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皆不必問

關靖說是勳有私心,是勳不禁愕然。他心道我一心輔佐曹操統一天下,進而壓制世族、撫安百姓,避免“五胡亂華”之類的災難降臨,放眼天下,有幾個人能象我想得這麼長遠?有幾個人能象我這麼公心?說我有私心,是,私心誰沒有啊,我也想吃香的喝辣的外加美女環繞,就跟曹洪說的那樣啊,但這不可能影響到我的處境啊,也必非關靖所指啊。

那麼關靖說我的私心,究竟是指的啥呢?

當下誠心求教,關靖就問啦:“君以爲今羣臣中,戮力王室,一秉至公者,誰也?”是勳說那肯定是曹丞相啊。關靖捋須而笑道:“言出君口,入于靖耳,唯天地知,又何必矯情?”你跟我這兒拍曹操馬屁,有啥好處啊?說點兒實際的吧。

是勳嘆息道:“先生所言,莫非荀令君乎?”“戮力王室,一秉至公”云云,是在說荀彧吧?

關靖點頭道:“然也。令君因其至公無私,乃能彌謗也,君其有私,乃不能止謗也。何謂有私?近則顧其身,唯恐主疑;次則籌其勢,欲成大業;遠則慮其名,求萬古不朽。既有此私,自然如履薄冰,愈恐人言,反致動輒得疚。”

他說是勳的私心表現在三個方面。從近處說,過於爲自己的身家性命考慮,害怕招致主上的疑忌;放長遠一點兒說呢,是想因勢利導,做出一番大事業來;再更長遠,是想博取萬世的賢名。荀彧之公,是他只關注目前的政事,既不考慮個人得失,也不想望虛不可及的未來,所以沒有人誹謗他。是勳理想遠大,自然害怕行歪踏錯,整天戰戰兢兢。然而世事便是如此,你越不把怨謗放在心上,怨謗反倒遠離,越是擔心爲人所忌,恨你的小人就越是層出不窮。

聽了這一番話,是勳不禁低頭沉思,五內翻涌。

關靖進一步解釋道:“即以近日之事而論。君之守朔,爲曹公也,非爲國也;君之自辭,其爲身謀也,其爲全名也——若不爲身丶名而謀,何必辭之?”你是怕怨謗及身,導致失去曹操的信任,降低自己在士林中的名望,那才緊着辭去了朔州刺史之職,導致穩定地方的願望、平滅胡虜的理想功敗垂成。要是你如同荀彧那般,光想着國事,而不慮己身,則根本不會在乎腐儒的譏議,不會在乎曹操的觀感。所有怨謗,其實都是你自家招來的呀!

是勳心道這老兄說得對啊,雖然我不能不考慮千秋萬載之事,更不能不考慮曹操的觀感——荀彧就是不考慮,現在是風光啊,將來不還得鬱鬱而終嗎?然而一時的疑忌真能對我造成多大損害嗎?就算我擁兵自重,外挾胡勢,內據朔州,在如今的形勢下,曹操也不能拿我怎麼樣啊,待事畢後再交兵返都,亦不失竇融也。我當初爲什麼就聽信了吳質之言,自己嚇自己,匆匆地打朔州跑回來呢?

當然,吳質也不是想害自己,但吳質所慮,遠沒有關靖來得深刻呀!

是勳這下子算是真服了,關士起果有長才,雖然爭雄天下他排不上號,揣度人心亦一時之翹楚也,曹宏真沒有介紹錯。想到這裡,不禁起身長揖:“勳不敏,致有今日之厄,未知當如何補救?先生教我。”

關靖也急忙站起身來還禮,然後說我現在還幫不了你,我只是一介布衣,對朝廷的認識,對你的瞭解,都還很欠缺,剛纔不過一些粗淺的分析罷了(是勳心說就粗淺的分析都能讓我如同醍醐灌頂……你是說真的呢,還是在自我吹噓?),真要想我爲你謀劃,你得先答應兩個條件。

是勳心說辦事前先提條件,這不是我的風格嗎?趕緊答道:“先生但有所命,勳無不從也。”

