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

根治內澇

1963年5月18日晚,焦裕祿忙完手頭的所有工作,正準備休息時,突然狂風呼嘯,閃電雷鳴,瞬時傾盆大雨隨之降落。

看着外面的大雨,焦裕祿睡不着了。他起身披了件雨衣,來不及跟家人說一聲,就奔了出去。很晚,家裡人不見焦裕祿回來,妻子實在放心不下,就叫上大女兒一塊出門尋找。後來,她們在火車站找到了焦裕祿。妻子徐俊雅有些生氣,埋怨道:“這麼大的雨,你一聲不吭地就跑出來幹嘛?”焦裕祿自知理虧,乾笑一聲,說:“這場雨下得這麼大這麼急,我實在放心不下,就出來看一下縣城裡的積水能不能排出去?人民羣衆的住房安不安全?”他又望了一下妻子的臉,說:“你看,我這不是好好的嗎?”

當晚,焦裕祿並沒有隨妻女回家,而是在縣城裡轉了一晚上。天剛亮,他就找到了縣委辦公室主任,讓他通知縣委常委們開會。會上,焦裕祿將自己一夜的思慮總結成了五條意見:

一、所有從事農村工作的幹部,無論是縣、社、大隊、生產隊幹部,都要全力以赴,領導帶頭,分片包乾,迅速查明災情,做到心中有數,採取緊急有效措施。要教育羣衆,麥季丟,秋季撈。現在季節早,墒情好,鹽硝地好捉苗。要正確認識形勢,不要因爲這場大雨而悲觀失望,要積極參加排水和救苗行動。

二、降雨量大、受災嚴重的社隊,在工作部署上以排水救災爲第一,社教運動暫時停下來,全黨動手,全面動員,抓緊時機,不誤農時

,領導羣衆排除積水,搶救莊稼。雨量較小、積水不大的社隊,主要是以迅速組織社員查苗補苗爲主。能補種的補種,能移栽的移栽,能改種的改種,力爭種足,保證全苗。

三、迅速疏通排水溝,使自然渠道不堵塞,以排除現有積水,也爲再降大雨排水作好準備。排水中要上下游兼顧,小局服從大局。發現水利糾紛,領導要親臨現場,妥善解決,以利雙方救災,千方百計救出被淹莊稼。

Www◆ t tkan◆ ¢Ο

四、對羣衆進行思想教育,穩定情緒,樹立戰勝災害的決心和信心。對羣衆住房普遍進行安全檢查,對塌房戶進行慰問並妥善安排。有危險的房子,動員搬出來,再適當安置。特別是對被砸傷的羣衆,要妥善安排,抓緊治療,有困難及時解決。

五、大雨給羣衆生活和燒柴,牲口飼料都造成許多困難。凡縣、社、隊現存的救濟糧、款或各種物資,要迅速分發下去,以解燃眉之急。

會議開完後,焦裕祿就帶着縣委的領導幹部下去蹲點了。一連幾天,又是杳無音訊。他的妻子實在放心不下,怕他的身體扛不住,又怕他的肝病犯了,便再次出門尋找。結果,還是在火車站找到了焦裕祿。

見到滿臉愁容的妻子,焦裕祿安慰道:“放心吧,我沒事的。再說,你愁什麼呀?這場雨下得挺好的。”說完,自顧自地咧開嘴笑了。妻子徐俊雅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反問道:“這大雨都快把蘭考縣淹了,你還在那說好,好什麼呀?”見妻子口氣中帶有怒氣,焦裕祿正色地對她說:“這你就

有所不知了。不下這麼大的雨,就不會有這麼大的水。沒有這麼大的水,我一是不知它會淹到什麼程度,二是不知蘭考大哪裡地勢高、地勢低。今年是受淹了,可我弄清了這一切,也查清了哪裡走水,哪裡阻水,哪裡需要挖河、開溝、架橋。只要今年根據這些資料治好,哪怕今後下再大的雨,也淹不着我們了。”

這就是焦裕祿,他從不悲觀,總能從壞的一面看到希望的一面,並從中尋找到辦法最終解決。

一連十多天,焦裕祿馬不停蹄地奔波着,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從救災到抗災,從抗災到治災,步步爲營。每到一處,他都努力地將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感染到每一個人;每到一處,他都會發現那一片災難中的希望,哪怕是稍微的一個閃光點,他也指出這由點到面的前途。

對於抗災救災的辦法,焦裕祿用自己的話概括總結了一下,即麥季丟了秋季撈,農業丟了副業撈,窪地丟了崗地撈,地上丟了樹上撈。他說,只要縣委領着幹,人民羣衆肯幹,事事依靠羣衆,災帽就一定能摘掉。

在抗災救災過程中,焦裕祿還和縣委的領導成員商量,將縣裡剩餘的一點統購統銷糧食和一些救濟款,全部發放到困難羣衆中。救災物資發放到災民手中,增加了大家戰勝困難的信心,形成了巨大的抗災力量。

幾番努力後,蘭考人民在焦裕祿的領導下,疏通水溝、興修水利,終於摸清了內澇的“脾氣”,繼而“對症下藥”,再也不用在每年的汛期內“談水色變”了。

(本章完)

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
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