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不徵而徵

曹操自建安八年定幽州、滅袁氏以後,即暫時息兵養馬,專注於內政建設,經過將近兩年的時光,中原粗定,百姓稍安,便思引軍南征,飲馬長江——第一個攻擊目標,即爲荊州牧劉表。

前年定幽以後不久,曹操便以朝廷的名義遣使荊、揚,使張繡、劉表、孫權等各遣質子入許,以示歸服朝廷。張繡乖乖地把兒子張泉給送來了,但劉表、孫權卻各敷衍,不肯從命。於是到了建安十年年初,曹操向劉表正式遞交了最後通牒——你既然不打算送兒子入都,那就算了,你自己個兒過來吧。

劉表當然不會從命,他知道,只要一赴許都,即便不成爲階下囚,也會遭到軟禁,則荊州八郡盡入曹操之手也。孔融時在荊州,跟劉表各種不對付,但面對此事,他也竭力勸阻劉表,不要上曹操的圈套。孔融還建議劉表東和孫權、西聯劉備,以與曹操相拮抗。

劉表之與孫權,乃有殺父之仇,江東又多次發兵攻打江夏黃祖,所以想要孫、劉聯合,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孔融乃自請赴吳遊說,可惜劉表不肯放他去。倒是已然入蜀的劉備,深恐劉表與劉璋約合,發兵抄其後路,所以多次遣孫乾、簡雍等返回襄陽,聯絡兩家的感情。

此等事自然瞞不過曹操,因而曹操便希望在孫、劉兩家尚未盡釋前嫌,劉備也還沒有佔據整個益州的時候,搶先對劉表政權發動雷霆一擊。具體的謀劃,乃是在仲夏時節先發兵入宛。與張繡會師。旋即掃蕩南陽全郡。待等秋後。即以南陽之糧以資供大軍,陳兵漢水東岸,逼迫劉表主力前來決戰。倘若劉表不出,即趁機與太史慈、魯肅東西對進,攻取江夏,收黃祖的水軍以爲己用。

倘若劉表主力出動呢?那就更好辦了,漢水以東、綠林山以北,大片平原。正利於曹家騎兵縱橫,摧破劉表,不爲難也。隨即挾得勝之勢渡江攻略襄陽。襄陽既下,下一個目標就是江陵,荊州的大量物資、器械皆儲江陵,得此乃可壯大水師,西遏劉備,東略江東。爲此,曹操還通過是勳的介紹,遣人聯絡長沙桓階等。使爲內應。

張羨去世後,其子張懌不久即遭敗亡。劉表爲了安定江南四郡的人心,乃暫署張羨弟張機張仲景爲長沙太守,做個過度。但時隔不久,他就把張仲景一腳給踢開了,改任以親信韓玄,使黃忠輔佐之。桓階本爲張羨心腹,張氏政權滅亡後便辭官歸隱,劉表欲召其爲從事祭酒,桓階堅不肯從,又欲以妻妹蔡氏妻之,卻仍被婉言謝絕了。

劉表爲什麼那麼看得起桓階?那是因爲桓伯緒乃是長沙郡內張氏敗亡後最大的地方豪強、實權人物,韓玄和黃忠都是外來戶,倘若不能拉攏或者鎮壓了這一類的豪強地主,則地方施政將阻礙重重。只是桓階擺出的姿態是:我可以暫且不給你摻亂,但要我背舊主而從劉表老賊,真乃癡人說夢也!

所以曹操暗中聯絡桓階,使桓階遊說武陵太守劉睿、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等,要求一旦朝廷大軍南征,汝等皆作壁上觀可也,一兵一卒都不要往江北派。此三守原本都是張羨的同盟,張氏父子失敗後被迫歸從劉表,其實恩威未著,二心仍在,於是紛紛表示願從朝廷之命。

所以曹操對於打敗劉表那是自信滿滿啊。計劃擬定之後,也曾遣人秘密送至幽州,探詢是勳的意見。是勳只給曹操回了八個字,即“荊州未定,勿檄江東。”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要到四年以後方纔南征劉表,然後才走到半道上,劉表就掛了,其二子劉琦、劉琮相爭,荊州分裂。於是劉琮面對曹操大軍,被迫俯首稱降,曹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襄陽和江陵,並且名義上收服江南四郡。整個荊州,只有江夏還捏在劉備和劉琦的手裡。倘若這時候曹操挾戰勝之勢,以雷霆萬鈞之勢以徵江夏,就劉備手下那兩三萬人,根本扛不住啊。

可是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這邊還在緊追劉備呢,那邊就派人前往江東說降,說什麼:“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那意思,你們瞧見劉表父子的下場了沒有?你們還不趕緊投降,更待何時啊?

