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吾舅同然

(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漢魏文魁》更多支持!)

劉磐身後跟着的這個人,年齡、相貌與其彷彿,身量還略微高過劉磐。但兩人的區別也是非常明顯的,劉磐天生體格強健,長而爲將,更是鍛鍊得虎背熊腰,膚色也曬得黧黑,留着濃密的鬍鬚,真如同一尊鐵塔也似。而身後那人卻極其的清癯,骨架雖大,四肢卻細,面色白如冠玉,就連兩頰都無多少血色,而且並未蓄鬚,只脣上有兩撇淡淡的細髭而已。

衆人見到此人,莫不大吃一驚,趕緊躬身施禮。本來以蒯越之尊,即便見到劉磐也只須起身注目而已,都不必先禮,但爲此人,亦不得不雙手籠起,微微躬身。

此人非他,正劉表長子劉琦是也。

衆人不意劉琦到來,各自心中忐忑,張允更覺得今日是會無好會、宴無好宴啊。擁護劉琮陣營的領袖就是蔡瑁,而他張允乃蔡瑁之忠犬,平常見了大公子的面是能躲就躲啊,卻不料今日竟在宴上得見,這肯定躲不過去了啦——張允心說大公子與會,照道理劉磐就應該先通知一聲啊,這般突出不意,究竟有何打算?

劉磐乃今日宴會之主,可是劉琦之父乃荊州之主,老爹不在的時候,理論上他是有資格代替劉表發號施令的,亦不可居於客位。於是兩位公子一起在主位上坐下,命僕人上了酒菜。酒過三巡。果然劉琦就開始說話了。

劉琦先問蒯越。說:“今曹操大軍壓境,陳兵漢東,襄陽危如累卵。蒯公可有高論乎?”你有什麼主意沒有啊?

蒯越聞言,突然站起身,擡起右手來左右一擺,大聲道:“吾有一言,未知公子與諸君敢聞否?”他不說“願聞否”,卻說“敢聞否”。衆人心裡都不禁一突。劉琦點頭求教:“蒯公但言無妨。”

蒯異度居高臨下,緩緩地環視衆人,隨即沉聲說道:“昔關東討董、孫堅乘釁,乃亂荊楚,宗賊並起。劉牧漢之宗室也,負天下之望,奉朝命以鎮江漢,吾等從之,乃得保安鄉梓。十餘年間,荊州少被其兵。生民得以安居,四方賢俊莫不歸附。是知荊州爲漢之荊州也。劉牧爲漢之純臣也,所御荊楚,爲國牧守地方也,安有割據之意?今朝廷求質不得,曹丞相乃親率大軍來伐,吾等皆爲王臣,而欲抗拒王師,可乎?春秋之大義安在?以越度之,當即請公子就道,赴許入覲,並遣忠直者從之,謝罪於天子,併爲劉牧辯白。如此則王師必退,地方得安,劉牧亦得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方爲萬全之策也!”

蒯越說那麼一大套,中心思想很明確:咱們都是漢臣,不能跟漢丞相曹操打,還是早早地遣質謝罪爲好啊。

要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易得士人之心——什麼“名爲漢相,實爲漢賊”的說法,多爲後世抹黑,那年月認同的人還並不太多。尤其世家豪門的子弟,一心想恢復舊有秩序,則他們論及出身,亦當不失州郡,甚或可爲公卿,那必定天然地傾向朝廷的代表曹操啊。只有遠郡的寒門庶族,害怕秩序穩固以後,等級也隨之固定,則自己再難有出頭之天,那纔敢起抗拒“王師”之念。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軍南下,無論荊州還是江東,那些最堅定的投降派,大多爲高門士人——比方說張昭、張紘,再比方說蔡瑁、蒯越,而堅決抵抗的除了一票兵頭武將,就是魯肅那類小地主。當然啦,世事無絕對,周瑜的出身也不算低,然而同樣站到了主戰派的行列中去,只是大致的陣營劃分,應該不會有錯。

劉表這個人還是有野心的,要不然也不會公然僭越天子儀仗,但他的野心還到不了併吞天下、唯我獨尊的地步,光想着我辛辛苦苦穩下來的荊襄基業,最好能夠傳諸子孫,世代不替,一如諸侯而已。所以他始終在附曹還是反曹之間搖擺、猶豫,等到真的嚥了氣,小兒子劉琮繼位,還沒有自己明確的政治主張,於是被蒯越等人一忽悠,就拱手把江山讓給曹操了。

就象原本歷史上魯肅之說孫權:“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他一寒門地主,上升空間也就到一州一郡打住了,若張昭、張紘等人,論家世、論名望,就算降了曹了,那也仍然有機會位列公卿啊。既然如此,幹嘛要以小博大,冒風險去造個東吳割據政權出來呢?

