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勇救都昌

是着打算東逃,可是是紆、是峻也包括是勳,卻都建議南奔徐州——是勳知道,在曹操殺過來以前,徐州還算是太平的,陶謙雖然不象演義上說的那麼老好人,治理地方也還勉強算有一手,逃往徐州去投靠鄭玄或者孫乾,是目下最好的選擇。

於是最終商量定了,由是着和是勳押着錢糧財貨南下,先奔安丘,歇一陣子打探一下消息,再瞧着要不要繼續南下奔琅邪國的姑幕縣去,是紆和是峻則帶着家中一半丁壯,去劇縣保護是儀。

兄弟四人灑淚而別——當然那三個是真傷心,是勳的眼淚是生擠出來的。他們第二天一早押着十好幾輛車出了營陵南門,當晚在汶水北岸一個小村子裡寄宿,翌日渡過汶水,下午就到了安丘。

住了一晚以後,再一天的清晨,突然一騎快馬疾奔而來,找到是着,馬上騎士滾鞍而下。是着認得,原來是家中一名奴僕,就匆忙詢問:“你可是從父親那裡來的?國都情況如何?”

那家奴抹了一把額頭的熱汗,喘了半天的氣,才終於緩過勁兒來,稟報說:“小人跟隨四公子、八公子前往國都,恰逢黃巾賊殺來,就在都城下襬開陣勢。國相和主人點齊兵馬出城迎戰,然而半日之內便連輸三陣。四公子眼見情勢不好,便派小人前來稟報大公子,要你們快走、快走,趕緊前往姑幕,並且最好在姑幕也別停頓,起碼得走到諸縣才能暫歇。他還說,主人有兩位公子保護,還有二十多名丁壯在旁,定無危險的,請大公子放心。”

是着哪兒能放得下心來啊,他再讀書讀傻了也明白,就靠着那二十多號人,在數十萬黃巾賊中連隊小螞蟻都比不上,踩也讓人亂腳給踩死了。不過沒有辦法,總不能一家老小全都死在這兒……雖說還有老三是寬遊學在外,是家不至於絕後,但若是沒了家財的支撐,光桿兒是寬能不能活得下去還是問題哪,更別說延續和光大家門了。

既然兄弟之間已經分了工,一半兒保護家產,一半兒保護老爹……或者不如說,去跟老爹一起作死以盡孝道,那麼是着也就只好強打起精神來,吩咐家奴們趕緊收拾行裝,好繼續跑路。

可是是勳不打算再跟着他走了,這兩天他思前想後,總覺得自己一時驚慌,跟是着一起南下這着棋是大大的失策。他現在還是一個無名小卒,詩名也打得不夠響亮,估計除了孔融以外沒幾個人知道——終究這時代就算詩人之間想要互相串聯,也沒電話和互聯網可用啊,況且孔融最近也沒心思搞串聯——唯一的依靠只有是家,或者更準確點兒來說,只有是儀。

是儀好歹是北海國的地頭蛇,應國相所聘做個五官掾的小官兒,只要跟着是儀,或者退一步說,跟着孔融,自己就有繼續往上爬的機會。倘若是儀和孔融都掛了,就剩下是着這書呆子……是,自己是很容易就能從這書呆子手裡把家財全部騙走,可這時代不是光有錢就能一路暢通的,有錢無勢還是一個“死”字。

雖然就史書來看,孔融和是儀都沒有死在這回青州黃巾賊的進襲當中,可終究自己穿越到了這個時代,天曉得會不會產生什麼蝴蝶效應,就偏偏把他們給弄死了呢?說到了,絕對不要對這賊老天存有任何幻想和奢望!

所以是勳在“屈辱苟活還不知道能活多久”和“奮起一搏說不定就殺出生天”這兩條路當中徘徊了好一陣子,這時候聽到來自劇縣的消息,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向是着告辭,說:“東萊太史慈乃當今猛士,弟與他爲莫逆之交,願往請其相助,救大伯父和兄弟們出來。”

是着就是個沒主意的,以路途艱險爲理由略略攔了一下,見攔不住是勳,也就只好放他走了。是勳跨上自己的坐騎,帶着兩名健僕,就此跟是着分道揚鑣。臨走的時候,月兒眼淚汪汪地來送他,說:“公子千萬要當心啊!奴婢、奴婢會每天爲公子祈福……”是勳朝他微微一笑,心說有情有義的小羅莉啊,要是我真能活着看見你長大,那就納你爲妾好了。隨即打馬揚鞭,絕塵而去。

上回是峻給是勳挑的坐騎,早就在營陵城外被黃巾賊們順手牽馬了。後來他劇縣、營陵兩頭跑(是儀五日一休沐,不管多忙,班是肯定不加的,假是肯定不請的,他要是回來,是勳也往往得跟着),就請求是儀再撥給他一匹馬,並且在劇縣找鐵匠給打了一副鐵質的馬鐙。

是儀習慣坐車,是勳可受不了。一是他本來就還沒徹底習慣跪坐,誰想到那年月坐車也必須得跪坐,除非孤身一人沒人瞧見,否則不準岔開腿歪着;二是當時的馬車沒有彈簧,沒有減震器,土路路況又實在糟糕,跪在車廂裡往往比騎在馬背上更要顛簸。我靠一路跪坐着這麼顛啊顛啊,小腿骨都要斷了有木有!