孫、劉兩家,舊恨未消,新仇復深,曹操打劉表的時候,只有魯肅一人主張前去觀望一下形勢,看看能不能得着聯合抗曹的機會,周瑜還沒有發表意見,張昭等則全都是心向朝廷的。要是曹操不故意去招惹他們,投降派必然能夠找出種種藉口以阻孫權出兵,那就壓根兒不會有什麼孫劉聯合、赤壁鏖兵的事兒了。可是曹操這麼一威嚇,江東必須趕緊把如何應對曹兵的事兒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因而主戰派便勉勉強強地佔據了上風。

可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魯肅之外,包括周瑜在內,也沒誰想着真跟劉備聯起手來。就周瑜的態度,分明覺得劉備勢弱,可以抓來當炮灰用,等到戰勝以後,再一口吞掉他也不爲遲啊。可以想見,倘若對面不是窮蹙的劉備而是名正言順的荊州之主劉表,周瑜很可能不願意答應聯盟之事,而即便答應了,這聯盟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曹操還在打荊州呢,我東吳出人出力幫你把曹操趕走了,你劉表仍然佔據荊州八郡,對我們有啥好處嗎?脣亡齒寒,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當面對的時候,又有幾人願意爲盟友去火中取栗,而不思趁機背後捅刀子的?

所以是勳勸告曹操,你得等把荊州基本平定了以後,把荊州水軍牢牢捏在手裡以後,再去招惹江東不遲。

曹軍勢大,再加荊州降卒,爲什麼在赤壁會敗得那麼慘呢?最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曹軍因速勝而驕,荊州水軍才易主而疑,以驕兵馭疑卒,那焉有不敗之理啊?倘若曹操能夠先穩住江東,能夠在荊州多一段休息期、整頓期,或許就不會吃那麼大敗仗啦。

此時的天下大勢,與原本歷史上赤壁之戰前並不完全相同,而是勳更不可能警告曹操要提防東南風和黃蓋詐降,他就只能依靠後人對曹操失敗原因的分析,給出了這麼一條建議。至於曹操聽不聽呢,這事兒他決定不了,至於江東沒了魯子敬是不是還會出別的什麼強人,會不會真肯爲劉表火中取栗,共拒曹操呢,是勳也無從判斷——反正我的能耐就這麼大,盡到了我的責任就成。

因爲是勳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東征遼東公孫氏之事上啦。

曹操因爲是勳麾下並無大將,因而即遣夏侯淵前往相助——遼東那地方,騎兵又多,還有大片平原可供馳騁,正妙才用武之地也。至於漢江流域的作戰,終究不可能排出太多數量的騎兵——本地不產馬,北馬南運會不會水土不服,誰都不清楚——仍將以步兵戰爲主,所以妙才啊,你就先別去了吧。

夏侯淵一琢磨,公孫度亦一州之長也,劉表亦一州之長也,平哪個不是平啊,當然要挑最適合我的戰場去打啦,因此欣然領命。可是誰能料到,他匆匆忙忙才趕到首山,就聽說襄平城,拿下了,公孫氏,逃走了——我竟然白跑一趟,啥都沒能撈着啊!

於是夏侯妙才就黑着一張臉來見是勳。是勳明白他的心思,趕緊安慰道:“遼東雖平,戰未息也,吾稍休整,即將南取樂浪,妙才不乏用武之地矣。”夏侯淵搖一搖頭:“丞相有命,正不必往徵樂浪。”

當日是勳纔剛發兵,消息傳到樂浪,柳毅便上書請求領兵增援,結果被公孫康給駁回了——陽儀生怕柳子剛回來奪他的權,故此百般攔阻。柳毅得到消息之後,又是惱怒,又是失望——不過他最近剛靠着商貿跟是勳打得火熱,本來就沒有必援之意,只是去探探口風而已,所以既然你們不領我的情,那算了,我便及早從你們這條破船上抽身好了!

