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我和焦裕祿同志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我們一起談工作,談學習,談國事,談家務,生活過得美滿幸福。時間雖然過去三十八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感人事蹟,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只要一閉上眼睛,他的身影就浮現在我的眼前,他的話語就回響在我的耳邊。

在我的記憶裡,老焦最突出的特點是,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爲了廣大人民的利益,黨叫幹啥就幹啥,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無論幹什麼工作就非幹出個名堂不可。

他在尉氏搞農村工作時,組織上調他到洛陽礦山機器廠,他服從了。在工業戰線上幹了九年,不僅學會了生產管理,還學會了車、鉗、刨、銑等技術。後來爲加強農業生產,黨組織調他重返尉氏,他無條件服從。到尉氏不久又調他去生活和工作條件最艱苦的蘭考,他還是無條件服從。每一次調動,他都是這樣,從沒有半句怨言,從不講價錢。他常說:“只要是黨和人民的需要,叫幹啥就幹啥,這是共產黨員應該做到的。”

1953年,焦裕祿被選派參加籌建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工程洛陽礦山機器廠,記得剛到工業戰線上時,那困難才大呢!舊社會,他只念過四年書,參加工作後一直從事農村工作,從沒有見過機器、圖紙,模具更是看不懂。當時有人就說:“看,拉牛尾巴的人也來學工業!”當時我也很發愁,這可怎麼辦呢?老焦卻不怕,他說:“不會就學,不懂就問,我看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後來廠裡派我們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他更是抓緊分分秒秒的時間,虛心求教,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他學習機械加工,實習車間主任,我學統計。他每天早上班,晚下班,整天和工人在一起勞動。常常幫工人遞工具,擦機器。工人身上有多少油,他身上也有多少油。爲了弄懂弄通一個問題,他

一次又一次向老工人求教。有時星期天還把老師傅請回家,問這問那。後來又慢慢學會了看圖紙,車牀、刨牀、鑽牀的活兒都能幹。老焦和工人一起生產,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的計劃非常符合實際。他還多次在《起重機廠報》上發表文章,提出許多具有獨特見解的建議,深受廠領導和工人的好評。

學習期滿返回洛陽後,老焦擔任了礦山機器廠一金工車間主任,他深入車間,和工人一起設計,安裝機器,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廠裡全面投入生產後,他擔任生產調度科長。經常吃住在工廠,把工作手冊、生產任務、設備條件、勞動力量的情況都裝在兜裡,工人的思想情況、家庭狀況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指揮起來得心應手。他在工業戰線整整幹了九年,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全廠生產情況。他一到車間,憑聽覺就能聽出機器有沒有毛病。

1962年正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爲加強農村工作,黨組織決定讓他重返農業戰線,任中共尉氏縣委書記處書記。老焦愉快地接受了,高高興興來到尉氏。剛到尉氏半年後的一天,老焦突然對我說:“咱們還得走哇!”

“上哪?”我吃驚地問道。

他說:“去蘭考。”

“我還以爲是啥好地方咧,看你高興的那個樣。”

“蘭考離這兒並不遠,從開封坐火車一個小時就到了。”他說得輕巧,我可捨不得離開尉氏,這裡是孃家,吃住方便,孩子有人看,衣服有人做,有點啥事幫忙的也多。我雖然沒有去過蘭考,可那裡的情況也聽說不少,有人說那是個最窮的地方,遍地是沙丘、鹽鹼,種啥莊稼都不成,就要飯的多。老焦說:“黨叫我去蘭考,就是蘭考人民需要我。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要去,那纔是好同志。”

到蘭考後,他經常下鄉,力爭掌握第一手材料,就連幫我們搬家的空兒都沒有。我看他天天那麼忙

,知道他身體還有病,怕他吃不好,休息不好。一個月後,我也只好調到了蘭考。

蘭考真像別人說的那樣,白天我們剛剛搬來,晚上桌子就落滿了沙土,爬上牆壁的鹽鹼足有半人高。外出要飯的成羣結隊,火車一天到晚拉不完的災民。我真後悔,這一次不該隨他來。可他從下邊一回家就給我講:“俊雅,你別光看蘭考這不好,那不好。你還不知道蘭考是大有作爲的地方呢!我在下邊轉了一圈,發現蘭考有‘三大寶’:花生、泡桐和大棗。只要把這三寶發展起來,蘭考很快就能變富。”

爲儘快改變蘭考面貌,讓蘭考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老焦下決心摸清風沙、鹽鹼、內澇這“三害”的來龍去脈。他組織調查隊,經常下鄉,十天半月不回家一趟。一回來,不是寫調查報告,就是寫總結。半夜半夜地寫呀,看呀,我心想,老焦呀,你可比在工廠更忙,更累了。

……

我們剛搬到蘭考時,全家都住在縣委院裡,有不少領導的家屬也住在那裡。院裡孩子多,他們常常叫着鬧着滿院奔跑,有時鬧到辦公室打架,有的隨地撒尿,影響工作。老焦提出,縣委機關一律不準住家屬。縣委決定,家屬全部搬出。當時我不想搬,我想才安穩下來,又得搬家,窮折騰。幹部住在機關上班近,回家照看小孩,打開水,到食堂買飯都很方便。老焦看出了問題,對我說:“爲了機關工作,咱們先搬家,我是書記,得帶頭。”

第二天我們冒着小雨搬出來了。我們搬出後,其他同志也一個個搬出了機關。平時老焦很隨和,家中的事他都能依着我。像這些有影響的事,他絲毫不含糊,說啥我也得聽他的。他常跟我說:“咱作爲一個領導,要處處以身作則,不能特殊,要完完全全按照黨的政策辦事。全縣人民的眼睛都瞧着咱,咱可不能帶頭違反。”

——選自《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焦裕祿》

(本章完)

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
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