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正襟危坐

洛河是黃河支流之一,發源於陝西藍田縣境內的華山南麓,於河南鞏義縣注入黃河,洛陽因爲在洛水以北,謂之“洛陽”!

由於洛河穿越了雄俊險要的崤山、熊耳山,在永寧縣以西,多是峽谷地貌,河水湍急,河面多有險灘,與兩岸陡壁的落差,達到一百五十步以,過了永寧縣之後,河道變寬,水流纔會減緩,與伊河合流,在下游衝擊出一快平原,這是伊洛平原,洛陽是這塊平原的地理心,所以也叫洛陽盆地。!

自古以來,洛陽是名城,農業、商業、交通尤其發達,漢唐時代的國都,都是長安,但無一例外,洛陽都是東都,由此可見洛陽地位的重要性。

李自成早看洛陽,不僅是因爲洛河河密佈,對旱災有天然的抵禦能力,還和一個重要的人物有關。

但李自成知道,洛陽是罕見的堅城,絕對不會像普通的州縣那般容易攻破,爲了拿下洛陽,必須先掃清洛陽周邊的州縣,讓洛陽成爲一座孤城。

二十一日,李自成隨着李績部趕到宜陽,宜陽隸屬於河南府,是府城洛陽西面最近的一個縣,相隔只有七十里。

李績部到達宜陽縣之後,立即包圍了宜陽城,直接將軍營紮在宜陽的城外,爲了防備洛陽方面派出援兵,李自成和親兵在宜陽以東十里外紮了營,同時派出遊騎赴洛陽方向打探訊息。

李績部的五個千戶,與宜陽城內的漢清局聯繫之後,不顧長途行軍疲勞,當晚便向宜陽發起進攻。

宜陽北臨洛水,南靠錦屏山,形成一道扇形屏障,知縣唐啓泰心智堅決,他依託有利的地形,將城內所有能動用的防禦力量,全部用了。

但令他驚異的是,流寇並沒有攜帶攻城的器械,雲梯、攻城車什麼的,根本看不到,只有流寇站在弓箭的射程之外,用火器向城頭掃射。

難道流寇沒打算攻城?向城頭掃射,只是爲了威懾城內的守軍?

唐啓泰疑慮不定,但城頭的守軍,此刻出現了混亂,受傷的士兵,慘叫之聲不絕,在城頭滾着滾着,和死亡的士兵的滾到一起。

今日的流寇,似乎很特別,他們依仗火器在射程的優勢,根本沒有進入弓箭的射程之內,明明可以看到他們,城頭也出現了傷亡,但守軍卻是無法還擊,只能對着城外的流寇乾瞪眼。

火把照耀下,傷兵淒厲的叫聲,顯得特別瘮人!

唐啓泰原本也是在城頭,東城門外,流寇的數量似乎最多,他便來到東城,與士兵們戰鬥在一起。

開始出現傷亡的時候,唐啓泰一時懵了,這麼遠的距離,流寇的火器怎麼可能射到城頭?親衛們最先清醒過來,他們強行將唐啓泰拉走,遠離了城頭的危險區。

但唐啓泰一走,城頭更加混亂,在死亡面前,明軍選擇了撤退,誰也不願待在城頭,當做流寇的靶子。

唐啓泰在城下坐不住了,他知道,防守城頭的士兵,絕大多數連輔兵都不是,只是府丁和臨時招募的壯丁,如果不是爲了那少得可憐的銀子,恐怕誰也沒有勇氣與流寇對峙。

沒辦法,他推開身邊的親兵,想要回到城頭,如果守軍否撤下了,難保流寇不會攀城牆,一旦流寇入了城……

唐啓泰想過無數種可能的結果,但流寇破城,是他最不敢想象的 ,以流寇的性子,一旦入了城,恐怕雞犬都不會安寧!

怎麼辦?

唐啓泰決定,自己回到城頭,只要主將在,士兵們的膽子纔會更壯,然而,他失望了,守城的士兵並沒有隨他回到城頭。

士兵們被流寇的火器嚇怕了,一旦離開城頭,豈能再回去?再說,即便不回去,也不會受到懲罰?誰還傻愣愣向城頭送死?

