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

大明崇禎九年,僞清崇德元年十二月『推薦:寶兒txt下載』。僞清都城,盛京。皇太極剛剛發佈征討朝鮮的旨意,對於滿清而言的壞消息接踵而至。

“馬福塔一行人,在漢陽城行蹤暴露,被朝鮮人當衆斬首了!”

“知道了!”

“尚可喜報損失戰艦25艘,各類小船損毀276艘。旅順水師元氣大傷,已無力海作戰”

“告訴尚可喜,守住旅順,不容有失!待朕掃平朝鮮,自會補足他的損失。”

一連串的小挫折,在皇太極眼裡,皆不值一提。只要征服朝鮮,損失十倍也能夠獲得彌補。

“朝鮮又多了一個罪證,斬我大清官員馬福塔!”皇太極向着滿漢蒙諸將士說道,“朕此役出征,爲教訓朝鮮,併爲馬福塔等將士復仇!我師出有名,非無故伐之,故我應抱有必勝之念!”

“必勝!必勝!”滿漢蒙各位將士怒吼。

事實上,正義與否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虛無縹緲的,出兵後打勝仗,通過縱兵搶劫,獲得大量的戰爭紅利纔是滿清維持士氣的根本。最新小說百度搜索“網”

而後來滿清軍事集團,統治中原後迅速的失去了戰鬥力。原因很簡單統治中原億萬人口,供養幾十萬旗人。旗人不用搶劫,過着旱澇保收鐵桿莊稼生活,自然是墮落成不能打仗的紈絝八旗。

皇太極點頭,對於八旗兵的士氣,頗爲滿意。

“出征!”隨着皇太極一聲令下。八旗大軍拔寨而起。

此役,八旗大軍將星雲集,光是牛錄額真就達到百餘人,顯然這是典型的“滅國之戰”。亞洲戰場上,由於棱堡之類的軍事要塞未獲得普及。戰鬥的強勢一方與小國的戰鬥,往往報着滅國之戰的心態。

而在歐洲,棱堡的普及後。滅國之戰逐漸成爲了歷史。因爲,攻陷一座棱堡,就已經非常費時費力。更何況滅一國家。

歐洲大陸上的小國也能擁有數百座棱堡,大國擁有數千計的棱堡。曠日持久的棱堡攻防戰鬥,讓歐洲的戰爭進化成比拼國力爲主的消耗戰。消耗戰的出現。使得經濟、工業基礎,成爲戰爭勝負的關鍵。因此,歐洲的工業強國、經濟強國,也會是軍事上的大國強國。

亞洲地區,由於棱堡式防禦未得到普及,短時間內滅一國家的戰爭,依然比較盛行。

儘管有着諸多的不利因素清軍的旅順水軍失去了渤海灣的制海權,並且皇太極派往朝鮮漢陽城的馬福塔等人被斬首示衆。

但是,滿清伐朝鮮的,依然按照原計劃進行。爲了防備明軍。清廷派濟爾哈朗守瀋陽,阿濟格、阿巴泰守遼河入海口以遏明軍。

而皇太極親自統領12萬大軍出征,多爾袞、豪格、多鐸、嶽託、代善等等八旗旗主統帥各軍分路進攻,安平貝勒杜度、恭順王孔有德等護輜重。

清軍d調集全國大多數可用的船隻,大軍千帆齊駛。度過鴨綠江,向着朝鮮發動連綿攻勢。數日之內,克定山城、郭山城,殲滅朝鮮軍隊萬餘。並且,皇太極再次令人傳書,令朝鮮君臣投降。

仁祖令人回覆道:“我朝鮮國雖小、兵雖弱。但豈能侍奉蠻夷爲君?”

皇太極大怒,本意還準備以仁祖爲傀儡,但是眼下他決定,滅朝鮮李朝宗室,徹底將朝鮮八旗化。

而此時的朝鮮,經過皇家新軍的軍事顧問的幫助下。大約7萬朝鮮主力軍集中在漢陽城中固守待防。於此同時,朝鮮八道十萬地方軍隊,也各自固守在堅固的城池中,未像歷史上那樣盲目援救漢陽城,半路上被滿清在野戰中逐一殲滅。…,

朝鮮完全以烏龜一般的防禦態勢,堅決避免與滿清打野戰。這也使得滿清短期內滅國之戰,成爲泡影。

除了通過調動朝鮮軍隊的打防禦戰之外,大明的軍隊,也積極的通過軍事行動策應朝鮮。天津水師和東江鎮水師聯手不斷沿着鴨綠江襲擾滿清舟師,陸續擊沉滿清運輸船隻百多艘,淹死清軍千餘人。

與此同時,遼東的關寧軍也奉旨調動,祖大壽、祖大樂等人率領6萬關寧軍在遼西與阿濟格、阿巴泰展開激戰。

整個北方地區,烽煙連綿。但是,滿清先滅朝鮮,再調用朝鮮的人力、物力,用以攻伐大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朝鮮戰爭,不但是朝鮮的戰爭,更是天下格局之戰。圍棋中有術語“金角銀邊草肚皮”,佔據邊角之地所費的棋子是比較少,但是佔據空間資源的效率卻是比較大。

滿清的遼西、蒙古等地本身就是“銀邊”,而朝鮮之地更是“金角”。佔據朝鮮所耗費的軍力成本是很低的,但是能夠產生的效益卻不下於吞併大明北方的一個省份,因此滿清纔會如此蓄勢吞併朝鮮之地。

而作爲棋局的另外一個棋手,大明如果想要盤活整盤棋局,自然是不能任由滿清稱心如意的吞下朝鮮。調動軍事力量,干涉朝鮮大局,是大明必須做出的戰略抉擇。

肖圖白盤算了戰略格局,很快意識到朝鮮不得不救!

