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西南門戶

墀扎西查巴德、王后、王子及王室部分人士狂熱支持天主教,傳教士們爲了擴大天主教的影響,不惜通過詆譭和反對藏傳佛教來宣傳天主教,種種行爲,令上層僧侶,特別是王族的僧侶們,感到十分不安。

僧侶竭力想要挽回不利的局面,繼續維持原先的特權。

古格王叔洛桑意希歐向國王墀扎西查巴德提出了忠告,要他放棄支持天主教,回到多年來先輩傳下的藏傳佛教中來,但墀扎西查巴德對此置若罔聞。

於是王弟把墀扎西查巴德請到寺廟住了兩個多月,除了王弟本人給他講經外,還請了最博學的喇嘛給墀扎西查巴德講經,使他增加對藏傳佛教正確性的認識;此外,王弟還將十四歲,正在學習天主教義的王子弄到寺院去,找經師給他講解藏傳佛教經典,提高對藏傳佛教的感惰和認識。

王弟的作法又使傳教士們非常不安,爲此安奪德神父想方設法去看望國王,並找機會與喇嘛們進行了多次辯論。

在安奪德的勸說下,古格王墀扎西查巴德向安奪德保證,在未與他商量前不做任何事情,不做任何決定。

於是傳教士安奪德成了墀扎西查巴德最信任的高級顧問,寺院上層看到他們採取的對策完全失敗,於是靠增強佛教力量來保衛自己,特別是招收入寺爲僧的百姓人數,某一天就吸收了一百二十餘平民爲僧。

這種擴大僧人的行爲,更加嚴重威懾了墀扎西查巴德正在進行戰爭的士兵來源,於是墀扎西查巴德決定採取迫害僧人、限制寺廟蓄僧數量、減少寺廟土地的一系列行動,沒收了喇嘛首領王弟的一些土地和收入,並警告王弟說,如果再不更改廣招百姓爲僧的做法,就要撤除爲他服務的士兵。

墀扎西查巴德把軍官派到各地,用他們取代喇嘛首領的地方權力,逼迫大部分僧人還俗,致使古格地區五、六千喇嘛,急劇減少到不足一百人,但習慣了不納稅的僧人們不願還俗,不少人離開寺廟躲到山洞內繼續修行,以王弟爲代表的上層僧侶,一時被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王弟自然不甘心失去已有的特權,他利用自己的影響秘密進行串聯。僧侶們利用古格國百姓厭惡與鄰國長期進行戰爭的惰緒,廣泛發動了百姓,同時還串聯了許多地方官員和軍隊中的軍官,伺機起來進行反對古格王墀扎西查巴德、反對傳教士安奪德,今兒反對天主教。

大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王弟乘安奪德返回印度果阿、古格王墀扎西查巴德患病之機,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暴動,反對王墀扎西查巴德支持天主教、消滅佛教的錯誤行爲,並試圖解除對寺廟僧人數量的限制,恢復佛教的香火。

王弟對臨時拼湊的武裝力量不太放心,在發動武裝暴動的同時,還請求信奉佛教的拉達克兄弟國出兵相助。

拉達克國王森格郎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森格郎吉親自率領王國的主力,迅

速趕到扎佈讓,包圍墀扎西查巴德入住的王宮小山。

王宮修建在四壁陡峭的山上,有暗道通到東西河邊取水,山上的武器,糧食儲備克足,城堡堅不可摧,圍攻一個多月後,戰爭僵持不下。

冬季降臨的時候,被王宮小山搞得沒了脾氣的森格郎吉,準備撤軍返回拉達克。

王弟害怕了,連拉達克的軍隊都不能攻破王宮,一旦墀扎西查巴德緩過勁來,還不扒了他的皮?

思前想後,他請求森格郎吉多停留一日。

就是這一日,改變了古格王國的命運。

王弟派人入宮告訴墀扎西查巴德,整個古格王國都已經落在他和森格郎吉的手中,只要他走出王宮,不再限制寺廟的僧侶,歸還寺廟的土地,然後向森格郎吉納貢求和,就可以獲得自由,王國還是他的,自己只關注佛教和寺廟。

這時候的墀扎西查巴德,已經身患重病,又感到國內四面楚歌,大勢已去,便同意議和只要拉達克撤走軍隊,他就可以向森格郎吉交納貢品。

森格郎吉同意撤軍,但他提出一個要求,墀扎西查巴德應該走出城堡,像屬臣那樣親自呈交貢品。

心力交瘁的墀扎西查巴德,不顧王后和王子的勸告,執意要出城拯救古格王國。

當墀扎西查巴德走出王宮後,等待他的,不僅有王弟和森格郎吉,還有數不清的拉達克軍隊。

御林軍看到墀扎西查巴德、王后及王子等被拉達克的士兵抓捕,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當受騙,立即撲向拉達克的軍隊,想要解救墀扎西查巴德和王室成員。

但在優勢的拉達克士兵面前,御林軍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他們邊打邊撤退到王宮裡,頑強抵抗了一段時間後,看看勝利無望,便撤出王宮轉移到後藏日喀則。

墀扎西查巴德已經皈依天主教的親屬,擔心遭到王弟和拉達克軍隊的迫害,也是逃往後藏日喀則,古格王國完全落入森格郎吉的手中。

王弟處心積慮,卻是爲森格郎吉做了嫁衣,失望之餘,他丟下原古格王國的僧侶,想要逃往後藏避難,結果在路途中被人暗殺!