唐啓泰實在沒辦法,將守城的餉銀增加了一倍,方纔有數十士兵了城頭,士兵們唯恐唐啓泰不認賬,非得讓唐啓泰先支付銀子,看在銀子的份,他們纔會安心守城,否則一旦戰死,家眷由誰贍養?

在唐啓泰預備讓親衛打開府庫,預先支付士兵們的餉銀時,城東忽地來傳來了連聲巨響。

唐啓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他知道,一定發生了什麼對守軍不利的事!

果不其然,去府庫取餉銀的親衛尚未回來,便有一名士兵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老遠叫道:“大都督,不好了,流寇攻陷了東城門……”

唐啓泰頓時呆住了,自己花了這麼長時間準備,能用的人員和器械,全部用了,但只是過了不到兩個時辰,東城被攻破……

一旦城破,自己做爲城職位最高的官員,自然要承擔責任……自己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大人……”

唐啓泰忽地驚醒,急道:“流寇入城了嗎?有多少人入城了?”

“至少有千人,”傳令兵道:“流寇的火器太過犀利,城門被攻破,我們根本抵擋不住……”

沒等傳令兵說完,唐啓泰明白了,剛纔的那兩聲巨響,定然是流寇用爆破的方式,炸燬了東城門。

流寇的火器太犀利,宜陽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防守不會太完善……現在說什麼都遲了,流寇有五六千人,一旦突破城門……

唐啓泰有心自保,可是現在,士兵們會聽自己的嗎?流寇又會聽自己的嗎?

“大人,怎麼辦?四門外都有流寇,根本逃不出去!”

“逃?”唐啓泰面色一凜,宜陽城破,別人可以逃,他這個知縣,卻是再無生路,即便逃回京師,朝廷也會追究失土之責,到時候免不了一死,還有可能連累家眷。

根據大明的律法,城破之日,守城的武主官,戰死是最好的結局,家眷會得到朝廷的撫卹;其次便是自殺殉城了,朝廷會以“畏戰”爲由,剝奪功名爵位,家眷沒有撫卹,但也不會懲處,只能自生自滅;如果僥倖逃跑了,則會成爲朝廷的罪人,朝廷不但不會體恤守城之艱難,還會逮捕下獄,連家眷都不會放過,男丁處斬、女眷納入教坊司,也是常情。

無論哪一種結果,主官都免不了一死!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路,這種念頭在唐啓泰的心一閃,隨即被強行忽略了,怎麼可能……

既然註定是一死,那儘量減輕家眷的責任,給他們留下一條活路吧!

唐啓泰痛苦地閉雙目,倒背雙手,昂首向天,兩行清淚無聲地落下來,親衛見了,心也是不勝感傷,這流寇來得好快,須臾之間,宜陽城便是被破了,快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剛剛還在想着守城的事,那邊傳來了訊息。

黑暗隱隱約約傳來吆喝聲,還有流寇的歡呼、百姓的呼號……唐啓泰多麼希望,那是明軍在歡呼勝利,然而,連半個晚都不到,明軍竟然失去了對宜陽城的控制,夜黑風高,缺乏統一的指揮,城內的雜牌軍……絕對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

宜陽城,從東城門被攻破的一瞬間,已經失守了,那兩聲劇烈的爆炸,是宜陽失守的宣言……

今夜無月,連星星也不來湊熱鬧,唐啓泰忽然感覺,自己正陷入無邊的黑暗,無論如何掙扎,都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難道從此以後,宜陽便要淪落了嗎?

“大人,流寇要過來了,我們保大人殺出一條血路……”

唐啓泰聽到黑暗傳來的聲音,知道局勢已經失控,他默然地搖搖頭,“你們,你們快些逃命去吧,能走多少是多少……”

“大人,”親衛急道:“南城外已經沒有了動靜,或許他們已經去了東城也說不定,無論如何,我們要保護大人試一試,我們……我們……一旦流寇入城,絕對不會放過大人……”

“我已經想好了歸宿,你們快逃命去吧!”到了此時,唐啓泰覺得自己實在太沒用了,宜陽城保不住,連自己這些忠心的屬下,也是無法保全,今晚之後,不知道他們當還有幾人能活下來……

“大人……”

唐啓泰唯恐這些人爲自己所耽擱,便決然地搖搖頭,“你們快走吧,遲了來不及了……”他一轉身,從親衛們身前走過,“本官要回縣衙,一個人靜一靜!”

