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

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

焦裕祿入黨後不久,黨組織根據他以往的成績和能力,將他派到崮山區擔任武裝部幹事。

1946年7月,盤踞在山東省的國民黨反動派,對省內的解放區進行了大範圍、大規模的進攻。

焦裕祿看到敵人對解放軍進行攻擊,他再也坐不住了,主動要求到前線參加戰鬥。這是他們費盡心血打出來的江山,不能就這樣白白被國民黨反動派給佔領了。上級領導同意了焦裕祿的請求,讓他帶領北崮山一帶的民兵隊伍,開展游擊戰爭,打擊進犯的敵人。焦裕祿臨走時,上級領導叮囑道:“與敵人打游擊戰,既要勇敢,也要靈活。”焦裕祿重重地點了點頭。

當時,解放軍已經把隊伍拉到了外線作戰,擔任禦敵的重擔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民兵的身上。焦裕祿帶領着北崮山一帶的民兵隊伍,投入到激烈的鬥爭中,冒着炮火和硝煙,勇敢地戰鬥。

一次,一支大約有五六百人組成的國民黨匪軍,從岱莊向北崮山進犯。得到情報後,焦裕祿考慮到敵我雙方力量懸殊,一邊組織人員轉移羣衆,一邊帶領民兵隊趕到南崮山村西邊的一座廢棄磚瓦窯裡阻擊敵人。

戰鬥打響後,雙方的火力都很猛。漸漸地,實力稍佔一籌的國民黨匪軍漸漸地向磚瓦窯逼近了。爲了避免造成無畏的犧牲,焦裕祿下令大家邊打邊退。大家一致要求焦裕祿先撤,可焦裕祿卻堅持留下來掩護大家。大家見拗不過,只好按照指示快速地撤到了安全地帶。

而這時,敵人離焦裕祿僅有二百米的距離了,一陣陣密集的子彈不斷地飛向磚瓦窯。民兵隊的同志們見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裡。可焦裕祿仍舊不慌不亂,他躲在掩體內,手裡握着手榴彈,死死

地盯着前方的敵人。敵人見焦裕祿沒有反抗,以爲他彈盡糧絕了,就大膽地靠了過來。

一百米、五十米……敵人越來越近。突然,焦裕祿猛地將手榴彈扔向敵羣,轟的一聲,炸死一片。等硝煙散去,敵人發動第二次進攻時,焦裕祿已經安全轉移了。

就是這樣,每次戰鬥,焦裕祿都衝鋒在前,掩護在後,不怕危險,不畏犧牲。白天,他冒着生命危險,到敵佔區開展整治攻勢,進行對敵宣傳;一到晚上,他又領着民兵隊,深入到敵人心臟,奇襲敵人的前沿陣地。

那時候,前方戰事緊張,導致武器彈藥缺乏。北崮山一帶的民兵隊更是缺少武器彈藥。爲了解決這個困難,焦裕祿根據上級指示,帶領民兵們日夜趕製了一批石雷,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地雷戰。

民兵隊常常在敵人的必經之路,提前埋好石雷。敵人經過時,就會被炸得血肉模糊。一段時間後,敵人再也不敢輕易地出動了,嚇得只敢躲在碉堡內胡亂放槍、放炮。

見敵人一連幾天都不出動,民兵們着急了。大家對焦裕祿說:“咱們製造了這麼多的石雷,敵人躲着不出來咋辦?”

焦裕祿想了想,說:“他們不來,咱們就想辦法引他們出來。”

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焦裕祿帶着幾個手腳麻利的民兵,來到敵人據點附近的一個大路口,埋下了連環雷。然後,他們爬上一個山頭,朝敵人的據點放冷槍冷炮。據點內的敵人聽到槍聲,以爲是民兵過來偷襲,便仗着人多勢衆,氣焰囂張地衝出了據點,向焦裕祿他們奔襲過來。

誰知,敵人剛踏上大道,就聽到幾聲巨響。連環雷接二連三地爆炸,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炸得敵人死的死、傷的傷。躲在暗處

的民兵隊員們,帶着勝利的笑容悄悄地消失在暗夜之中,安全地返回了北崮山村。

隨着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解放區在迅速地擴大。爲了掃清殘敵,焦裕祿於1947年秋天響應黨的號召,與許多山東根據地的青年幹部一起,跟隨着南下幹部隊,朝河南挺進。從山東到河南,大約需要徒步行走好幾個月。南下幹部隊的隊員們不但要揹負路途中的必需品,還要躲避敵人的侵襲騷擾。爲此,他們常常在夜裡行軍。

作爲南下幹部大隊的一名班長,焦裕祿始終以關懷隊友爲己任,搶着爲隊友們揹包。大家見焦裕祿也走累了,可身上還揹着那麼多包袱,便勸道:“老焦,你也累了,分給我們幾個包吧。”焦裕祿沒有答應,反說道:“不礙事,累點怕啥。咱們共產黨員就應該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幫助大家減輕負擔,使大家都不掉隊,就是我的責任。”

到了河南之後,焦裕祿被分配到中共尉氏縣擔任宣傳部幹事。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彭店開展對敵鬥爭。

彭店,位於尉氏縣和鄢陵縣的交界處,地形地勢十分複雜。敵人常常借地勢之利前來騷擾,敵我雙方鬥爭態勢相當尖銳。焦裕祿來到彭店後,首先發動了一些貧下中農,將羣衆組織了起來,成立了農會組織和民兵組織。在羣衆的支持下,焦裕祿開展起工作來十分順利,加上他領導有方,在幾次戰鬥中都讓敵人吃了敗仗。所以,他在羣衆當中贏得了很高的聲望。

正如一棵參天大樹不再屬於它原有的空間一樣,成熟後的焦裕祿也不再僅僅屬於生養他的故里——北崮山村和崮山地區。他從山東輾轉來到河南,延續了自己一心爲民、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風貌。關於焦裕祿的傳奇故事,在淮河一帶廣爲流傳。

(本章完)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