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第二天一早,劉七巧按照王妃的指示,端着一碗三七補氣粥,送到玉荷院去,見了綠柳急忙拉了個壯丁道:“這是太太讓我送過來給世子爺用的,我這會兒正忙着脫不開身,麻煩你幫我送進去啊!”

昨兒也不知道最後誰多嘴,把老王妃要賞人給世子爺的事情給說了出來。你說就說唄,卻偏偏沒把那兩個既定名額也給一併說出來,弄的滿王府的鶯鶯燕燕都似乎一下子多了起來,劉七巧見綠柳今日穿得這身衣服也比平常王府發配的丫鬟衣服好看了許多。

綠柳見劉七巧把東西塞到自己手中,便有些不好意思,拉着劉七巧問:“七巧,你當真不知道嗎?”

劉七巧一頭霧水,滿臉愣怔:“知道?我應該知道些啥呢?”

綠柳一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表情道:“你難道不知道,老祖宗說要給世子爺選通房丫鬟,說是有兩個名額呢,也不知道最後花落誰家。”

這回劉七巧總算明白了,怪不得今兒綠柳穿的這麼好看,感情她也是來刷世子爺的好感度的。劉七巧有了老王妃的保證,自然不用擔心會成爲名單裡的人選,便拍了拍綠柳的肩膀道:“你好好表現,沒準還有機會!”

“七巧,你怎麼對這事兒一點兒也不上心呢?”綠柳拉着劉七巧躲到角落,小聲在她耳邊道:“如今少奶奶這個樣子,怕是不成了,世子爺又不喜歡翠屏,以後誰進了這玉荷院,那還不是這院裡的頭一人,人人都想着進來呢,你怎麼就半點進取心也沒有呢?”

好吧……劉七巧覺得,被綠柳這麼一說,自己好像是真的沒有半點進取心,如果這進取心是隻能用來爬主子們的牀來代表的話。

“綠柳,我爹給我在外頭張羅婚事呢,我總不能讓我爹爲難吧!”

“劉二管家莫不是腦子壞了,你在外頭張羅的婚事,還能張羅的過當王府將來的側妃?你說是不是?”綠柳實在是一個實心思的姑娘,她覺得這是好事,所以就算她自己很想上趕着上,可也不能讓劉七巧吃了這虧,好姐妹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劉七巧連連擺手道:“別了,我沒這種命,你快點把粥給我送進去,再不送進去就涼了,快去快去。”

劉七巧好不容易擺脫了綠柳的熱情,匆匆離開玉荷院回到青蓮院中。這時候王妃剛剛用完了早膳,正讓青梅扶着,在院中的小花圃裡面散步,見劉七巧回來便問道:“七巧,世子爺用過你送去的早膳了嗎?”

劉七巧皺了皺眉,假裝不知:“啊,這個奴婢就不知道了,奴婢送給了玉荷院裡的人就回來了,裡頭少奶奶還在靜養,奴婢就這樣進去不合適。”

王妃嘆了一聲,心道你這姑娘也太老實了點,這會兒誰不想着往世子爺的面前湊,你倒好,給你機會,你還自個兒躲的遠遠的。

原本因爲周珅和秦氏吵了一架,老王妃往玉荷院放人的事情是想稍等幾天再落實的。誰知道不知被誰給宣揚了出去,弄得這幾天玉荷院門口總是時不時的出現幾個迷路的小丫鬟。又時不時出現幾個進去和玉荷院裡的好姐妹們聊天說話解悶的大丫鬟。更有二房幾個丫鬟不遠萬里繞過花園,跨過籬笆,只爲了在玉荷院外和世子爺能有緣千里來相會。所以……在玉荷院丫鬟們的集體投訴之下,老王妃公佈了進入玉荷院空降丫鬟的名單:秋彤,還有知書。

一切終於塵埃落定,院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劉七巧按時按點的爲王妃料理各種吃食,偶爾講講鄉間野趣,逗王妃開心。

