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軍火傾銷

幕府軍兩次的進剿失敗,天草軍聲威大震。北九州最繁華的港口城市長崎,也開始顯得人心惶惶。

“天草四郎要來攻打長崎了。”

“聽說,天草軍見到武士和大名就殺,僧人也殺!有錢人都會被搶劫!”

“慘啊!有馬村的幾百名尼姑,被天草軍凌辱了……”

因爲天草軍大多數都是窮人,並且信仰天主教,因此天草軍既擁有農民起義的特徵,又擁有宗教軍隊的特徵。

從島原之亂爆發後,天草軍就此處搶劫富戶,焚燒佛堂。

長崎集中了北九州一半以上的富商、武士、大名,更擁有許多廟宇、佛堂。這些人,或是因爲階級利益而懼怕天草軍,或是因爲宗教信仰的因素仇視。當然,更多的百姓的人心浮動,有些人甚至已乘小艇、木筏,逃出了長崎。

板倉重昌只能一再向長崎發告示,自稱勢力雄厚,亂賊不可能攻陷長崎。

長崎擁有50多門火炮,更有7000多名精銳部隊。加上明人、荷蘭人的外**隊,其實在武力上,並不遜色天草軍。

當然,板倉重昌看來,信仰基督教的荷蘭人並不可靠。

相對而言,明人是可以信任的!

本質而言,日本文化的源頭來自於中國,沒有中國文化輸入,日本沒有文字、沒有統一的民族、沒有各種金屬冶煉和先進的農耕技術。隋唐時期,日本人派遣使者到中國。用一船船的金銀做學費,換來了大量的知識、文字和政治制度、生產技術。

隋唐時期。中國的官方更的豪爽的派出儒生、工匠、僧人去日本傳播文化。日本的天皇制度,也是中國的儒生、僧人們幫其建立的。日本人在隋唐時期學到的制度,是科舉和門閥之間過渡時期,靠着學習這種門閥制,日本從各自爲政的部落城邦,開始形成了統一的民族。簡單說,日本的哪些部落酋長們,開始變成了大名、領主。並且選了一個酋長家族作成爲天皇。

由於,天皇一開始僅是日本的這些酋長們模仿中國的皇權制度,扶持出來的。所以,天皇得國不正,也很難真正的統治日本。而部落酋長們,轉型爲領主,本質上軍權、政權一把抓。和過去沒什麼兩樣。

甚至,日本戰國時期,各路強人都將天皇當做傀儡。甚至,鬧出許多強藩,一人立一個天皇的笑話。還有,有時候沒有大名願意養天皇的時期。天皇窮的揭不開鍋,沿街乞討,都有過的。

簡單說,日本就是一批部落酋長們,覺得部落不威風。要組成一個國家,所以強行拼湊出來的。由於這些酋長們。一直擁有軍權、政權,也不願意放權,所以,此時的日本是“原始部落制殘餘”沒有清除,還未真正進入封建時代。

中國將門閥制度傳入了日本後,自身卻是逐漸以科舉制爲主,讓人才選拔不再以血統,而是以科舉考試的方式選拔,讓底層人擁有了成爲統治階層的希望。而中國科舉制普及後,日本雖然知道,但是門閥制逐漸根深蒂固,大名們爲了自身利益,並不願意推廣這種可能會威脅他們世襲統治的制度。

在面對天主教思想的泛濫,在面臨天草軍的兵鋒下,長崎的效忠幕府的官員們,紛紛想到了——從中國老師身上尋求幫助!

這一次戰爭失敗,板倉重昌組建的火槍部隊全軍覆沒。爲了對抗越來越強盛的天草軍,幕府派遣的剿匪總指揮板倉重昌,不得不更依賴大明瞭!

板倉重昌顯得有點狼狽的拜訪鄭芝豹,有點急促表示:“鄭先生,您還有大明的火器嗎?”

鄭芝豹做出愕然道:“先前不是賣給貴軍1000只了?”

1000只火銃在這個年代是很龐大的數字,按照傳統的鐵匠工藝,一名技藝精湛的鐵匠,一個月只能生產一隻火銃。而整個日本,能製造火銃的工匠,僅有300多人。也就是說,幕府全力生產火銃,年產生至多也不過是3000只。

西方的一些強國,一年能生產幾萬只,甚至十萬只火銃。因爲,火銃的批量製造工藝,還未全面的突破。因此,這個年代的火器部隊,還未完全取代冷兵器部隊。

不過,天津的在槍管制造工藝的改進,在這個年代是革命性的。按照此時天津的生產力,工匠製造槍管的時間,已經縮短到了三天以內。也就是說,其他國家的工匠製造一根槍管時,天津特區的工匠能夠製造十根槍管。

技術的改進,已經解決了天津的批量化生產火器的問題,也使得火槍的生產逐漸變得廉價起來。

這年代的歐洲人,生產同樣的火槍,成本價是5兩銀子。天津的軍工廠,其實可以壓縮到兩三兩銀子以內。甚至,等到鐵料的價格降低後,火槍的成本可以變得更低……

板倉重昌顯得有點尷尬,面子問題使得他不願意承認剛剛組建的火器部隊,基本已經全軍覆沒了,僅說道:“因爲亂賊可能獲得了西方人支持,擁有大量的火銃。爲了儘早鎮壓亂賊,我需要更多的火器!您如果能幫到我大忙,金錢上不是問題。”

鄭芝豹哈哈大笑到:“我是商人,有錢就可以賣給你一切。我甚至可以賣給你3000只火槍!並且,派遣一些教官,幫助你們指揮戰鬥。畢竟,我們大明擁有十萬火器部隊,對於火器部隊的指揮、訓練,總結了更多的經驗!”

