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建設遼寧

午膳之後,李自成便打算召見龔鼎孳,讓他儘快規劃市坊,給牛羊貿易和藥材交易留下場所,並逐漸讓有條件的商戶入駐。

爲了發展貿易,瀋陽府必須設置工商管易部門,規範貿易市場,保護牧民和藥農的利益,防止出現“市霸”、“牛霸”、“藥霸”。

要保障關外與關內貿易順利進行,修築水泥大道是必然的了,有了水泥大道,一年四季,貿易都是暢通的,否則,一旦天降大雪,貿易道路就會中斷。

如果自行車能廣泛使用,有了大道,將來在非大雪天,關內的商人可以騎車出關,加快流通的速度……

李自成早有修築道路的打算,當時是爲了軍事,有了大道,軍隊調動起來方便,現在要修築大道,卻是爲了經濟的發展。

從長遠看,經濟和發展更爲重要。

修築大道,勢在必行,現在瀋陽的府庫內,還存着一千五百萬兩金銀,遼寧不差錢!

李自成思索,遼寧省歸屬華夏,那是板上釘釘的事,從滿清搜出的這些金銀,不用運回京師,就做爲遼寧乃至整個東北的發展資金,至少大部分資金,必須留下來。

這樣也好,華夏按照原先的方式繼續發展,而遼寧省和整個東北,因爲這筆資金,可以爲華夏增加一個漢化、成熟的市場。

還有,遼寧的百姓,一直被滿人當作包衣奴才,現在華夏的天命軍來了,百姓的人性、人心需要得到矯正,新式教育的推廣,是醫治百姓心靈最好的良藥。

華夏朝廷要讓遼寧的百姓明白過去的已經過去,留在遼東的漢人,和關內的漢人一樣,都是華夏的子民,應該以華夏爲榮!

想到這兒,李自成將羅秀娟抱起來旋了一圈,又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口,“娟兒,朕思索了數日的難題,被你一句話提醒了,遼寧的發展問題,朕已經有了思路!”

“皇上……”羅秀娟小臉通紅,卻是興奮得大叫。

哲哲含笑道“皇上,娟兒還是孩子,不要慣壞了她……據說,漢人的後宮不得干涉朝政……”

羅秀娟白了她娘一眼,“額娘,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李自成拍拍羅秀娟的頭頂,“是呀,娟兒已經不是孩子了,是大人,奧,是女人,她的這個想法,可是幫了朕的大忙……”

李自成當即給京師去信,信件的內容主要有三項其一,讓朝廷先在北方數省廣泛宣傳,吸引商家來瀋陽購買牛羊、藥材;其二,給遼寧省派出一定數量的教員,遼寧省將納入新式教育推廣省份;其三,將第二路橋公司調往遼寧,開始大規模修路。

他想到樑文成疑慮的眼神,便在信件的最後告訴他,這次建設遼寧省,不需要朝廷的一分銀子,只需要朝廷在政策上支持。

考慮到知府龔鼎孳白日不在城內,李自成決定,晚膳之後,在鳳凰樓召見洪承疇和龔鼎孳,商討瀋陽,乃至整個遼寧省的穩定和發展大計。

李自成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將遼寧省的發展大計初步完善,天黑之後,來到鳳凰樓。

洪承疇和龔鼎孳已經在等候了,“臣等見過皇上!”

李自成擺擺手,讓二人落座,“朕不會長時間留在遼寧,這次召見兩位愛卿,就是與兩位愛卿商討遼寧省的發展大計!”

洪承疇與龔鼎孳對視一眼,道“臣等恭聽皇上的教誨!”

李自成淡淡一笑,“你們二人,都是遼寧省的重要官員,你們先說說自己的想法。”

洪承疇遲疑了片刻,方道“臣正在督促各府的知府,加快登記本地的百姓,並且根據百姓的聚集地,加快立縣。”

龔鼎孳也道“是呀,臣正在加快人口登記、牧場和耕地的分發,到今日爲止,瀋陽地界,大約完成了一半……”

“兩位愛卿做得不錯,登記百姓、劃分土地、開府立縣,是掌控遼寧省的基礎,不用急,儘可能完善,”李自成道“等完成這些,遼寧省各府縣穩定了,才能談到發展,增加賦稅收入。”

“皇上說得是,”洪承疇道“可是說到發展……”

李自成點點頭,“遼寧的百姓,剛剛從滿清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平日要加強宣傳,讓百姓認識到滿清的落後、暴虐和對百姓的漠視,以及華夏朝廷關心百姓,保障百姓的基本供給,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地耕’、‘有房住’!”

