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婦人之言

曹操詢問曹丕,說你若是辭了太子之位,我又當以何子爲嗣呢?曹丕無奈之下只好提了曹植的名字。其實曹丕素來與曹植不和,如今關東消息傳來,曹彰中毒而死,曹衝也險些喪命,曹丕本能地感覺到:幕後黑手很可能就是子建!

然而他不是真想讓位,只當曹操在試探自己,那麼無論按照親疏論,還是按照長幼論,自己之後就只能輪到曹植啦——別的兄弟多不夠格,而若提曹衝,倘若曹操追問:“汝與子建一母同胞,胡不言之,而及倉舒?”又該怎麼回答?說自己懷疑曹植是幕後黑手?根本沒有證據啊。會不會被老爹認爲自己心胸狹窄,從而更加惱怒?

當時曹操只是長嘆一聲,並沒有再說什麼話,隨即擺擺手,就讓曹丕退下去了。消息通過校事傳入是府,桓範當時就評價說:“太子此舉,以退爲進,實善策也。”你這會兒就不要多事,只要跟老爹把話說清楚了就好,除了表忠心外,別的話說多了都是錯——“以此觀之,儲位或可固也。”是勳同樣點頭,心說這一條時間線上,雖然沒有賈詡教他,曹子桓天性聰明,裝忠臣孝子仍然裝得很到位嘛。

他卻沒有注意到,兒子是復轉過頭去,眼神略略有些閃爍……

是復所稟報的,其實絕非他從盧洪處所獲得的全部情報。

因爲事關重大,這一日盧洪喬裝約見是復,把相關消息詳詳細細地向他說明白了。是復聽後微驚,隨即關照盧洪:“茲事體大,今卿毋來也,吾亦無所聞也。”你就當自己什麼都沒有說,而我也什麼都沒有聽到。盧洪點頭:“太尉固不當再涉此事……洪便告辭。”

那麼是復究竟隱瞞了哪些內容呢?原來當日曹丕從曹操榻前退下,纔出殿門,迎面就撞見了自己的正室夫人甄氏。甄氏作爲太子妃,又向來得曹操的歡心。故此曹操患病後,她就經常前來探視,並且親自服侍曹操的飲食起居。曹丕趁便關照甄氏,說你好好伺候陛下。覷陛下心情好的時候,多幫爲夫我說幾句好話;陛下言談間要是提到我,或者提到儲位之事,你也記下來,回宮後稟報我知道。

甄氏應諾。曹丕便退。隨即甄氏端着食案進殿,伺候曹操用膳。曹操盯着她瞧了好一會兒,突然開口:“適於殿外,子桓與汝言何?”甄氏素來孝順,也不敢隱瞞,就說:“太子欲婦恪盡孝道,以侍陛下,期陛下之疾早日得瘳也。且欲婦進言,道其知過,懇請原宥。”

曹操點點頭。隨即又問:“朕不在時,子桓與陳長文常有來往否?”甄氏回答:“太子荷監國重任,陳卿爲吏部尚書,豈可無往來?然止論國事耳,未及其它。”曹操挺滿意她的回答,微微一笑道:“汝在深宮,所知卻多。”甄氏聞言嚇了一跳,趕緊伏下身子:“妾非敢探聽國事也,但在宮中,不見太子與陳卿往來。若在外朝,所言必國事也,以是揣測之。”

曹操伸手拍拍甄氏的頭,說我就是隨口一問。沒有懷疑或者責備你的意思,不必太過謹慎小心了。眼瞧着甄氏已將膳食佈下,便即端起飯碗和筷子來,吃了幾口,瞟甄氏一眼,眉頭微皺。問道:“吾固儉約,亦告誡汝等,即在天家,不得過奢也。然汝爲太子妃,正不必布服——子桓前載數簏絹入,得無皆爲柴氏做新衣耶?”你也穿得太寒酸了點兒吧,是不是曹丕對你不好啊?