所以他還是騎馬,並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騎術已經有了飛躍性的進步,終於從F躥升到E了!離開安丘以後,一主二僕就快馬加鞭往東萊郡而去,是勳騎在馬背上,雖然還說不上是真正的疾馳,但已經比當日癡心妄想打算從管巳手底下落跑的時候,要奔得快多了。

從姑幕到東萊郡治黃縣,距離雖然不近,超過了五百里地,要是縱馬疾奔,最高速度不停不歇,其實一個白天也就到了。但是他們所騎的都算不上好馬,而且一口氣跑上半個多鐘頭,就算馬不用歇,人的兩腿和屁股也都受不了。倘若都跟是勳似的裝了馬蹬,那麼就可以人不離鞍,跑上一會兒,再遛一會兒,可是那倆家僕沒有馬鐙,歇的時候必得下馬不可。

就這麼着,他們花了整整一天半外加一夜的時間,晚上只在野地裡睡了兩個時辰,才終於在翌日午前趕到了黃縣城外的太史慈家中。太史慈聽說是勳來到,不禁大喜出迎,拉着他的手說:“宏輔,久違啦,愚兄好生想念!”這半年多時間裡,是勳就給太史慈寫過一封信,大致敘述了一番別後情況——終究那時候沒郵局更沒Email,送信是件很麻煩的事情。

是勳剛下了馬,兩條腿還在打顫呢,就直接跟太史慈說:“孔北海危矣,子義你趕緊去救!”太史慈大驚,趕忙詢問緣由,是勳把前因後果簡單扼要地一說,完了還補充道:“國中土兵,我慣見也,實非黃巾賊敵手,又無大將。雖暫且勝負未分,我料北海必敗!”

太史慈聞言,進屋拜別了老母,就待前往救援。是勳扯着他的衣襟:“也、也不必急在這一時三刻……你先給我碗水喝行嗎?”

是勳跟兩名家僕歇息了片刻,吃點兒東西,太史慈也扎束停當,帶上自己慣用的弓箭和馬槊,一行四人離了黃縣,直奔劇縣而去。

纔剛上路,太史慈就發現是勳的馬蹬了,問他是什麼東西。是勳這段時間解釋這玩意兒解釋得人都疲了,當下機械性地回答道:“源自高句麗,以備上下與在馬背上暫歇也。”

太史慈努眼瞪着馬鐙好一會兒,要求他:“踩穩了站起來我瞧瞧。”是勳依言演示,太史慈見了,突然一拍大腿:“此物大佳,可助騎射,亦有益於馬上搏殺——異日慈也要仿作一副!”

是勳心說你這眼光夠敏的,能夠一口道破馬鐙的作用的,半年來你還是頭一隻,果然不愧爲未來的江東大將!

太史慈說完這句話以後就開始加速。他騎的雖然說不上寶馬良駒,比起那仨可要強得太多了,經常得壓着速度,是勳他們才能勉強跟上。但更要命的還在後面,放馬疾馳了將近一個小時以後,太史慈才逐漸減緩速度,是勳有馬鐙輔助還不算什麼,兩名僕傭可都受不了啦,紛紛告饒,請求下馬暫歇。

太史慈說:“救難如救火,如何能歇?”最後他和是勳只好先走,讓兩名奴僕緩緩跟上,終於在當天黃昏時分來到下密城下。

只見城門緊閉,城上土兵一個個臉色發青地如臨大敵。太史慈仰頭高呼:“某乃東萊太史慈,前赴劇縣救孔府君之急,速速開門,容我入城暫歇。”他的名頭實在響亮,別說東萊郡,就連北海國內知道的人也很不少,隔了不久,就有一名小軍官在城頭上回應:“縣尊有命,黃巾賊近在咫尺,不得開門放任何人進來——兩位還是繞城而過吧。纔得到消息,國都已被攻破,府君保着國王退守都昌,兩位可往都昌去來!”

是勳聞言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孔融吃了敗仗了;喜的是既說“府君保着國王退守都昌”,可見孔融還沒有掛,希望是儀也還先不要掛。他正打算報出是儀的名頭來幫忙叫門,卻被太史慈擺擺手給攔住了。

太史慈跟他打商量,說:“都昌距此不過三十餘里,半個時辰即可抵達。我料黃巾賊部伍散漫,趁夜前往,或能破其重圍,掩至城下。宏輔且暫在城下歇息,某一人前往救護孔北海可也。”

是勳不肯,定要跟太史慈一起去。太史慈說實在太危險了,是勳心道:“跟着你太史子義還有啥危險的,我又不是一普通小兵,是你的朋友,真有危險你還能見死不救嗎?你把我扔在這兒,城門還不肯開,那他喵的才真是危險到姥姥家了哪!”

