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

向“三害”全面進軍

焦裕祿在實地考查蘭考的具體現狀後,制定了根除“三害”的計劃。爲了將計劃付諸實踐,蘭考縣委成立了除“三害”辦公室,並立即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調查研究。縣委以除“三害”辦公室爲主,抽出了一百多名幹部、老農和技術人員,組成風沙、內澇、鹽鹼三個專業組,分別由縣委負責同志親自率領,深入下去查風口、探流沙、找水路,研究風沙、水害和鹽鹼的規律。

三個專業隊出發前,焦裕祿提醒大家說:“要想把問題調查清楚,光靠專業調查組是不行的,還必須和廣大的人民羣衆聯合起來,發動羣衆力量,爲具體的鬥爭目標而奮鬥。”

蘭考“三害”中,風沙是每年最先降臨的第一害。“三害”調查小組的調查也最先從風沙開始。

1963年的春天,漫天的風沙開始在蘭考大地上肆掠。風沙所到之處,埋沒田園,摧折樹木,剛剛種下的種子被風颳得無影無蹤。焦裕祿帶着調查小組,冒着大風沙,踩着沙窩,奔走在起伏不平的曲折地帶,一直走到風沙落地的地方。許多河道旁、窪地裡、沙崗上,都留下了焦裕祿艱難的腳印。

一天,天空又颳起了大風,夾雜着黃沙撲面而來,打在人的臉上,根本睜不開眼睛。焦裕祿和調查組的同志們迎風而行,走一步退三步,慢慢地向沙丘移動。他們一邊走,一邊觀察,順着風沙追到胡集村東頭的時候,發現這裡的莊稼幾乎是連根拔起,一根不留。焦裕祿蹲在地上,吃驚地說道:“這風沙可真厲害,往北這片莊稼都是‘片甲不留’。”隨行的人員答道:“這裡是個風口。”

這人的話音剛落,一陣驟風襲來,大家趕緊背過身去或者趴在地下。風沙過去後,大家的臉上、鼻孔裡、嘴巴里都是沙子。焦裕祿從衣服兜裡掏出一條毛巾,遞給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來,擦擦,看你都成大花臉啦!”工作人員接過毛巾,哈哈一笑,說:“哈哈,老焦,你的臉恐怕比我的還要花呢!”

衆人苦中作樂,嬉笑一番,擦乾淨臉,接着討論起來。焦裕祿說:“剛纔你們說這裡是個風口,怎麼沒有找出方案解決問題?”衆人都沉默不語。焦裕祿接着說:“認識了問題,不解決問題的話,仍舊等於沒有認識。”“老焦,風沙這樣厲害,你說怎麼辦?”有人詢問道。“鎖住它!”焦裕祿斬釘截鐵,望着衆人,接着說:“用防風林鎖住它,用擋風溝鎖住它,用擋風牆鎖住它,一道不行,就多來幾道,一定要鎖住它!事在人爲,辦法多得很!”

1963年的秋汛來得比往前的早。大雨像瓢潑一樣,席捲了蘭考全境。一連七天的大雨,將蘭考縣變成了一個“萬澤之國”。大片大片的莊稼地給淹了,各個村莊也被淹了,蘭考縣人民困在水中,哭天喊地,絕望之極。

焦裕祿剛從底下幾個村子調查回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投入到緊張繁忙的防汛抗災工作中。他召開電話會議,

與縣委的幾個領導班子成員商量:“我建議縣委領導同志立刻分頭下去,一面領導羣衆排水抗洪,一面抓住時機冒雨觀察,查清水路。公社、大隊的領導幹部,也要親自到現場去,認真地查看,詳細地記載,認真地繪圖。大家要一段一段地看,一片一片地查,弄清哪裡通暢,哪裡阻塞,哪裡需要挖河、開溝、架橋、扒口。”

隨後,縣委決定,從縣委機關和水利局抽調幾名身體素質好、工作經驗足的幹部。分頭下到幾個公社,聯合當地的幹部,查清洪水流勢,提出治理方案。當時,焦裕祿的肝病已經很嚴重了,需要定期檢查和治療。恰巧洪水氾濫時期,正是焦裕祿需要檢查和治療的時間。同志們都勸他去醫院治療,可他放心不下,仍舊堅守在一線。他說:“在這大水成災的緊要關頭,全縣人民都在看着我們。我們一定要和人民羣衆站在一起,給與他們戰勝洪水的信心。俗話說: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我要去親自探一探水路。”

半個小時後,焦裕祿便和三個幹部出現在城關公社的田野裡。大雨中,四個人一人拿着一根棍子,試探着前方水路的深淺,艱難前行。不一會兒,四個人就淋成了落湯雞。途中,他們看到房屋倒塌、莊稼掩埋、洪水橫流,心痛不已。爲此,大家一致決定:既然出來了,就一定要走到洪水的盡頭。

走着走着,焦裕祿突然停下來了。大家以爲他發現了什麼,卻見他彎着腰,摁着肝部,表情痛苦,想來是他的肝病又發作了。大家趕緊走上前去,扶住焦裕祿,說:“老焦,今天又淋雨,有趟水,肝病又犯了吧?你要不回去休息吧,我們幾個保證完成任務。”

焦裕祿說:“我的身體我自己清楚,不礙事。現在不是休息的時候,走吧!”