荊州的蒯越等人也是類似想法,蒯異度就曾經不止一次地勸說過劉表,說你別硬扛了,還是降了吧。劉表還跟孫權不同,他好歹是漢室宗親、天下大儒,就算降了曹,曹操也不敢始終壓制着,再不讓他出頭,起碼得給箇中二千石以上掛名的卿位啊。硬扛着不見得有更多好處,退一步仍然海闊天空,那你幹嘛不退呢?

可惜劉表一直猶豫,又被某些主戰派——比方說劉磐——見天兒在耳邊騷擾,就連蒯越的話也不大聽得進去了。今天蒯越前來赴劉磐之宴,驚見劉琦到來,他心裡多少有些明悟——大公子是想趁這個機會拉攏人心,穩固自家的儲位啊,同時還可能爲劉磐站臺,繼續煽動抗曹。

在劉琦、劉琮的立嗣之爭當中,蒯越算是個超然派,誰都不肯偏幫,所以不願意在今日酒席宴間,讓劉琦談起這件事兒來。且不管劉大公子的主要目的在不在此,一開口就先提如何應對曹操大軍的問題,好。既然你問到了。那我就堂堂正正地擺明態度。且看你如何應答!

你要是想談立儲,我就給你岔開去;你要是想爲劉磐站臺,咱們今兒就來好好地辯論一番。

其實在這條時間線上,劉表被主降的蔡瑁、蒯越等人圍在中間,卻仍敢大着膽子跟曹操放對,而不是如同原本歷史上那樣內急攻心直接病死了,那也是有新的原因存在的。其一,就是江夏還在手中。黃祖尚未膏了江東的快刀,劉磐也沒有把主力大多喪在東線戰場上;其二,江東和益州都及時派來了一定數量的援兵……

還有第三點,那就是荊州主降派的人數和勢力,比原本歷史上要弱了不少。是宏輔跑了趟荊州,返回許都後又多次向曹操推薦,使得朝廷從荊州撈了不少人才去,那些人不受劉表重用,沉淪下僚,空有文名卻無實權。倒大多數都是心向朝廷的——比方說王粲、邯鄲淳等等。

但是終究也有不少還沒被朝廷撈走,有資格列席的就包括了裴淺、趙儼、杜襲等人。當下聽得蒯越之言,無不拍案附和,紛紛說:“蒯公所言是也,真老成謀國之論!”就見主位的劉磐當即把臉給拉了下來。

好在公子劉琦雖然當面捱了蒯越一拳,倒還沒有太失態,加上他的性格向來偏軟,就算再怎麼氣恨蒯老頭子,也不敢在明面上表露出來。於是擺擺手,示意衆人安靜,隨即朝向蒯越微微一笑:“戰和之道,自有家父權衡,蒯公多言無益也……”你想要降曹,這話跟我老頭子說去,跟我可說不着。爲人主者把握大的方針政策,我等爲人臣所要考慮的,只是具體如何執行而已——

“今家父與劉玄德、孫仲謀聯兵,以御曹操,然敵勢大,計將安出?”他朝蒯越拱一拱手,“蒯公爲荊襄之長城,素多智謀,何以只知束手,而無一計相授?”你不能一心想投降,就不管我老爹想打啦,你作爲我老爹的臣子,心裡再怎麼不情不願的,也該想個招兒出來幫他謀劃戰局不是嗎?

軟釘子一碰,蒯異度多少有點兒下不來臺,同時他心裡還在想:大公子雖然聰敏,終究年輕,這種話不象是以他的見識和能力所可以說得出來的啊?究竟是誰在背後給他支招的呢?就這麼一轉腦筋,嘴皮上難免緩了一緩,還沒來得及反駁、分辯呢,就聽劉琦直截了當地問道:“今純以勢論,周公瑾請棄襄陽,而退至江陵,此計可乎?請蒯公拋除成見,暫放鄉梓不捨之情,而獨以軍事論之。”

你覺得周瑜的計策究竟合用不合用呢?別琢磨太多有的沒的,咱們就光談軍事問題,從純軍事的角度來考慮,您給我句實話如何?