關靖說談不上什麼“命”,我希望能夠入你的門下爲客,這樣就可以好好地觀察你,同時你日夕所聞朝中之事也都得告訴我,你日常處理的公文,我也都必須過目,這樣才能瞭解你本人的性格、能力,以及所處的環境。只有答應了這兩條,我才能爲你想方設法,獻計補救。

是勳自然無有不從,當天就把關靖接到家中,單闢一小院居住,還把諸葛亮和衆多門人全都集中起來,讓他們向關靖行禮。日常之間,是勳也以“先生”稱呼關靖,而不名之。

關靖在是府一呆就是半個多月,每天只是看和聽,卻幾乎不發一言。直到是勳跟諸葛亮二人開始準備宴請譙沛集團的酒席,關靖才跑過來,主動要求把名單拿給他瞧一瞧。在見過宴客名單以後,關靖就建議是勳:“可於宴間不期而論及朔州之事,將在外而爲朝中所嫉,料彼等必感同而身受也。”

是勳依計而行,宴後便來謝過關靖,然後問咱們下一步該怎麼辦?關靖左右望望,低聲道:“此處不是說話所在,且返府中再言。”

這次宴會,是商借了曹操在許都城外的別苑,於是是勳、曹豹、諸葛亮等便趕緊處理雜務,然後趕在天黑之前返回了城中。是勳與關靖同乘而歸,進府以後,關靖略作一揖便別去了。是勳跟丈人告了罪,又跟老婆打了招呼,然後才親往關靖寢室求問。

關靖迎是勳上座,喚從人送上熱水。待從人退下後,他纔不慌不忙地問道:“譬兩軍相對,君恐有失,未戰而先退,敵乃以君爲怯也,其勢必張。未知君欲退三舍後即反身而戰,使敵知誠不可侮耶?或欲一退而再退,誘敵深入,可一戰而滅之耶?”

你是打算跟晉文公似的,先退避三舍,以示禮貌,然後就打上一場,使得再沒人敢輕視你呢?還是繼續裝孫子,最後觸底反彈,一舉把政敵全都擊垮呢?

是勳仔細想了一想,回答道:“可戰矣。”

終究他跟荀氏或者汝潁集團目前都還坐在同一條船上,算是“人民內部矛盾”,沒必要這就準備着最後決戰——真把汝潁集團給徹底打垮了,那曹操集團也等於斷了一條腿,這瘸子還能走出多遠去?哪怕想對付世家吧,也還沒到圖窮匕見的時機啊。

再說了,關士起說得自信滿滿,彷彿只要是勳願意,繼續裝一陣孫子以後,就能跟後來司馬懿打敗曹爽似的,一仗建功。他或許真有這份信心,但是勳卻沒有那麼大膽的期盼哪。

所以嘛,咱只要反擊一下,把敵人嚇退,別老跟朝中掣我的肘,那就行啊。

關靖點點頭:“既如此,易爲矣。”隨即詢問是勳,我讓你準備的名單你準備好了嗎?

是勳便從袖中抽出一頁紙來,上面詳細開列了自家所舉薦、任用,或者交好的一些官吏姓名,並且按照關靖的需求,分爲三檔。第一檔是出身較低,或者根基不固,必須牢牢依附着自己的,比方說孫資、吳質、賈衢等,也包括弟子諸葛亮;第二檔是願意跟從自己,但未必死心踏地的,比方說董蒙、郭淮、任嘏等,節操不夠的秦誼也在其中;第三檔是可引爲奧援的,比方說諸曹夏侯中關係最好的夏侯淵,以及董昭、司馬懿等。

當下指點姓名,詳細向關靖說明了這些人的出身、來歷、才能,以及跟自己的親疏遠近。說完之後,關靖即將這張紙疊好收起,對是勳道:“君若無私,則無謗可染,自此後即可隨心所欲,無私做去。至於反擊之事,一委之靖,手段皆不必問,間中,或須君親筆書信,以付其人也。”我下面要做些什麼,你都別過問,等着看結果就是了,你只有啥都不知道,才能真正無私。或許我會請你親筆寫幾封信給這名單上的某些人,到時候只管寫就是了。

是勳真想問一句:閣下你其實不姓關,你姓鄔吧?

