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海船入江

;??????;??????;??????;???周瑜緊着要去救西陵,劉琦趕緊攔阻,說將軍你計破曹兵,功勞既大,亦且疲憊,救援江夏之事,不如交給我們兄弟吧。周瑜還在猶豫,劉磐暗中踢了劉琦一腳,隨即拱手:“吾弟所言是也,然曹軍雖退,卻未遠颺,江陵城防亦不可輕忽。吾久鎮此地,地理稔熟,合當留下,只有再辛苦周將軍了。”???;??????;??????;??????;???散了會劉琦就悄悄地問劉磐,說你幹嘛還讓周瑜去救西陵?他立此大功,威望大漲,就怕黃祖壓不住啊,萬一趁機吞併了江夏,那可如何是好?劉磐說我也正在擔心此事,但我更擔心的,是你我一旦離開江陵,往救江夏,周瑜趁機把整個江陵城都掌控在自己手中,那不是更糟糕嗎?大不了咱們江夏不要了,江陵可萬萬丟不得啊!???;??????;??????;??????;???終究劉磐久守江陵,這兒是他的基本盤,豈能放心周瑜一人呆在城內呢????;??????;??????;??????;???於是第二天一早,周瑜就統率着三萬江東兵登船東下了——他本來還想問劉氏兄弟借點兒人馬,但劉琦以守備江陵也很重要爲由,婉言相拒。周瑜說曹操士氣已墮,就算現在來打江陵,以城防之嚴密,江上還有舟船遮護,有個一萬多人也足夠守個把月了,我不信曹操的糧草還能吃那麼長時間,多留兵沒有意義啊。可是劉氏兄弟堅決不允,並且把關羽所部也留在了江陵城中,不許帶走。???;??????;??????;??????;???周瑜沒有辦法,只好提出建議,說一旦我跟曹操在江夏接了戰,消息傳來,你們就出兵北上去襲擾當陽,爲我牽制西線。劉琦隨口應允了。???;??????;??????;??????;???周瑜反應雖快,終究水路曲折漫長,還是沒能在漢水和溳水之間堵住曹操。曹兵前鋒曹仁所部順利渡過溳水,很快便殺至西陵城下。黃祖纔跟曹兵在城外接了一小仗。周瑜的水師就趕到了,即在江岸下砦,與西陵城犄角相護之勢。曹仁不敢妄動,只好立下營壘,以靜待曹操的到來。???;??????;??????;??????;???隨即曹軍九萬與黃祖、周瑜所部共五萬人便開始了連番惡戰。雙方數量差距不算很大,尤其南軍有城池和江船爲依靠,專備守禦,曹操連攻了七八天。雖然損失慘重,卻並未能同樣予敵以重創,眼瞧着軍中糧草將盡,卻只能徒喚奈何。???;??????;??????;??????;???好在這個時候,逐漸地感覺到江陵城內的反攻力道有所減弱——說白了,黃祖有點兒出工不出力。曹操也不知道是黃射的勸降信起作用了呢,還是黃祖跟周瑜之間起了矛盾,於是召聚諸將商議,大家都說那咱們便把主攻方向放在南線吧,只要擊退了周瑜。則西陵外無救援,可一鼓而下也。???;??????;??????;??????;???他們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周瑜軍也已得到了增援——文聘率軍南下長沙。威脅長沙太守韓玄,終於迫使韓玄出兵北援,於是文仲業並黃漢升共率萬餘兵馬,陸陸續續開到了長江之上。周瑜遣人傳信給黃祖,說此後幾天您悠着點兒,遇到曹軍進攻,只要固守即可,不必奮力反擊,且待曹軍將主力向我的時候。您再突然出動,兜抄其後路。???;??????;??????;??????;???黃祖覽信而笑。正是得其所哉。一方面兒子黃射的勸降信送過來,他心中頗有些動搖。另方面能夠把壓力引往南線,使得自家的江夏兵少受折損,那又何樂而不爲呢?至於日後是不是要去襲擊曹軍後路——到時候看情況再說吧。???;??????;??????;??????;???黃祖鎮守江夏已經十餘年了,究其實質,他跟死去的張羨一般,都是劉表大割據勢力下面的小割據勢力,只不過張羨反劉,黃祖附劉而已。劉表遭到曹操的討伐,出於多年恩遇,黃祖必要助守,可倘若要他爲劉表殉葬,或者拼盡身家性命救劉表一命,那是殺了他頭也不肯幹的。況且兒子黃射還在曹操手裡,南北形勢晦暗不明之際,他自當擁兵而守,與曹軍對抗,萬一勝負天平向北方傾斜,那必然降曹沒有二話啊。???;??????;??????;??????;???因爲黃射信中已經帶來了曹操的承諾,若願放棄劉表,俯首稱臣,則允其長鎮江夏也。???;??????;??????;??????;???對於各地的割據勢力,曹操必然是要逐一剷平的,但因難易程度而可定先後次序——說白了,先捏大的,再滅小的,先捏不恭順的,再滅還算恭順的。在原本的歷史上,青徐之地便長久半獨立於中央政權之外,但因爲態度恭順,在外敵猶在的情況下,曹操儘量容忍——臧霸就一直被容忍到曹操掛掉,才由曹丕奪其兵權,召還中央。???;??????;??????;??????;???倘若伐荊順利,曹操自然希望順便也捏了黃祖,但如今進展不順,江夏又成爲阻隔襄陽和淮南的戰略要衝,故此曹操便做了一定妥協,讓黃射去給黃祖封官許願,要他及時倒戈。真等平定了荊州,滅掉了劉表,那黃祖還足爲患嗎?想捏滅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黃祖不傻,自然也怕曹操過河拆橋,而且跟着新主子,總不如跟着舊主子來得踏實——互相都知根知底啊——所以他一直猶豫,表面上則堅決主戰。倘若曹操久攻江陵,南軍困守而無反擊之力,或許黃射書信一去,黃祖就投降了,問題如今曹操在江陵城下遭受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挫敗,因而黃祖就繼續慎着,繼續觀望風色。???;??????;??????;??????;???