蒯異度也算是當時天下一等一的智謀之士了,所以原本歷史上曹操佔據了北部荊州以後,曾經高興地說自己“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然而論起功業來,他卻要比跟自己同一檔次的很多謀士——比方說袁家的那幾位——差得很多,其原因,一則是跟隨的主子本身就沒啥擴張之意,二則一點,蒯越是位忠厚長者,從來不說瞎話,能夠運籌帷幄、料敵機先,卻不願意跟自己人鬥什麼心眼兒。

因此聽了劉琦這一問,蒯越雖然老大的不情願,還是不得不老實回答說:“若純以軍事論,周公瑾所計是也,然……”

還沒等他“然”出個子醜寅卯來,劉琦趕緊打斷,目視在座衆人,自顧自地繼續說了下去。雖然他是半拉主公,終究蒯越是父親劉表起家的重臣,份同叔父,照理說劉琦這麼幹很不禮貌,但他也沒有辦法,不能再讓蒯某大逞口舌之利啦。

劉琦說:“蒯公雲周公瑾所計是也,所慮者,恐不捨鄉梓耳。吾舅同然……”就連我舅舅蔡瑁也是那麼想的!

“呼”的一聲,衆人全都炸了鍋,就連蒯越反駁的話到了嘴邊兒,都不禁把思路給徹底帶偏了——要知道蔡瑁那可是周瑜放棄襄陽之計的最堅決、最鮮明反對者啊,大公子你怎麼說蔡瑁贊同周瑜?有何緣故?何所見而云然?

劉琦不慌不忙地又拋出個重磅炸彈來:“吾舅亦知襄陽終不可守也,乃密奏家父,今護吾母、吾弟同往江陵安置……”

(未完待續。。)

第2章 夏侯仲父第27章 平原搬兵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章 謀士之責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3章 賢良孝廉第18章 二事不朽第31章 曹氏麟兒第9章 驚雷投箸第17章 養寇自重第4章 使徐三事第5章 小人挑唆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爲國殺賊第5章 二得二失第13章 殺夫獻妻第4章 渾人心思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1章 首鼠兩端第7章 置之美稷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5章 黃鬚封侯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9章 銅雀臺上第4章 詩歌免談第26章 五雷辟邪第3章 出泥不染第6章 王異國生第13章 違天不祥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6章 我主不見第7章 魏亦有亡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3章 大勢已去第4章 攻心之計第3章 世家短視第4章 彼采葛兮第8章 志不可奪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7章 延年按劍第3章 納頭便拜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3章 百口莫辯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6章 酒泉烈女第5章 神鵰大俠第15章 毋受其蠱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5章 人生易過第4章 海東來去第10章 不忠不義第5章 賣官鬻爵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9章 若奸若忠第8章 曹氏之強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9章 卿之無學第16章 豈忍招贅第9章 德不可見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5章 異度所遣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7章 州郡罷兵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章 官渡鏖兵第8章 欲加之罪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2章 未盡善也第5章 渭水鯉膾第2章 載舟覆舟第2章 言不及義第9章 平州智士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4章 再會梟雄第8章 願爲雲敞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0章 欲效定遠第14章 將相不和第26章 城頭箭書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4章 敝帚自珍第2章 工商興利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4章 文人落魄
第2章 夏侯仲父第27章 平原搬兵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章 謀士之責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3章 賢良孝廉第18章 二事不朽第31章 曹氏麟兒第9章 驚雷投箸第17章 養寇自重第4章 使徐三事第5章 小人挑唆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爲國殺賊第5章 二得二失第13章 殺夫獻妻第4章 渾人心思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1章 首鼠兩端第7章 置之美稷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5章 黃鬚封侯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9章 銅雀臺上第4章 詩歌免談第26章 五雷辟邪第3章 出泥不染第6章 王異國生第13章 違天不祥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6章 我主不見第7章 魏亦有亡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3章 大勢已去第4章 攻心之計第3章 世家短視第4章 彼采葛兮第8章 志不可奪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7章 延年按劍第3章 納頭便拜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3章 百口莫辯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6章 酒泉烈女第5章 神鵰大俠第15章 毋受其蠱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5章 人生易過第4章 海東來去第10章 不忠不義第5章 賣官鬻爵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9章 若奸若忠第8章 曹氏之強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9章 卿之無學第16章 豈忍招贅第9章 德不可見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5章 異度所遣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7章 州郡罷兵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章 官渡鏖兵第8章 欲加之罪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2章 未盡善也第5章 渭水鯉膾第2章 載舟覆舟第2章 言不及義第9章 平州智士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4章 再會梟雄第8章 願爲雲敞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0章 欲效定遠第14章 將相不和第26章 城頭箭書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4章 敝帚自珍第2章 工商興利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4章 文人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