野史有載,雍正朝名臣田文鏡曾聘一鄔姓幕賓,所爲擬奏,無不中式,後因薪薄辭去,而他人爲文鏡擬奏,十有九封都被駁回,文鏡無奈,只得高薪迎回鄔某。後數年,鄔忽自作一奏,雲上必喜,然文鏡不得觀看,文鏡深信之,奏上,始知乃彈劾隆科多也,大驚。然隆科多即因此而倒,鄔亦隨即辭去,不知所蹤,文鏡始知鄔乃雍正私人也。

如今關靖口中之言,不是和那鄔某對田文鏡說的話很象嗎?我去辦事,你且放心,不要打聽過程,光等着結果就好——你真能象鄔某那樣,給我一個石破天驚的結果嗎?

是勳猶豫了一下,但考慮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以及論政爭自己還是門外漢,真要插手,反易挫跌,而且說不定那過程驚心動魄,會讓自己直接爆了心血管——罷了,隨便你去搞吧,不知道最安全,出了事兒也方便把你拋出去當替罪羊。

想到這裡,便一拱手:“全在先生。”

再沒有別的可說了,且已深夜,是勳便待辭去。可是走到門口,卻又忍不住轉回頭來,問關靖道:“先生在太原,尚有親族否?”

第13章 行海索第4章 使徐三事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9章 二虎媾合第31章 江陵城下第34章 階級鬥爭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章 被翻紅浪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9章 白玉美人第3章 吳中之禍第18章 先發制人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9章 嶺南烽煙第9章 亂軍之計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6章 良宵聞變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5章 遷胡入幽第4章 豆中有膏第1章 繼嗣之爭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6章 **好淫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章 窮山逐鹿第4章 彼采葛兮第25章 嘴炮無雙第3章 自恃其智第9章 明察秋毫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2章 覆巢之下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9章 卿之無學第11章 借胡殺人第7章 受人構陷第9章 爲國殺賊第13章 深入虎穴第32章 太阿倒持第38章 矜功失節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6章 我天子使第8章 佛國之願第2章 是儀北上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3章 軍國重器第8章 志不可奪第21章 意外重逢第4章 無米之炊第3章 納頭便拜第9章 爲國殺賊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2章 人心不足第6章 有如神鬼第13章 行海索第9章 煮豆燃萁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8章 子以母貴第9章 家事難斷第6章 人月團圓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9章 不智不信第6章 欲言南事第5章 驅散病患第14章 金商門外第32章 海船入江第5章 刺奸密奏第9章 爲國殺賊第2章 水力磨坊第11章 觀其決斷第9章 明察秋毫第24章 河內司馬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1章 成都驚變第5章 小人挑唆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8章 長生丹藥第9章 舜舞干鏚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2章 覆巢之下第8章 一死人耳第24章 所以餌敵第1章 洛陽僧人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2章 吾亦慮及
第13章 行海索第4章 使徐三事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9章 二虎媾合第31章 江陵城下第34章 階級鬥爭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章 被翻紅浪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9章 白玉美人第3章 吳中之禍第18章 先發制人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9章 嶺南烽煙第9章 亂軍之計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6章 良宵聞變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5章 遷胡入幽第4章 豆中有膏第1章 繼嗣之爭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6章 **好淫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章 窮山逐鹿第4章 彼采葛兮第25章 嘴炮無雙第3章 自恃其智第9章 明察秋毫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2章 覆巢之下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9章 卿之無學第11章 借胡殺人第7章 受人構陷第9章 爲國殺賊第13章 深入虎穴第32章 太阿倒持第38章 矜功失節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6章 我天子使第8章 佛國之願第2章 是儀北上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3章 軍國重器第8章 志不可奪第21章 意外重逢第4章 無米之炊第3章 納頭便拜第9章 爲國殺賊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2章 人心不足第6章 有如神鬼第13章 行海索第9章 煮豆燃萁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8章 子以母貴第9章 家事難斷第6章 人月團圓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9章 不智不信第6章 欲言南事第5章 驅散病患第14章 金商門外第32章 海船入江第5章 刺奸密奏第9章 爲國殺賊第2章 水力磨坊第11章 觀其決斷第9章 明察秋毫第24章 河內司馬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1章 成都驚變第5章 小人挑唆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8章 長生丹藥第9章 舜舞干鏚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2章 覆巢之下第8章 一死人耳第24章 所以餌敵第1章 洛陽僧人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2章 吾亦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