,正乃是家老三是寬是叔勉是也。是寬見到是勳,拱手還禮:“某因陶孟章之薦,今乃仕魏爲吏部侍郎矣。”

(但求好風起之卷十七終)(未完待續。。)

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6章 廊下故人第4章 詩歌免談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4章 禪讓風波第8章 跨境追捕第7章 投刺自薦第9章 西域貢使第8章 木蘭何人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4章 將相不和第2章 兄弟鬩牆第19章 戰爭迷霧第34章 以兵做賊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章 繼嗣之爭第23章 陣前詭言第32章 天下第一第6章 奢而不侈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章 南征袁術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4章 首山之戰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6章 誰是蕭何第9章 西域貢使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0章 新式算法第5章 驅散病患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3章 舍卿其誰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章 飛龜舞蛇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8章 長生丹藥第6章 嫌隙已生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3章 是兵是賊第7章 事後諸葛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4章 封藩涼州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3章 族內之爭第3章 自恃其智第35章 世豪之富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8章 長阪坡前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5章 爲公宣揚第26章 何必三策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8章 東海傲來第7章 婦人之言第10章 天降單于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2章 八字真言第5章 漢語拼音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3章 行海索第13章 舍卿其誰第32章 暗流涌動第3章 世家短視第37章 項莊舞劍第5章 刺奸密奏第10章 分而制之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3章 軍國重器第5章 二得二失第28章 古代科技第6章 皆不可用第8章 謀爭爲上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4章 封藩涼州第18章 巨型火炬
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6章 廊下故人第4章 詩歌免談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4章 禪讓風波第8章 跨境追捕第7章 投刺自薦第9章 西域貢使第8章 木蘭何人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4章 將相不和第2章 兄弟鬩牆第19章 戰爭迷霧第34章 以兵做賊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章 繼嗣之爭第23章 陣前詭言第32章 天下第一第6章 奢而不侈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章 南征袁術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4章 首山之戰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6章 誰是蕭何第9章 西域貢使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0章 新式算法第5章 驅散病患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3章 舍卿其誰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章 飛龜舞蛇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8章 長生丹藥第6章 嫌隙已生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3章 是兵是賊第7章 事後諸葛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4章 封藩涼州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3章 族內之爭第3章 自恃其智第35章 世豪之富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8章 長阪坡前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5章 爲公宣揚第26章 何必三策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8章 東海傲來第7章 婦人之言第10章 天降單于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2章 八字真言第5章 漢語拼音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3章 行海索第13章 舍卿其誰第32章 暗流涌動第3章 世家短視第37章 項莊舞劍第5章 刺奸密奏第10章 分而制之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3章 軍國重器第5章 二得二失第28章 古代科技第6章 皆不可用第8章 謀爭爲上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4章 封藩涼州第18章 巨型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