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先見神亭

東萊太史慈保着老孃離開家鄉南下,是在秋收之前。他估計田裡的莊稼一旦成熟,袁軍肯定要派出無數個小隊到各處去搶割,到時候再走就危險重重了。但是即便如此,這一路上也不太平,隨着袁軍的騷擾不斷,各處盜賊紛起,好在太史慈武藝嫺熟,等閒幾十上百個賊人還真是拿他沒招。

更重要的一點,因爲袁軍和盜賊的騷擾,青州各地豪門都修繕塢堡、召聚壯丁,嚴防死守。太史慈名頭響亮,不管到了哪兒,只要一報名,對方立刻開寨請入,讓他可以暫歇風塵。可也正因爲這樣,他的行進速度總也提不起來,一直到進了兗州境內,情況才略微好一點兒。

太史慈先奔了鄄城,入城一打聽,感情是勳已經南下去成陽赴任了。於是他再跑去成陽,把是勳從前遞來的書信一亮,吳質早聞其名,趕緊把他請入縣署,好生款待。太史慈一問,怎麼,是宏輔又押糧南下了?不禁笑道:“是天不欲我與宏輔重逢麼?愈是如此,我便愈是想要再見他一面呀。”

當下把老孃安頓在成陽縣內,他跨馬執槊就出城追來。太史慈的意思,不僅僅想再見是勳一面,而且難得的袁、曹大戰,這個熱鬧不可不趕,要是藉着是勳的推薦,可以跑前線去瞧上一眼,足慰平生。他雖然武力拔羣,但此前也根本就沒有真見過大軍平原對決,頗想借此開開眼界,增長一下見聞。

結果無巧不巧的,跑到盧門亭附近,忽然耳聽不遠處傳來戰馬的悲嘶聲——那是是勳掉溝裡了——好奇心起,於是策馬沿着溝渠的北沿就一路尋來。時候不大,視野展開,就見一名小將正在溝對面彎弓搭箭,又見一人狼狽不堪地在溝裡狂奔。太史慈眼神很好,略略一瞥就瞧明白了——這不正是我那宏輔賢弟嗎?!

於是他大喝一聲,給是勳壯膽,然後也順手把自己的弓箭給抄起來了。對面那將聽到喝聲,轉頭望去,嚇,好一條大漢,當即也不瞄準是勳了,朝着太史慈就是一箭射去。太史慈聽風辨位,把腦袋微微一偏,就讓開了來箭,同時也鬆開了自己的弓弦。對方那將身手也極敏捷,雙腿一磕,胯下坐騎驟然加速,來箭便從腦後飛過。

各自一箭發出,雙方都暗中挑大拇指:“此人弓術不俗,值得一戰!”太史慈首先開口叫陣:“某乃東萊太史慈,來將通名!”對方那將冷冷一笑:“吳中孫伯符。”

“啪”,是勳一屁股坐地上了。

孫策孫伯符跟真實的是勳(阿飛)一樣,都是漢靈帝熹平四年生人,到這時候虛歲是十九、實歲纔剛十八。他老爹孫堅是初平二年或者三年春被黃祖部將射死的,那時候孫策十七歲,還沒行過冠禮呢,正保着老孃居住在廬江郡的舒縣。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孫策帶着老爹的屍體,渡過長江,安葬在曲阿,然後渡江北上,遷居到廣陵郡的江都縣,再後來因爲受到徐州牧陶謙的忌憚,就又返回曲阿,去投靠舅舅、袁術所署丹揚太守吳景。他正式投到袁術麾下,是在興平元年,也就是是勳這回盧門亭遇襲的第二年。

但是歷史的軌跡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孫策安葬完老爹以後,沒有再往江北去轉上一圈,直接就留在曲阿了——因爲徐、兗合縱,這時候陶謙已經退出袁術——公孫瓚集團,反而倒向了袁紹—曹操集團,所以孫策不會跑徐州去找虐。因而這回吳景跟着袁術北拒曹操,孫策就也帶着老爹留下來的幾百淮泗精兵,披掛上了陣。

袁術在前線連吃敗仗,好不容易說動了汝南黃巾,側擊曹軍,按照孫策的想法,就該全線反攻,起碼把曹操趕出汝南去啊。可誰成想曹軍主力不動,袁老二也不動,就跟這兒乾耗着。孫策跑去跟吳景說,我可聽說啦,曹操今年收成不錯,軍糧充足,咱們卻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你怎麼跟他耗?希望吳景向袁術進言,主動發起進攻。但是吳景根本就說不動袁術,孫策一怒之下,說那我就自個兒去戰,我去騷擾曹操的後方,燒他的糧草。