當夜,王爺回府,說是太后娘娘在手術後昏迷了整整六個時辰之後,終於醒了過來,目前人很清醒,太醫說手術非常成功。整個王府的人都在念着阿彌陀佛,老王妃跪在小佛堂裡頭,整整唸了三遍大悲咒,才起身就寢。

王妃心裡喊着謝天謝地,上前給王爺斟茶,王爺看着王妃道:“現在皇上已無後顧之憂,眼下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解決邊患。”

王妃的心咯噔一下,面上卻還是裝作淡定的笑笑,只道:“若是定了日子,早些和老祖宗說,省的她老人家最後才知道,又當我們小輩欺瞞於她。”

王爺點點頭,表示同意,兩人又閒聊了一番,這才就寢。

因爲知書和秋彤進了玉荷院,劉七巧便再也沒有去給周珅送粥。那日劉七巧從端着糕點從廚房回青蓮院,遠遠的看見玉荷院的大門開着,周珅拿着一柄劍在裡頭比劃着。門外站着一圈的小丫鬟,都一臉興奮在看他表演。劉七巧比較愛看熱鬧,況且她也想知道武俠世界所謂的武林高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她的腳步鬼使神差的就往玉荷院門口去了。

周珅穿着一套銀灰色束腰箭袖長袍,身段是絕對好的,劉七巧想起那日在書房爲他上藥時看見的那六塊腹肌,不由嚥了咽口水。

周珅練到一半,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知書捧着茶上前讓他喝了一口,秋彤則拿着手絹,墊着腳尖爲他擦汗。好一派妾妾和諧,夫妾相愛的場景啊!

劉七巧正想轉身離去,卻被周珅喊住了道:“七巧,你說我方纔那一套劍法如何?”

劉七巧猛然被喊住,縮着脖子回過頭來,挑眉道:“你後背的傷都好了嗎?有空在院子裡練劍,還不如上戰場殺幾個韃子,就會在這裡耍帥扮酷,撩撥撩撥小丫頭,能有什麼能耐?”

劉七巧的毒舌功夫那是被杜若給激出來的,可是當她加持這項技能之後,才發現這項神奇的技能有時候能給自己帶去意想不到的後果。就比如現在,周珅聽完這句話之後,臉色忽然變的陰沉了起來,轉身對站在一旁笑得溫婉可人的知書道:“馬上爲我更衣,我要去軍營。”

衆丫頭們頓時有一口老血噴死劉七巧的衝動,知書和秋彤更是向劉七巧射來了暴雨梨花針。劉七巧裝作面癱一樣的乾笑了兩聲,像招財貓一樣揮起小爪子,縮着脖子道:“我……我這是開玩笑的,世子爺舞的這套劍法,此劍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啊!”還真是好劍(賤)啊……

周珅一記刀眼向劉七巧投射過來,冷冷的哼了一聲道:“只怕我這劍法,還入不了七巧姑娘你的法眼,還是去營裡歷練歷練。”

周珅說着,長劍往劍鞘裡面一捅,哐噹一聲,劉七巧覺得自己的雙腿都抖動了起來,急忙夾着尾巴逃跑了。

一炷香之後,據青蓮院跑腿小丫鬟發回來的第一手消息,周珅換了衣服,騎上大馬,真的往軍營去了。

劉七巧支着額頭,無奈的頭疼着:多麼倔強的孩子啊,你如此高冷爲哪般?

