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

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

19年前,一個光輝的名字,在一夜之間譽滿中華大地;一位共產黨員,在共和國曆史上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一種高尚的精神,至今依然感動和激勵着千千萬萬中華兒女。這個人,就是孔繁森;這種精神,就是孔繁森精神!

孔繁森,1944年出生在江北水城——聊城。17歲時,孔繁森光榮參軍。在部隊,他連年榮獲“五好戰士”。1966年9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三年後,孔繁森從部隊復員,任勞任怨地當起了一名幹部,隨後被提爲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援助。時任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並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誓言。剛到西藏,他又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句子,以此銘志。

孔繁森先後兩次進藏工作,在第二次進藏工作後選擇永遠地留在了西藏,還爲之付出了生命。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着一副輓聯,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他的親人在料理孔繁森的後事時,發現了兩件遺物:一是他僅有的八元六角錢;一是他去世四天前寫的關於發展阿里經濟的十二條建議。這就是孔繁森留下後人的遺產,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孔繁森去世後,爲了紀念併發揚他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共聊城地委、聊城地區行署,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先後作出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決定。同時,《人民日報》發表《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社論。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江澤民,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的李鵬,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的喬石,分別先後爲孔繁森題詞,對孔繁森同志給予極高的評價。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孔繁森“模範共產黨員”“優秀領導幹部”的稱號。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在20世紀90年代,孔繁森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作爲建國以來的重大典型,被譽爲“九十年代的焦裕祿”、“領導幹部的楷模”和“民族團結的典範”。

那麼,在孔繁森的身上到底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進藏援助。當時,他擔任日喀則地區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縣工作的三年時間裡,孔繁森跑遍了全縣的各個鄉村、牧區,與藏族羣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第一次進藏工作期滿後,孔繁森回到了山東老家。不過,他的心似乎還停留在西藏,夢裡縈繞的都

是藏族困難羣衆的事情。

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拔幹部進藏工作。這一次,孔繁森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他自告奮勇地帶隊入藏工作。而這時,他的家裡還有年邁的母親、多病的妻子和未成年的三個孩子。作爲家裡的頂樑柱,他舍小家顧大家,心裡經過了一場異常艱難的思想鬥爭。最終,他帶着對家人的歉意離開了。

進藏後,孔繁森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回到魂牽夢縈的西藏,孔繁森將滿腔的思念之情全部轉化爲工作的力量。到任後僅四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全市八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將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他的這些辛苦付出,爲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此外,孔繁森爲了根治尼木縣的續邁等三個鄉羣衆身患的大骨節病,多次爬到海拔近五千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幫助羣衆解決飲水問題,後來,他了解到農牧區缺醫少藥的情況後,便在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藥,工作之餘就給農牧民羣衆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藥、打針,直到小藥箱空了爲止。

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大批的藏族羣衆遭受災難,不少孩子成了孤兒。身爲拉薩副市長孔繁森,親自趕到受災一線慰問羣衆。當他看到那些無家可歸的藏族孩子時,一時間想起了留在老家的三個孩子。在災區,他收養了三個藏族孤兒,分別是十二歲的曲尼、七歲的曲印和五歲的貢桑。他把三個孩子帶回了拉薩,親自照顧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識字讀書。晚上,他和三個孩子擠在一張牀上,夜裡有誰尿牀了,他還得起來換牀單。平時,他的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他都會帶孩子去逛公園或者逛商店給他們買東西。

身爲拉薩市的副市長,孔繁森的生活並不寬裕,如今既要養活三個孩子,還要拿出錢來接濟鄉下的困難羣衆。往往一個月還沒過完,他的工資就花完了,有時候連伙食費都不夠。若是之前,他自己一個人湊合湊合就算了,可現在有了三個孩子,就不能委屈了孩子。

爲了不讓三個孩子跟着自己受苦,他悄悄地來到西藏軍區總醫院血庫,要求獻血。護士認爲他年紀已大,不適合獻血,但他懇求護士,說:“我家裡孩子多,負擔重,急需要錢,請幫個忙吧!”護士見孔繁森如此懇切,只好同意了他的請求。1993年這一年,他先後獻血900毫升,共收取醫院按規定付給的營養費900元,全部用於生活補貼了。

在外人看來,身爲副市長的孔繁森生活條件如此艱難,實在是難以置信。但是,事實就是如此。1993年,孔繁森的妻子到西藏探望他,去的路費是自己籌措的。到了西藏之後,他的妻子高原反應強烈

。由於看病,返程的路費被花光了,孔繁森只好去籌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爲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濟南後,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妻子一聽,眼淚就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啊!

孔繁森第二次入藏工作期滿後,繼續留在了西藏工作,擔任阿里的地委書記。阿里地處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爲“世界屋脊的屋脊”。這裡地廣人稀,常年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最低溫度達零下四十多攝氏度,每年7級至8級大風佔140天以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許多人望而卻步。

此時,孔繁森已經是年近50歲的人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的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由於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外出時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影。他和隨行人員餓了就吃口風乾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來的雪水。途中雖然艱苦,孔繁森卻充滿樂觀,並風趣地對隨行人員說:“快嚐嚐,這是上等的礦泉水,高原沒有污染,等我們開發出來了,讓外國人花錢來買!”就這樣,茫茫雪域高原留下了他一串串深深的腳印。

在孔繁森的努力下,阿里的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爲了將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一個新的臺階,孔繁森打算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遊等方面下工夫。爲此,他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不幸偏偏在這個時候降臨在孔繁森的身上。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

孔繁森去世的消息傳開後,西藏地區的藏族同胞們無不痛哭流涕,哭着喊着他們心中的“菩薩”和“本布啦(大官)”。據說,孔繁森在離世前曾留下遺囑,希望同事們每月以他的名義給山東老家寫封信,然後將自己的骨灰埋在出事的地方。

多年後,孔繁森的女兒接受採訪時說,爸爸活着的時候,常常說對不起奶奶,對不起媽媽,對不起我們,但是他最對不起的人是他自己。這是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對父親深刻的理解,也是對孔繁森無私忘我、捨己爲人精神最好的說明。

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使千萬人的心靈爲之震撼。

他是孔繁森。

(本章完)

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
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