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是郎才盡

ps:看《漢魏文魁》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曹操之所以想要親征劉備,簡單說起來,包括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對於長江流域的三大勢力,曹操初始的計劃是中心突破,先滅劉表,斷益、揚之聯絡,乃可分而取之。如今劉表雖然未能一戰殄滅,荊州的江北地區終究算是基本拿下了,而江南四郡尚且搖擺不定,劉表(或者說劉琦)真正能夠控制的,不過長江和澧水之間的狹長區域,外加江北一座江陵孤城而已,已不足爲患,而其與江東的聯繫,亦基本得以切斷。經過與謀士們的反覆磋商,曹操遂將戰略規劃改爲先除兩翼,再定腹心。

自從是勳在幽州創設水軍,以騷擾吳會以後,曹操看到了其中的廣闊戰機。只要廬江和幽州的水師再得以充實、訓練圓滿,即可自水道東西夾攻,以破孫氏,而在此之前,貿然討伐孫權卻未必現實——是勳離開幽州以後,曹操即遣魏延、留贊北上,共掌渤海水師。故此攻擊的重點,必將移向西線的劉備。

正如謀士們普遍所認爲的,劉備既得益州,若再吞併了梁州,則可控扼祁山,以窺關隴——此昔日漢高祖之基業也,危險係數太大啦。故此必須先把劉備給打萎了,否則曹操實難安寢。

曹操、劉備,在這條時間線上並沒有見過面,曹操對劉備的認識有限。不會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話來。然而即便如此,劉備以公孫瓚舊部,先後寄寓陶謙、劉表麾下,最後卻能自己殺出一片天地來。這份能耐、膽色,或者也包括運氣,終究是曹操所不能忽視的,故此乃欲親身前往,與劉備決一雌雄。

其二,此援漢中。路途遙遠,最可令人擔憂的是呂布在後。倘若呂奉先突起歹意,斷絕曹軍歸路,恐怕十萬之衆亦將一朝而滅矣!曹操跟呂布是有舊仇的,雖說近年來關係不錯。終究天涯相隔,只是書信往來,難見其真心。再說了,曹操即便放心呂布,那也肯定不放心陳宮啊。

故此曹操派誰爲主將救援漢中都不踏實,覺得還是自己親自提兵前往比較穩妥。

其三,纔剛加了九錫,一眨眼又要封國建藩。似乎略嫌倉促。加九錫就已經惹得朝中沸沸揚揚了,就連太學生都差點兒要跳出來鬧事,曹操狠施辣手。好不容易纔把這股風潮給壓了下去。倘若能夠緩上一段時間,待自己救援漢中、征討劉備,得勝而歸,那時候因功而封國建藩,似乎更爲合適一些。

所以曹操拿定了主意,要親自領兵前往漢中去。當然啦。丞相親征,茲事體大。準備工作要比命將出師更爲繁複,就怕耽擱了時間。這邊兒大軍還沒入關中呢,那邊兒張魯就已經敗了……故此,先命劉曄持節西進,督馬超等關中諸將先入梁州,同時命曹仁、張繡率偏師循沔水而上,兩路增援漢中。曹操本人率夏侯淵、曹洪、曹純等部前往長安,會諸將聚齊後,再全師挺進。

五官中郎將曹昂留守許都,曹操特意把是勳和曹德叫過來,請他們“善輔吾兒”。許下的兵馬大權,則交託給了于禁於文則和李典李曼成。

是勳倒是挺想跟着曹操去漢中跟劉備見上一仗的——說不定這仗就把劉備給徹底打垮了,如此關鍵性戰役,倘若不能參與,可是會留下終生遺憾的呀。然而一則他新命九卿,不宜拋下本職工作不管,也不宜再遷他任,二來麼……多年在外,眼瞧着跟兒子都生疏了,好不容易返都安定下來,還是別自找勞乏和跋涉之苦了吧。

我又不是那種用一個小人物串起連番歷史大事件的小說主人公,不必要曹操代漢的每一仗都要去摻和一腳吧?原本的理想不過爲一文吏,最多當當外交官足矣,只爲苟全性命於亂世,怎麼一不小心,竟然都快變成曹家首席謀士外加首席方面大員了?我有足夠的能耐嗎?可別一小心給玩脫了,戰陣上一陣流矢,就此萬丈雄心化作流水……

