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

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

在焦裕祿的人生字典裡,有句不變的定理:“幹部不領,水牛掉井。”只要有一個團結、堅強、堅持不懈的領導班子,就能把廣大人民羣衆和幹部都帶動起來,就能克服一切困難。用一句話概括之:改變蘭考面貌的關鍵條件就是“領導”。

1963年嚴冬的一個晚上,焦裕祿敲開了一位縣委副書記的大門。夜已深,副書記已經就寢了。見縣委書記深夜造訪,副書記以爲有什麼緊急事情,趕緊將焦裕祿引進屋裡,問道:“老焦,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

“沒什麼事,就隨便找你聊聊。蘭考的情況你比較清楚,想問問你覺得改變蘭考現狀的問題在哪裡?”焦裕祿微笑着回答。

焦裕祿拜訪的這位副書記在蘭考工作了十幾年,對蘭考的情況相當瞭解。所以,焦裕祿纔在深夜中來找他來談心。副書記掏了掏爐子裡的火,披了件衣服,沉思了一會兒,說:“應該從改變人的思想着手。”副書記的這句話說到了焦裕祿的心坎裡,他眼前一亮,連說:“我們倆想到一塊去了。不過還要在‘思想’前面加上‘領導’二字,關鍵是要改變領導班子的思想。仔細想想看,沒有抗災的幹部,哪有抗災的羣衆。要想改變蘭考的面貌,首先必須改變縣委的精神面貌,必須打掉消極等待、無所作爲的思想,這樣才能引導羣衆戰勝災害。”

當晚,兩人敞開心扉,推心置腹地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焦裕祿臨走時,囑咐說:“你剛剛談到一些問題很重要,找個時間把它整理成文字,起草一個改變蘭考面貌

的設想方案,到時候拿到縣委會上進行討論。”副書記應允。

爲統一縣委的思想,焦裕祿在報到後十多天內,不停地與縣委成員之間的個別談話或交換意見。幾乎是一有時間,他就不停地找縣委副書記、正副縣長、縣委常委等談救災,談蘭考存在的問題,談治理蘭考的決心和設想。無論實在辦公室、會議室,還是在幹部的牀頭,到處都能聽到他那高亢的聲音:“發放救災物資是應該的,但是隻靠這一手永遠摘不掉災區的帽子。在救災的同時,必須在黨員幹部和羣衆中樹立自力更生的思想。在災荒困難面前,只有團結一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積極向苦難作鬥爭,纔是正確的道路。”

爲進一步轉變縣委領導班子成員的思想觀念,樹立戰勝“三害”的堅強信心,焦裕祿還組織縣委一班人學習毛主席的《爲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引導大家回憶蘭考的革命鬥爭史。

縣委領導班子的思想統一後,焦裕祿又要求全縣各級幹部都要樹立起戰勝“三害”的信心,當好廣大羣衆根治“三害”的帶頭人。他在縣委擴大會議上運用一分爲二的觀點分析了蘭考當前的形勢,鼓勵大家既要看到困難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利條件的一面。他說:“我們縣雖連遭幾年災害,給工作增添了許多困難,但是,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有三十六萬勤勞的人民,有在座的每位幹部,只要我們挺起腰桿,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積極性,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他要求,每個人都要檢查總結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情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鼓

舞鬥志,提高戰勝困難的信心。

一次,城關公社黨委書記向焦裕祿彙報工作時談到,當前公社幹部的主要思想障礙是在自然災害面前畏首畏尾,被困難壓得擡不起頭來。第二天,焦裕祿就在鐵道南邊的金營大隊召開了公社幹部大會。在會上,焦裕祿給大家唸了《愚公移山》,並說:“共產黨和毛主席領導我國人民,以愚公移山的志氣和決心,搬走了壓在全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如今,蘭考人民頭上還有‘三座大山’,那就是風沙、內澇、鹽鹼。我們在座的幹部都是改變城關區落後面貌的帶頭人,只要幹部的思想問題解決了,新的‘三座大山’就好剷除。”焦裕祿的一席話,說得城關公社的幹部們心裡亮堂堂的,紛紛表示一定要搬走“三座大山”。

後來,焦裕祿到葡萄架大隊的土山寨蹲點時,發現這個隊的領導班子已經在災難面前示弱了。有的幹部直接撂挑子,有的幹部坐等國家救濟物資。根據土山寨的情況,焦裕祿趕緊召開黨員、幹部會議,針對他們目前的思想狀況進行了教育。他說:“小雞有兩隻爪可以抓食,人有一雙手,只要想勞動就不會被餓死。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生產自救的決心。從思想上認識到‘光救災、不治災、越救越難’的道理,事情就辦好了。”接着,他把全縣的災情給大家分析了一遍,還說了一些解決辦法,使到會的人們得到了很大的鼓舞。靠着這股堅持不懈的精神,焦裕祿一個村一個寨地跑,詳細地給大家擺事實、講道理,把抵抗“三害”的決心和信心植在蘭考縣廣大人民羣衆和領導幹部心中。

(本章完)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