“對對!鄭大人如果派人指導我們,就更好了!哪些該死的亂賊,用的戰法,完全和西方人一樣!”板倉重昌咬牙切齒,將自己鎮壓失敗,全部推卸給了西方人幫助天草軍這一個方面了。

事實上,天草軍確實和西方人有一些聯繫,在起義不久,西班牙人走私了一批火槍給天草四郎。但是,也僅有1000多隻,並不能夠對戰爭起到主導作用。

幕府軍的失敗,並不在於所謂的西方人支持天草軍,而是——藩主們的軍隊,實在太無能了!

“我認爲,火器固然重要。犀利的刀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一批尖銳非常的神兵利器,原本準備賣到歐洲戰場。現在你們日本發生了亂子,如果板倉君需要,我可以賣給你!”鄭芝豹笑道。

“神兵利器?什麼?”板倉重昌顯然非常感興趣。

鄭芝豹將天津批量製造的鋼刀、鋼劍、鋼盾、鋼矛拿了出來。並讓板倉重昌取出幕府的制式武器。

哐當!

天津的高碳鋼刀,將一把日本名匠製造的低碳鋼武士刀給斬斷。

一張紙!

天津的高碳鋼劍橫放,一張紙在劍鋒上一蹭!那紙張已經一分爲二!

鋼盾!

30米遠有八成概率擋住火銃、弓箭的射擊!

鋼矛!

刺穿日本的竹甲、鐵匠,不費吹灰之力!

“天啊,神兵!真是神兵!”板倉重昌已經癲瘋了。

到底是天朝上國啊,拿出來的武器,可不是日本可以比擬的。以前,日本出口數千把鋼製武器,一些刀匠吹噓什麼大明的鋼製武器不如日本。

眼下看來,那些刀匠簡直是井底之蛙!

天朝上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怎麼可能有不如日本的地方?以前,進口日本刀劍的,恐怕應該是大明境內的一些地方勢力和亂賊吧。上國有這麼厲害的神兵利器,怎麼可能稀罕日本的哪些垃圾武士刀?

很快,板倉重昌又發愁了!

上國的武器如此先進,該要多少錢才能買到?要知道,之前他取出的名刀,可是花費了50兩銀子。但是,在上國的武器面前,卻是不堪一擊!

“如果是賣給西方人,我可以賣的很貴!但是,日本和我大明一衣帶水,德川家更與我鄭家一向友好。而且,你們還是未了鎮壓那些西方人支持的逆賊,因此可以賣給你們很便宜。各類鋼製武器,一把20兩銀子!一共有5000吧。火銃一把25兩銀子,賣給你們4000把!”鄭芝豹笑道,“這是壓箱底的貨色!我原是準備去南洋,賣給西方的一位軍火商的!”

好人啊!

上國的鄭大人真的好人!

這麼優秀的武器,才20兩銀子一把,如果轉手甩賣賣到市場,至少能賣出5倍的差價!

這一次的武器採購,一共是20萬兩銀子,皆是支付現款。板倉重昌自家領地一年的稅收和田產經營所得而已,爲了自己的前途,他一擲千金,豪爽的將這批武器兜下,準備重整旗鼓!

對於日本人的戰爭,天津採取偏向於幕府,因此幕府政權,暫時是日本地區的政府軍。

這種策略很明確——不支持反賊,只會該國政府軍交往。

當然,該國政府軍失敗,反賊成爲了政府軍後。那麼,天津也會最快速度承認,並且積極建立外交關係。

天津的外交政策,規則簡單透明。只要一再重申自己“只和政府軍交往”的外交規則,在道義上即可立於不敗之地的!

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41章 勝了(一)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74章 赤字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65章 重農第175章 買辦(一)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63章 返航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54章 黨報(一)第241章 問策(三)第142章 勝了(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04章 總督(二)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91章 鎮壓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43章 新軍醫院第48章 銀荒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8章 欲練兵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40章 問策(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36章 送別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46章 聖旨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48章 銀荒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
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41章 勝了(一)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74章 赤字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65章 重農第175章 買辦(一)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63章 返航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54章 黨報(一)第241章 問策(三)第142章 勝了(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04章 總督(二)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91章 鎮壓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43章 新軍醫院第48章 銀荒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8章 欲練兵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40章 問策(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36章 送別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84章 獨石口(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46章 聖旨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48章 銀荒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