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

高俅被開封府尹判了個驅逐出汴梁、永遠不得入境之刑,在捱了衙役們的一頓棍棒後,驅逐出了汴梁城。高俅望着錦繡繁榮汴梁城,回想着在汴梁城肆意放蕩的美好日子,卻不能入城去,心裡無比痛苦。無奈之下,高俅只能退而求其次,浪跡在汴梁城外的鄉村裡,靠給大戶人家幫閒打發着丟魂落魄的日子。

這樣的日子,高俅大抵上過了有三年時光,便碰着一場百年未見之大旱,陽光熾烈,天氣持續高溫,數月不見雨水,土地乾旱龜裂,莊稼絕收,百姓生活遭遇嚴重困難。

各地的災情不斷地報往皇宮,哲宗皇帝聞報,心急如火,遂親帶百官,拜南郊求雨。哲宗皇帝的虔誠,感動了雷公電母風婆龍王,諸神大發善心,降下了一番好雨,淅淅瀝瀝,一連十多日,萬物滋潤,盛景復來。

哲宗皇帝感恩天意,廣放寬恩,大赦天下,高俅因此得以復入東京城裡。

高俅再次來到東京城,被人推薦在大學士蘇軾府中,給那蘇學士充當秘書,整日裡抄抄寫寫,整理文字。

那蘇軾乃北宋第一大文豪,祖籍四川,好吃好喝好書法好寫文章,最是詩詞字畫,絕冠文壇,無人能比,唯一遺憾的是,不會踢鞠。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蘇軾並未發現高俅除了會點詩書詞賦,寫得一手好字外,還踢着一腳好“鞠”,因此把高俅只當做平常人物看待,只是相待較高俅以前的東家稍微好點而已。

後來,蘇軾聞聽到高俅名聲不是甚好,曾經是個無賴。蘇軾心想,俺乃鴻學大儒,詩詞字畫獨步天下,天下人沒有不敬仰俺的,俺府上留着高俅這廝,天下人原以爲俺欣賞高俅呢,如此一來,俺不是和高俅成了一路貨色?這個絕對不行,俺不能讓高球這廝辱沒了俺的清名,俺得將他打發走?

將高俅打發到哪裡去呢?蘇軾想來想去,想到了他關係極鐵的好友王侁,準備把高俅打發到王王侁那裡去幫閒。

王侁又是何許人也?

話說這個王侁,乃名門之後,能文能武,上馬能打仗,下馬寫文章,只是打仗時好意氣用事,寫的文章全是些風花雪月的東西。最爲關鍵的是,王侁這廝不甚上進,是個風流得不要命的貨。

英宗皇帝時,招其爲駙馬,嫁二女兒寶安公主與其爲妻。

王侁有着這麼高貴的身份,卻不知自重,在外廣交蘇軾、黃庭堅、米芾、秦觀等諸多文人雅士,附庸風雅;在內則不拘小節,和小妾、婢女一道,當着公主的面爲非作歹,甚是放肆,常常教唆着小妾觸犯公主。

受蘇軾“烏臺詩案”影響,王侁被撤職查辦,貶到外地做小官去了。

這時候,寶安公主也因爲平日裡受王侁之氣,積怨在心,染病上身,病情漸次加重。

宣仁太后聞知女兒病重,親來駙馬府邸探病,見女兒已不省人事,悲傷欲絕,放聲大哭。

重病中的公主稍能說話,斷斷續續地對宣仁太后說道:“母后,我必定、定是好、好不起、起來了,你自己多、多保重。”

說着話,公主也強爭着半坐身子,握着宣仁太后的手哭泣,甚是可憐。見此情景,宣仁太后心裡更是難受。

當朝的神宗皇帝,聞聽妹妹病重,也趕來看視,親自爲公主診脈,端着粥喂公主,公主勉強爲皇帝吃了。

神宗見妹子已入彌留之際,悲痛至極,忙問妹子還有什麼要求?

公主望着神宗,兩眼垂着淚說道:“皇兄在、在上,皇妹別、別無所求,只有一事相、相求,萬望準、準請。”

神宗流着淚,緊握着妹子的手,忙說道:“皇妹且說,只要是皇妹所請,皇兄沒有不準的。”

公主強掙着病體說道:“皇、皇兄,我與王侁,好歹夫、夫妻一、一場,惟願能、能復王侁官、官職爲念。”

這個時候了,寶安公主心裡掛念的還是不務正業,胡作非爲,薄情負義的王侁,何其悲也!那神宗皇帝聽了,傷心不止,心裡十分怨恨王侁,然爲了安慰妹子,還是急命王侁官復原職。

王侁復官第二日,公主薨逝。

就王侁這麼個貨,能是什麼好人!

且說他交往的蘇軾吧,官非諫官,職非御史,常常處於“靠邊站”的位置,因此滿肚子牢騷,看這也不對,瞧那也不是,在朝廷上也不受重用,因此便鍾情於詩詞書畫,和王侁關係好到恨不能穿一條褲子,經常在一起交流玩物喪志的心得體會。若不然,蘇軾倒黴,王侁跟着受罰?!