孫策主意很大,外加脾氣暴躁,吳景雖然是舅舅,可還真攔不住他。最終孫策就挑了幾十名出身淮泗的精卒,再向吳景,以及跟他這小年輕關係不錯的袁術大將喬蕤、張勳等人借了點兒騎兵,湊了兩百多不到三百遊騎,抄小路就跑到敵人大後方來了。

兩軍交鋒,各撒遊騎騷擾敵人的側翼和後方,這本就是兵法之常,問題是孫策膽子夠大,越跑越遠,竟然離開前線兩百多裡地,直接殺入了樑國境內。曹操因爲戰局起了變化,琢磨着一開始準備的糧草未必充足,寫信讓荀彧、曹德等人繼續籌糧往前線運,不光光是成陽縣接到了命令。可事情偏就這麼巧,其他接令的各縣,不是磨磨蹭蹭的動身遲了,就是壓根兒不從這條道上走,只有是勳,大概因爲瞧不起老天爺,所以老天爺要狠狠擺他一道,竟然就被孫策給迎面撞見了。

孫策也鬱悶啊,沒想到曹操對糧草的防備這麼嚴密,他幾次想要摸了曹操的屯糧點,都因爲守兵警惕,外加數量超過自己好多倍,而咬着牙沒敢動手——他雖然莽撞,但是不蠢,不可能拿雞蛋去硬磕石頭。辭別舅舅他們,出來已經十多天了,計算繞到敵人後方也六七天啦,就連隨身攜帶的乾糧都快要吃光了,除了假裝強盜搶了幾家大戶莊院外,竟然一無所獲。所以今天好不容易撞見是勳一行,他纔要窮追不捨——光燒糧不見本事,而且眼瞧着這支隊伍所護的糧草也不算多,咱得取一員敵將的首級回去,纔有誇耀的資本哪!

這敵將也膿包,孫策估摸着應該是名隊率,要麼是縣尉,兩軍纔剛照面,對方是掉頭就跑啊,一點兒勇氣都欠奉。孫策是個見了慫人摟不住火兒的主,心說你跑啊,我瞧你能跑多遠去,我瞧你能在老子手底下逃得殘生不能!

所以他一路就追了下來,誰想堪堪追上,卻被斜刺裡衝來一將,硬生生擋住了去路。孫策見慫人是摟不住火,見了強人那更是遇強則強,興奮得忍不住就要發抖——這傢伙厲害,別管有名沒名,是啥身份,要是能斬下他的首級,就算人前無可炫耀,我自己都能裹被窩裡偷着樂去。不過話又說回來,“東萊太史慈”,這名字好似在哪兒聽說過啊……

於是孫策隨口報了名,然後拍馬擰戟,就跟太史慈在那條深溝旁邊的平地上殺成了一團。當下瞧得還縮在溝裡的是勳眼花繚亂,心說:“我靠這就是大將單挑?!精彩啊,這可是等閒見不着的場景啊!難道說神亭大戰就要重現於……先見於今日了麼?!”

按照原本的歷史,太史慈後來投了劉繇,而孫策問袁術借了兵,前去討伐劉繇,雙方見陣。有人勸劉繇可以任命太史慈做大將啊,但是劉繇不同意,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耶?”許子將就是許劭,是當時著名的評論家,或者更準確一點兒來說,就是一枚相面師加宣傳專家了。爲啥用太史慈當大將會被許劭嘲笑,這個史書上沒有說,估計是劉繇瞧不大起太史慈的託詞。

於是劉繇就僅僅任命太史慈當了個偵察隊長,讓他跑前線去探查孫策軍的強弱。也不知道怎麼一來,他就跟孫策當面撞上了——演義上說,是孫策跑神亭嶺上拜祭光武廟,被太史慈瞧見了,所以特意衝上去逮他。這就是神亭大戰的典故,其結果是,孫策拔了太史慈揹着的手戟,太史慈摘了孫策頭上的兜鍪,算是打個平手。

其實單挑這種事兒,大多是小說家語,正經歷史上,尤其是漢末三國史上,出現的頻率非常之低,低到令人髮指。雖說冷兵器時代,那肯定是要兵對兵、將對將啊,你身爲大將不去扛敵方大將,光轉着圈兒地虐待小兵,還要臉不要臉啦?但極少有兩陣對圓了,士兵們都後撤,光兩員武將在陣前單挑的,而都是在混戰中發生的將領之間的對決。

