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部反映中國近代苦難的家族記憶史,

一部過渡新舊時代衝突的女性奮鬥史,

一部臺灣文學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紀,

一部用生命書寫壯闊幽微的天籟詩篇。

巨流河,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被稱爲遼寧百姓的“母親河”。

南濱渤海與黃海,西南與內蒙內陸河、河北海灤河流域相鄰,北與松花江流域相連。

這條河古代稱句驪河,現在稱遼河,清代稱巨流河。

影響中國命運的“巨流河之役”,發生在民國十四年,當地淳樸百姓們仍沿用着清代巨流河之名。

本書的記述,從長城外的“巨流河”開始,到臺灣南端恆春的“啞口海”結束作者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民國初年的留德熱血青年,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維新派,畢生憾恨圍繞着巨流河功敗垂成的一戰,渡不過的巨流像現實中的嚴寒,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凍於此,從此開始了東北終至波及整個中國的近代苦難。

作者的一生,正是整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縮影。

本書嘔心瀝血四年完成,作者以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璣的筆力,記述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故事。

獻給──所有爲國家獻身的人。

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臺中一中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11節 前進的讀書會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11節 大學聯考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14節 戰爭結束第3節 哺育着戈福江先生第10節 雷、馬、屏、峨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15節 渡海前言第15節 渡海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4節 姻緣楔子第1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第14節 戰爭結束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3節 六一慘案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6節 炸彈下的文藝青年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4節 李彌將軍的戰馬第1節 臺北印象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7節 一九四三春風遠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8節 築夢成真第4節 姻緣第10節 雷、馬、屏、峨第2節 憶恩師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2節 再遇名師第8節 周南女中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1節 生命之初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
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臺中一中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11節 前進的讀書會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11節 大學聯考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14節 戰爭結束第3節 哺育着戈福江先生第10節 雷、馬、屏、峨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15節 渡海前言第15節 渡海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4節 姻緣楔子第1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第14節 戰爭結束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3節 六一慘案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6節 炸彈下的文藝青年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4節 李彌將軍的戰馬第1節 臺北印象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7節 一九四三春風遠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8節 築夢成真第4節 姻緣第10節 雷、馬、屏、峨第2節 憶恩師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2節 再遇名師第8節 周南女中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1節 生命之初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