“臣遵旨!”

“當然,管理一省之地,絕對不是喊口號,要讓百姓切身體會到,迴歸華夏之後,他們的利益得到保障,他們的生活正變得更好……”

“皇上……”

“這就是朕推行的‘富民政策’,青海、甘肅、京師、江南等地,早已在執行‘富民政策’,”李自成道“遼寧雖然遠在關外,但屬地上都是漢人,不用擔心出現反覆,遼寧迴歸華夏,百姓獲得解放,民族情緒高漲,正是實行富民政策的最好時機。”

“皇上說得是!”洪承疇心中沒底,他並不清楚皇上“富民政策”的主要內容,以及需要採取哪些措施。

“所謂的‘富民政策’,就是用一切可能、合法的措施,保障百姓在豐衣足食的前提下,一步步富裕起來,手中存有餘錢,可以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李自成道“蘭州、京師、江南,都是採用發展工業的方式,但是,現在的遼寧,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朕打算根據遼寧省的實際情況,採取一些相應的措施。”

“臣等洗耳恭聽!”

“要促進遼寧省的發展,讓百姓富裕起來,必須堅持貿易、教育、道路建設三管齊下!”李自成將一下午整理出的發展思路,詳細說了一遍,“兩位愛卿,你們可明白朕的意思?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趁着朕在瀋陽的機會,不妨將心中的疑問說出來,朕也好當面解答。”

“皇上,在瀋陽城內劃定區域,開設市坊,可以促進市坊的形成,讓百姓手中的財物,可以拿到市坊出售,”龔鼎孳道“可是,這個教育,對富民有什麼作用?”

“百姓受到教育,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出售的侍候,纔會得到更多的報酬,”李自成見兩人大眼瞪小眼,知道他們沒有聽懂,遂道“以軍事爲例,這次北征,華夏的步兵,能完勝滿清的騎兵,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是呀……”

“這主要得益於華夏列裝的火器,西寧步槍、山地炮,甚至包括火藥包、手雷,是這些新式火器,加上將士們勇往無前的犧牲精神,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滿清騎兵,”李自成道“華夏爲何能生產出這些火器,而滿清卻不能?”

“臣有些明白了,”龔鼎孳道“華夏的百姓掌握了技術,會製造這些火器,而滿清缺乏生產火器的技術……”

“龔愛卿說的不錯,關鍵在於技術,”李自成笑道“而技術的來源於何方?就是教育,來自學校中的教育。”

“……”

“哪怕是最普通、最貧困的百姓,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就可以去工廠做工,獲得相應的報酬,”李自成道“這種報酬,會大於從耕地上的生產所得,換句話說,百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將來就會獲得更多的報酬,實現‘手中有餘財’……”

“臣明白了!”

“百姓掌握了技術,獲得更多的報酬,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李自成笑道“百姓獲得的報酬越高,自身富裕起來不說,而國家則是可以增加稅收……”

“增加稅收?”

“百姓在工廠做工,生產貨物的工廠是需要向朝廷納稅的,這就是華夏的《工商稅》,”李自成笑道“而且,百姓手中有了餘錢,可以去市坊購買自己需要的貨物,而出售貨物的商家,是需要納稅的,貨物出售得越多,繳納的稅款也就越多,良性循環……”他心中明白,要想在半個時辰內將這些複雜經濟問題說清楚,基本上不可能的,“總之,你們記住,百姓手中有了餘錢,朝廷才能徵收到更多的賦稅,‘富民’就是‘富國’……”

洪承疇道“百姓手中有錢,朝廷才能徵收更多的賦稅,像大明,爲了增加賦稅,被迫向百姓增加賦稅,但百姓手中並無餘錢,被迫揭竿而起……”

“洪愛卿的道理是對的,”李自成道“所以,即便百姓手中有了餘錢,朝廷也不會隨意增加稅率,相反,百姓手中的餘錢在市坊流通的次數越多,朝廷的賦稅會自然增加……”

洪承疇、龔鼎孳都是點頭,或許這些經濟問題他們不懂,但他們掌握一個原則按照皇帝所說的去做,那就不會錯!

