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

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

父親的含冤去世、家庭的艱難困苦,一下子全壓在焦裕祿的身上,這讓他有些承受不住。可爲了母親、爲了爺爺,還不到二十歲的焦裕祿只能忍住悲傷,繼續爲生計忙碌。死者已逝,生者還將繼續生活。

1942年的夏天,一件突發事件發生在焦裕祿的身上,對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那天,祿子吃過早飯,正準備出門上山砍柴,突然聽到外面人聲嘈雜、雞鳴狗吠,還夾雜着女人們尖利的叫喊聲:“鬼子抓人啦!快跑啊!”祿子打算出門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他剛打開門,就被兩個日本鬼子架着胳膊,推推搡搡地帶走了。祿子被日本鬼子帶到了村西頭,那裡已經有不少同村人被抓了過來。原來,是日本鬼子在抓勞工。

年歲已是七十的爺爺聽說孫子被日本鬼子抓走了,氣得拄着柺杖就追了出來。祿子的母親也跟着跑了過來。追到一個山坡上的時候,祿子的爺爺拽着日本兵的一腳,大聲地喊道:“太君,求求你們了,放了我的孫子吧!”兩個日本兵沒搭理他,繼續推着祿子往前走。祿子的爺爺氣得肺都快炸了,又大聲喊道:“我是個沒幾天日子的人,你們要不放了我孫子,我就跟你們拼了!”說完,祿子的爺爺舉起了手中的柺杖。

兩個日本兵大概是被惹怒了,一個對着祿子的爺爺哇哇大叫,一個毫不客氣地伸出腿一腳踢出去。祿子的爺爺順勢就掉進了一條深溝了。祿子見狀,掙扎着要去救爺爺,可他的兩條胳膊被勒得緊緊的,根本脫不了身。他急着向母親喊道:“娘,先別管我了,快去救爺爺!”

祿子和同村的幾個好夥伴被日本鬼子運到了博山縣城的日本憲兵隊,關進了一間又臭又黑的牢房裡。在這裡,祿子和同伴們遭受了殘酷的折磨。每天,日本鬼子只供應兩頓飯,每頓只有一塊鹹菜和一個橡子麪窩窩,連一滴水也不給喝。三天過去了,大家的嗓子眼都幹得冒火了,嘴脣乾裂得出了血,連眼睛都

熬紅了。

大家痛苦地在牢房裡呻吟着:“水,我要喝水!”過了一會兒,兩個日本鬼子擡來了一大缸水,抓出一個正在喊“喝水”的人,猛地把他的頭按進水缸裡,讓他窒息地失去了知覺後,又把他扔進了牢房。日本鬼子變態地狂笑着,把滿滿一缸水全倒在了地上,揚長而去。

祿子和難友們不僅沒有喝到水,還在稀泥地上坐了一夜。渴,真的快渴死了,連夢裡都在找水喝。很快,大批的人都渴得昏厥了。祿子也同樣如此,每天都在忍受着缺水的痛苦,這比餓肚子過之而無不及。

有一天,祿子踮起腳尖,順着牢房東牆上端的窗戶口往外望時,發現外面有一潭死水。不論是不是死水,只要是水就行。祿子激動極了,但又怕驚動外面的日本兵,只得壓低嗓門喊了一聲:“有水!”難友們聽到“水”這個字眼,嘴角開始不斷地嚅動,喉結不斷地上下翻騰。

祿子把身上的粗布衣脫下來,撕成條,然後結成一根繩,拴着一隻襪子,從窗口扔了下去。一會兒,襪子就被水浸溼了。祿子趕緊將溼襪子提了上來,擰出水來滴在難友們乾裂的嘴脣上。

渴的問題解決了,祿子開始思考:爲什麼中國人要遭受日本人的欺侮?中國人應該怎樣才能報這個仇?夜漸漸深了,祿子沒有想出答案,繼而沉沉地睡去。

祿子和難友們在牢房裡被折磨了近三個月,又被送往撫順的大山坑煤窯當苦力。

大山坑煤礦位於撫順最偏遠的地方,周圍幾十裡地沒有人煙。日本鬼子在礦區周圍設了三層鐵絲網,阻攔勞工逃跑。除此之外,日本鬼子還在礦區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設了四個碉堡,日夜派人查崗放哨。如果發現有老工逃跑,他們就立刻開槍射擊,毫不留情。

祿子的勞工生活開始後,每天要在暗無天日的窯洞裡工作十五個小時以上,出了窯洞還要被關進狹窄的工棚,整日見不到一點陽光。高強度、高負荷的勞動換來的只是橡子麪夾玉米皮的窩頭。

吃不好,休息不好,還要沒日沒夜地幹活,祿子很快就消瘦下去。

在日本鬼子的壓迫下,沒出三個月,與祿子同來的工友就死了十七個。他們不是被打死,就是被餓死、病死。日本鬼子視華工的生命爲草芥,肆意糟蹋。可以說,大山坑煤礦,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埋人坑。

在暗無天日的生活裡,焦裕祿的思想與意志得到了鍛鍊。他和工友們一起採取各種方法同日本鬼子作鬥爭,有時候,他們利用“磨洋工”的方法不幹活,或者故意把機器損壞,使礦山處於停工狀態,日本鬼子非常惱火,還派來了日本兵作爲監工監督勞工的勞動。

一次,祿子替一位生病的勞工拿饅頭,恰好一臺機器壞了。監工認爲是祿子故意破壞了機器,就把他吊起來毒打,還慘無人道地在祿子的背上劃出一道道血口。事後,祿子恨得牙癢癢,發誓一定要將那名監工給幹掉。他和幾個要好的工友商量着,找機會幹掉那名監工。

時機終於來了。那天,那名監工頤指氣使地讓祿子替他拿水來喝。趁着這個機會,祿子奪走了監工身上的槍,並招呼工友圍攻監工,直到將監工打得氣絕而亡。在這次行動中,祿子表現出了超人的膽識和勇氣。最後,他們還巧妙地把事情的真相掩蓋了過去。

這件事情過後,祿子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逃出去,他不想就這樣把自己的生命葬送於此。他時刻準備着逃出這人間的地獄。

祿子來到大山煤礦的第二年春天,他想盡辦法終於從大山坑煤礦中逃了出來。由於身上沒有任何財物,他只好沿途乞討回家。好不容易回到家鄉,祿子也瘦得皮包骨了,連他最親的母親一開始都沒有認出來。

母親日夜想念的祿子終於回來了,可落得這麼一個境地,母親心疼地抱着兒子哇哇大哭。祿子啞着嗓子,抱着母親,說:“娘,不哭,我這不是回來了嘛!”

人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死裡逃生的焦裕祿,未來的命運會得到改變嗎?

(本章完)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這孩子就叫“張繼焦”吧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領導土改運動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樸素的生活作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實地考察蘭考的現狀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我是您的兒子”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