大雨中,焦裕祿一行人走過了被水包圍的竇寨、杜莊、王孫莊,又走過了遍地積水的許樓、惠窯、高皁頭,趟過了無數條溝溝渠渠。焦裕祿多次站在激流中,同志們爲他張着傘,畫了一張又一張洪水流向圖,又在旁邊畫上符號,寫上字。

夜幕降臨時,一行人來到金營大隊。金營大隊的支部書記看到焦裕祿等人,吃驚地問:“焦書記,是您啊!下這麼大的雨,村子周圍都成了汪洋大海,你們是咋來的呀?”這個時候,焦裕祿還不忘幽默一番:“我們撐船來的。”“船?”支部書記疑惑不解,因爲他根本沒見到船的影子,後又望了望焦裕祿等人手中的棍子,才明白了。

見焦裕祿一行人渾身溼透了,支部書記趕緊抱來一堆柴火,打算讓他們烤烤火,暖和暖和身體。可焦裕祿卻說:“現在還不是烤火的時候,還是先來研究一下怎麼治水吧!”說完,焦裕祿從懷中掏出筆記本,指着自己畫的圖紙,把查看的洪水走勢和應挖的河道都詳細地告訴給金營大隊的幹部們。同時,焦裕祿囑咐金營大隊的幹部們說:“要挖這幾條河道,牽涉到其他大隊。動工以前,你們要主動和竇寨、餘寨大隊協商好,做到團結治水

,共同進退。你們支部抓緊時間研究一下,看這樣行不行?如果覺得可以辦,而且能夠辦到,那就快辦、大辦!有什麼困難的話,就給公社說,他們會具體幫助你們的。”

工作談完後,金營大隊的幹部要給焦裕祿一行人安排吃飯,可還是被焦裕祿拒絕了。他說:“雨下的這麼大,柴火也不夠,就不要再麻煩羣衆了。”說完,就領着三個幹部離開了,消失了茫茫的雨霧中……

蘭考的鹽鹼地多,鹼的種類也很多,鹼性不同,治理辦法也不同。爲了瞭解清楚鹼性,焦裕祿每到一地,都要虛心向當地的老農請教。

一天,焦裕祿和縣委辦公室的一位幹部到鹽鹼區調查。他們來到縣城東南一看,只見一片白茫茫的鹽鹼地在陽光的反射下,亮晶晶的,好像撒了一層銀粉,走在上面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這時,焦裕祿看見一位老農正在鹽鹼地裡刮鹼土,便走上前去,指着一片非常潮溼的鹽鹼地問道:“天氣這麼幹燥,這片鹽鹼地爲何如此潮溼?”

老農回答說:“這叫萬年溼,越旱越潮溼。這種地撒下的種子會腐爛,出來的莊稼苗鹼死。說得嚴重點,哪怕是埋上一個糧食囤兒,也長出不來苗。”

焦裕祿指着另一片鹽鹼地,問:“那片鹽鹼地爲何不潮溼?”

老農介紹說:“鹽鹼地的種類很多,比如馬尿鹼、鹽鹼、白不鹹鹼、滷鹼等。”

焦裕祿又追問道:“既然鹼地這麼多,是不是意味着種莊稼一點收成也沒有?”

“也不是完全會這樣,只要種得巧,肯下功夫,還是能收穫一些的。比如說春季,可以種高梁,高梁出不齊苗,補穀子;穀子出不來苗,補玉米;玉米出不齊苗,撒蘿蔔……見苗就留,見空就補,種了一茬又一茬,補了一次又—次,這樣一塊地種七八樣作物,開始種的熟了,最後種的還沒出苗。有層次,有批次。”老農詳細地爲焦裕祿講解着。

焦裕祿聽得津津有味,掏出筆記本,時而往上面記些東西。然後,焦裕祿從地上抓起一把鹼土,放在手中看看、聞聞、揉揉、搓搓,最後竟放在嘴裡嚐了嚐。同行的那個幹部驚訝無比,說:“老焦,你怎麼吃土啊?”

焦裕祿笑了笑,說:“我這是在進行科學實驗:鹹的是鹽,涼絲絲的是硝,又騷又苦的是馬尿鹼,其他的鹼就是那種說不出來的味道。”

老農聽完焦裕祿的話,眼神中露出一絲欽佩之情,說:“您對鹼地知道的怎麼這麼多?”

焦裕祿答說:“這是昨天剛從秦寨那裡學來的。”

送走了風沙滾滾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連連的盛夏,焦裕祿帶着“三害”調查隊在風裡、雨裡、沙窩裡、激流中度過了一百二十多個日日夜夜,跋涉兩千五百多公里,終於掂出了“三害”的分量。縣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鹼災害的發生、發展規律,把全縣抗災鬥爭的部署,放在了—個更科學、更紮實的基礎之上。

(本章完)

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
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