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虜退(一)

崇禎九年八月,肖圖白在天津傳來捷報。與此同時,阿濟格大軍掘先帝墓穴,焚昌平縣的消息,也傳到了京師。

這時候,彈劾張鳳翼不作爲的奏摺,如同雪花片一般,遞上皇帝的案上。對此,張鳳翼惶惶不安,但是也無法辯解什麼。

昌平縣失守的主要責任其實是賀世壽、巢丕昌,但是這兩者一死一降,已經不能夠背黑鍋。

而監軍高起潛,至少假模假樣的在前線不斷督戰,靠着王樸的勇悍,獲得了一點戰績。

而張鳳翼呢,卻是被高起潛派人嚴加看管,什麼也做不了。於是,不作爲、坐視昌平陷落等等的黑鍋,皆是不斷扣向張鳳翼頭上。而同樣受到了大量彈劾的宣大總督樑廷棟,也陷入一片恐慌中。

“此役,韃子連續肆掠十五座州縣,先帝陵墓被掘,朝廷諸公肯定多是推諉,將責任推到咱們兩人頭上......”樑廷棟苦悶的飲酒道,“最輕的恐怕也是腰斬、砍頭、凌遲,若是朝中諸公借題發揮,恐怕是株連九族!”

張鳳翼不由悶飲一口苦酒,道:“樑兄,這兵部尚書當不得啊,專門背黑鍋的!誰做過兵部尚書,誰頭上都沾染一層黴運!更倒黴的是,被老夫居然被攀咬成袁崇煥一黨!”

明末崇禎年間的政治鬥爭,並沒有隨着東林黨獨攬朝政而停息。事實上,失去了閹黨這個靶子之後。東林黨人之間早就陷入內鬥。而隨着袁崇煥因爲一對的罪名被凌遲之後,餘波還在繼續盪漾。

朝中大臣也多了一個“袁崇煥餘黨”的手段,用以打壓異己——袁崇煥誤國、禍國殃民,而且袁崇煥以前與皇太極之間的書信往來,也被朝臣們故意讀解成袁崇煥私通滿清。所以,“袁崇煥一黨”的潛臺詞,就是通敵賣國重罪。

張鳳翼、樑廷棟兩人。此時犯下一堆錯誤,再被朝中政敵,趁機扣上“袁崇煥餘黨”罪名。那恐怕不是身死,甚至會族滅了!

“與其讓諸公借題發揮,不如咱先暴斃而亡。咱如果死了。至少能博得同情,不至於罪及家人......”張鳳翼忽然慘然說道。

“關鍵是如何死?上吊、自刎,一看便是畏罪而死!這麼死恐怕不行,太不體面了......”樑廷棟搖頭。

“那該如何死法?”張鳳翼問道。

樑廷棟面色慘白道:“祖上有秘方,飲酒服用大黃,連續十日以上,便可暴病而死。吾有意這般死法,不知張尚書可願共赴黃泉?”

張鳳翼道:“同死,同死!”

樑廷棟令家人去藥店買來大黃,與張鳳翼一道以酒泡大黃。

“乾了這杯大黃酒!”

“幹了!”

此後十餘日。張鳳翼、樑廷棟兩人共飲大黃酒,使得病情不斷加重,用不了多久,兩人先後暴斃而死。

張鳳翼和樑廷棟畏罪自殺,朝廷諸公自然是沒有再繼續逼迫。姑且算兩人是死於任上。並不在追究其族人罪責。

對於這兩名臣子的畏罪自殺,崇禎也是有點無語。歷史改變了很多,但是這兩人本性卻依然難改。

一副受迫害狂的心態,朝廷還在議論兩人的問題,還有產生定論之前,兩者便先一步自殺了。

事實上。崇禎根本無意殺兩者。不過,張鳳翼、樑廷棟的自殺,崇禎也並不惋惜。畢竟,也僅是兩名庸碌之輩,如果說優點的話,張鳳翼也許有一點有點,膽小、怕事,但是卻非常聽話,懂得奉承皇帝,是一名應聲蟲。

去年開始崇禎提出的遷都之議,張鳳翼在朝中,一直是支持的。現在,張鳳翼死了,遷都還未塵埃落定。

“廢柴!遷都之後再死不遲啊!”肖圖白藉助崇禎之口,發出自己的聲音。

崇禎嚇了一跳道:“本尊,直接操作我身體,也要提前通知一下,給我一點心理準備啊,搞的就和鬼上身一般!”

“知道了!”肖圖白回覆道。

“說好了,分身也有**的。比如,朕和愛妃做那種事情的時候,您老可別突然上身啊!”皇帝有點羞澀的說道。

肖圖白顯得有點無恥,道:“讓我考慮考慮......”

————————

京師外。

盧象升率領與祖寬、祖大樂等人率領兩萬大軍進行回援京師。這段時日,盧象升可是從南方,日夜兼程趕往京師勤王。盧象升南方五省的步兵皆是留在南方,僅僅帥2萬精銳部隊,全部騎着馬趕往京師。

到了京師附近,盧象升被安頓在城外的兵營,等候皇帝的旨意。因爲京師戒嚴,哪怕是勤王的兵馬,也不得進京。

崇禎傳了一份聖旨道:“盧象升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制勤王諸軍......不用陛見了!”