就好比原本歷史上的龐統龐士元一般……

所以既然曹操命其留守,輔佐曹昂,是勳也就不特意請戰啦。他只是向曹操推薦了諸葛亮,說此子聰明機警,尤擅糧秣運籌,吾昔試之於朔州、幽州,皆仰其大力,丞相不妨帶在身邊,必能有所裨益。曹操點頭:“宏輔之高足,吾亦愛之。”即命孔明參相府軍事。

曹操前腳才走,隔不了兩天,這日是勳從城外莊院看望管氏和兒子是復返回城內,曹淼迎着,告訴他:“子桓夫婦昨日來訪。”是勳“嗯”了一聲,心說我正經還沒怎麼見過甄氏呢,據說那也是天下知名的美人兒,就不知道比我的甘氏夫人又如何了?

本只當是親戚之間尋常走動,曹丕夫婦前來拜見姑母,卻不料曹淼隨即取出一張請柬來:“子桓欲於城外別業設一酒宴,以文會友,特邀夫君下個休沐日前往指點。”

蝦米?曹丕這小傢伙要開文會,還請了我?是勳不禁一皺眉頭,心生不好的預感……

曹丕曹子桓本年二十歲整,他兄弟曹彰曹子文是十八歲、曹植曹子建是十五歲,一母所生,相互間感情很好。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昂死得早,諸子爭立,這仨小子很快就變成了競爭對手,明裡暗中齟齬不斷;可是在這條時間線上,曹昂曹子修尚在,而且是板上定釘的繼承人,那仨貌似沒啥妄想,起碼到了這個時候,感情還沒有破裂,相當的抱團啊。

而且既然有大哥頂在上面。餘子並未象原本歷史上那樣早早便參與了政務,基本上處於被曹操放羊的狀態。曹丕年歲較大,已經元服娶妻了,得舉孝廉,日常協助長兄處理一些公務。剩下兩個卻還並未從政。而即便參與政事吧,曹操和曹昂也沒有刻意栽培曹丕,小傢伙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耍他的興趣愛好——一是擊劍,二是詩文。

是勳有時候還想,子桓之才,不在子建之下。爲的捲入政治漩渦,忙着跟兄弟們勾心鬥角,所以到他後期,才把文藝給荒疏了,而在這條時間線上。或許未來的成就將更在曹植之上,也未可知啊。

不過在原本的歷史上,曹丕青年時代便雅好文藝,實爲建安風骨之領袖,故此才能與曹操、曹植並稱“三曹”,成爲漢魏之際文壇的一朵奇葩。這條時間線上更不用說了,是勳還在幽州的時候,就聽聞曹丕見天兒與相府文學之士詩文酬唱。在許下文名很盛。自己回來也好幾個月啦,終於趕上他的文會了嗎?

根據曹淼的轉述,曹丕此次主要請的人。包括王粲、陳琳、阮瑀、徐幹、應瑒、劉楨——所謂的“建安七子”,除了一個從荊州跑益州,目前在劉備麾下吃閒飯的孔文舉外,全都邀請了。此外還有路粹、繁欽、邯鄲淳、丁儀、苟緯、劉廙、仲長統等等,再多曹淼也記不住。

而且據說曹植也會過去給哥哥捧場——曹彰就算了,那孩子雖字子文。其實不文,可以說是曹操諸子中唯一沒有繼承老爹絲毫文學天賦的變異體……

是勳一開始不打算去的——文會這種玩意兒最麻煩了。真要當場命題賦詩、作文,以他穿越以後多年培養起來的實際才能而論。倒是也不爲難,可是水平就不敢保證啦。昔日在雷澤之上,還能夠濛濛吳質家鄉的那些庸儒,可如今與會的全都是當世大家,或者即將成爲大家的曹植等輩,以自己一向的文名,你就算做得跟丁儀、苟緯他們一個檔次,只要比不過王粲、陳琳,那仍然丟臉啊!