不但是因爲道義,更重要的是明清戰爭的整體戰略利益!歷史上,皇太極先後擄掠朝鮮人口達到百萬之巨,光是這一次征服朝鮮的戰役,除了屠殺朝鮮的尊明反清義士數十萬之外,更直接擄走朝鮮50萬人口,作爲戰爭賠款之一。而滿清從朝鮮擄走的大量人口,也加速了滿蒙地區工農業的發展,也爲後來滅明之戰,奠定了經濟基礎。

考慮清楚後,肖圖白開始不惜成本的進行軍事動員,爲加大援朝戰爭做準備。

首先,肖圖白以高於市場價3倍的天價,從天津港徵集了35艘商船、以及800多艘漁船,並且僱傭了這些船長、水手,向朝鮮戰場輸送1500名皇家新軍士兵,以及1萬民兵士兵。

徵集民船的費用達到40萬兩,而出兵的各類軍費預算,則達到300萬兩。之所以軍費如此之高,是因爲皇家新軍不但自身準備了充分的補給,而且還帶着能夠武裝三十萬朝鮮人的冷兵器。充分武裝朝鮮人,讓朝鮮對滿清發揮出更大的牽制作用,這才更符合大明的國家安全戰略。

戰役代號“抗清援朝,保家衛國”。

戰爭動員中,肖圖白明確的講:“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要從大明的利益大局出發,朝鮮能抗清,就是我大明的朋友。對於朋友,我們要援助,不能讓其吃虧。而如果朝鮮被征服,變成了我們的敵人,不但讓滿清減少了東邊邊境線的壓力,更能夠調集朝鮮的人口資源、增加其軍事潛力,對我大明發動更大規模的侵略活動。因此,抗清援朝戰役,本質上也是保家衛國戰爭。爲了避免我大明更多子民,免於受戰亂、奴役,我軍必然跨國出擊,援助朝鮮君臣的抗清戰爭!我軍的宗旨是‘抗清援朝,保家衛國’!蒼天庇佑,正義必勝!”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蒼天庇佑,正義必勝!”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蒼天庇佑,正義必勝!”…,

將士們明白了此役作戰目標後,士氣不由的高漲。

這次遠征軍的總指揮是肖白浪。皇家新軍諸位將領中,逐漸顯露大將之風的,並且對於韃子研究的很透徹的將領,只有肖白浪。

肖圖白與士兵們明面上上說正義,但是暗地裡和肖白浪交代道:“此役遠征朝鮮,要悠着點。如果,朝鮮局勢不可爲,那麼想辦法救出仁祖和其子女、王妃,之後,與朝鮮簽署協議,佔據耽羅島,在島上建立長久的軍事基地。”

肖白浪點頭道:“末將遵令!”

這支援軍派遣到朝鮮前線,最低目標是實質控制耽羅島,建立軍事基地,以此作爲中轉基地,鞏固皇家新軍對於渤海、黃海,甚至是日本海的控制。

耽羅島總面積有1825平方公里,元庭曾經在耽羅島設立牧馬府。元滅後,牧馬府獨立了幾十年後,才向朝鮮李氏王朝投降。而耽羅島歸附朝鮮後,朝鮮繼續將之作爲養馬場,以及犯人的流放地之一。

事實上,耽羅島不但適合養馬、捕魚,而且整個島嶼上還有90萬畝土地,適合耕耘。單是以耽羅島的土地屯田、捕魚,便足以養活三十萬軍民。

而且,耽羅島位於朝鮮半島的最南面,遠離滿清的軍事打擊,哪怕朝鮮全境淪喪,耽羅島也穩如泰山。

與此同時,由於耽羅島的特殊地理位置,控制得當能夠成爲大明海軍控制東北亞海權的橋頭堡。

而掌握了東北亞海洋的主導權,不但能夠掌控巨大的航海貿易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確立大明逐步走向海權時代,結束中國封建王朝,歷朝皆只重陸權,而不重海權的侷限。

試想,光是鄭芝龍2萬餘人的海盜武裝全盛時期,在亞洲海上收取保護費,一年就能獲得千萬兩的利益。要是大明擁有一支規模龐大的海軍,更認真的清剿海盜、打擊走私,收取的關稅恐怕比之鄭芝龍收取的保護費要龐大數倍!(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79章 虜變(一)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83章 獨石口(一)第98章 情報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71章 豐收(二)第98章 情報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80章 虜變(二)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57章 建黨(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56章 建黨(一)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77章 創刊(一)第8章 欲練兵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48章 銀荒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26章 拜年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79章 虜變(一)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81章 虜變(三)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42章 勝了(二)第136章 送別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74章 赤字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33章 菸草第78章 創刊(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42章 勝了(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78章 創刊(二)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79章 遊街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19章 整風
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79章 虜變(一)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83章 獨石口(一)第98章 情報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71章 豐收(二)第98章 情報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80章 虜變(二)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57章 建黨(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56章 建黨(一)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77章 創刊(一)第8章 欲練兵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48章 銀荒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26章 拜年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79章 虜變(一)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81章 虜變(三)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85章 獨石口(三)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42章 勝了(二)第136章 送別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74章 赤字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33章 菸草第78章 創刊(二)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42章 勝了(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78章 創刊(二)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79章 遊街第73章 民心沸騰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19章 整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