森格郎吉委派長子英達博蒂郎吉管理原先古格王國的土地和百姓,自己押着墀扎西查巴德和他的王妃、王子等,返回國都列城,將墀扎西查巴德和王子投入監獄。

建國近八百年的古格王國,從此滅亡……

李自成看完訊息,心中不禁一動,似乎抓住了什麼東西。

大明自永樂時代,便對藏區的喇嘛們進行冊封,進而以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的形式,完成對整個藏區的統轄。

古格王國、拉達克王國,至少是大明的藩屬國,不過,究竟是藩屬國還是屬地,李自成從大明的典籍中一直沒有看清。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大明曾經在當地設立了俄立思軍民元帥府,並且任命當地人搠思公失監爲元帥,治所就在拉達克國都列城。

但古格王國和拉達克王國一直是以國家的形式出現的……

到了明末,不僅大明失去了對古格王國和拉達克王國的監管,便是烏思藏地方的藏巴汗政權、甘丹頗章政權,也沒有將古格王國和拉達克王國納入其中,否則,拉達克王國吞併了古格王國,爲何他們沒有任何反應?

李自成取出漢清部傳回的烏思藏地區地圖,地圖中果然沒有標註古格王國和拉達克王國的位置所在。

不過,李自成根據劉宗敏的描述,對古格王國和拉達克王國的地理位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象泉河”是一個很重要的地理標識。

古格王國在喜馬拉雅山東北,沒有古格王國的國土,不僅南原省不算完整,而且,拉達克人就會在喜馬拉雅山接近封閉的結構中,憑空打進一個楔子,南原省的安全,很難得到保障。

拉達克是一個小國,但誰能保證,小國就一定不會進犯大國呢?

東籲王朝不是依仗地形上的優勢,多次進犯大明嗎?如果不是華夏橫空出世,雲南省南部的“三宣六慰”,已經被東籲王朝逐步蠶食,還能吐出來不成?

而且,拉達克王國、古格王國與南原省的藏民之間,並沒有地理上的障礙,無論是語言還是宗教,都是一脈相承,如果允許拉達克王國繼續存在,承認已經發生的事實,對華夏歸化南原、青海兩省的藏民,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隱患。

一不小心,藏傳佛教就有可能死灰復燃,拉達克地區,極有可能成爲藏民心目中新的“聖地”!

藏傳佛教如果不能被連根拔起,藏人豈能安心歸順華夏?

還有一點,拉達克王國的地理位置,對華夏也是極爲重要。

喜馬拉雅山和北面的喀喇崑崙山,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高山,能穿越這兩座山脈的山口,實在寥寥無幾,但是,這兩座山脈幾乎是並行的,兩山之間的斷裂口,本身就是最重要的通道。

拉達克王國恰好位於兩山之間的斷裂口。

這個斷裂口,將來不僅是南原省與西方最重要的通道,也是華夏在西南方向的門戶。

一旦這個通道掌握在他人之手,華夏在西南方向的戰略穩定,將會仰仗他人鼻息,甚至會征戰不休,華夏也會被封堵在喜馬拉雅山以內,反之,如果華夏控制了這條戰略要道,就能掌握戰略上的主動權,退,可以閉關自保,依靠喜馬拉雅山和喀喇崑崙山,阻擋外部勢力入侵;進,可以開疆拓土,將華夏的實力擴張至喜馬拉雅山和喀喇崑崙山以西,和平年代,還可以開闢商業通道,加強華夏的邊界貿易。

李自成的目光,在拉達克王國的國土上凝視了很久,劉宗敏的這份軍報,來得太及時了,如果放棄了拉達克王國,後悔都來不及。

華夏來了,古格王國和拉達克王國的過去,已經不重要了!

華夏只需要記住一點拉達克王國西征古格王國,給了華夏出兵的藉口和機會。

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247章 沒有永久的王朝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1041章 海匪第264章 送不出去的銀子第257章 推進至卡當山第33章 盜賊起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53章 百匹戰馬第480章 爲誰擔心第982章 誰誤會了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1099章 漢蒙一家人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206章 草原坊第943章 動了南遷的念頭第580章 重新起航第688章 狼山第1041章 海匪第652章 皇權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67章 夜談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311章 東征隴右(十七)第133章 同牀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1018章 玉墜第384章 增兵第850章 失落第448章 洗禮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172章 開刀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850章 失落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1191章 郭爾羅斯人第171章 意外發現第985章 漢軍旗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125章 女學子第691章 攀枝花第262章 天主與真主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212章 體香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1095章 察漢浩特第300章 東征隴右(六)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142章 合作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1112章 談笑間第1116章 不安、不能安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82章 祈福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457章 明爭暗鬥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1039章 移民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1316章 拉郎配第1036章 寶島臺灣第1109章 滅族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20章 獵物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1243章 靖國公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286章 家人第391章 保衛大營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607章 護城河
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1247章 沒有永久的王朝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377章 打中了,打中了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1041章 海匪第264章 送不出去的銀子第257章 推進至卡當山第33章 盜賊起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53章 百匹戰馬第480章 爲誰擔心第982章 誰誤會了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1099章 漢蒙一家人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206章 草原坊第943章 動了南遷的念頭第580章 重新起航第688章 狼山第1041章 海匪第652章 皇權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67章 夜談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311章 東征隴右(十七)第133章 同牀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1018章 玉墜第384章 增兵第850章 失落第448章 洗禮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172章 開刀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850章 失落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1191章 郭爾羅斯人第171章 意外發現第985章 漢軍旗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125章 女學子第691章 攀枝花第262章 天主與真主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212章 體香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1095章 察漢浩特第300章 東征隴右(六)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142章 合作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1112章 談笑間第1116章 不安、不能安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82章 祈福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457章 明爭暗鬥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1039章 移民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1316章 拉郎配第1036章 寶島臺灣第1109章 滅族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20章 獵物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1243章 靖國公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286章 家人第391章 保衛大營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607章 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