有數名親衛齊聲道:“大人,我們陪你,無論生死,我們都在一起!”

“你們這又是何苦呢?本官是迫不得已……”唐啓泰也不回頭,快步向縣衙走去,從身後的燈光和腳步聲,應該有數名親衛護在身後,你們可知道,這是陪自己集體赴死……

唐啓泰回到官衙大堂,立刻將大堂內所有的壁燈點,覺得光線不夠亮,又點燃燭臺的兩盞油燈,方纔滿意了,他拍拍身的灰塵,將官帽、官袍整理一番,這纔去了大堂的座椅,正襟危坐,似乎要開堂審理什麼重要的案件。

跟隨唐啓泰回來的四名護衛,原本是縣衙的捕快,這次隨着唐啓泰一起去了城頭,臨時充做護衛,看到大人的模樣,便自動站到大堂前,左右各兩人,一字排開,右手扶住腰間的刀柄,兩兩相對,目不斜視。

唐啓泰忽地哈哈大笑:“國運艱難,但我等食了國家俸祿,不可向流寇屈服,既然流寇想要佔據宜陽縣,那我等最後審理一次,目標是流寇!”

“是,大人!”四名護衛齊聲作答,身形卻絲毫不動,宛如山間挺拔的四顆蒼松。

第871章 爭相立功第160章 心思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010章 醉死了第801章 開門納降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41章 考覈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175章 親戚第515章 慶功宴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570章 答思麻萬戶所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851章 勸降第15章 二妹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503章 獨角戲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102章 三天時間第521章 重回蘭州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842章 馬坡的槍聲第500章 奇怪的手勢第193章 興安總督府第515章 慶功宴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58章 巴燕峽谷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187章 管家婆第591章 拿蒙古人出氣第190章 妻與妾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29章 遙遙在望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666章 招撫第15章 二妹第378章 孤注一擲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1222章 直到大海第1396章 大結局第773章 又薦大才第447章 淪落第704章 官逼纔會民反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056章 海上僵局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1310章 願者上鉤第845章 逼近襄城第540章 新城新貌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5章 大哥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480章 爲誰擔心第665章 總設計師第149章 吞鉤第1151章 秦晉之好第1301章 會安碼頭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945章 多爾袞的憤怒第928章 最溫和方式第616章 不可戰勝第851章 勸降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4章 石坡山第64章 戰馬不錯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492章 財物清單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972章 富得流油的內帑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843章 汪喬年的心思第1272章 西海艦隊
第871章 爭相立功第160章 心思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010章 醉死了第801章 開門納降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719章 除夕夜襲第41章 考覈第1312章 山雨欲來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175章 親戚第515章 慶功宴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570章 答思麻萬戶所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851章 勸降第15章 二妹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503章 獨角戲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102章 三天時間第521章 重回蘭州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842章 馬坡的槍聲第500章 奇怪的手勢第193章 興安總督府第515章 慶功宴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58章 巴燕峽谷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187章 管家婆第591章 拿蒙古人出氣第190章 妻與妾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29章 遙遙在望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666章 招撫第15章 二妹第378章 孤注一擲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1222章 直到大海第1396章 大結局第773章 又薦大才第447章 淪落第704章 官逼纔會民反第1074章 皇叔父攝政王第1056章 海上僵局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1310章 願者上鉤第845章 逼近襄城第540章 新城新貌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5章 大哥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480章 爲誰擔心第665章 總設計師第149章 吞鉤第1151章 秦晉之好第1301章 會安碼頭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945章 多爾袞的憤怒第928章 最溫和方式第616章 不可戰勝第851章 勸降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4章 石坡山第64章 戰馬不錯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492章 財物清單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972章 富得流油的內帑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843章 汪喬年的心思第1272章 西海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