可是沒想到,第二天曹丕又親自上門來請——這回沒帶老婆過來,多少是個遺憾。是勳就推辭說我如今政務繁冗,哪裡還有什麼詩興呢?而且你也知道我這人腦子慢,憋書齋裡精雕細刻的什麼《別賦》啊、《爲曹公討袁紹檄》啊,等等,還算拿得出手,至於倉促間做成的《白露後良日因思兄弟而作》(何期見明月)、《持節使關中以辭至尊》(太白何蒼蒼)之類,卻就相當的粗糙和生澀啦。加上最近狀態不佳,我就不去丟醜了吧。

曹丕緊着勸:“姑婿無乃太謙乎?丕自總角以來,即日誦姑婿之作,口有餘馨,若以之爲粗,則丕等詩文乃當棄東溷矣……”要是說連你的作品都粗糙,那我們的玩意兒乾脆扔廁所裡算了——“即姑婿無心爲文,亦可品評吾等陋作,必有裨益。羣皆盼之久矣,姑婿勿辭也。”

是勳說這樣啊……那咱們說好了,我要是對題目無感,真就不附和啦,光賞賞你們的作品就完。曹丕連聲答應,這才興高采烈地去了。

既然說好了,是勳就琢磨着,那去也無妨啊,萬一要趕上一個好題目,我心中正有成作可抄,亦可顯揚聲名也。話說這兩年不在許都,平常所作的詩文也少,不會有人誤以爲我是郎將要才盡了吧?豈有此理,本來無才,何言盡耶?去文會上露一個臉,那也不無小補啊。

再說了,曹丕所邀的文學之士,絕大多數都是曹操幕府中人,跟他們打好關係也是很有必要的。

故此預先抽時間做足了功課,到了日子,乃身着常服,頭戴縑巾,搖着雁毛扇便大膽而往。等到了曹丕在許都城外的別墅,曹丕、曹植兄弟迎出門外,是勳打眼這麼一瞧,赫,真嚇了他一大跳!(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衆號!)(未完待續)

ps:最近家裡出了點事兒,每晚更新時間沒法再那麼固定了,還請大家原諒。

第26章 軍國利器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0章 用武之地第7章 吾青州人第27章 敗絮其中第9章 建藩封國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4章 勇救都昌第4章 真正小人第4章 吾當染指第19章 血戰赤阪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1章 觀其決斷第31章 烈風襲寨第6章 紙上發明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4章 衣帶之詔第7章 置之美稷第10章 得無患乎第3章 蒼天不仁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5章 黃鬚封侯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0章 西行取經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4章 李代桃僵第5章 渭水鯉膾第1章 託孤之重第2章 載舟覆舟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7章 昔孔子歿第30章 繫鈴解鈴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8章 子以母貴第7章 取撞木來第29章 白兔遇犬第30章 標名青史第8章 志不可奪第18章 背主求榮第8章 曹氏之強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7章 助守鄄城第20章 勾心鬥角第6章 人月團圓第29章 人亡政息第8章 政治革命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4章 要當磔也第9章 涼州用間第8章 我等自取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4章 客已滿矣第9章 德不可見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0章 作死節奏第8章 名馬金槊第18章 無心插柳第9章 涼州用間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3章 河北棱堡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章 遼東軼聞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9章 自天而降第19章 難從死志第6章 皆不可用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章 如有勳在第7章 婦人之言第9章 隔壁老王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8章 陣前殺將第9章 反逆蟊賊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章 輔政安民第30章 繫鈴解鈴第8章 欲捧殺也第23章 幼平奮威第20章 謀劃江東
第26章 軍國利器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0章 用武之地第7章 吾青州人第27章 敗絮其中第9章 建藩封國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4章 勇救都昌第4章 真正小人第4章 吾當染指第19章 血戰赤阪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1章 觀其決斷第31章 烈風襲寨第6章 紙上發明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4章 衣帶之詔第7章 置之美稷第10章 得無患乎第3章 蒼天不仁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5章 黃鬚封侯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0章 西行取經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4章 李代桃僵第5章 渭水鯉膾第1章 託孤之重第2章 載舟覆舟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7章 昔孔子歿第30章 繫鈴解鈴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8章 子以母貴第7章 取撞木來第29章 白兔遇犬第30章 標名青史第8章 志不可奪第18章 背主求榮第8章 曹氏之強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7章 助守鄄城第20章 勾心鬥角第6章 人月團圓第29章 人亡政息第8章 政治革命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4章 要當磔也第9章 涼州用間第8章 我等自取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4章 客已滿矣第9章 德不可見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0章 作死節奏第8章 名馬金槊第18章 無心插柳第9章 涼州用間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3章 河北棱堡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章 遼東軼聞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9章 自天而降第19章 難從死志第6章 皆不可用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章 如有勳在第7章 婦人之言第9章 隔壁老王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8章 陣前殺將第9章 反逆蟊賊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章 輔政安民第30章 繫鈴解鈴第8章 欲捧殺也第23章 幼平奮威第20章 謀劃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