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恩若兄弟

三千幷州狼騎,勢如山崩。人借馬勢,流星錘呼嘯擲出。摧枯拉朽,將沿途木棚茅屋,悉數擊碎。內中流民,或被迎面擊殺,或被一箭射斃。實在殺之不及,索性縱馬踩踏。

血肉模糊一地。

再有火箭天襲。星火四起,進而燎原。眼看火乘風勢,四面合圍。騎都尉丁原一聲令下,狼騎紛紛縱馬離去。

留下哭爹喊娘,抱頭鼠竄的流民。被追身烈火,盡數吞沒。

初春將至,枯樹新發。谷中積滿落葉。再加流民棚舍亦是枯枝搭建。風助火勢。漫山遍野,一片火海。搶在四面圍火前,狼騎成功脫離。而本就孱弱不堪,有氣無力的饑民,兩條腿如何能跑過四條腿。皆葬身火海。

濃煙蔽日,高溫鼎沸。烈火未至,濃煙已到。奔逃流民,連片倒伏。窒息斃命。煙氣上行,出羣山遮蔽才隨風散去。敖倉建於敖山之巔。高出山谷,自當安然無恙。

“速開城門!”曹操居高俯瞰,見鐵蹄奔突,煙火追身,急忙傳令。

“喏!”

待城頭兵士,清除塞門屍骸,揚塵覆滅壕內餘火。吊橋隨之緩緩落下。

三千狼騎呼嘯入城,繞倉奔走。拉長奔突距離,乃是爲後續人馬騰出空間。

“孟德!孟德!”煙熏火燎,被流火燒掉半條眉毛,亦全然未知的袁術,一路大聲疾呼。

“曹操在此!”曹操居高呼應。

一問一答,情義盡露。

四目相對,皆喜從心起:“哈哈哈……”

如何苗所言。時下劉備與衆人,當真恩若兄弟。五陵少年,不知愁味。情義兩肩,無問名利。

向來貪生怕死,避重就輕的何苗,遙看山頭火起,亦不甘人後。足可明證。

只可惜黑山張燕死於孫堅之手。許多行刺內情,已不得而知。聽聞,將張燕屍身拔下梟首,孫堅在城倉最高處設壇,遙祭先帝在天之靈。

黃巾神上使張曼成屍身,亦被尋到。戰後統計,斃黃巾宿賊千餘,從衆數萬。葬身火海,燒成灰燼者,不可勝數。二賊首級,快馬上呈洛陽。聖顏大悅,遂開金口。河南尹何苗,受封濟陽侯。中軍校尉孫堅,受封烏程侯。曹操、袁術、及騎都尉丁原,皆有封賞。

待諸事畢。丁原領兵自回虎牢。何苗、袁術,與曹操、孫堅,分道揚鑣。何苗、袁術奔赴南陽,孫堅同行,順下江南。曹操與新任長史陳宮,自去東郡不提。

亂世的大幕,已徐徐開啓。

官渡。

曹操、陳宮,與服虔,依依惜別。

“子慎先生此去,若得時宜,替某問候玄德。”曹操長揖相送。

車輪舫舟徐徐離岸,服虔亦肅容回禮:“曹將軍大可放心。虔,自當帶到。”

“保重。”

“保重。”

目送舫舟順流而去,陳宮笑問:“明公可是心有不捨。”

“非也。”曹操眉頭微蹙:“只是百思不解,因何會在亭舍,與子慎先生及一衆舊友偶遇。”

“哦?”陳宮略作沉思,這便輕輕頷首:“說機緣巧合,或難自圓。然,以(陳)宮之見,子慎先生乃赤誠君子,絕非心機叵測之輩。”

“話雖如此,卻不可不防。我當親書一封,快馬送往薊國。”曹操已打定主意。

“明公此舉亦無不妥。”陳宮言道:“然,薊王身邊謀臣如雨,料想其中厲害,當心知肚明。”

曹操點頭道:“我與玄德,恩若兄弟。即便多此一舉,亦不可不爲。”

“宮,已盡知。”陳宮再拜。

“此去東郡討賊安民。該如何行事,還請公臺教我。”曹操笑着扶起。

“宮,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回望身後五百敖倉精兵,曹操豪氣自生:“且去與部曲匯合,再做計較。”

“明公有私兵多少?”陳宮隨口一問。

“黎陽健勇三千。”曹操笑答:“人馬具裝,兵車齊備。皆出薊國制式。”

“如此,大事可成矣。”陳宮亦笑。薊國兵器,何須多言。

薊國,臨鄉城,薊王宮。

收曹操手書,悉知詳情,薊王劉備一聲長嘆。真希望能與曹操、袁術等人,相逢一笑,初心未改。

“主公?”見劉備一時神遊天外,左丞崔鈞起身試問。正如今漢“下臣”之意,比同“外臣”。外臣稱劉備爲“王上”。家臣則呼“主公”。

“右國相,且說。”劉備聞聲回神。

“真番馬韓屬國都尉,遣人來報。言,開春後,濱海列島常見倭人蹤跡。或是狗奴國船隊。”崔鈞掌外事,凡對外事宜,皆通稟左國相。

馬韓五十四國,已去五十又三。只剩辰王所轄月支國數萬衆,立爲真番馬韓屬國。三韓百萬之衆,被抄掠一空,南部半島,僅餘數萬月支國衆。馬韓與倭國,乃兄弟之邦,同源同種。見馬韓勢弱卻仍據南部之土。倭人焉能不意動。