是夜,王爺終於在家中宣佈,五天之後,他就要整肅軍隊,戎裝待發了。

和幾代都身爲武將之家的蕭家不一樣,王爺出征,從某種意義上代表着御駕親征。這說明大雍即將派出最精銳的部隊,和韃子展開最後的一次總攻。這一仗從去年年底一直打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大半年的時間。上次和韃子打仗是在二十年前,那一仗打了五年,才把韃子趕出了大雍。這一仗雖然纔打了半年多,可誰知道會不會又有另外一個五年呢!王妃雖然當時同意王爺走了,卻是冒着自己的孩子很有可能會打醬油了卻還沒見到自己父親一面的風險。

“你去吧,皇上如今還能想起你,就代表你還是他能倚重的人,我還記得,十五年前,當時就是你老子帶着你,和蕭老將軍練手,給韃子最後一擊,把他們趕出了大雍。雖然你老子最後受了傷,沒活多久,爲了這事兒,我也不敢再讓你上戰場,可我知道,你的心裡頭還掛念着戰場,你跟你老子一樣,是個熱血心思的人。”老王妃說着,似乎是想起了老王爺,一時感概萬千,眼淚汪汪。

王爺想起當年自己父親的風範,也忍不住心懷嚮往,當年若不是同力抗敵,哪裡來如今京城百姓的安居樂業。

“老祖宗能這樣體諒兒子,是兒子的福分,兒子在這兒就立個軍令狀,不滅韃子,誓不回京!”

老王妃笑了笑,搖頭道:“快別這麼說,那韃子是殺不完的,就跟春草一樣,殺一批長一批,沒有個盡頭,你打了勝仗就快回來,家裡老婆孩子老孃都還等着呢,明白不!”

王爺連連點頭,只跪着給老祖宗磕了幾個響頭,眸中淚光閃爍,似是要奪眶而出。這時候外頭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匆匆走進壽康居的大廳,開口道:“父親,孩兒也要跟你一起出徵,一起上陣殺敵!”

王爺面色一冷,厲聲道:“你不準去,你的傷還沒好,在家守着王府,照看老祖宗和你母親。”

周珅神色肅然,臉上帶着幾分桀驁不馴,後背直挺挺的跪下來道:“孩兒的傷早已經好了,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孩兒要跟着父親一起上戰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孩兒不是匹夫,孩兒是姓周的。”

王爺聽周珅這麼說,一腔熱血上涌,恨不得立時就飛去戰場,殺他一個肝腦塗地!拍着周珅的肩膀道:“好,這纔是我周氏的子孫!”

因爲確認了最後的出戰時間,所以這最後的幾天,就成爲了王府的緊急備戰時間。劉七巧不知道劉老二會有什麼打算,所以向王妃請了半天假,去前院找劉老二,兩人一起回家商量起了事情來。

作爲一個不貪生怕死的男人,似乎骨子裡都有那麼些英雄氣概。從在牛家莊劉家大院棗樹下的談話開始,劉七巧其實已經明白了劉老二對戰場的嚮往。但是作爲一個女兒,她還是不願意讓自己的父親去涉險的。

劉老二趕着車送劉七巧回家,李氏開門,見父母兩一起回來了,臉上帶着幾分喜氣道:“今兒不是沐休,怎麼你們兩個人倒是一起回來了?”

劉七巧跳下馬車,上前接了繩子在門口的石柱上拴上,也不說話便低着頭進門了。

劉老二朝着李氏憨然一笑,伸手搭着她的肩膀進去,邊走邊問:“前些日子讓你打聽的那幾戶人家,打聽的怎麼樣了?”李氏這纔想起劉老二讓她打聽過的這條路上有幾家家資豐厚的好人家,預備着什麼時候把劉七巧的材料朝着媒婆提供一下,給她開始物色夫婿了。

但是李氏自從知道了劉七巧和杜若的事之後,便全然放下了這件事情,聽劉老二問起,便隨口道:“已經找了媒婆在打探了,也不着急,七巧還小着呢。”

劉老二點點頭,往房裡進去道:“今兒吃餃子吧,好久沒吃你包的牛肉餃子了。”

李氏搖頭笑笑:“我說今兒我去集市,鬼使神差就買了一塊牛腱子肉,原來是你想吃牛肉餃子了。”李氏說着,往廚房吩咐道:“大妞沏杯茶出來,一會兒喊啞婆婆包牛肉餃子,你大伯和七巧回來了。”

