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

他叫焦裕祿

工作中,焦裕祿嚴於律己、一絲不苟;生活中,焦裕祿廉潔清正、關心家人;對自己的子女,他不強加管束,而是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孩子們。他時刻以他人的事情爲重,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而他自己的事情,永遠放在最後一項。焦裕祿用自己的言行,履行了一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和一個丈夫、父親重於泰山的責任。

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

本章主要介紹工作中、生活中的焦裕祿那不爲人知的一面。

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

1963年冬天的一個晚上,紅廟公社葡萄架大隊第五生產隊農民張傳德一家突然出事了。他不滿兩歲的兒子張徐州突然高燒不退,渾身燒得火燙。孩子睡不着也吃不下東西,沒幾天就瘦得皮包骨了。張傳德夫婦兩人慌了神,趕緊抱着孩子上衛生院檢查。結果,孩子得了黑熱病。

黑熱病發病猛,先是高燒,繼而是脾臟腫大,最終危及生命。衛生院的醫生建議張傳德夫婦趕緊將孩子送到縣醫院檢查,否則再耽擱孩子就沒命了。夫妻二人聽了之後,心急如焚,他們何嘗不想將孩子送到縣醫院治療,可是蘭考是個大災區,平日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哪裡還有錢治病。最終,夫妻二人絕望了,放棄了,沒有把孩子送到縣醫院。

回到家裡後,小徐州的病情越發嚴重了。他渾身抽搐

,繼而呼吸變弱,面色青紫,看來是沒有活的希望了。張傳德夫妻二人見可憐的兒子生命垂危,卻無能爲力,傷心地嚎啕大哭。後來,張傳德準備了一把乾草,想把孩子包裹住,放在搖籃裡扔掉。

第二天,恰好焦裕祿到紅廟公社檢查工作。他聽說了張傳德的事情後,趕忙跑到張傳德的家裡瞭解情況。見小徐州躺在一堆乾草中,焦裕祿問了句“孩子怎麼了?”就伸手去抱孩子。

“焦書記,別碰孩子,孩子有病。”小徐州的媽媽紅着眼睛喊道。

焦裕祿用手摸了摸孩子的臉蛋,發覺還微微有一絲熱氣,急忙說:“孩子還有的救,趕緊送醫院去!”

張傳德在一旁用帶有哭腔的語氣說道:“不行了,就算是送到縣醫院也來不及了,況且我們家……”說完,他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焦裕祿知道張傳德的難處,忙安慰道:“你們先別難過,我一定想辦法救這個孩子。只要有一點希望,我們都要試一試。”說完,他趕緊寫了一封信,讓張傳德夫婦帶着這封信,抱着孩子去醫院。接着,他去大隊找了部電話,給縣醫院打了通電話,請他們幫忙救孩子一命。

小徐州被送到醫院後,醫生先對他進行了一番診斷。孩子確實得的是黑熱病,不過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當然,也不是沒有急救的辦法,可是成功率不是很高。焦裕祿知道後,請醫護人員無論如何也要試一試。

醫院準備了一支急救針,可誰也不敢替孩子打下去。畢竟這是一個生命垂危的小生命,弄不好他的命就斷送在自己的手裡了。最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護士親自出馬,不帶一絲猶豫地將針頭從小徐州的腳趾中間紮了進去。

焦裕祿在葡萄架大隊忙完事情後,已經是後半夜了。他又不辭辛苦的,趕到醫院去看望小徐州。看到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轉,焦裕祿心裡的石頭纔算落了地,他囑咐醫生:一定好好治療小徐州,直至完全康復。

小徐州住院期間,焦裕祿曾三次打電話去醫院詢問恢復情況。由此可見,他對蘭考人民的事情多上心了。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料下,小徐州的病恢復得很快,一個月後就痊癒了。

醫院的醫生對張傳德說:“要不是焦書記安排,我們是不敢接這個沒有任何希望的病人的。這孩子是焦書記撿回來的一條命啊!”

後來,張傳德一家爲了感謝焦書記的救命之恩,將小徐州的名字改爲了“張繼焦”,飽含紀念焦裕祿之意。

再後來,張繼焦的父母也因病去世了。臨死前,他們告訴張繼焦,焦書記是他的救命恩人和再生父母,要對焦書記盡孝。焦裕祿去世後,張繼焦親切地叫徐俊雅“媽”,經常過來陪徐俊雅解悶,照顧徐俊雅的起居生活。

在張繼焦的心中,將自己從鬼門關拉回來的焦裕祿,跟自己的親生父母沒什麼兩樣,都值得尊敬。

(本章完)

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
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在夾縫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