甄氏忙道:“太子遵從父命,亦向來儉樸也,即柴氏昔日,與婦穿着無二。所言輿絲帛入,未審何人所言?婦不知也。”

曹操“嗯”了一聲,面色略顯陰沉。

當時盧洪對是復轉述二人對話,就此插言解釋:“前太子初立,請以朱彥才爲東宮官署,而天子不允,雲彥才放肆峻急,多與人仵,太子不當與之往來。後丁儀奏,太子常以車載簏,納彥才其中,深夜密議。天子因問太子,太子請罪雲,爲後宮多貪絹衣,故載數簏入,後再不敢也……”

朱彥才名鑠,與曹丕私交甚篤,爲其心腹之人——在原本歷史上,他與陳羣、司馬懿、吳質並稱“魏太子四友”。這傢伙雖然有才,但是心眼兒小、脾氣急,口無遮攔,經常得罪人,所以當曹丕請求讓他擔當東宮屬吏的時候,曹操一口就回絕了,還告誡曹丕少與此人來往。

然而曹丕離不開朱鑠——在這條時間線上,司馬懿、吳質都不跟他一撥兒了,陳羣身爲吏部尚書、朝廷重臣,需要避嫌,雙方非常默契地保持着一定距離,“四友”裡就只剩下了一個朱彥才——於是便暗中用車裝着竹筐,讓朱鑠藏在竹筐裡,偷偷潛入東宮,去與他商議大計。

在原本歷史上,鑽竹筐的是吳質,隨即爲楊修偵得,稟報曹操。曹操打算親自去攔截,曹丕得信後以問吳質,吳質說沒關係,你明天再裝一車竹筐進門,我就不去了,筐中只盛絲絹,那就不怕遭到主公的盤查啦。曹丕依計而行,果然瞞過了曹操,還使得曹操疑心楊修離間他們父子,就此開始對楊德祖起了殺心……

然而在這條時間線上,楊修已遭貶謫,向曹操告密的是另一名曹植黨羽——校事丁儀丁正禮。曹操並沒有親自去檢查——終究他現在是皇帝啦,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甚至起居郎記錄在案,不可隨意妄行也——直接去問曹丕。曹丕隨口扯謊,說只爲宮中婦人想穿絹衣,所以我裝了幾筐進來——知道父皇您一向提倡儉約,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以後也不會再犯了。

曹操雖然提倡儉樸,終究已經貴爲天子,也不跟草莽時代那般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啦,既然如此,又怎麼好意思去苛責兒子呢?此事就此按下。可是誰都料想不到,事隔多日,曹操仍然記得這事兒呢,並且似有意、似無意地問起了甄氏來。

甄氏老實回答,說我跟太子都一貫秉承您的旨意,生活儉樸,平常也不做新絹衣,即東宮諸婦人,包括被逐的柴氏,也沒有誰膽敢逾越規矩——太子命人運絲綢進宮?還不是一回兩回?這是誰說的,我怎麼不知道啊?

曹操聞言,已知曹丕當面扯謊,心中便有些不喜。再扒拉兩口飯,只覺得腹脘飽脹,沒有胃口,於是放下碗箸,喝一口薄酒,問甄氏道:“適才子桓請辭太子位,汝如何看?”

甄氏伏地奏道:“婦從夫行,若夫請辭,婦有何言?唯念初于歸時,公姆慈愛、夫婦相敬、兄弟和睦,未識今日生分若此!婦嘗聞,外間有誣太子謀害子文者,此真彌天之謊、極天之冤也。一旦居位,謗便隨之,既如此,何如卸去,歸就藩國,或可免兄弟離心也……”

說着說着,不禁清淚兩行:“婦初入門時,太子弱冠,子文、子建尚幼小,徘徊膝前,婦似嫂而實姊,親密無猜。今天不假年,子文薨逝,本已椎心刺骨,而況誣爲兒夫所害耶?若婦死而能清白兒夫,死亦可也——陛下明察!”

曹操輕撫甄氏的肩膀,不住口的安慰,說好啦,好啦,別哭啦,我知道子文之死跟子桓沒什麼關係,然而——“外間所傳,空穴來風,或有人慾誣子桓也。卿以爲誰歟?子建歟,子盈歟?”

甄氏答道:“子建耿介,子盈聰慧,同爲兄弟,安忍相害?太子不肯害子文,彼等亦不肯害太子也。此必丁儀所爲……”

曹操猛地一瞪眼:“汝如何知道是丁儀奏朕?”

甄氏慌了,脫口而出:“此太子語其吏,婦偶聽聞……”

曹操追問道:“太子如何說?”

