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

樸素的生活作風

在蘭考,焦裕祿總是艱苦樸素,與蘭考人民共患難。他堅持黨的原則,反對貪圖享受的思想作風,從不接受饋贈、不貪圖便宜,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

焦裕祿到蘭考後,發現縣城裡有一個大坑,而且蓄滿了水。一番調查後,焦裕祿建議城關鎮在大水坑裡種藕養魚。他親自幫城關鎮籌集資金和聯繫魚苗、藕種,建好了一個養魚場。魚場步入正軌後,焦裕祿還抽空去查看了幾次,幫助魚場解決實際問題。

半年後,魚場的魚苗就長成了一斤左右的魚。爲了表示對焦裕祿的謝意,魚場的工作人員給焦裕祿送去了十多條活魚。當時,焦裕祿不在家,工作人員把魚交給了焦裕祿的愛人,並對她說:“焦書記爲魚場沒少操心,他身體不好,燉點魚湯給他補補身子吧!”

幾個孩子放學後,看到一桶活魚,高興地圍着魚桶說說笑笑,還對媽媽嚷嚷着要吃魚。焦裕祿回家,問明情況後,對孩子們說:“魚場是集體的,這些魚是魚場的叔叔們辛苦養大的,怎麼能讓我們一家先吃?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制度,集體事業還怎麼辦好?”

孩子們雖然不情願,但還是聽了爸爸的話。第二天,焦裕祿讓孩子們把活魚全送還給了魚場。在焦裕祿的教育下,幾個孩子都懂得了不貪圖公家利益的道理。

事實上,焦裕祿雖爲縣委書記,可家裡並不寬裕。一家人生活拮据,也從不伸手向國家要錢。

1963年1月中旬的一天,焦裕祿下鄉回來後,見縣委大院的牆上張貼着一份救濟人員的名單。他湊上前去一看,上面居然有他自己的名字,不禁疑惑不解:縣裡那麼多需要救濟的災民,怎麼自己的名字會在上面?焦裕祿來不及休息,趕緊找到機關的黨支部書記問明情況。焦裕祿問道:“這次救濟有什麼條件?”支部書記回答說:“主要是三個條件:家在災區、生活困難、本人申請。”

焦裕祿心想:我家既不在災區,

本人也沒有申請,如此草率就把我的名字寫上去,這怎麼可以?晚上,焦裕祿召開機關黨員大會。會上,焦裕祿發言說:“蘭考是個重災縣,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很困難,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先想着羣衆。發放救濟款,不僅僅是幾個錢的問題,而應該把它當作政治任務去完成。我們是縣委機關,更應該給全縣幹部作出榜樣。至於發放給我的救濟,我一分錢也不要。”在焦裕祿的帶動下,縣委幾位幹部也表示不接受救濟。

除了不接受救濟外,焦裕祿做事情還喜歡親力親爲。他很少坐在辦公室辦公,多半是下基層、跑一線。不過,每次下基層,他都自己騎自行車去,從不坐縣委配的吉普車。

1963年6月的一天,天氣悶熱,可焦裕祿還是叫上縣委的通訊員小李,打算到張君墓公社去視察工作。考慮到縣委到張君墓路程遙遠,小李建議坐吉普車去。可焦裕祿拒絕了,他說:“咱們縣裡的那臺吉普車,還是留給年老體弱的同志去坐吧。再說,吉普車坐久了不好:車子跑得快,羣衆走路跟不上,我們和羣衆就走不到一塊去;車子的窗戶厚,羣衆說話聽不清楚,我們和羣衆的心就聯繫不到一塊去。你看,騎自行車多好,想去哪兒就轉到哪兒,很方便。”聽了焦裕祿的話,小李同意騎自行車去。

兩人走到葡萄架公社附近的時候,正要上坡,突然小李的自行車鏈子掉了。小李犯愁了:這個地方前不着村、後不着店,車子又壞了,可咋辦纔好?

焦裕祿走上前去,安慰道:“彆着急,我有辦法!”說完,焦裕祿從自己車架子後面取下一根繩子,拴在小李的車把上,拉着小李的自行車往前走。小李覺得不好意思,死活不答應。焦裕祿勸道:“時間緊迫,咱們還是趕緊到葡萄架公社借工具修一下好趕路。”

路上,焦裕祿在前面費力地蹬着,拖着後面的自行車,汗流浹背,滿臉通紅。

1964年春節前的一天,天氣特別寒冷,北風呼呼,大雪紛紛。焦裕祿冒着風雪去找

程縣長。程縣長見焦裕祿面露難色,以爲他有什麼難事,便將他引到火爐邊,邊取暖邊談話。焦裕祿有些不好開口,在程縣長的多次勸說下,終於道出了心中的難言之隱。原來,焦裕祿已經好久沒回山東老家看望老母親了,打算今年春節帶全家回去探親。可是,他們回家的路費不夠,焦裕祿打算來找程縣長借錢。

程縣長得知這個事情後,大爲吃驚。他僅知道焦書記一家過得清貧,卻不知道清貧到連回家的路費都湊不齊。當即,他表示:“我叫人事科給你準備點錢。你要多少?”

“400就夠了。”焦裕祿不好意思地提出。

“400不夠吧,要不要多帶點?路上給孩子們買點吃的。”程縣長建議道。

“夠了,夠了,連工資一塊有500塊了,夠用了。這些錢我會盡快還的。”

爐子裡的火燒得很旺,屋子裡很暖和,可焦裕祿還是瑟瑟發抖。程縣長心下疑惑,問道:“老焦,是不是感冒了?”

“沒有,就是有些發冷。”焦裕祿答道。

程縣長順手摸了焦裕祿身上的衣服,又是一驚:“老焦,你咋穿得這麼單薄?小心凍壞了身體。”

“沒事,習慣了。再說,也沒多餘的錢,將就着過吧。許多困難羣衆也還沒穿上冬衣呢!”說着,焦裕祿攏了攏身上的衣服。望着焦裕祿瘦弱的身體,程縣長心頭涌出一股欽佩和苦澀的情感來:焦書記實在是太苦自己了。

第二天,焦裕祿帶着全家人登上了回山東老家的火車。路上,爲了省錢點,一家人吃的是自己蒸的窩頭,喝的是車上的開水。

焦裕祿艱苦樸素的生活例子不止這幾件,還有更多不爲人知的故事。哪怕是在焦裕祿去世二十多年後,蘭考人民仍然念念不忘焦裕祿。當年寫《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穆青、周原和馮健三位老記者又重訪蘭考,寫出了《人民呼喚焦裕祿》這篇報道。報道指出:廣大羣衆呼喚焦裕祿,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本章完)

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
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