太史慈見說不服是勳,最終只得口出豪言:“好,那你我便同赴國難罷了!大丈夫死則死矣,有何可懼?!”是勳聽了就是一哆嗦,心說我跟着你就是不想死啊,你可別那麼烏鴉嘴……

二人趁着月光而行,大約戌時末刻的時候終於趕到了都昌城外。只見城上燈火通明,城外卻稀稀拉拉的,東一個火把西一個火堆,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在圍誰。太史慈策馬登上一處高阜,遠遠眺望,不禁喜道:“賊人尚未能夠合圍,此刻正好入城。”關照是勳:“宏輔不必動武,緊跟着某便可。”

是勳連連點頭,心說放心,這段時間我就跟王八似的咬住猛將兄你不放了,你到哪兒我到哪兒。

只見太史慈一抖繮繩,催促着坐騎小跑起來,等到了黃巾賊的營地外圍的時候,突然大喝一聲,加快速度——是勳也急忙鞭馬跟上。二人才剛穿入一箭之地,忽聽敵營中一通鼓響,接着四周的喊殺聲震天動地的,直朝他們涌將過來……

——————————我是感激的分割線——————————

雖然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寫東西,要說上起點貼文,我還是個啥都不懂的新人(原本那幾篇都是請朋友幫忙貼的),所以什麼推薦啊、榜單啊,就根本搞不明白。也不知道啥榜有用,啥榜跟我無關,只是在首頁各榜單鏈接都點進去搜自己的名字,好不容易纔在“新人作者簽約新書榜”裡找到了。原本一直徘徊在80到110之間,要說那“主站六頻廣告”還真有效,這一下子就躥上50名內去了。實在感謝編輯大倫,也感謝喜歡我這本書的讀者們,請你們繼續捧場,再多給點兒收藏啊、推薦啊、評價啊啥的。我保證每日兩更,絕對不斷!

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章 天無形質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5章 酒池肉林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6章 釣橋無益第6章 皆不可用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8章 鄴下舌戰第18章 皆不必問第11章 社會進步第9章 積毀銷骨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章 言不及義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9章 朕懼是卿第7章 不忠不孝第6章 欲言南事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8章 謀刺之謎第15章 重修長城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3章 族滅匈奴第4章 渾人心思第24章 安所求赦第34章 錦衣馬超第16章 管他何人第8章 曹氏之強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2章 禍其始此第24章 所以餌敵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5章 天地之力第5章 白波谷前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3章 青囊何在第4章 益德爭功第14章 倭使入覲第6章 竊玉老賊第11章 魔鬼之聲第8章 酬功謝德第3章 遼東來書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0章 圖窮匕見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1章 諸葛連弩第8章 願爲雲敞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章 兄弟鬩牆第34章 階級鬥爭第3章 九品官人第2章 是儀北上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4章 帳下壯士第6章 欲言南事第32章 促膝對談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4章 倭使入覲第31章 玩弄人心第5章 白波谷前第23章 百口莫辯第8章 欲捧殺也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章 雷霆手段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1章 舅傳婿也第4章 孤屯義士第18章 二事不朽第5章 霹靂高車第29章 舌燦蓮花第3章 遼東來書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3章 堂上驚變
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章 天無形質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5章 酒池肉林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6章 釣橋無益第6章 皆不可用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8章 鄴下舌戰第18章 皆不必問第11章 社會進步第9章 積毀銷骨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章 言不及義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9章 朕懼是卿第7章 不忠不孝第6章 欲言南事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8章 謀刺之謎第15章 重修長城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3章 族滅匈奴第4章 渾人心思第24章 安所求赦第34章 錦衣馬超第16章 管他何人第8章 曹氏之強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2章 禍其始此第24章 所以餌敵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5章 天地之力第5章 白波谷前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3章 青囊何在第4章 益德爭功第14章 倭使入覲第6章 竊玉老賊第11章 魔鬼之聲第8章 酬功謝德第3章 遼東來書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0章 圖窮匕見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1章 諸葛連弩第8章 願爲雲敞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章 兄弟鬩牆第34章 階級鬥爭第3章 九品官人第2章 是儀北上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4章 帳下壯士第6章 欲言南事第32章 促膝對談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4章 倭使入覲第31章 玩弄人心第5章 白波谷前第23章 百口莫辯第8章 欲捧殺也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章 雷霆手段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1章 舅傳婿也第4章 孤屯義士第18章 二事不朽第5章 霹靂高車第29章 舌燦蓮花第3章 遼東來書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3章 堂上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