大意是讓盧象升不要浪費時間去紫禁城見皇帝,而讓他趕快整頓京師附近趕來的各地勤王兵馬,趕快將阿濟格這個瘟神給趕走。

“臣遵旨!”盧象升恭敬的從宣旨的宦官手中接過了聖旨。

領旨旨意後,盧象升作爲欽差,全國各地趕來勤王的部隊,統一聽盧象升的軍令。再加上宣府、大同、山西各地的部隊,盧象升手頭能夠調遣的兵力,將會達到20萬人之巨!

而韃子兵力,不足十萬人。再加上在大明腹地作戰,盧象升稍微斟酌,便感覺到勝券在握。

“祖寬,你對此役怎麼看?”在親兵簇擁下,盧象升問道。

祖寬咧嘴傻笑道:“大人,啊?您叫我打韃子。祖寬絕不含糊!”

盧象升搖頭,笑道:“你這黑廝,用兵打仗猛則猛矣,就不不願動頭腦。”

祖寬傻中透着精明道:“哪怕祖寬像諸葛一般多慧,朝廷還能讓寬作督撫不成?”

盧象升一愣,以文統武是朝廷的傳統。祖寬這樣的總兵官,也是做到武將的盡頭了。剩下的不外乎博得一些功勳爵位。光耀門庭而已。

“大人,屬下看,韃子會逃!”祖大樂忽的說道。

盧象升頗有同感道:“大樂爲何有此言!”

祖大樂笑道:“阿濟格率領十萬大軍看似雄壯。實則不外乎攻陷了十餘座縣城而已,比之闖賊全盛時裹挾百萬,肆掠數十州縣的聲勢。還要遜色一些。而韃子攻城易,佔領難,十萬大軍劫掠夠了,遲早要退的!”

盧象升笑道:“我也有這種預感!最好希望韃子遲一點退兵!”

衆人好奇道:“爲何?”

盧象升道:“北虜是我大明心腹之患,如外患不除我國內內憂便不會斷絕。韃子雖然精銳,但是缺點是人口偏少。戰陣遇巨大傷亡後,元氣恢復較慢。所以,我軍如能在此時,優勢兵力與韃子決戰,對於長遠戰略來說。則有大利!”

祖寬叫嚷道:“大人儘管下令,寬必殺他韃子血流成河!”

祖大樂淡淡看着這個曾經是他祖家的家奴的粗鄙之輩,眼下卻與自己平起平坐。但是,祖大樂城府頗深,並不表露自己對祖寬的蔑視。

“呵呵......”盧象升情緒頗爲輕鬆的笑了笑。

祖寬缺點很多。沒有人駕馭,甚至會和土匪一般,縱兵劫掠地方,姦淫婦女。但是,這麼一個桀驁之輩,被盧象升屢次教育之後。也基本能夠遵守軍紀。可惜,祖寬只認同盧象升,再難以被其他人所用。

———————

盧象升率天雄軍回援時,清兵的退意已經顯。

縱火焚燒昌平縣,便是其退意的最佳寫照。此時,阿濟格帥帳停住在天壽山,聚集着八萬大軍,以及劫掠的主要物資。

這些物資有17萬俘虜,大牲口二十萬頭,白銀超過百萬兩,這些僅僅是阿濟格等人彙報給皇太極的數據。

實際上,每一名參戰的韃子士兵私人腰包中私藏的財物,更是非常豐厚。韃子的那些軍官,更是人人腰纏萬兩。這些兵將們私人獲得是財物,比之上繳給皇太極的財物,要多十倍以上。

美中不足的是,正黃旗貝勒揚古利在寶坻縣大敗,損失了上萬兵馬!這一役的損失,讓滿清此次出兵的收穫,大打折扣。

“揚古利無能,喪師萬人......”揚古利羞愧的跪地道。

阿濟格扶起他,說道:“是我低估了天津的明軍力量,不該妄自派你去天津!回去後,在皇上那裡,本帥替你擔主要責任吧!”

揚古利驚喜道:“謝郡王爺!”

阿濟格道:“追究失敗,也於事無補!揚古利,你給本王細細說道,天津的那隻皇家新軍,如何擊敗你的!”

