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

“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

1953年,全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式執行,洛陽礦山機器廠被劃爲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項目之一。

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百廢待興,各條工業戰線上都積蓄大批技術人才和優秀幹部。爲此,國家從各個方面抽調了一些人員過來,支援工業建設。焦裕祿響應國家號召,從農村來到城市,參加祖國的工業建設。

1953年初夏,焦裕祿乘坐列車,來到陌生的洛陽礦山機器廠,眼前一片繁忙的景象。此時的洛陽礦山機器廠,正在興建過程中,剛剛搭起了蓆棚,插上了地標,一些配套設施正在破土動工,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源源不斷地運來各類建築材料。毫無疑問,焦裕祿是作爲“開場元勳”來到洛陽礦山機器廠的。

焦裕祿來到籌建處報到,辦理完相關手續後,急切地對人事科的工作人員說:“我的身子骨硬朗,快給我分配工作吧。”看着焦裕祿躊躇滿志的樣子,工作人員笑呵呵地答道:“別急,到了這裡不愁沒工作做。咱這地方,無論有多大的幹勁也施展得開。”

人事科的工作人員因瞭解焦裕祿的情況,將他分配到了基建科,擔任副科長。焦裕祿服從安排,二話沒說地投入到繁忙的基建工作中。當時,廠區的基建工程已全面展開,大批的機器設備要運往工廠,而從洛陽老城通往廠區的小路坎坷不平,成爲了影響工程順利進行的主要障礙。因此,修好這條公路,成爲眼前急迫的任務。

瞭解情

況後,焦裕祿主動向廠籌建處的主任請戰,擔負起修築臨時公路總指揮一職的責任。過去,他在農村進行武裝鬥爭,剿匪又土改;現如今,他在陌生的工業戰線,要修路、架橋、蓋廠房。他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可他滿懷信心,不畏任何艱難險阻。這是焦裕祿在過往的工作中獲得的寶貴財富:從不因困難而放棄努力的機會!

基建工程建設過程中,焦裕祿像一名普通的工人,吃住在工地上,奔波在工地上。他不僅幫忙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問題、督促工程的進度、檢查工程的完成質量,還要與工人們並肩作戰,哪裡有困難就出現在哪裡。

從農業戰線轉到工業戰線上,焦裕祿遇到了許多不懂的問題。爲了快速適應工作需求,融入工作環境中,焦裕祿如飢似渴地學習工業知識。他的屋子裡,除了基本的生活用具外,就是一堆專業書籍了。桌上和牀上都堆滿了,比如《機械工業企業管理概論》、《機械製造工藝學》等書籍。

此外,焦裕祿還虛心向廠裡的老職工、老幹部請教。他甘當一名小學生,向內行學習有關技術方面的東西,很快就有了明顯的成效。在籌建處召開的審定築路方案會議上,焦裕祿拿出用秸稈製作的公路橋樑小模型,詳細介紹了他和老工人一道設計的建築路面及橋樑的方案。這個方案能保證整個工程在汛期前完成,並能節約資金十萬元。與會的領導和同志們對這個築路方案以及焦裕祿深入實際、依靠羣衆的工作作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一次,一條通往澗河大橋的臨時公路剛修好,一場瓢潑大雨

不湊巧地突然降臨。一個施工人員冒雨闖進工棚,焦急地叫嚷道:“老焦,我們那段公路的排水溝沒有挖通,都快漫水了。要是雨還是下個不停的話,公路恐怕要衝垮,連大橋也……”

沒等工人的話講完,焦裕祿就着急地問道:“那什麼不趕快去挖排水溝?”

“大家不願意冒雨挖,我也沒有辦法啊!”

聽到這,焦裕祿放下手邊的活,說:“那咱們親自帶頭動手挖!”說着,他衝着工棚裡的人,說道:“同志們,這可是關乎國家民生大計,馬虎不得!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剛修好的路受到損害,不怕淋雨的跟我來!”說完,他順手操起一把鐵鍬,衝進大雨中。隨後,工棚裡的工人、幹部也一一緊隨而去。

焦裕祿帶領着大家,經過三個小時的奮戰,終於將排水溝挖通了,公路上的積水也退下去了。事後,人們紛紛表示:“像老焦這樣的好領導,我們從內心裡服氣。”

基建工程順利地進行着。大批的機器設備被陸續運到工廠。很快,廠房前後堆滿了一箱箱機器,亟待安裝。在等待機器安裝期間,焦裕祿搬到了廠裡來住。每天一早一晚,他都要仔細地檢查一下機器箱。遇到下雨天,他更是每隔一段時間出去轉幾圈,看看蓋在上面的油布有沒有滑落,機器有沒有受潮等。

正是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十足的幹勁和身體力行的表率,爲焦裕祿贏得了羣衆的尊敬和愛戴。在他的帶領下,大家提前完成了臨時公路的修建任務,保證了建廠所需物資的運輸暢通無阻,打贏了建廠的第一仗。

(本章完)

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
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