也就蘇軾碰上了惜才愛才的神宗皇帝,況且仁宗皇帝曾說爲子孫後代得了兩個好宰相,指的就是蘇軾和他的弟弟蘇澈,故此也算是蘇軾一生的造化,雖不待見於朝廷,終還是保全得了性命,使得他能縱情以山水,寫出了光耀後世的錦繡文章。

因爲王侁也是個文人,也好寫一些風花雪月的東西,和蘇軾關係極好,所以,蘇軾將高俅當做鍋往外甩時,就想到了王侁,遂將高俅推薦給了王侁。

無奈高俅這廝命太好,誰都見不得,誰都把他當鍋甩,卻越甩越順,越走越高。

因爲高俅乃是好友蘇軾推薦來的,故此,王侁待高俅甚厚,那高俅到了王侁府上,只幹些幫閒的事情,過得舒適的很。

一天,王侁都尉因次日慶生辰,吩咐府中安排宴席,然後派人前往端王府,專請小舅端王趙佶前來赴宴。

被王侁派去請端王的人,就是新來不久的高俅。

高俅那廝奉了王侁之令,懷揣着請柬,一路急走,來到了端王府,正看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繫文武雙穗條,把繡龍袍前襟拽起扎端在條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和三五個小黃門相伴着踢氣球。

那端王玩得高興,挪騰跳躍,大呼小叫,忘乎所以。見端王正在興頭上,高俅不敢過去衝撞,就立在旁觀的人背後,等待着端王踢完氣球,好遞送王侁駙馬都尉給端王的請柬。

命中註定高俅當得遇貴人,該是當大奸臣的料,就在這時候,時來運轉了,端王踢着的那個氣球,騰地而起,端王沒接着,卻從人叢裡直滾到高俅身邊。

立在人後的高俅,見氣球飛向自己,也是一時的膽量,也是踢慣氣球后的條件反射,反正見氣球飛來,高俅當場就使了個“鴛鴦腳”,“噌”地一下,把那氣球踢還給端王。

就這一腳,小混混高俅怎麼也沒想到,竟然踢出了他人生的大好前程。

那端王正在和幾個小黃門踢着氣球,那氣球耍起性子,竟然敢不聽從端王的指揮,往人羣中飛去。

正在爲沒能接住那氣球而懊喪的端王,猛然見人羣中一個漢子,使出一個漂亮的鴛鴦腳,將那氣球踢還與自己,動作簡直是絕了,挪移騰躍中,輕巧飄逸,透着一股仙氣。

端王見狀,大喜,高吼一聲:“好腳法!”隨即將氣球踢與小黃門,問高俅道:“你是甚人?端得本王不曾見過你?”

高俅見問,忙趨身向前,“噗通”一下,跪於地上,連磕三個響頭,高聲答道:“回端王爺的話,小的是王都尉府上親隨,受都尉使派,專送請柬給端王爺。小的在此拜上。”

說着話,高俅兩手高舉過頭,恭恭敬敬地向端王敬遞請柬。

端王伸手接了請柬,看畢,笑道:“原來明日便是姑夫的生辰,本王定然前往。”

端王將請柬遞於隨從收了,和藹地對高俅說道:“你起來吧,本王且要問你情況。”

高俅聞聲,爬起身來,又給端王彎腰作揖,說道:“小的這廂失禮了。”

端王不再理會請柬之事,笑着問高俅道:“原來你也會踢氣球?”

高俅心裡暗道:“瞧端王這話,咋纔是個也會踢?是相當會踢。”嘴上卻說道:“回端王爺的話,小的隨便耍的,讓端王爺見笑了。”

隨便耍都耍得這麼好,要是不隨便耍該耍得多好?端王聞言不但沒見怪,反而更加歡喜,問高俅道:“你喚做甚麼?”

高俅答道:“小的叫做高俅,高即高俅的高,俅即高俅的俅。”

端王聞言大笑,嘴裡說道:“好,高俅,高俅的高,高俅的俅。來來來,你也下場來,踢一回耍。”

高俅聞言,心裡驚喜,忙衝端王作揖,低聲說道:“小的是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不敢,不敢,萬萬不敢。”

端王道:“這是齊雲社,名爲天下園,氣球踢起來,沒有什麼端王不端王的,你只管下場來踢就是,但踢無妨。”

高俅再三拜道:“不敢,不敢,小人不敢。”

高俅三回五次告辭,端王定要他踢,高俅只得磕頭謝罪,解膝下場。

端王叫小黃門發了氣球,氣球便衝高俅飛去。

高俅用胸停了球,再用腳踢起來,那氣球一似鰾膠黏在身上。

那高球爲了顯本事,使出了平身積累的所有技巧,把個氣球踢得神出鬼沒,只看得端王眼花繚亂,欣喜若狂,高興得見了高俅像是見了他先人一樣。

當日,高俅辭別要回,端王戀戀不捨,一直親送高俅到端王府門外,眼巴巴地看着高俅遠去了,直到看不見高俅的身影了,才戀戀不捨地轉身回到府中。

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
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