揚古利怔怔半晌,道:“皇家新軍......他們訓練有素,簡直不像是大明朝的軍隊。戚繼光兵書中所言的‘千萬人好似一人’,以前覺得不過是誇張說辭,但是皇家新軍卻做到了這一點。他們擅長用火器,裝備了大量新式鳥銃、虎蹲炮、火箭、紅衣大炮大量裝備,火器遠攻犀利非常。此外,配合以一部分長槍兵、刀盾兵,抵禦我軍近戰。”

“皇家新軍避免與我軍野戰,營地前崛壕溝、堆土牆,使得我軍不能輕易衝到其陣前近戰!不過4000兵馬,卻擁有200們虎蹲炮、10門紅衣大炮、大量的百虎齊奔箭。”

“在我軍臨敵100步,皇家新軍用虎蹲炮不斷炮轟。衝鋒途中,至少能殺我數百人。而50步以內,他們以鳥銃輪射。皇家新軍的鳥銃,與明軍其他部隊鳥銃大不相同。莫約是用十八斤精鐵所造,裝填火藥更多,威力可在50步穿雙重棉甲,甚至增加鐵片的棉甲,也不堪一擊......而他們的火銃兵排成三段,進行連綿不絕的輪射。雖然其射速不如我弓箭的,但是威力絕對比弓箭要強。與敵人對射,往往我數十箭不能射穿敵人棉甲,而敵人用火銃,中者必有傷亡!”

阿濟格非常重視道:“敵軍火銃,可有帶回樣品?”

“有!”揚古利令人取了數只崇禎八型鳥銃,“末將令人拼死奪回皇家新軍的新式鳥銃樣品......”

阿濟格令人拿出一副鑲嵌了鐵片的雙層棉甲,掛在50步外的木樁上,令善射火銃的士兵,進行射擊。

“蓬!”、“蓬!”、“蓬!”連射數彈,打中了棉甲上。

阿濟格令人將棉甲拿到自己面前,不有倒吸一口涼氣,道:“居然這般犀利,如果敵軍皆用這等利器,着實是一個勁敵!”但見到雙層棉甲,包括鑲嵌的鐵片,皆被洞穿!

揚古利點頭道:“虎蹲炮射的比弓箭遠,我軍在一百五十步左右,便分別遭遇敵軍火器的轟擊。衝鋒時,死傷慘烈,士卒紛紛膽寒,僅僅憑着近戰中殺潰敵軍,作爲支撐。而敵軍掘多道壕溝,我軍騎兵衝不過壕溝,只能安然而返。返回途中再次遭到皇家新軍火器殺傷。一來一回,短短不過一炷香時間,至少死傷千餘人!比攻一座縣城,傷亡更劇!”

“可曾抓俘虜填壕溝?”阿濟格問道。

揚古利道:“我軍曾抓俘虜填壕溝,勉強衝到敵陣。不過,敵軍的長槍兵,排成方陣,悍不畏死,只管‘向左刺’。我軍騎兵與長槍兵近戰,傷亡反倒是超過對方。”

“後來,我又設法以‘投石車’剋制對方虎蹲炮,並且砸死砸傷敵軍大量人員,還用磚石填壕溝。然而,明軍最終又用了紅衣大炮,摧毀我軍的投石車。並且......敵軍的百虎齊奔箭,射程300步,幾十具百虎齊奔箭齊發,瞬間殺傷我軍五六百人。屢次三番的損失兵力,末將最終只能全軍出動,希望以人數優勢,徹底擊潰對方,爲我大清除掉一個未來可能的大敵......”

阿濟格道:“後來呢?”

揚古利慘然道:“遠攻、近戰,皆不如人,自是慘敗了!那一戰,我軍上下皆被打殘了、打怕了。逃亡路上,若是誰在睡夢中,喊一句‘皇家新軍來了’,甚至可能駭死一名身經百戰的勇士!此戰之慘烈,是我畢生以來,首次遇到過!”

阿濟格也不僅默然,道:“揚古利振作起來!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鬥志。我父汗起兵時,也不是一帆風順。屢次經歷慘敗考驗而不氣餒,最終創下雄霸塞外的基業。此番失敗,我給你擔保責任,希望你根據此次失敗經驗,整頓出能夠剋制類似皇家新軍一般的新式明軍!”

事實上,阿濟格會又預感,將來明軍的主力,會越來越向皇家新軍的戰鬥模式靠攏。這種預感,使得阿濟格並沒有因爲揚古利的失敗而蔑視他,相反他更重視揚古利將失敗經驗......

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76章 糧商(二)第134章 佈局(一)第183章 暗流(四)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44章 虜退(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75章 糧商(一)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9章 皇家新軍第104章 總督(二)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41章 勝了(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48章 銀荒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74章 赤字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48章 銀荒第219章 整風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41章 勝了(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39章 問策(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55章 黨報(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33章 菸草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6章 拜年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65章 重農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20章 震動(四)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42章 勝了(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55章 黨報(二)第219章 整風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78章 創刊(二)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137章 探病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60章 棱堡(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
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76章 糧商(二)第134章 佈局(一)第183章 暗流(四)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44章 虜退(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75章 糧商(一)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9章 皇家新軍第104章 總督(二)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41章 勝了(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48章 銀荒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74章 赤字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48章 銀荒第219章 整風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41章 勝了(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39章 問策(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55章 黨報(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33章 菸草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6章 拜年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265章 重農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20章 震動(四)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42章 勝了(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55章 黨報(二)第219章 整風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78章 創刊(二)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137章 探病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60章 棱堡(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