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觀其決斷

丁儀想把是復當槍使,給曹衝狠狠地來那麼一下,同時又遮掩自己——更重要是遮掩主公曹植,對於他這點兒小心思,是無咎‘洞’若觀火。 ( 廣告),最新章節訪問:. 。是復倒是不怕被人當槍使,也正想利用某個機會,把儲位候選人清理一下,省得自家老爹整天猶猶豫豫的,不知道往誰身上下注纔好。可是這事兒太大啦,直接牽扯到太子,以及兩位皇子(曹植、曹衝),自己一個不當心,便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所以算了吧,丁正禮你自家想辦法去,別扯上我——咱倆很有‘交’情嗎?

可是又一琢磨,倘若自己不‘插’上一手,丁儀亦心有顧忌不敢妄動,‘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多少有點兒可惜呀reads;。不如我把它當謠言散佈出去?

是勳經常用史事來教育兒子,但與別的士大夫不同,他心中還藏着日後一千八百年的無數歷史教訓呢,在兒子面前又沒有什麼防範心理,總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當然啦,後世之事,隨便假託個寓言故事也就糊‘弄’過去了。這年月的士大夫對謠言和輿論的作用研究得還並不透徹,尤其只注目於同一階層,卻往往忽視了底層民衆。是勳自然不同,他知道只要因勢利導,一句簡單的“扶蘇、項燕不死”,或者“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就能惹出多大‘亂’子來。

有意無意間,也把這一理念灌輸給了是復。是復便利用這個契機,悄悄地把丁儀的調查結果給散佈了出去——但是沒有指明幕後黑手究竟是誰。當然啦,他不是簡單地散佈謠言,而是玩了半明半暗的兩手。

明的一手,他將此事悄悄告訴了曹彰,並且也在數日後寫信給丁儀,說對不住,我一時醉酒,把事兒給泄‘露’了……倘若事後調查謠言的來源,必至曹彰而止——有了前日那句渾話墊底,曹子文還以爲是復徹底跟自家一條心呢,他爲人又仗義,除非生死關頭,絕不肯隨便攀扯。而作爲特務頭子的丁儀,自然也不會特意揪出是復來,因爲那就等於把自己也給揪出來了……

暗的一手,是復微服而出,把謠言傳給了鄉民野老。士大夫若傳謠言,除非爲了煽動民衆造反,否則是不會搭理老百姓的,認爲他們沒有協助傳播的價值——我是爲了在士人羣中達成某種目的,老百姓傳得再邪乎,能有用嗎?是復卻通過是勳的教誨明白,謠言這玩意兒,只要搔到了人們的痛點,從庶民而至士人,同樣存在着多條傳播途徑。

首先是痛點問題,太子跑去白馬寺出家,此事哄傳天下,起碼這洛陽城內城外,幾乎是‘婦’孺皆知啊。 越是平民百姓,越喜歡胡唚相關天家的荒誕流言啦,而他們既然有這個興趣,又豈有不肯傳謠的道理?

再者,城外平民入城採買、售賣者亦多矣,很容易就把謠言給傳到城內來。而城內頗多各家僕傭、賓客,一旦聽聞,又豈有不向主家稟報之理啊?倘若只有兩個人爭儲位,那麼太子希望此事儘快平息,必然禁止謠言傳播——可能會暗中調查;反對派害怕揪出幕後黑手也就是自家主公來,也必竭力封堵reads;。然而目下是羣雄逐鹿,士大夫們各有擁戴,哪怕僅僅出於把水攪‘混’的目的,也肯定會有人相幫傳播這條謠言啊。

就比如說是復把消息透‘露’給曹彰了,曹子文一琢磨,這事兒不是我乾的,也不大會是手下人瞞着我乾的,那別問啊,必丕、植、衝等黨羽所爲也。我得趕緊把這謠言煽乎出去,讓他們其中之一吃不了兜着走。

通過曹彰散佈謠言還則罷了,是復微服而從底層把謠言逐漸傳佈出去,即便後世更嚴密更高明的特務機構——比方說東西廠、中統、軍統啥的,估計也不大可能調查得出來呀。

果不出其所料,很快的便謠傳四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校事不敢隱瞞,急忙密報曹‘操’,曹‘操’大怒,當即下令徹查。

曹‘操’用來調查謠言的單位,並非正經朝廷監察機構,而是‘門’下省所屬的刺‘奸’、校事。這麼一來,丁儀算是逮着機會了,隔幾天後就把自己的探查所得打包往上一‘交’——這可是皇帝您主動讓我調查的,不是我處心積慮想要陷害某人,證據雖然不夠確鑿,但在在指向逄紀,我查着了,我敢不據實稟報嗎?這跟鄄城王曹植真的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啊。