不一會兒,錢大妞笑嘻嘻的從廚房裡送了茶水過來。錢喜兒正在學針線,聽說劉七巧回來了,便拿出幾塊帕子送到劉七巧的面前道:“七巧姐姐,這是我給你做的帕子,上面還繡了你的名字,是八順寫給我的。”

劉七巧一看,可不是在帕子的角落還繡着七巧兩個字,雖然歪歪扭扭,至少沒寫錯,從針腳看起來,基本功顯然比自己紮實多了。劉七巧也只有給人縫肚子的時候才能發揮超常了。

劉老二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對劉七巧說:“七巧,你去後院請老爺過來,我有話要說。”

劉七巧知道劉老二也是牛脾氣,決定的事情不輕易改,所以只好點點頭,往後面去喊劉老爺。

劉老爺這會兒正在中廳裡面納涼,手裡拿着一把芭蕉扇不緊不慢的打着。沈阿婆坐在一旁,手裡是一件藏青色的福祿紋外袍,正在趕着針線。劉七巧進門福了福身子,小聲道:“爺爺,我爹回來了,請你去前廳商量事兒呢。”

劉老爺精氣神很好,前兩天還找了以前在王府的老同僚摸了牌九,顯然對劉老二的事情已經知道了一些,便懶懶道:“我不管你們年輕人的事情了,他要跟着王爺,這是好的,做奴才的只要參悟了一個忠字,到哪兒都不會吃虧,你就把我這話帶給你爹就好了。”

劉七巧擡頭看了一眼劉老爺,六十多歲的老頭子,一副精明的樣子,心思卻是一門清的。於是便點了點頭道:“那好,七巧一定把爺爺這幾句話帶給我爹。”

劉七巧回了前廳,見劉老二正坐在那邊,李氏有點侷促的坐在另一邊的靠背椅上。李氏心裡完全沒有什麼打仗、出征的想法,她現在頭腦一熱,只覺得能勞動劉老二要喊了劉老爺才能說出來的話,莫不是他想要納妾了?

李氏自從進了京城,雖然住的是下人的街巷。但是這條街上住的都是一些高門大戶有臉面的下人,家裡有個把姨太太也都是常見的。李氏覺得,莫不是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劉老二終於也免不了要給她找個妹妹了。

李氏忐忑不安的坐在椅子上,小心翼翼的開口:“他爹,有什麼話非要今天就說嗎?你瞧瞧這八順還沒回家呢?”

劉老二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茶道:“這事兒和八順沒關係。”劉老二看見劉七巧從角門進來,卻沒見劉老爺的影子,便問:“七巧,你爺爺呢?”

劉七巧板着臉,一本正經的說:“爹,爺爺讓我帶一句話給你,做奴才的,只要參悟了一個盅字,到哪兒都不會吃虧的。”

劉老二笑了笑,伸手讓劉七巧過來,拍拍她的肩膀道:“那你覺得呢?”

劉七巧忸怩的蹭了蹭劉老二的鬍子,想了想說:“你是我爹,我當然都聽你的了。”

李氏這會兒覺得不太對勁了,便問:“你們這父女兩打哈哈一樣,倒是說些什麼呢?”

劉老二捏了捏劉七巧的鼻尖,轉頭對李氏道:“王爺再過幾天要出征了,我在王爺身邊跟的時間長了,一時間王爺也離不開我,所以老祖宗希望我能陪着王爺去北邊。”

雖然這的確是老王妃的意思,但是老王妃和劉老二提起的時候,只說讓他考慮考慮,畢竟做王府的奴才,和去邊關打仗當親兵是兩回事,沒道理做奴才的非要去戰場上賣命的。但是劉老二卻是一個心裡有計較的人,當下就同意了。做王爺的親兵,上陣殺敵的機會可能不多,但是如果打了勝仗,嘉獎封賞的機會卻肯定不會少。劉老二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就算是當一輩子的奴才,他也要當比別的奴才更出色的奴才。

