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

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

1957年9月,陳新莊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陳新莊幼年喪母,父親一直體弱多病,全家人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由於他在家最小,自幼由哥哥姐姐拉扯長大。

高中畢業後,陳新莊回到家鄉,當過生產隊長、大隊幹部。艱苦、貧窮的生活鍛造了他樸實無華的個性以及堅實的人生追求。他像一顆沙子,在歲月的打磨中越發顯得光芒四射。1984年,年僅27歲的陳新莊擔任起平輿縣的縣委常委及辦公室主任。隨後,又被選任爲太康縣委副書記、周口市司法局局長。

2001年3月17日,陳新莊被任命爲河南省淮陽縣縣委書記。這一年,他剛滿44歲,正是年富力強、有所作爲的好時機。

陳新莊走馬上任後,便騎着自行車逐鄉逐村地進行調研。在搬口鄉調研時,陳新莊看到一位農民拉飼料的四輪車陷進了坑坑窪窪的泥路里,無論開足多大的馬力都沒法將車子拽出來。最後,一家老小隻好一籃一包地住家搬飼料。看到此情此景,陳新莊的心情異常沉重,他想:道路不通是制約農民發家致富的一大障礙,一定要實現村村通油路。這是一項富民利民工程,即使困難再大也要把它完成。

陳新莊下定決心了,說幹就幹。爲了籌集修路資金,陳新莊一次次跑市裡、省裡。工程開工後,他更是日夜在施工現場奔波,累得好幾次差點暈倒在現場。在陳新莊的帶領下,淮陽縣全縣209個行政村在短期內全部通了柏油路。

道路通了,老百姓進出方便了,全縣人民再也不用在坑坑窪窪的道路上顛簸前進了。行駛在新的柏油馬路上,就像行駛在一條康莊大道上。

爲了發展農村經濟,實現人民收入增加,陳新莊考慮發展工業。有了工業的支撐,那些貧困鄉鎮才能真正的富裕起來。

這年6月,陳新莊偶然得知華林集團計劃在外地投資建設一個10億元的高科技項目。於是,他馬上找到華林集團的董事長孫樹華,言語之處無不透露出懇切之情:“樹華,你可是地地道道的淮陽人啊,你爲啥要到外地投資?”孫樹華爲難地說:“企業也是考慮到發展才做出這個決定

。家鄉發展環境太差,工廠還沒有建成,來要錢的就排成隊了。”陳新莊當即表態:“這種事以後不會再有了。你要是信我陳新莊,就留下來一起幹一番事業。”

經過陳新莊的一番爭取和努力,華林集團終於將這個大項目落戶到淮陽。隨後,陳新莊以一顆赤誠之心,爲淮陽發展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機遇,招來了一個又一個項目,使淮陽經濟初步形成了以塑料、紡織、皮革、製藥和食品爲五大支柱產業的發展模式。淮陽一下子躍進了周口市的經濟發展先進縣的行列。

陳新莊當初給孫樹華許下的承諾兌現了,華林集團在獲得豐厚效益的同時,也爲家鄉的致富出了一把力。可以說,陳新莊的這一決定實現了政府、人民和企業的“三贏”。

陳新莊不僅在工作中竭盡所能,還特別關心人民羣衆的生活。他常說:“人民羣衆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羣衆的事再小也比天大!”2002年3月,一位鄉政府的普通職工確診爲腎癌。他的家裡爲了給他治病,花光了多年的積蓄,一貧加洗。陳新莊得知後,立即號召縣委、政府機關人員捐款。那位身患絕症的職工,因爲這筆捐款得以順利接受腎移植手術,奇蹟般地活了下來。這樣的事例,在陳新莊兩年半的任期中發生了不少,他每年都從工資中抽出3000多元用於救助困難羣衆。

陳新莊對人民羣衆總是帶來春天般的溫暖,卻很少關注自身的生活。多年來,他一直過着艱苦樸素的生活,從來不靠自己手中的權利謀私利。他僅有一套三室的小平房,且已經住了20年。家裡一對木製沙發的海綿墊,已被壓得僅剩一指厚。洗衣機和一臺17英寸的電視機也都用了十多年。上級給他配備辦公和生活用品時,他總是要求用最便宜的。陳新莊去世後,組織上整理他的辦公室和住所,遺物中只有一本本工作筆記、一封封羣衆來信、一摞摞書籍文件,沒有一件貴重物品。

除了生活簡樸外,陳新莊還很少對自己升遷的事情煞費苦心。2003年5月,組織上準備提拔幾個縣處級幹部。陳新莊在政績考覈中名列前茅,按道理說,升遷是毫無問題的。可是,當市委主要領導找他談話時,他卻既感到欣慰又覺得深深不安。他說:“組織上

和同志們對我的信任,我非常感激,但我懇請幹萬不要讓我離開淮陽。我來淮陽的時間不長,經濟發展剛剛打了個基礎,還是等我把淮陽的事情幹起來以後再說吧。請求組織上先考慮別的同志。”就這樣,陳新莊留任淮陽縣,繼續爲淮陽的發展想辦法、辦實事。

2003年9月10日,陳新莊到北京洽談項目,不時感覺胸悶乏力。在同行人員的關懷和催促下,陳新莊纔到醫院去檢查了一下。結果,醫生診斷他得了嚴重的心臟病,並需要立即住院治療。儘管知道自己病重,可陳新莊還是拒絕了住院,他說:“縣裡還有好幾件大事沒有落實,等忙過這一段時間再說吧。”

據當時的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回憶說:“陳書記從到淮陽的第一天起,他就總是加班加點地工作。一日三餐,也都是我和通訊員催了一遍又一遍,他從來沒正點吃過一頓飯。每天晚上,也是我們催了一遍又一遍,纔回去休息。”大概就是因爲陳新莊這樣超負荷的工作,纔將身體慢慢地拖垮了。

9月25日,陳新莊在縣委常委會上說:“我的身體是真出問題了,有些事情可能我就顧不上了。全縣發展的大好形勢來之不易,請大家多往前沖沖,團結一心把工作搞上去。”晚上8點多,他抽空去理髮,手裡還拿着文件邊看邊批。理完髮回去,陳新莊又伏案准備第二天的四大班子會和淮陽中學百年校慶電視講話稿,不知不覺又到凌晨時分。次日,陳新莊起牀後再次對講話稿做了認真修改。約7時30分,他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辦公室裡……這一倒,陳新莊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

9月29日,陳新莊的遺體被送到火葬場火化。一大早,淮陽縣縣城通往殯儀館長達10多裡的公路,擠滿了前來爲陳新莊送行的數萬名羣衆。他們來見自己的父母官最後一面,送陳新莊最後一程。

“踐行宗旨,嘔心瀝血,三年拼搏,千古陳州換新裝;事業末競,英年早逝,百姓景仰,萬畝龍湖祭忠魂。”這副輓聯道出了淮陽人民對陳新莊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多年過去了,陳新莊的事蹟仍在淮陽大地上傳頌着,當地幹部和羣衆含淚講述起陳新莊的事蹟時,就像在追憶自己逝去的親人一樣。

(本章完)

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
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