所以說,陣中相遇,誰贏誰敗,其實並不看……或者準確點兒說,並不僅僅看武力值高低——因爲環境因素的影響太大啦。就算你本領通天徹地,當面撞上一個差不離的將領,正惡鬥呢,不定哪兒就冒出一支冷箭來,或者冒出個小兵給你一槍,你擋是不擋,擋了難免失去先手,不擋就……就等死吧。所以歷史上關羽刺顏良、黃忠殺夏侯淵,不見得是他們的武力值比對方高出一個檔次去,而是因爲本來就是突襲本陣,顏良軍和夏侯淵軍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了,這時候來員猛將一衝,就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成爲虐死名將的最後一招必殺。

但是雖然史書上語焉不詳,孫策和太史慈的神亭大戰,理論上卻應該是正經單挑,沒有旁人相助的。因爲當時孫策身邊還帶着十三名隨從,按照史書上所說,“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而太史慈身邊只有一個無名小將。太史慈再牛逼,難道還能一個打對方十三個,還都是未來江東有名的上將嗎?還是說,按照後世網絡上不負責任的傳言,是無名小將看住了韓當他們十三人?

怪不得網上盛傳,漢末三國第一猛人是這位無名小將,呂布都得往後排……

——————————我是打滾的分割線——————————

三江榜難道就永遠落在第四名上不去了嗎?每天都可以領一張票去投的,下午2點爲其分界線,懇請讀者朋友們都去幫忙支持一下啊,感謝,感謝!

第8章 謀策定亂第25章 初步較量第5章 朝鮮新冢第13章 會溫氏園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5章 不王而王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5章 窈窕淑女第6章 字典價貴第26章 甄氏佳婦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6章 釣橋無益第7章 婦人之言第5章 王中國死第14章 封藩涼州第4章 夢中殺人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6章 我天子使第6章 王異國生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1章 火中取栗第7章 魏亦有亡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4章 兗州叛將第31章 以竹爲炮第6章 寧我負人第34章 猛虎出柙第8章 佛國之願第1章 天無形質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章 如有勳在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0章 兒女親事第2章 水力磨坊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7章 白晝荒夢第31章 兵權誰屬第10章 天下英雄第9章 大山在前第7章 寄身豪門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2章 出入此門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3章 屠盡匈奴第6章 竊玉老賊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2章 甥其無恙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章 被翻紅浪第4章 閉門課徒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7章 延年按劍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9章 戰爭迷霧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6章 我天子使第6章 人月團圓第7章 謀身謀國第3章 吳中之禍第3章 破此五賊第5章 渭水鯉膾第23章 幼平奮威第7章 取撞木來第1章 輔政安民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5章 世豪之富第8章 徐方名士第4章 人言可畏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5章 重修長城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7章 立長立賢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章 岐東渭北第28章 不徵而徵
第8章 謀策定亂第25章 初步較量第5章 朝鮮新冢第13章 會溫氏園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5章 不王而王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5章 窈窕淑女第6章 字典價貴第26章 甄氏佳婦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6章 釣橋無益第7章 婦人之言第5章 王中國死第14章 封藩涼州第4章 夢中殺人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6章 我天子使第6章 王異國生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1章 火中取栗第7章 魏亦有亡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4章 兗州叛將第31章 以竹爲炮第6章 寧我負人第34章 猛虎出柙第8章 佛國之願第1章 天無形質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章 如有勳在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0章 兒女親事第2章 水力磨坊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7章 白晝荒夢第31章 兵權誰屬第10章 天下英雄第9章 大山在前第7章 寄身豪門第38章 須三萬金第32章 出入此門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3章 屠盡匈奴第6章 竊玉老賊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2章 甥其無恙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章 被翻紅浪第4章 閉門課徒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7章 延年按劍第14章 客已滿矣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9章 戰爭迷霧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6章 我天子使第6章 人月團圓第7章 謀身謀國第3章 吳中之禍第3章 破此五賊第5章 渭水鯉膾第23章 幼平奮威第7章 取撞木來第1章 輔政安民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5章 世豪之富第8章 徐方名士第4章 人言可畏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5章 重修長城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7章 立長立賢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章 岐東渭北第28章 不徵而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