李氏默默聽完劉老二的話,雖然劉老二說的並不是要納妾給自己找妹妹,可李氏卻覺得這個消息還不如方纔她所想的那樣,至少像方纔那樣,一家人還是在一起,高高興興的團聚着,就算多了一個人,那又怎麼樣呢。

李氏是很傳統的勞動婦女,可以說是完全依附於男人生存者,所以聽說這個消息之後,情緒上非常的失落。

劉七巧見她娘心情低落,便勸慰道:“娘,你這是怎麼了?爹不過就是和現在一樣,去服侍王爺的,你看看人家王爺,帶着兒子一起上戰場去了,太太的肚子裡還懷着孩子呢,還不是說走就走的。”

李氏不依不饒,不滿道:“人家是姓周的,自然不能推脫,我們不過就是小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就不錯了,何必非要去那種地方呢。”李氏擡頭看了眼劉老二,有些不甘心的問:“他爹,能不去嗎?這刀啊槍啊的實在太怕人了,我這會兒還記得小時候哪會兒子韃子打進來,我爹帶着我幾個兄弟躲牛棚的事兒呢,一輩子都忘不了。”

劉老二看着自己的髮妻,伸手理了理她鬢邊的髮絲,笑着道:“這回兒都快要打贏了,不過就是蕭將軍受傷了,皇上派王爺去坐鎮的,想想我們那時候的經歷,這回兒邊關的百姓也是這樣,不把韃子趕出去,他們就沒一天好日過。”

李氏雖然沒文化,但是將心比心還是懂的,可是一想到劉老二要走,心裡還是滿滿的難受委屈,只低着頭抹淚。

劉七巧想了想,又勸慰道:“杜大夫這回兒也在邊關呢,蕭將軍受傷,皇上派了杜大夫去救治,邊關沒你想的那麼可怕的,王爺是主帥,住在幾萬人圍着的大軍裡面,沒可能有什麼危險的。娘你這麼擔心,不如明天去廟裡給爹求一個平安符,讓爹帶在身上保平安。”

李氏逐漸被勸慰了下來,連連點頭道:“對對對,要去求平安符,聽說娘娘廟的平安符最靈,我得去求兩個,還有一個讓你爹給杜大夫帶過去。”

劉老二一臉不解的看着李氏,奇怪問道:“一個平安符還送人,杜太醫跟你什麼關係,人稀罕這些嗎?”

李氏被說的一愣,纔想起來劉七巧和杜若的事情還沒對劉老二坦白,便咬着牙齒道:“這……這不順便嗎?別的在邊關的人,我也不認識,就帶一個個杜大夫好了。”他爹,這是你女婿啊!李氏看着劉老二一陣心虛。

劉七巧急忙陪笑道:“就是就是,平安符很貴嗎?不過就是我孃的一片心意,這幾日太太不便出門,娘,不如你再多求幾個,給王爺、世子爺他們都求上了,一人一個,個個平安,你說呢!”

“行,我記下了!”李氏信誓旦旦的開口,大有把娘娘廟的平安符承包下來的口氣,劉老二見自己的老婆終於不難過了,心中也終於落下了一塊大石頭。

廚房裡頭,錢大妞正和啞婆婆忙的滿頭大汗,錢大妞叉着腰拿着大抓籬在鍋裡撈了一圈,扭頭招呼外面的人道:“熱騰騰的牛肉餃子就要出鍋了,大娘大伯七巧,快去喊了老爺和沈阿婆一起來吃餃子吧。”

錢喜兒端着板凳站在竈臺邊上,夠着小腦袋道:“姐,留幾個一會兒讓七巧姐姐帶進去給八順吃!”

“行了行了!知道了,你快下去配調料,瞧你那小樣,還能真少了八順的不成?”錢大妞揮揮手,趕緊讓錢喜兒離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