甄氏從來不會撒謊,倉促間只好實話實說:“聞太子云,丁正禮爲陛下勘子文事,在在指向於吾,得非子建所使耶?吾必殺之!”說完了趕緊補充:“婦知子建,必不辦此,或丁儀妄爲耳。”

曹操冷笑一聲:“汝知子建,獨不知子桓耶?!”伸手推開食案:“朕倦矣,汝可退下。”甄氏慌得話都說不清楚了,只是磕頭:“請放歸藩,以全兒夫。”曹操哼了一聲:“或如汝願。”

當然這一大套話,盧洪不可能全都偵探明白,也不可能跟復讀機似的備悉無遺轉述給是復知道。他只是說了一個大概,先是曹操談到了“車載簏絹”事;隨即曹操提起曹丕請辭太子事,甄氏既爲兩個小叔子做保,又說漏了嘴,道出曹丕憎恨朱鑠,曹操因而不喜;最後甄氏磕頭請歸藩國,曹操冷哼道:“或如汝願。”

是復心說這無知婦人,不會說話就少說幾句吧,身在天家,陰謀秘計圍繞之下,你光老實孝順管蛋用啊,差點兒把老公也給摺進去了吧。聽曹操最後的話語,似果有易儲之意,茲事體大,趕緊關照盧洪,說你今天就當沒來,而這些話我也從來都沒有聽到過。

回府向是勳稟報,光說了前半段兒,是勳和桓範就都長舒一口氣,以爲易儲的危機算是基本上度過去了。是複眼神一飄,乾脆就把後半段兒給嚥了——若被父親得知太子儲位不穩,必要設謀拯救,然而皇帝最近脾氣是越來越暴,要是萬一也把自己父子給牽扯進去,那可如何是好啊?再說了,曹丕本是陳羣的靠山,跟自家父親理念不合的,似這般太子,廢就廢了吧……(未完待續。)

第9章 隔壁老王第7章 吾青州人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9章 前倨後恭第7章 比干直諫第5章 賣官鬻爵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章 洛陽僧人第17章 州郡罷兵第13章 族內之爭第5章 漢語拼音第4章 無米之炊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1章 借胡殺人第8章 囊中羞澀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章 佈防關中第13章 殺夫獻妻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8章 後世來者第1章 夾袋中人第17章 兔死狗烹第6章 平春豪強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4章 三辭三留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章 河北愚忠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3章 曹魏五京第5章 壽春城下第9章 隔壁老王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4章 脣槍舌劍第4章 人言可畏第13章 十命可受第5章 幽州之戰第3章 嫌疑之地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1章 空手奪刃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6章 是郎才盡第8章 破局關鍵第30章 師恩如海第6章 皆不可用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7章 千鈞一髮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9章 成陽糧運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1章 先見神亭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7章 披髮叫天第10章 兒女親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章 姻不如族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4章 文人落魄第9章 先實關中第9章 察考諸子第28章 後世來者第15章 人生易過第4章 孤屯義士第2章 安貧守賤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5章 所忠者天第3章 嫌疑之地第5章 鮮花牛糞第1章 洛陽僧人第8章 名馬金槊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9章 難爲田橫第7章 謀身謀國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6章 城門射的
第9章 隔壁老王第7章 吾青州人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9章 前倨後恭第7章 比干直諫第5章 賣官鬻爵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章 洛陽僧人第17章 州郡罷兵第13章 族內之爭第5章 漢語拼音第4章 無米之炊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1章 借胡殺人第8章 囊中羞澀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章 佈防關中第13章 殺夫獻妻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8章 後世來者第1章 夾袋中人第17章 兔死狗烹第6章 平春豪強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4章 三辭三留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章 河北愚忠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3章 曹魏五京第5章 壽春城下第9章 隔壁老王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4章 脣槍舌劍第4章 人言可畏第13章 十命可受第5章 幽州之戰第3章 嫌疑之地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1章 空手奪刃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6章 是郎才盡第8章 破局關鍵第30章 師恩如海第6章 皆不可用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7章 千鈞一髮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9章 成陽糧運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1章 先見神亭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7章 披髮叫天第10章 兒女親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章 姻不如族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4章 文人落魄第9章 先實關中第9章 察考諸子第28章 後世來者第15章 人生易過第4章 孤屯義士第2章 安貧守賤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5章 所忠者天第3章 嫌疑之地第5章 鮮花牛糞第1章 洛陽僧人第8章 名馬金槊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9章 難爲田橫第7章 謀身謀國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6章 城門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