當然啦,你讓我查謠言的源頭,這個是真查不出來——其實丁儀認定源頭就是任城王曹彰了,但是並不打算一石二鳥,免使事態更復雜化,或者把自己也給繞進去——但我把謠言中所說的黑手給揪出來了呀。

於是曹‘操’便召是勳前來,跟他談起此事。是勳一聽到“逄紀”二字,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心說果然吧,果然跟我有所關聯……不過還好,逄元圖離開我‘門’下也好幾年了,而且就理論上而言,我並沒有推薦他爲官,所以就算他犯了事兒,我也不必要負連帶責任。

可是道理雖然如此,態度還必須要擺出來,當即避席而跪,向曹‘操’致歉:“逄紀爲臣故‘交’,又曾入‘門’下,今爲此事,臣不能辭其咎也,請陛下責罰。”

曹‘操’擺擺手,說你沒必要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我召你來就是問問,逄紀究竟是怎樣的人呢?他有沒有可能做出類似事情來呢?因爲不管怎麼說,刺‘奸’報上來的調查結果,證據也並不足夠確鑿啊。

是勳略一沉‘吟’,便即回答道:“逄元圖,智謀之士也,然其與太子恐有齟齬……”曹‘操’一皺眉頭,問:“何謂也?”是勳就說啦:“昔逄元圖背公孫而投臣軍中,臣送其許都,‘欲’薦之於陛下也reads;。硝陛下遠征,不在都內。設陛下在,將如何分派元圖耶?”

曹‘操’說逄紀曾是袁家謀士,名聲不是很好,但既得袁紹賞識,應該有點兒能力吧。我向來唯纔是舉,前事不論,他又立有大功,要是真肯歸從於我,起碼給他個郡守噹噹。

是勳說是嘍——“然太子以爲元圖‘陰’戾,不之喜,止命爲墨綬長吏。元圖因此辭官不就,臣歸許都,以其才尚可用也,乃召致‘門’下。後臣辭位,逄紀乃去……”

曹‘操’點點頭,說我明白了,因爲子修不肯重用逄紀,所以他心生怨恨,因此設謀坑陷之——此亦人之常情也。

秦漢之際豪俠輩出,快意恩仇,司馬遷還特意爲他們作傳,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整個士大夫階層的道德標準便與之類似,所謂“士爲知己者死”,或者“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這裡面只有‘私’人恩怨,而毫無正邪對抗。所以曹‘操’才說,逄紀因爲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尋機報復,他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可是理解歸理解,惹到老子頭上來那便不可輕饒!當下雙眉一軒:“此人不可留於吾兒之側也!”

是勳說了,我並不瞭解實情,所以也不爲逄紀辯解,只就情理揣度,如此‘陰’謀,確實很有可能是他做得出來的事兒。然而您打算怎麼辦呢?“因何而罪之?”

在原本歷史上,曹‘操’爲了解決諸子爭嗣問題,下手就‘挺’狠的,因爲基本確定了曹丕的繼承人地位,就直接把曹植第一號黨羽楊修給宰了。然而此事有一個前提,楊修本爲官員,錯誤好揪、藉口好找,如今逄紀只不過是曹衝‘門’客而已,一介白身,你用什麼理由來收拾他呢?

是勳心腸還是有點兒軟,既與逄紀曾有賓主之誼,就多多少少想要伸手拉他一把。要說逄元圖你也是自己作死啊,不在於爲曹衝設謀坑陷曹昂,而在於……竟然被人揪住了小辮子,可即便如此,我也不忍心看你束手就戮啊,希望能夠保下你一條小命來吧。

所以他問:“因何而罪之?”不大方便明宣其罪,說他陷害太子,或者離間你兒子們的感情吧,終究家醜不可外揚,且此事又無確證——“若強戮之,恐傷歷陽王(曹衝)也reads;。”你做好跟曹小象翻臉的準備了嗎?

曹‘操’緊鎖雙眉,沉‘吟’半晌,突然就問了:“宏輔有何良策?”是勳心裡一哆嗦——我早該想到的呀,別看曹老大你智謀深沉、臨事能斷,可但凡碰上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兒,還是很喜歡踢皮球的,我接你的傳球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只是我又不想害死逄元圖,也不想除掉曹小象,這主意就不好給你出啊。

籌思良久,估計這事兒自己真逃不過去,該撒手也只好撒手啦——元圖、子盈,我對不起你們……不,如何結局,命運其實還由你們自己把握。於是反問曹‘操’:“陛下‘欲’如何處置歷陽王耶?”曹‘操’說我還沒有想好,但不管怎麼說,若此事真爲子盈指使,做得確實不大地道,必須得給他點兒教訓纔是。是勳說那不如這樣吧——“可遣人泄其事於歷陽王,觀其決斷。”

要是咱們都冤枉了曹衝,其實不干他的事兒——或者是特務調查有誤,或者是逄紀瞞着他乾的——他必然會來找您分辯,父子之間把話給說開了,自然不傷感情。倘若真是曹衝所爲,他或者親自過來請罪,那您就原諒他吧;要是他不敢承認,則必要設謀遮掩,最佳方法就是除掉具體經辦人逄紀。咱們正好瞧瞧,他打算怎麼收拾逄紀哪?