李自成知道,要想讓官員們真正掌握這些複雜的經濟問題,還需要很長時間,甚至需要送他們去專門的高學接受培訓。

現在最迫切的人物,是要他們執行,“兩位愛卿,還有什麼問題?”

洪承疇遲疑着道“皇上,在遼寧大規模修築道路,倒是一件好事,還能促進關內和關外的貿易,臣上次回京師的時候,曾經見過京師的水泥大道,平坦、寬闊,不懼雨水,臣舉雙手贊成,不過,臣聽說,這種道路,耗銀無數……”

“洪愛卿的擔心銀子的問題?”李自成笑道“瀋陽的府庫,不是有一千五百萬金銀嗎?”

“啊……”洪承疇大驚,“皇上,這些銀子,都用來修路嗎……”

“當然不能全部用來修築道路,不過,除了支付這次北征中賞銀、撫卹,很大一部分都會用在遼寧省的發展、建設上,當然,也包括遼寧以東、以北的府縣建設……”李自成笑道“銀子雖多,也要精打細算,朕會讓漢陽部的人,參與監管各種建設,漢陽部的人,並不干涉建設本身的合理性,但他們會監管每一項開支的真實性……”

“臣明白,臣絕不敢有負皇上所託。”洪承疇明白,這麼大數量的銀子,皇上如果放手不管,那纔是怪事呢。

李自成笑道“好了,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整個遼寧省,需要在那些地方修築大道……”

第27章 下山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907章 使者來了第1159章 只有漢人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100章 保底月票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505章 擔憂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1345章 除惡務盡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80章 築城第936章 百姓審判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135章 理由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724章 金鐘寨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1326章 天主教國家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141章 腦門上冒汗第353章 混合作戰第387章 精神戰法第1272章 西海艦隊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385章 偷襲北線第714章 百姓爲本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595章 盡忠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228章 太子李鬆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1071章 離心第883章 算死王侯第963章 大步入宮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18章 分界線第639章 蹭腥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335章 學生出道第1213章 領議政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581章 天上掉下餡餅第1014章 秦淮八豔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148章 傳教士第1254章 孟艮府第1008章 根深蒂固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569章 官二代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1307章 現代化國都第422章 衝刺的距離不夠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563章 有孩子的人第979章 做了嫁衣第1344章 區別對待第999章 清水報第1371章 錫蘭島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1021章 輪流扇風第1145章 饒餘郡王府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103章 琉球王國第1047章 合約作廢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281章 沙陀寺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756章 正襟危坐第255章 紅河鎮第183章 賭約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
第27章 下山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第907章 使者來了第1159章 只有漢人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100章 保底月票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505章 擔憂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1345章 除惡務盡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80章 築城第936章 百姓審判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135章 理由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724章 金鐘寨第367章 自信滿滿第1326章 天主教國家第1180章 鴨綠江畔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141章 腦門上冒汗第353章 混合作戰第387章 精神戰法第1272章 西海艦隊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385章 偷襲北線第714章 百姓爲本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595章 盡忠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228章 太子李鬆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1071章 離心第883章 算死王侯第963章 大步入宮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18章 分界線第639章 蹭腥第128章 婢子要做飯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646章 商業集團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335章 學生出道第1213章 領議政第771章 十萬部屬第581章 天上掉下餡餅第1014章 秦淮八豔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148章 傳教士第1254章 孟艮府第1008章 根深蒂固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569章 官二代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1307章 現代化國都第422章 衝刺的距離不夠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563章 有孩子的人第979章 做了嫁衣第1344章 區別對待第999章 清水報第1371章 錫蘭島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1021章 輪流扇風第1145章 饒餘郡王府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103章 琉球王國第1047章 合約作廢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281章 沙陀寺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756章 正襟危坐第255章 紅河鎮第183章 賭約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