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

焦裕祿教我寫稿

焦裕祿善於運用報刊廣播,樹典型、傳經驗來教育幹部羣衆,推動各項工作。他只要見到我,便問:“近來抓些什麼材料?”他每次下鄉前碰到我,便說:“隨我下去轉一轉可以嗎?”回來後,他又說:“能不能給報社寫一篇報道?”當我把稿子寫好送給他審查時,他常笑着說:“讓我參加點意見可以嗎?”凡是按照他的意見寫的,又經過他修改的稿子,絕大部分都在報紙上發表了,如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幹勁,張莊翻淤壓沙,改天換地,老韓陵大面積恢復發展泡桐等等。最使我難忘的是《城關公社運用有利條件開展抗災鬥爭》這篇通訊報道的誕生。

那是1963年初夏,蘭考大地麥浪翻滾,眼看一個好收成有希望了,人們心裡哪能不樂。連續三年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後,蘭考人民多麼渴望有一個好收成啊!我就是抱着這樣一種心情,準備下鄉採訪,想寫一篇《蘭考人民滿懷信心迎雙夏》的通訊報道。

5月18日夜裡,狂風呼嘯,暴雨傾泄,一夜降雨180毫米,田野裡一片汪洋。即將收到手、吃到口的麥子被水淹沒。幹部和羣衆看到這種景象以後,有的回到家裡矇頭大睡,有的放聲大哭。這時,我哪還有心情再寫那篇《蘭考人民滿懷信心迎雙夏》的稿件呢?

當我推着自行車,踏着泥濘,從鄉下又回到縣委門口時,正巧碰見焦裕祿同志。他問:“這場雨下得咋樣,田野裡積水多不多?”

我搖搖頭,唉聲嘆氣地說:“這場雨百害無一利,一片片的麥子,一塊塊的秋苗淹得真心痛啊!”

焦裕祿同志看出我的悲觀情緒,說道:“對待困難不能那樣看,這場狂風暴雨打毀一部分麥子,淹死一部分秋苗,這是一件壞事,但也有好的一面,它迫使我們認識積水情況,督促我們挖河排澇。如果趁着遍地積水的時候,去觀察水的流勢,就可以看出排水出路,

這就爲我們提供了治服內澇的可靠資料。這不是百害無一利,而是害中有利。”

第二天上午,焦裕祿同志就讓我跟他一起到城關公社,去察看莊稼受淹情況。我們順着蘭杞公路來到王孫莊。他站在村頭巡視一陣後,就向一片積水的秋田走去。他一踏進秋田.雙腳就陷進泥裡,連鞋都被粘掉了。他說:“看來,沙坑裡一時還不能種秋。”我們又登上沙崗,他用腳點着沙丘說:“這上面沒有積水呀!雨再大,也淹不了哇!”

當時,我也不理解他說話的意思,只是說:“這裡積不了水,淹不了地。”我們走下沙丘,向一行行的棗林走去。他擡頭望着棗樹,最後停在一棵棗樹旁,伸手拉下一枝棗樹枝,目不轉睛地望着米粒大的棗兒,興奮地說:“今年的大棗結得可怪密呀!”

我只是隨口附和着:“結得不少。”

城關公社黨委正在王孫莊召開防汛抗災戰地會。焦裕祿一到會場,就和公社黨委書記交談起來。焦裕祿同志說:“在災害面前是躺倒不幹呢,還是挺起腰桿拼呢?關鍵問題是幹部問題,沒有抗災的幹部,就沒有抗災的羣衆。幹部不領,水牛掉井!”他建議城關公社第二天召開一個抗災動員的三級幹部大會。

……

公社黨委書記作思想動員報告後,焦裕祿同志在大會上講了話。他說:“遭災以後,有些幹部躺倒了,不幹了,哭了!哭,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哭能解決問題,來,我帶頭趴那哭!嗚……”焦裕祿學了一聲哭腔,“轟”地惹得全場大笑。會場活躍了,幹部的沉悶情緒消失了。焦裕祿停了停,接着說:“遇到困難就哭,這是懦夫思想!是最無能的表現!我們應該從困難中看到光明,從不利中看到有利。我認爲城關公社形勢很好,辦法不少,前途光明。昨天,我到城關公社轉了一圈,覺得困難中的有利條件很多,我給它歸納了四句話,這就是:夏季丟了秋季撈,窪地丟了崗上撈,地

上丟了樹上撈,農業丟了副業撈。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團結抗災,一定能夠戰勝災荒!”

他把大家動員得擡起了頭,咧開了嘴,心裡發熱,渾身是勁,恨不得立即站起來走出會場,領導羣衆,大幹一場。這時,我纔回想起那天,焦裕祿同志帶我查災情的情景,理解了他當時說的“沙崗上沒有積水呀”、“棗兒結得怪密呀”那些話的用意。

討論時,會場上不再是愁眉不展,低頭不語,而是一組比一組熱鬧,發言的人一個比一個聲音高。餘寨大隊有個幹部站起來,打着手勢說:“夏季丟了秋季可以撈回來,因爲麥子受淹,可以早熟早收,晚秋早種,早種可以早收,早接口。”

豆寨大隊有個幹部捲起袖子說:“咱隊有沙坑,有沙丘,沙坑積水種沙丘。”這個人還沒有說完,楊山寨大隊的幹部風趣地說:“俗話說,城關收了棗,羣衆生活好,城關丟了棗,孩子老婆都餓跑。咱隊有那麼多棗樹,今年掛果那麼密,只要大棗豐收了,還擋不住挽着鬍子喝蜜!”

幹部的思想轉變帶動了羣衆的思想轉變,幹部的決心,變成了羣衆的行動。豆寨大隊的幹部和羣衆登上沙丘,刨坑、施肥、插秧、點種……楊山寨等有棗林的大隊,社員們身背噴霧器,行走在棗林之間,噴藥殺蟲……一場戰天鬥地的抗災鬥爭開始了。

《城關公社運用有利條件開展抗災鬥爭》這篇通訊報道的主題思想誕生了。我還清楚地記得:寫這篇通訊報道時,心情是多麼激動,兩三個鐘頭就寫成了。寫好後,焦裕祿同志看了看,興奮地說:“好,發吧!”時間只過兩三天,文章就在《河南日報》一版的顯著位置發表了。

這篇通訊的誕生,在我心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每當我在困難面前缺乏信心時,我就想起這件事,它給我以力量和鼓舞,使我滿懷信心向困難作鬥爭。

——選自《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焦裕祿》

(本章完)

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
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