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

特區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以國營經濟推動。..

目前來看,經濟發展的效率是非常高效的。但是,肖圖白知道,着國營企業規模龐大,體制也會越來越僵化,效率也會越來越低。

後世,解決國營企業體制僵化的弊端,是引進競爭制度。效率低下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被大規模淘汰,剩下的自是效率相對較高的企業了。

肖圖白並不打算,將來國營企業體制徹底僵化後,再引進競爭機制,那樣一來弊病叢生時再改革,陣痛太大。..

還不如讓國營企業一開始就與多的私營企業競爭。

特區最大型的國營企業,疑是皇家紡織公司。皇家紡織公司,從棉花采購、紡紗、織布和棉布銷售,以及各種工藝技術的改進、發明,棉紡工業的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皇家紡織公司全部參與其中。

在此時,皇家紡織公司,擁有員工4.7萬人、總資產570萬兩,自身擁有的淨資產230萬兩,銀行貸款和客戶的預付款有340多萬兩。這樣盤然大物一般的紡織業巨頭,壟斷了天津當地市場之外,佔據了ri本、朝鮮市場的三成以上份額。

在大明的北方地區,皇家紡織公司已經具備托拉斯的氣象,根本找不到匹配的競爭對手。哪怕就是江南地區,大型的作坊也不過是幾千名工人。在規模上、技術改進等等方面的實力,皇家紡織公司。已經屬於世界領先地位。..

肖圖白雖然鼓勵皇家紡織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但是並不願意天津的棉紡工業,僅是一家企業壟斷。

爲了給皇家紡織公司jing簡機構和培養一些競爭對手,肖圖白指示皇家紡織公司淘汰掉2000臺30錠以下的紡車和老式織布機。

這些老舊的機器,生產效率低。對於皇家紡織公司而言,使用這些機器進行生產,甚至不夠支付人工薪酬。因此,這些老舊的機器,僅用於培訓員工。讓員工用這些舊機器。學習生產技能。實際的工業生產過程中,已經不用這些老舊機器了。

但是,這些機器對於家庭式作坊而言,作坊主自己就是工人。需額外支付人工成本。依然可以獲得利潤。

需支付人工成本的情況下。一匹棉布的利潤空間至少的150文錢!而家庭紡織作坊,一名勞動力可以年生產50匹棉布,年利潤空間至少達到7.5兩銀子。這可比給人當佃農。一年忙到頭僅有兩三兩銀子的收入要強多了。

因此,皇家紡織公司的2000臺落後的機器,向市場上公開銷售後,頓時吸引周邊村鎮,瘋狂的搶購。賣掉這2000臺淘汰的機器,換回了12萬兩銀子的現金流。

而賣掉老舊機器後,皇家紡織公司雖然是犧牲了一點落後產能,但是企業機器普及,人均勞動效率卻是有所提升……

在肖圖白指導下,皇家紡織公司的結構,增加了企業的效率。不久,皇家紡織公司總經理李慎之風塵僕僕從江南趕到天津。李慎之長期在南方主持工作,就近在南方開設工廠,以及幫助天津採購南方的棉花原料。

此時李慎之卻是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南直隸的棉布作坊和地主們聯合起來了,棉花供應準備漲價!這個漲價,主要的針對我們天津的棉布產業。”李慎之憂心忡忡道,“江南地區的那些作坊主,至少私人擁有幾千畝、上萬畝的棉田,加上他們根基在南方。聯合起來排外,我們拿他們沒有辦法!”

肖圖白說道:“是爲了ri本棉布市場的競爭?”

李慎之點頭說道:“確實如此!原本江南地區每年向ri本等地銷售棉布超過500萬匹。但是,天津的棉布比他們價格便宜,對ri本出口的市場,被我們搶佔了大半。光是去年一年,我們至少讓南直隸的棉布作坊損失了超過百萬兩的出口利潤。”

肖圖白沉吟說道:“生意場上,如同兩兵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對ri本等地市場的競爭,我們不會讓步的!”

“如此一來,江南地區的棉花供應,便不利於我們!”李慎之嘆息,“甚至,南方地區的棉花采購渠道,將來也會失去作用!”

江南地區以松江府爲例,明初的棉田種植僅佔田地的1成,九成的田地種糧食。但是到了明末,隨着棉紡產業ri益發展,已經是五成的田地種棉花。一個松江府至少種植百萬畝的棉花,這也使得松江府成爲國內最大的棉布生產基地。

當然,松江府的作坊,技術改進的比較謹慎的,甚至絕大多數的作坊,都是農閒時候的農民,賺取一些外。等到農忙後,這些農民又紛紛返鄉務農。因此,全職的產業工人,是非常少的。

而且,江南地區的部分作坊,爲了降低成本,紛紛僱傭流民,只給提供吃喝,不發給工錢,用這種刻薄的手段,將人當做奴隸使喚。除了對於底層百姓,非常刻薄之外,這些作坊主們又和東林黨結成了利益同盟關係。有東林黨的聲援,江南地區廣爲結社,爲抗水、漏稅行爲張目。

