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

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

1955年初春,焦裕祿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已是一年多。這時,廠裡響應國家的號召,決定培養自己的工業建設人才,從廠裡選派了一批年輕幹部到一些高等院校學習。其中,焦裕祿被送到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

焦裕祿因家庭貧困,僅上過幾年小學,雖識字,但是文化程度並不好。在他的內心深處,一直潛藏着重返校園讀書的渴望。如今被派到哈工大學習,這對於渴求知識、熱愛學習的焦裕祿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

接到通知後的第五天,焦裕祿和其他四位工友一起,打包行李,踏上了奔赴東北的列車。進入哈工大後,焦裕祿等人根據工廠建設的需要,確定了相應的專業。接着,校領導向他們傳達了調幹生的教學計劃,即首先學習速成中學課程,補習初高中知識特別是數理化知識,使每個學員都達到高中文化程度,再編入大學本科班學習。

焦裕祿等五人原本的文化程度不一樣,有初中、高中,也有高小文化。哈工大給每個人發了十幾本初高小課本,他們白天上課,晚上在宿舍自學。焦裕祿只接受過高小教育,上課時難免有些跟不上。因此,每天的課餘時間,他從來不外出遊玩,經常學習到深夜十二點以後。他除了完成當天的作業外,還要預習第二天上課要講的內容,待老師講解時格外留意。

經過幾個月的勤奮學習,焦裕祿的學習成績提上來了,不僅趕上了原本文化程度高的同志,還能聽懂老師的講課了,學習方面越來越遊刃有餘了。

半年後,焦裕祿和其他四位同學完成了速成中學的全部課程,正準備轉入大學本科學習時,卻接到了廠裡的通知。原來,由於廠裡的投產時間大大提前,急需一批熟悉業務的技術和管理骨幹,所以原定的學習計劃告一段落,將派出去的工人們都召了回來。

一開始,焦裕祿等五人不太理解,覺得好不容易將中學課程學完,即將邁入大學的門檻,就這樣放棄了實在是可惜。幾個年輕的幹部提出,乾脆不回廠,哪怕是不要助學金也要把大學唸完。焦裕祿覺得這樣不妥,雖說不理解廠裡的決定,但是作爲一名共產黨員還是要服從安排。他自己先把思想轉變過來,接着勸告其他四位同學,犧牲個人利益,服從大局的決定。

焦裕祿回廠後,又派安排到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他二話沒

說,繼而帶着妻兒趕往大連。

到了大連起重機器廠後,廠裡的領導安排他用了三天的時間參觀這個現代化的大廠。看着整齊高大的廠房和一臺臺高速運轉的機器,焦裕祿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激動。他想,如果有一天,洛陽礦山機器廠也能像這樣,該有多好啊!

三天的參觀活動結束後,焦裕祿對工業帶來的巨大生產力產生了興趣。他決心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學到真本領,等回廠後發揮自己的力量,讓廠子快速地發展起來,也算是自己爲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了一份貢獻。

正式進入實習階段後,焦裕祿被分配到二金工車間擔任實習車間主任。當他走進寬大的廠房時,立刻被眼前正在運行的高大機器所鎮住了。許多機器是他以前沒有見過的,也叫不出名字。拿過圖紙一看,全是一些怪異的符號。只有高中速成班文化程度的焦裕祿,看到這些時,明白了其中的艱難。

一次,焦裕祿向車間的一位主任打聽:“若是全部學會工廠的這些管理業務,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啊?”

“一兩年的時間大概能摸到點門兒吧。”

“一兩年才摸到門?”焦裕祿有些吃驚。他在心裡暗暗思忖:自己的文化水平低,科學技術知識更是差。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個嶄新而艱苦的課題,該如何去實現最終的目標呢?

夜漸漸深了,焦裕祿還沒有休息。他坐在桌前,捧着一本毛澤東著作認真研讀。這時,書本中的一段話吸引了他的眼球——“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熟悉的東西有些快要閒起來了,我們不熟悉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這就是困難。”——從這段話中,他吸取了奮發向上的力量,告誡自己:“一定要鑽進去,從頭開始學,克服困難,迅速掌握工業管理知識。”

焦裕祿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每天清晨,薄薄的早霧還沒有散去,焦裕祿就來到車間開始忙活了。他一整天都待在車間,和工人們一塊勞動,虛心地請教,認真地學習。他始終以學習者的身份與大家相處,無時無刻不在抓緊時間熟悉各項業務。

有時,工人在車牀邊操作,焦裕祿就像個學徒工一樣,站在一邊給工人打下手,遞零件,拿工具。有時,他爲了弄清一個零件的工藝路線,就跟着零件,跑遍十幾臺大小機牀,不把每一道工序的加工情況摸清楚,他就不吃飯不

休息。碰到圖紙看不明白,他就帶圖紙上車間,對着機牀、零件具體地學,要不然就向有經驗的老工人請教。

農民出身的焦裕祿,在文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要想快速地掌握精密複雜機器的操作要領,是存在很大的困難的。雖然有許多人對焦裕祿進行嘲諷,可他滿不在乎。這與他早年的經歷相關,從而練就了不畏困難險阻的性格。

在困難面前,焦裕祿從來沒有表現出退縮和怯弱,而是更加努力地去戰勝困難。一次,他去食堂吃飯,路上碰見了一位技術人員,便向他請教起一個幾何問題。他聚精會神地聽技術人員講解問題,還拿着圖紙認真對照,以至於完全將吃飯的事情跑到了九霄雲外。等問題解決後,他纔想起來沒有吃飯。可是,食堂的開飯時間早就過了,大門早已緊緊關閉。雖然沒有吃上飯,但解決了一次長期困惑自己的難題,焦裕祿心裡還是喜滋滋的。

作爲實習車間主任,焦裕祿在大連起重機器廠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以至於他常常沒有時間出去放鬆遊玩一下。大連,是個很美麗的海濱城市。然而,他在大連待了近兩年的時間,卻很少出去飽覽美麗的風光,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半年過去了。經過半年的刻苦專研和努力學習,焦裕祿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套工業管理業務。這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車間主任拍着焦裕祿的肩膀說:“老焦,你真行!才半年的功夫,你就成了管理工業生產的行家了,佩服!”

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期間,焦裕祿還在《起重機廠報》上連續發表了《減速機工段黨小組是怎樣保證完成計劃的》、《對工段長工作方法的幾點體會》、《談談前方競賽內的問題和意見》等文章,提出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發動羣衆、改善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意見。他爲車間基層幹部總結了十條工作經驗:一要依靠羣衆;二要發揚民主;三要經常總結工作;四要學習政治;五要利用積極分子做工作;六要了解羣衆思想,關心羣衆生活;七要依靠黨的領導;八要搞好團結;九要學習黨的政策;十要主動向上級彙報情況。廠領導採納了這十條經驗,改進了管理方法,調整了生產方案。這是對焦裕祿在實習期間的工作,給予的最大的肯定。

1956年年底,焦裕祿完成了在大連起重機器廠的實習任務,離開大連回到了洛陽。

(本章完)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