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

提起蘭考,人們無法不將它與焦裕祿聯繫起來。蘭考,因焦裕祿而出名;焦裕祿,因蘭考而輝煌。兩者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一年半多時間,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日日夜夜都在爲改變蘭考的“三害”狀況而努力付出,哪怕在生命的最後一線,也不後悔,而是遺憾。本章主要介紹焦裕祿在蘭考爲除“三害”而付出的萬般努力。

臨危受命奔赴蘭考

蘭考縣位於河南省東部黃河故道區域內,是由蘭陽、儀封、考城三個縣分合演變而來的。全縣面積10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多萬畝。歷史上,蘭考是個多災的地方。雖然黃河在其境內流過,可它非但沒有受到黃河的恩惠,反而遭受到無窮無盡的災難。

自公元1477年到1888年的400年間,黃河在蘭考境內決口29次、改道3次,大堤漫水8次,大小河堤和黃河故道交織全境,所以各種天災頻繁。古書中曾記載:“一歲三災,三年大旱,四年大澇,麥盡於枯,秋禾無望,四野一空。”民間流傳的民謠也是悽慘悲苦的傾訴:冬春風狂沙,更繼水汪汪。一年勞累半年糠,交租納稅用官堂,扶老攜幼去逃荒。賣了兒和女,餓死爹和娘。

總之一句話,蘭考縣是一個貧困縣和重災區。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領導全縣人民同內澇、風沙、鹽鹼作鬥爭,人民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提高,可脆弱的生態環境仍然難以抵禦自然災害頻繁地侵襲。1960年以來,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把全縣的水利工程毀壞了,20多萬畝麥田被風沙全毀壞了,10多萬畝禾苗被鹽鹼燒死了。全縣經濟下滑直至凋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爲了活命,大部分的蘭考人民舉家外遷,到外逃亡,整個

蘭考縣的局面非常嚴重。

如何才能改變蘭考縣的現狀?誰才能領導蘭考完成艱鉅的任務?

爲了能找到領導蘭考人民“打翻身仗”的關鍵人物,河南省委和開封地委的領導可謂是煞費了一番苦心。後來,他們想到了打到哪裡哪裡就勝利的焦裕祿。於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便落在了焦裕祿的肩上。

1962年12月初,開封地委組織部的負責同志找他談話說:“老焦,黨組織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讓你到蘭考去工作。蘭考是咱們省最窮的縣,你要在思想上有充分的準備,接受最嚴峻的考驗。”

對於這個消息,焦裕祿是沒有心理準備的。不過,他還是十分嚴肅而且堅決地說:“感謝黨組織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請組織放心,不改變蘭考的現狀,我決不離開那裡!”

焦裕祿的決心,令開封地委的領導倍受感動。他們原本以爲焦裕祿會拒絕,沒想到焦裕祿不但沒拒絕,反而下定決心改變蘭考面貌。所以,領導考慮到焦裕祿的家庭情況,關懷道:“你看家裡有沒有什麼困難,把家裡安排好了再去也不遲。”“家裡沒什麼困難,即便是有什麼困難,我也能克服,一定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焦裕祿擲地有聲地答道。

除了焦裕祿的家庭情況,地委的領導還挺擔心他的身體狀況。焦裕祿一直患有肝炎,時不時地會疼痛難忍。焦裕祿即將去的蘭考,任務非常重,身體負荷也會加倍。地委領導關切地詢問道:“你的身體怎麼樣?能頂得住嗎?”焦裕祿微微一笑,說:“沒事的,放心吧!病這東西,喜歡欺軟怕硬,我能頂得住。”

一切準備工作籌備完成後,焦裕祿告別了尉氏縣的同事們,啓程奔赴到蘭考。一路上,沿途的風景不斷地變化,先是綠油油的麥田、一排排嶄

新整齊的屋舍,漸漸地就成了一番淒涼景象:遍地都是沙丘、窪地和白花花的鹽鹼地。這裡,便是蘭考縣境內了。

看到這番景象,焦裕祿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想:解放都這麼多年了,蘭考縣的人民還過着水深火熱的日子,實在是不應該啊!

1962年12月6日,焦裕祿抵達蘭考縣。他一來,就遇上了一場漫天黃沙,直颳得天昏地暗。他走進縣委,沒有人來接待,只有傳達室的老大爺守着大院。他敲開傳達室的大門,老大爺探出頭來問道:“同志,你找誰?”

幾天艱辛的旅途,令焦裕祿有些倦意,不過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他答道:“新來的。”

“有介紹信嗎?”

“有”,焦裕祿從懷裡掏出介紹信,說,“我找組織部轉一下關係。”

老大爺手一指,焦裕祿便順着走過去了。就這樣,焦裕祿靜悄悄地來到了蘭考縣。

當天晚上,焦裕祿出席了縣委召開的災情會議。由於他來得比較低調,所以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大家只是看見會議室裡多了一位四十歲上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穿着灰藍色的棉衣,外罩一件黑色舊棉大衣,臉上帶着平靜的笑容,靜靜地坐在角落裡,一聲也不言語,只是聆聽,偶爾拿出筆記本來記錄一下,態度非常認真。

散會的時候,焦裕祿作了簡短的發言,傳達了地委的指示。散會之後,大家紛紛猜測今天發言的人是誰。有人說,今天發言的人辦事認真,發言言簡意賅,對蘭考的救災工作有幫助,有可能是上級派來的救災幹部。也有人說,今天發言的人長相平凡,衣着樸實,不像是一個領導幹部的模樣。大家猜來猜去,也沒得出個所以然來。於是,大家到縣委去打聽了一下,原來今天在會上發言的人就是新來的縣委書記——焦裕祿。

(本章完)

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
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