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課:馮陳褚衛、甄賈趙姚、孔孟鄭傅、郎苟邵陶
“鴻哥,今天講《百家姓》啊?”鶴弟問。
“《百家姓》那麼多,講一年也講不完,只是簡單地談一談姓氏問題。——讓你有所瞭解就行了。”鴻哥說。
“鴻哥,我查了點資料。據說鄭姓和傅姓都來自姬姓,這說明遠古咱們是一家呀!”
“再往前推我們都是北京猿人的後代。中國有句老話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見‘姓’是挺重要的。可姓與氏並不是一回事。——請看幻燈。”
姓與氏
1、姓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婚姻也。故紀世別類,使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爲重人倫也。——班固
第一,姓是“紀世別類”的,也就是說,早期的姓是一處種族號。它不是個別人,也不是個別家族的稱號,而地整個氏族的稱號。
如:黃帝——姬姓;炎帝——姜姓 還有姒、媁等,姓中多有個女字旁。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從女從生,生亦聲。——《說文解字》
第二、姓有“別婚姻”的作用。氏族社會中,同姓不婚,實際上就是同一個氏族內部的人得通婚。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古人已經知道了近親結婚不好,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當然,這裡主要從堂兄妹角度來說的,表兄妹還未考慮到。
第三、姓有“崇恩愛,厚親親”的作用。什麼叫“崇恩愛,厚親親”呢?這不單是指人倫關係、思想感情的親疏厚薄問題,更重要的是牽涉到政治權利、物質利益等問題。因此,在氏族社會中,同氏族的成員平等地享有氏族內的種種利益。
到了奴隸社會,“百姓”單指貴族,而奴隸是沒有姓的。
如:庖丁,只是名字而已;魯班,並非姓魯,指的是魯國的一個工匠。
2、氏
我國上古時期,不僅有姓,而且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
如:姬是周人的姓,姓姬的下面又分爲孟氏、季氏、孫氏、遊氏等;
姜是齊人的姓,姓姜的下面又分爲申氏、呂氏、許氏、紀氏等。
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顧炎武
春秋末年的伍子胥,本以伍爲氏,他在吳國被殺後,兒子逃到齊國,改爲王孫氏。
戰國以後,人們往往以氏爲姓,姓氏逐漸合而爲一,到了漢代,通稱爲姓,平民也開始有姓了。
名、字、號
古代男孩生下三個月,由父親起名;到了二十歲,舉行加冠禮,由來賓命字;號是自己起的。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古人起名是非常講究的,首先是一個“諱”字
1、國諱
所謂國諱,主要是避開皇帝本人及其父祖之名。
漢明帝名劉莊,把“老莊之術”改爲“老嚴之術”。
唐太宗名世民,改民部爲戶部。康熙皇帝叫玄燁,清代時南京的玄武湖改爲元武湖。
乾隆年間,江西舉人王錫侯作《字貫》一書,寫了乾隆的名字沒增減筆,乾隆大怒,下詔:“此實爲大逆不法,爲從來未有之事,罪不容誅!”
2、家諱
主要避開父母祖上之名。
杜甫的父名叫杜閒,所以杜甫的詩文中找不到一個“閒”字。
林黛玉寫到“敏”字,不是加一筆,就是減一筆。因爲她母親叫賈敏。
碰到名稱與父親名字相同(包括同音)的食物、器物、官職就不吃、不用、不當。
袁德師因父親名高,便不吃糕這種食物;劉溫叟因父親名嶽,便終身不聽音樂,並不到嵩山、華山遊玩;范曄因父親名泰,便推辭太子詹事這一官職……最倒黴的是李賀,因父親名晉,便終生不能參加進士考試。
3、聖諱
避開聖人的名號。
孔子名丘,宋大觀四年下令:“以瑕丘縣爲瑕縣,龔丘縣爲龔縣。”
到了清代雍正皇帝下令凡姓丘者,必須加一個“耳朵”寫成邱字。
4、官諱
避開官員的名號。
有個知州田登,爲了避開“登”字音,只能寫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老百姓特別生氣地說: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古代,這個也諱,那個也諱,還讓不讓人活了?”鶴弟聽來十分不爽。
“確實太過了。因此,造成了許多文字獄,十分慘烈!”鴻哥感嘆一聲,“杭州教授徐一夔寫賀表給朱元璋,上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爲世作則’一句。朱元璋大怒:‘生者,僧也,暗指我曾當過和尚。光——剛剃髮也;則——字音近賊也。’一道聖旨,誅之。”
“這朱元璋也太不講理了!”
“查嗣庭,就是小說家金庸的祖上,主持某省科考,試題是‘維民所止’。有人告發,意思是:砍‘雍正’之頭。結果,查家慘了。還好,血脈總算留了下來,不然,後來就不會有‘金大俠’了。——在這方面,尤其是古代的當權者,是比較草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