當然啦,觀望歸觀望,該打的仗一樣要打;打仗歸打仗,能夠讓別人扛在前面,自己跟着撿漏,保存實力,那就最好不過。???;??????;??????;??????;???所以黃祖回覆周瑜:“誠如君命。”???;??????;??????;??????;???其實周瑜只要深溝高壘,頑強防守,多耗一點兒時間,曹操糧草不繼,必然退兵,只是周瑜也有點兒耗不起了。前數日孫權突然派了騎都尉嚴畯前來,說是勳率幽州水師南下,已破鄞、鄮,蹂躪會稽,孫權被迫收兵趕回吳縣去了,也要周瑜儘快結束在荊州的戰鬥,趕緊撤回去守老家。周瑜當場就驚了:“得無妄乎?安有自幽州放船南下,千里而能襲人者耶?!”???;??????;??????;??????;???嚴畯說若無確切消息,吳侯也不會命你尋機退兵的——已然都打聽清楚了,是勳所部海船四十餘、戰兵七千,於路又搜刮了登、海、徐等州的海船和水手、兵卒,乃更倍之,以長江口外島嶼爲前進基地,來回吳會間已經好幾趟啦。吳侯本來正在整備糧草物資,並新募兵士,要船運過來支援你的荊州作戰,但主要港口遭到是勳的破壞,被迫打開府庫賑濟,日益捉襟見肘。加上魯肅還橫在彭蠡,不時出擊,騷擾咱們的糧道,將軍你在荊州,等於已成孤軍,若受挫折,則東吳必亡矣。所以既然已經打了個大勝仗,足滅老賊威風,那還是見好就收,找個機會趕緊閃人吧。???;??????;??????;??????;???周瑜匆忙覆信給孫權,說一旦被曹操攻破了江夏,則江北再無我等立足之地,荊州亦難久守,假以時日,仍然只有滅亡一途。所以我這會兒不能退啊,總得把曹操徹底逼回北方去才成。???;??????;??????;??????;???因而周瑜也急了,不敢再跟曹操長期對耗——尤其從江陵運來的糧草是越來越少,劉氏兄弟對此的解釋是放棄襄陽而南遷的戶口太多,江陵府庫也不充裕,請周瑜千萬體諒——就急着要跟曹操來場大決戰,徹底解決荊州問題。???;??????;??????;??????;???曹操方面,自然也收到了是勳卓有成效地騷擾吳會的消息,他知道周瑜遲早都是要退兵的。倘若自家糧秣充足,自可以等到周瑜退了,再取江夏,問題是原本二十萬大軍已經把南陽和南郡的存糧吃得差不多了,只好千里迢迢從中原轉運,今年秋天中原的收成又不甚好,荀彧已經多次寫信過來叫苦了,萬一哪天運輸環節出個小問題,軍心渙散,怕是會遭了周瑜的毒手。所以,即便不計損失,咱也得加快進攻的速度!???;??????;??????;??????;???這也算是另一種類型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所以周瑜乾脆給曹操下了一封戰書,要求擇日決戰,曹操提起筆來,隨手在戰書上畫了個圈,然後交來使帶回。完了聚將商議,大夥兒都說要打敗周瑜不難,若想重創甚至是全殲卻難度不小——他們背靠長江,有江船遊弋,瞧着形勢不好便直接登船遠颺了,等咱們轉身去圍西陵,恐怕還會上岸。曹操不禁慨嘆道:“果如宏輔昔日所言,若無水師,難定江南也。”???;??????;??????;??????;???嚴格意義上來說,曹家不是沒有水軍,只是規模太小。曹操曾經想召魯肅率領舟師西進,夾擊周瑜來着,問題江東的水軍並沒有全被周瑜帶到荊州來,孫權麾下大將陳武、蔣欽還帶着一支分艦隊在長江下游巡弋,魯肅主力若是一離開彭蠡,立刻就能被他們斷了後路。而且魯肅水軍的數量還不到周瑜的一半,更別提南軍還有江夏水師相助呢,就怕夾擊不成,反爲所破,損失更大。???;??????;??????;??????;???曹操甚至想過召是勳前來——你也別騷擾吳會了,直接把船開進長江口,逆流而上,配合魯肅先把陳武、蔣欽給平了不好嗎?好在身邊兒還有幾個明白人,告訴他海船和江船結構不同,吃水較深,未必能夠順利開進長江來,曹操才只得作罷。???;??????;??????;??????;???所以曹操研討後日對周瑜之戰,就定下了方略,務必潛出奇兵,佔據江岸,斷敵退路,方可全勝也!(未完待續)

第22章 故人重逢第7章 宛城宣詔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5章 請爲紀信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7章 吾何有私第8章 酬功謝德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3章 一身是膽第23章 屠盡匈奴第32章 促膝對談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0章 西行取經第30章 凌雲雕龍第8章 選士之策第29章 伏地氣絕第27章 白晝荒夢第4章 法不可廢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章 言不及義第1章 繼嗣之爭第12章 天命在魏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5章 君不宜擇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4章 明算之弊第8章 欲加之罪第11章 財政危機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9章 太公封齊第5章 神鵰大俠第25章 毀於一旦第36章 蜮蚓豈龍第9章 隔壁老王第1章 行獵上林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5章 遷胡入幽第31章 兵權誰屬第12章 