柳毅遣人乘海船前赴登州,再經陸路趕往許都,表示願意脫離公孫氏的陣營,歸從朝廷,條件是正式封拜他做樂浪太守,並承諾無謀逆大罪則不更易。柳毅的意思,反正地方偏遠,朝廷也無必得之心,不如讓我做樂浪的土皇帝,我不會跟公孫度似的,僭越天子儀仗,我也沒有兒子,不會傳之子孫,等我死了,或者玩膩了以後,朝廷自可將權力收回。

曹操正忙着籌劃南征劉表呢,本來對是勳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發兵攻遼,就不怎麼滿意。不過趁着公孫度去世收取平州,倒也機不可失,所以曹操並不行文責怪,只是希望是勳別再把戰事給擴大化了——要是持久不決,我可沒兵馬和功夫去增援你呀。因此便使夏侯淵傳信,說朝廷原則上認同了柳毅的投誠,你就不必要再去打樂浪啦。

是勳聞言不禁愕然——此番出兵,他既是爲公,又是爲私,而爲私之處,不在遼東,正在樂浪。這不讓打樂浪可怎麼成呢?只是沉吟少頃後,突然又捻鬚而笑:“吾欲不徵而徵,樂浪乃可不下而下也。”(未完待續……)

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5章 五火鬼兵第4章 夢中殺人第7章 逆天出師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5章 酒池肉林第4章 低調才傑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4章 中山之狼第17章 初試金手第7章 宛城宣詔第20章 厚固吾勢第6章 雙親罹難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5章 解衣衣之第7章 不忠不孝第23章 軍國重器第6章 尊者一諾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章 如有勳在第3章 岐東渭北第1章 河北愚忠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8章 光祿新丞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3章 乃可不歸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2章 趙達彈狀第6章 字典價貴第12章 江上肅清第26章 同滅吳寇第3章 軍中校事第12章 觀其決斷第9章 明察秋毫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1章 官場狡詭第5章 漢語拼音第4章 西走而王第16章 廢立之思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3章 從情從禮第4章 閉門課徒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章 天不可言第34章 猛虎出柙第5章 觀卿者心第35章 命盡園桑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3章 族滅匈奴第7章 宛城宣詔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章 世家短視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5章 同林之鳥第8章 跨境追捕第6章 督郵行縣第19章 流血五步第7章 吾無此癖第5章 漢家道微第1章 河北愚忠第7章 請殺孔融第34章 疏不間親第1章 分州荊襄第6章 紙上發明第8章 欲加之罪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9章 律有明文第3章 嫌疑之地第27章 孟堅識淺第9章 煮豆燃萁第3章 破此五賊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章 兄弟鬩牆第6章 寧我負人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8章 工人運動第5章 小人挑唆第32章 出入此門
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5章 五火鬼兵第4章 夢中殺人第7章 逆天出師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5章 酒池肉林第4章 低調才傑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4章 中山之狼第17章 初試金手第7章 宛城宣詔第20章 厚固吾勢第6章 雙親罹難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5章 解衣衣之第7章 不忠不孝第23章 軍國重器第6章 尊者一諾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章 如有勳在第3章 岐東渭北第1章 河北愚忠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8章 光祿新丞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3章 乃可不歸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2章 趙達彈狀第6章 字典價貴第12章 江上肅清第26章 同滅吳寇第3章 軍中校事第12章 觀其決斷第9章 明察秋毫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1章 官場狡詭第5章 漢語拼音第4章 西走而王第16章 廢立之思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3章 從情從禮第4章 閉門課徒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章 天不可言第34章 猛虎出柙第5章 觀卿者心第35章 命盡園桑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3章 族滅匈奴第7章 宛城宣詔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章 世家短視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5章 同林之鳥第8章 跨境追捕第6章 督郵行縣第19章 流血五步第7章 吾無此癖第5章 漢家道微第1章 河北愚忠第7章 請殺孔融第34章 疏不間親第1章 分州荊襄第6章 紙上發明第8章 欲加之罪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9章 律有明文第3章 嫌疑之地第27章 孟堅識淺第9章 煮豆燃萁第3章 破此五賊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章 兄弟鬩牆第6章 寧我負人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8章 工人運動第5章 小人挑唆第32章 出入此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