“臣不揣冒昧,陛下勿罪——若易地而處,陛下爲歷陽王,當如何做耶?”

曹‘操’說換了我是曹衝,知道‘陰’謀敗‘露’,又不肯認罪,那肯定要悄無聲息地‘弄’死逄紀啊,還有什麼好說的?是勳聞言搖頭:“陛下振旅於‘亂’世,詭謀秘計無可免也,然今中原太平,自身不謹而諉過於臣,可乎?先害其兄,不悌也;再殺其臣,不仁也;以‘惑’君父,不忠、不孝也——陛下乃‘欲’得子如此耶?”

這也算是對曹衝的一次考驗吧,看看他是否真的被小聰明衝昏了頭腦——其實是勳心裡想的是,倘若曹衝真‘欲’殺害逄紀,那此人刻薄寡恩,實在不是我可以‘侍’奉的君主啊,還是儘早把他從候選人名單裡撤掉爲好。我等在‘亂’世中攪和了半輩子,整天在‘陰’謀詭計裡打滾兒,那是形勢所迫,不得不然,難道誰還真喜歡過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嗎?若等天下真的太平了,光你曹‘操’的‘性’格、行爲,就夠使羣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了,哪兒受得了下一位皇帝也同樣德‘性’啊?!

曹‘操’沉‘吟’良久,緩緩點頭:“宏輔所言是也,乃可試之……”

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1章 六氣之毒第4章 詩歌免談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9章 降漢降曹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9章 訓詁之師第7章 欲取先與第1章 行獵上林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2章 趙達彈狀第7章 吾無此癖第2章 佈防關中第25章 爲公宣揚第34章 震主之威第3章 益州可入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1章 慮勝慮敗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章 載舟覆舟第6章 皆不可用第27章 盡屠公孫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5章 酒池肉林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章 夾袋中人第35章 世豪之富第33章 賢良孝廉第10章 隆中訪賢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章 內科聖手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1章 成都驚變第8章 頭風復發第5章 壽春城下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5章 恩威並施第2章 九江處士第9章 驚雷投箸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3章 違天不祥第30章 少年怪誕第4章 吾當染指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章 天不可言第28章 誅心之論第8章 奇峰突起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0章 臨陣手談第9章 隔壁老王第2章 重振幽州第17章 千鈞一髮第7章 不忠不孝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7章 吾何有私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8章 捷足先登第35章 魯難未已第7章 圓周幾何第15章 毋受其蠱第4章 赤面之疾第15章 人生易過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5章 英雄時勢第8章 選士之策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3章 屠盡匈奴第32章 殿上失儀第4章 益德爭功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章 東郡英豪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2章 尚書空臺第5章 驅散病患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5章 天地之力第33章 賢良孝廉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8章 陶牧拜表
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1章 六氣之毒第4章 詩歌免談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9章 降漢降曹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9章 訓詁之師第7章 欲取先與第1章 行獵上林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2章 趙達彈狀第7章 吾無此癖第2章 佈防關中第25章 爲公宣揚第34章 震主之威第3章 益州可入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1章 慮勝慮敗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章 載舟覆舟第6章 皆不可用第27章 盡屠公孫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5章 酒池肉林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章 夾袋中人第35章 世豪之富第33章 賢良孝廉第10章 隆中訪賢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章 內科聖手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1章 成都驚變第8章 頭風復發第5章 壽春城下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5章 恩威並施第2章 九江處士第9章 驚雷投箸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3章 違天不祥第30章 少年怪誕第4章 吾當染指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章 天不可言第28章 誅心之論第8章 奇峰突起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0章 臨陣手談第9章 隔壁老王第2章 重振幽州第17章 千鈞一髮第7章 不忠不孝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7章 吾何有私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8章 捷足先登第35章 魯難未已第7章 圓周幾何第15章 毋受其蠱第4章 赤面之疾第15章 人生易過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5章 英雄時勢第8章 選士之策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3章 屠盡匈奴第32章 殿上失儀第4章 益德爭功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章 東郡英豪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2章 尚書空臺第5章 驅散病患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5章 天地之力第33章 賢良孝廉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8章 陶牧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