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美麗的木蘭湖座落在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既過去的黃陂縣塔爾崗地區。隨着時代的變遷,如今它已成爲武漢的後花園,高山出平湖,這裡的湖水清澈如鏡,翡翠般似柔似綠,湖周青山環抱,綠樹掩映,空氣中瀰漫着大自然的清新氣息。

迎着初升的太陽,一羣兩、三百隻的黃嘴白鷺展開羽翅、划着優美的弧線從湖上掠過。美麗的牛白鷺撲騰撲騰從林中鑽出,黃頭紅嘴五彩斑斕的模樣煞是可愛,它們歡快地啼叫着在低空飛翔;紅頭紅頸的小池鷺也三五成羣從後面款款追來,鷺鳥如水上仙子般在湖面上輕盈地飛舞,鳥語聲聲不絕於耳。

雌雄魚相互追逐嬉戲不時躍出水面,箭一般射出來的魚兒旋轉着靈活的身體象在表演水上芭蕾,白色的魚肚泛着銀光,拍打水面濺起一串串水珠又變成朵朵綻放的浪花,魚兒悠然自得穿梭在水中王國。

萬物有靈,美妙動人的湖光山色交織成一幅野趣成輝的天然畫卷,她寧靜、祥和、豐滿、嫵猸、令人陶醉。

幽靜的湖畔深藏着流芳百世的動人故事,從保留完好的木蘭將軍廟和將軍墓碑石追述到久遠的唐朝年間。

相傳, 花木蘭自幼在這裡操戈習武,飲馬馳騁於湖塘天堰。她十八歲替衰老的父親從軍,“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爲保衛疆土效忠祖國,同在軍中的將士們“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她拒絕天子賞賜不願在朝爲官,衣錦還鄉孝順年邁的父母,壽終九十,唐太宗深爲感動晉封花木蘭爲昭烈將軍。據當地人說,花木蘭姓朱,就葬於木蘭山北處。

從古到今,關於花木蘭的故鄉在哪裡紛說不一,無論哪種說法,都出自人民對她的愛戴。

從大革命末期,塔爾崗地區就成爲革命老區,有董必武、李先念、劉華清,徐海東等一批革命家在此從事革命活動。

從木蘭湖到木蘭山僅有六、七裡地,木蘭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的誕生地,又是宗教聖地, 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之說。此地常年人來人往香火不斷,求神拜佛者絡繹不絕,是各路人等聚集之地。

故事的主人公朱炎林兒時的名字叫朱承先,他的家鄉在塔耳崗地區北面的朱家嘴,這裡的地形複雜高坡溝壑灌木叢生,一年四季清澈的流水沿着翠綠的山澗緩緩而瀉。

據村裡老人講,在承先他爺爺的五代之上,有朱家五兄弟來到此地開荒耕地,生兒育女,一百多年後,這裡逐漸形成了村莊。他們日升而作,日落而息,過着和睦相處的淳樸生活。

年復一年,村裡娶進來嫁出去的人逐漸增多,村裡也有了旁氏外姓。

村裡的禹廟很多,老百姓靠天吃飯,他們虔誠地拜菩薩求雨,期盼當年有個好天帶來好收成。

村裡有個很大的天堰,老家的祠堂就建在天堰旁,祠堂裡面中矩中規分上下幾層擺放着朱家的家譜。

解放後,黃陂縣十萬多農民大軍參加修建木蘭湖大壩,僅湖面就擴大爲二十平方公里的面積,將朱家嘴村莊和湖塘天堰徹底淹沒。

如今,老家的祠堂和農莊早已沉入在木蘭湖中央,朱家嘴也不復存在,站在現在的村口前,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木蘭湖管委會”幾個大字。

山鄉鉅變,湖水灌溉了近百萬畝良田,給家鄉人民的生活帶來很大變化,也爲木蘭湖鄉的村民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本章完)

第一節 叛逆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一節 改編進行時第一節 緊急行動第一節 一場風波第二節 秀才改名第一節 光榮而艱鉅的使命第二節 佃戶第七節 再越秦嶺第三節 新天地第三節 在*身邊第四節 激戰進行時(下)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七節 消失的戰友第四節 婦女獨立團.馬玉蓮第二節 少年先鋒隊童子團第三節 行軍趕路忙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二節 有趣的皮涼鞋(上)第一節 小丫環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五節 二野、四野大聯歡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四節 心連心第一節 緊急行動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三節 七七○團鎮原部隊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六節 五龍臺下的轎子第二節 紅四軍醫院(二)第八節 堅強的重傷員第八節 又少了一個班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四節 婦女獨立團.馬玉蓮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四節 除暴安良第四節 除暴安良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三節 新天地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二節 緊急營救.再起風波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二節 虎口脫險第八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 (下)第一節 兩次暴動第九節 漫川關前的決定第四節 捨身炸碉堡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三節 翻越秦嶺(中)第三節 激戰進行時(上)第二節 虎口脫險第二節 佃戶第四節 三八五旅宣傳隊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二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一)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二節 七七○團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六節 英雄無悔第一節 兩次暴動第一節 初過草地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三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二)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二節 二五八團.三八五營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三節 承先的叔伯哥哥第四節 填糞坑第七節 阻擊第五節 勸降第一節 考驗意志第四節 肅反的陰影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三節 七七○團鎮原部隊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三節 新天地第四節 填糞坑第十節 走出草地第三節 結婚進行時
第一節 叛逆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一節 改編進行時第一節 緊急行動第一節 一場風波第二節 秀才改名第一節 光榮而艱鉅的使命第二節 佃戶第七節 再越秦嶺第三節 新天地第三節 在*身邊第四節 激戰進行時(下)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七節 消失的戰友第四節 婦女獨立團.馬玉蓮第二節 少年先鋒隊童子團第三節 行軍趕路忙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二節 有趣的皮涼鞋(上)第一節 小丫環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五節 二野、四野大聯歡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四節 心連心第一節 緊急行動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三節 七七○團鎮原部隊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六節 五龍臺下的轎子第二節 紅四軍醫院(二)第八節 堅強的重傷員第八節 又少了一個班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四節 婦女獨立團.馬玉蓮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四節 除暴安良第四節 除暴安良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三節 新天地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二節 緊急營救.再起風波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二節 虎口脫險第八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 (下)第一節 兩次暴動第九節 漫川關前的決定第四節 捨身炸碉堡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三節 翻越秦嶺(中)第三節 激戰進行時(上)第二節 虎口脫險第二節 佃戶第四節 三八五旅宣傳隊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二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一)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二節 七七○團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六節 英雄無悔第一節 兩次暴動第一節 初過草地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三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二)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二節 二五八團.三八五營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三節 承先的叔伯哥哥第四節 填糞坑第七節 阻擊第五節 勸降第一節 考驗意志第四節 肅反的陰影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三節 七七○團鎮原部隊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三節 新天地第四節 填糞坑第十節 走出草地第三節 結婚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