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

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

焦裕祿烈士陵園,建於1966年,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安葬的墓地。陵園位於蘭考縣城關北黃河堤頂上,緊靠蘭考菏澤公路西側,南跨五乾渠,佔地約五萬平方米,分堤頂、堤下兩段。1996年,陵園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團中央等六部委確定爲“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陵園由紀念碑、墓區和紀念館三部分組成。紀念館內有焦裕祿事蹟陳列館,分序廳、展廳、放映廳三個展廳六個部分,由江澤民題寫館名,主要介紹焦裕祿領導蘭考人民根治“三害”的事蹟。展廳內收藏有焦裕祿遺物89件、照片200餘幅,展示內容分四部分:青少年時代、在工業戰線上、縣委書記的榜樣、人民呼喚焦裕祿,其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又分爲八個單元。序廳有焦裕祿半身銅像,銅像後有江澤民的親筆題詞。

從陳列館向北的堤上是墓區,墓區是16米見方的平臺,墓的北面爲高7米的屏風牆,上面鑲有“爲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金字。南面的臺階與小廣場相連,墓區和廣場周圍廣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

烈士墓坐北朝南坐落在堤頂中間,用漢白玉長條石砌成,長4.9米,寬2.3米,高1米。墓前立有漢白玉石碑,碑高2米、寬0.6米、厚0.18米,正面鐫刻着“焦裕祿烈士之墓”,碑首鑲嵌着烈士的瓷像,碑陰記載着烈士的生平事蹟,墓碑周圍有鐵索環繞。2003年4月,焦裕祿烈士墓被國務院增補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焦裕祿烈士陵園自興建以來,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重視。江澤民、胡錦濤、李嵐清、溫家寶、曾慶紅、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到陵園視察、參觀。在焦裕祿紀念館,江澤民同志親筆題詞“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併爲焦裕祿紀念館題寫了館名;1994年,胡錦濤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親臨焦裕祿烈士陵園參加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新館落成和焦裕祿銅像揭幕儀式,號召全黨、全國進一步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烈士陵園已成爲全國各族人民學習焦裕祿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旅

遊基地。中宣部、國家六部委先後將焦裕祿烈士陵園命名爲“全國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中央、省、市60多個機關、學校、企業都在這裡設立了德育教育基地,每年到陵園參觀的社會各界人士達35萬人次。

2007年7月13日,蘭考縣縣委常委擴大會議研究後決定:將景區名稱確定爲“焦裕祿紀念園”。文件同時規定,仍保留“焦裕祿烈士陵園”的名稱,以便與民政部門對接。同時成立“蘭考焦裕祿紀念園管理處”,與焦裕祿烈士陵園管理處合署辦公。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有兩座,一座位於他的故鄉博山,另一座位於他爲之付出生命的蘭考。

博山焦裕祿紀念館,建於1966年,位於山東省博山區崮山鄉北崮山村北頭,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場館面積545.32平方米。北崮山是焦裕祿的故鄉,爲了紀念焦裕祿,特意建立了一座紀念館,將他的生平事蹟展現給後人,激發和教育青年一代向焦裕祿學習。

焦裕祿紀念館由三個展室組成,通過文字、照片、書法、繪畫、音像、羣雕、實物等真實、形象、生動地再現了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一生。

走進焦裕祿紀念館,迎面立在前院中心的是一座用漢白玉雕刻成的焦裕祿同志的半身像,雕像後面,在連接兩個展室高高的建築物上,是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的金光閃閃的“焦裕祿紀念館”館名,在其左右兩側第一、二展室的後牆上長20餘米、高5米的兩幅大型玻璃馬賽克壁畫,向參觀者展示的是焦裕祿同志和廣大人民羣衆一追洪水、查封口、探流沙,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翻淤壓沙、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改變蘭考貧窮落後面貌的生動場景。往前不遠處,一面牆上刻着江澤民的題詞“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幾個大字。

第一展室主要是介紹焦裕祿同志的生平事蹟,包括《前言》、《青少年時代》、《在工業戰線上》、《縣委書記的榜樣》四部分,介紹了焦裕祿同志苦難的童年和盼翻身求解放,走上革命道路的經過;響應黨的號召,投身工業戰線,深入車間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

成爲工業管理的內行的事蹟;被組織派往蘭考任縣委書記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統一縣委班子的思想,親自掂一掂“三害”的分量,繪製宏圖,帶領蘭考人民爲戰勝“三害”,改變貧窮落後面貌,鞠躬盡瘁的感人事蹟。

在這個展室,能看到鄧小平題寫的“焦裕祿”書名,以及焦裕祿生前用過的《毛澤東選集》、嚴懲惡霸的親筆信、焦裕祿辦公室復原等內容。

第二展室主要包括《揮淚繼承壯士志,誓將遺願化宏圖》、《全國學習焦裕祿》、《焦裕祿的願望實現了》、《在焦裕祿精神鼓舞下》、《結束語》等幾部分,介紹了焦裕祿逝世後,全國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的情況;在焦裕祿精神鼓舞下,蘭考人民和焦裕祿故鄉人民戰天鬥地,發生的巨大變化。

在這一展室,還陳列毛主席接見焦裕祿的二女兒的珍貴歷史照片,外國參觀者盛讚焦裕祿的留言,一組由全國著名雕塑家仇志海創作的以焦裕祿的名言“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爲主題的羣雕等珍貴資料和文物。

第三展室主要是錄音、錄像、書法、繪畫部分,展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人民羣衆讚揚焦裕祿精神的書法、繪畫作品,焦裕祿的夫人徐俊雅和子女們回憶焦裕祿、介紹各自成長曆程的電視專題片等內容。

1999年,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籌集資金,對焦裕祿紀念館進行了整修。整修後的紀念館,更換了所有的展板,使形式更新穎、內容更豐富,古樸典雅的特色更鮮明。紀念館重新開館後,曾接待過朝鮮、越南、也門、日本、美國、前蘇聯等中外參觀者達120餘萬人。

蘭考焦裕祿紀念館,建成於1994年夏天,位於焦裕祿烈士陵園內,焦裕祿烈士墓的西側,爲現代化新式建築建築面積達2100平方米。紀念館有三層,大門正上方鑲嵌的“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爲江澤民親筆題寫。紀念館正門前的羣雕爲焦裕祿事蹟羣雕。

無論是博山焦裕祿紀念館,還是蘭考焦裕祿紀念館,它們都成爲國內外各界人士憑弔和悼念焦裕祿同志之地,成爲對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課堂,無論春夏秋冬,瞻仰者始終不絕。

(本章完)

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
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帶着遺憾離開了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試製捲揚機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縣長——陳景華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拉牛尾巴的人”學工業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內澇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臨危受命奔赴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調動全縣人民的積極性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進軍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抓調度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光榮入黨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最佳車間主任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90年代的“焦裕祿”——孔繁森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趙廣宜:職工的貼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事蹟的曝光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防風治沙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北大荒的“焦裕祿”——王正林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裕祿教我寫稿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焦守雲:永久的懷念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二章 從農業戰線到工業戰線_大營剿匪記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珍貴的照片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劉俊生:在焦裕祿身邊工作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當民兵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王繼先:與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縣委書記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祿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治理鹽鹼地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團結領導班子,轉變領導思想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艱難求學路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暗無天日的煤礦生活第三章 在蘭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決心治理好蘭考第七章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_焦裕祿式的好書記——陳新莊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祿_徐俊雅: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焦裕祿精神第四章 肉身雖死,精神不滅_從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從苦難到新生_苦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