因此,儘管江南地區的作坊林立,工商業非常的繁榮,但是底層的百姓,並沒有享受到其中的好處。

至於儒家提倡的種種仁義,那些飽讀詩書的南方富人,一般僅應用在同等的富人階層身上,而不會將仁慈用到底層的窮人身上。

天津地區的工商業,比江南地區要好一些,至少形成了全民富裕的的盛況。比如,以國營經濟爲主的皇家系公司,和地方國企,規定了最低約月薪爲1兩銀子。

天津的私營企業稍微差一點,比如天津特區戶口的百姓,必須要按照法定月薪支付工錢。那麼,私營企業主,就不僱傭天津戶口的居民,而是僱傭外地來打工的百姓,對於這些沒有取得戶口的流動人口,支付個五六百文錢的月薪,已經能夠對這些打工者形成吸引力。當然,國營企業的存在,使得這些私營業主,不敢過於壓榨,尤其是熟練工人會漲薪水。畢竟,壓榨過度,熟練工人帶着一身技能,去投奔國營企業。

肖圖白冷笑道:“天要下雨孃要嫁人,都隨他去吧!江南地區棉花漲價,我就不買它的棉花!天津、山東等地,同樣有棉花種植。ri本、朝鮮等等海外市場,也同樣可以採購到廉價的棉花!”

其實,江南的棉花價格優勢,並不太明顯。天津地區也有種植棉花,採購價格和江南地區差不多。

唯一的缺陷是,北方地區的棉花種植的林林散散,往往一個村只能收到幾千斤棉花。而不像江南地區,有着東林黨人撐腰,使得地方富戶對於朝廷法度蔑視,原本規定種糧食的田地,已經紛紛改爲種棉花。所以,松江府的一個村,便可以輕易收購幾百萬斤棉花。商人去松江府收棉花,省時省力,效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肖圖白相信,多扶持一些北方的買辦商人加大對北方棉花采購,而在北方收購棉花多了,農民便會積極種植棉花,形成了正反饋,今後採購將會容易。

其實,肖圖白也是知道,北方地區的動亂,並不是人均糧食產量不夠。而是財富分配不均衡,富戶的糧倉中擁有養活幾千人幾萬人的糧食,但是並不願意免費或者低廉的轉讓給窮人。而窮人因爲沒有錢,只能餓死或者造反。

財富分配不均衡,或者說,就業致富機會太少,令底層人沒有收入。像棉花種植,能夠讓農民變成中產階級,豐年一年的收入,能夠度過三五年的饑荒。這樣一來,農民抵禦的天災風險的能力增強了,社會也就安穩。

事實上,明朝末年,饑荒嚴重的地區,糧鋪中和地主家中,照樣糧食堆積如山。只不過,破產農民沒有錢購買糧食而已。

財富機制分配不均衡,造成底層佃農和自耕農窮死、餓死。

與其讓他們繼續種糧食,還不如鼓勵農民去種植賺錢的經濟作物。

至於採購ri本、朝鮮的棉花,主要是因爲,朝鮮、ri本市場的金銀速向大明流動,不利於貿易均衡。天津特區並不僅是追求不斷的賺取金銀貨幣,像棉花之類的生產原料,意義爲重要。

比如,採購ri本、朝鮮的棉花,將一半的棉花加工成棉布再賣給他們,便已經將原料採購成本價格賺回來了。而剩下的棉花原料,製作成產品在大明國內市場銷售,又能夠給天津停機建設添磚加瓦。

這種採購海外的原料加工,再將加工的成品傾銷向海外,是肖圖白欣賞的模式。只不過,向海外市場大規模採購原料,對於帆船海運的能力,形成了大的挑戰。

要繁榮的貿易,就需要多的帆船!天津的造船業,必須要大力的支持!。)

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135章 佈局(二)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70章 豐收(一)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142章 勝了(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91章 鎮壓第201章 香水第104章 總督(二)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42章 勝了(二)第191章 鎮壓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73章 民心沸騰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71章 豐收(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9章 皇家新軍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35章 佈局(二)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68章 傳教士(三)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56章 建黨(一)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57章 建黨(二)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01章 香水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44章 虜退(一)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37章 探病第263章 返航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3章 計劃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79章 遊街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233章 菸草第56章 建黨(一)第120章 震動(四)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
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135章 佈局(二)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70章 豐收(一)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142章 勝了(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91章 鎮壓第201章 香水第104章 總督(二)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42章 勝了(二)第191章 鎮壓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73章 民心沸騰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71章 豐收(二)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9章 皇家新軍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35章 佈局(二)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68章 傳教士(三)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56章 建黨(一)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57章 建黨(二)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01章 香水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44章 虜退(一)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37章 探病第263章 返航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3章 計劃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79章 遊街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233章 菸草第56章 建黨(一)第120章 震動(四)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