白地將軍第29章 殆天授也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4章 震主之威第9章 周平王事第2章 或爲智囊第3章 軍中校事第8章 政治革命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0章 謀劃江東第3章 秘計有三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6章 罵死荀彧第4章 吾當染指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8章 江南俊才第5章 驅散病患第32章 海船入江第8章 酬功謝德第6章 平春豪強第8章 頭風復發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章 九品官人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章 沛國曹氏第16章 屯敵必取第8章 囊中羞澀第20章 亥豬巳蛇第33章 而魏其死第5章 渭水鯉膾第9章 大山在前第18章 說文切韻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章 窮山逐鹿第17章 養寇自重第9章 德容言功第1章 南征袁術第3章 禍不旋踵第12章 黃鬚大奇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6章 爲政之權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0章 圖窮匕見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5章 萬人敵也
第22章 故人重逢第7章 宛城宣詔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5章 請爲紀信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7章 吾何有私第8章 酬功謝德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3章 一身是膽第23章 屠盡匈奴第32章 促膝對談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0章 西行取經第30章 凌雲雕龍第8章 選士之策第29章 伏地氣絕第27章 白晝荒夢第4章 法不可廢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章 言不及義第1章 繼嗣之爭第12章 天命在魏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5章 君不宜擇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4章 明算之弊第8章 欲加之罪第11章 財政危機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9章 太公封齊第5章 神鵰大俠第25章 毀於一旦第36章 蜮蚓豈龍第9章 隔壁老王第1章 行獵上林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5章 遷胡入幽第31章 兵權誰屬第12章 白地將軍第29章 殆天授也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4章 震主之威第9章 周平王事第2章 或爲智囊第3章 軍中校事第8章 政治革命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0章 謀劃江東第3章 秘計有三第15章 知交零落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6章 罵死荀彧第4章 吾當染指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8章 江南俊才第5章 驅散病患第32章 海船入江第8章 酬功謝德第6章 平春豪強第8章 頭風復發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章 九品官人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章 沛國曹氏第16章 屯敵必取第8章 囊中羞澀第20章 亥豬巳蛇第33章 而魏其死第5章 渭水鯉膾第9章 大山在前第18章 說文切韻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章 窮山逐鹿第17章 養寇自重第9章 德容言功第1章 南征袁術第3章 禍不旋踵第12章 黃鬚大奇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6章 爲政之權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0章 圖窮匕見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5章 萬人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