此乃開門揖盜之計。

薊國乃天朝上邦。受先帝賜加黃鉞。代主攻無道而伐不義。自當“師出有名”。

狗奴不來則罷。若膽敢佔大漢屬國之土。作爲大漢一藩,薊王自當出兵討伐。兼其衆,滅其國。

“命水軍驅離,不可濫殺。”劉備居高言道。

“喏。”崔鈞這便領命。

“啓稟主公,老臣想舉薦一人。”正是上庠令鄭玄。

“鄭公,欲薦何人?”薊王和顏悅色。

“滎陽服子慎。”鄭玄起身奏報。

“子慎先生何在?”薊王乃盧植門下高徒,焉能不知服虔之名。

“昨日將至,借宿在老臣舍中。”鄭玄答曰。

“公業,速去請來相見。”劉備這便言道。

陪坐側席的門下督鄭泰,遂起身領命:“喏。”

待鄭泰領命而出,薊王遂道明心意:“諸位皆知,門下五吏,乃孤之私臣。然家國天下,家事亦國事。故,孤欲仿效‘侍中廬’,立‘門下署’。”

侍中廬,又稱侍中寺,乃先帝所立。“入侍天子,故日侍中。”“侍中本丞相史也,使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故謂之侍中。”《漢官儀》:“侍中,左蟬右貂,本秦丞相史,往來殿中,故謂之侍中。”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左右,贊導衆事,顧問應對,法駕出,多識者一人蔘乘,餘皆騎馬在乘輿車後。本有僕射一人,(光武)中興轉爲祭酒,或置或否。”

素爲天子近密之臣。

101 問鼎中原15 安邦定國1.64 朝聞夕逝1.56 風向突變1.69 吾家麒麟1.33 回馬箭術1.45 入園面後1.23 王宮女官115 天下都北1.22 天下機關1.68 清溪橋樓1.254 忽然而已15 督亢新城1.84 清官難斷51 樑冀金山137 萬死不避181 三日分曉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72 欲壑難平1.23 投桃報李114 一州之地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42 上谷烏桓1.206 猛將之烈156 薊王子館117 水淹三軍1.22 勿爲禍先1.79 撤村並邑164 王道循環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4 買一饒一135 借兵剿匪91 娶七夫人1.7 三家解兵123 文無第一179 清白無鬼1.203 引狼入室138 王親國戚132 江山共謀167 薄海從風140 不可思議1.95 閉門謝客1.90 貴不可言1.95 本末倒置12 二戚之爭1.65 洛陽邸報1.265 大有玄機177 困龍之地1.257 珠璣深藏106 大徹大悟1.35 南宮一遊1.6 以物易物1.209 鐵騎橫衝1.53 青色火焰174 以謝天地148 大義滅親1.3 父子相隨1.93 今冬尤寒1.88 未盡全功1.53 驚濤暗涌161 孤燕折翅163 佛道先後104 龍吟虎嘯175 石破天驚1.33 天助我主1.35 九流學派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215 按兵不動124 事與願違183 龍向天飛169 麋家小妹1.27 以身舉債1 龍血玄黃1.4 只患不均1.23 孤軍誘敵113 翻雲覆雨51 誰言廢立1.67 畫地爲牢1.85 興兵討賊165 片羽吉光1.78 河北豪傑1.274 有鳳來儀19 遊麟可用111 撤塔並港1.70 奉詔和親153 替父簽押1.65 陰藏殺機210 破繭成蝶41 鑄山煮海114 難兄難弟165 動則滅國111 鳴蟬蛻殼1.80 西邸賣官1.258 激勵三軍155 果然民貴135 佳偶天成1.30 以僞亂真1.86 兵鋒所指113 另有所圖1.208 命不該絕
101 問鼎中原15 安邦定國1.64 朝聞夕逝1.56 風向突變1.69 吾家麒麟1.33 回馬箭術1.45 入園面後1.23 王宮女官115 天下都北1.22 天下機關1.68 清溪橋樓1.254 忽然而已15 督亢新城1.84 清官難斷51 樑冀金山137 萬死不避181 三日分曉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72 欲壑難平1.23 投桃報李114 一州之地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42 上谷烏桓1.206 猛將之烈156 薊王子館117 水淹三軍1.22 勿爲禍先1.79 撤村並邑164 王道循環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4 買一饒一135 借兵剿匪91 娶七夫人1.7 三家解兵123 文無第一179 清白無鬼1.203 引狼入室138 王親國戚132 江山共謀167 薄海從風140 不可思議1.95 閉門謝客1.90 貴不可言1.95 本末倒置12 二戚之爭1.65 洛陽邸報1.265 大有玄機177 困龍之地1.257 珠璣深藏106 大徹大悟1.35 南宮一遊1.6 以物易物1.209 鐵騎橫衝1.53 青色火焰174 以謝天地148 大義滅親1.3 父子相隨1.93 今冬尤寒1.88 未盡全功1.53 驚濤暗涌161 孤燕折翅163 佛道先後104 龍吟虎嘯175 石破天驚1.33 天助我主1.35 九流學派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215 按兵不動124 事與願違183 龍向天飛169 麋家小妹1.27 以身舉債1 龍血玄黃1.4 只患不均1.23 孤軍誘敵113 翻雲覆雨51 誰言廢立1.67 畫地爲牢1.85 興兵討賊165 片羽吉光1.78 河北豪傑1.274 有鳳來儀19 遊麟可用111 撤塔並港1.70 奉詔和親153 替父簽押1.65 陰藏殺機210 破繭成蝶41 鑄山煮海114 難兄難弟165 動則滅國111 鳴蟬蛻殼1.80 西邸賣官1.258 激勵三軍155 果然民貴135 佳偶天成1.30 以僞亂真1.86 兵鋒所指113 另有所圖1.208 命不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