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獨石口(四)

bookmark

“殺啊!”

韃子從白天猛攻至晚上,獨石口內外,火把紛紛燃起,將整個城內外,照的燈火通明,有如白晝一般。

鼓聲、吶喊聲、兵器碰撞聲連綿不絕。

城樓上下,屍橫遍野。

尤其是傷兵哀嚎之聲,令人觸景傷情。

經過韃子不計傷亡的猛攻,獨石口內的傷亡可想而知。幾乎每個時辰,都有數百條人命喪生。到了晚上,獨石口內僅僅剩下千多明軍,幾乎人人都掛彩帶傷。

唯一沒有受傷的,可能就是巡關御史王肇坤,作爲文臣,他只需統領兵馬即可,需要文臣上陣衝殺,那多半是敗亡在即了!

不過,眼下王肇坤也是換上了一身十多斤重量的棉甲,手持一柄鋼刀,顯然做好了上陣廝殺的準備。

相比別的文臣,王肇坤身體健壯,身高達178米,與吃肉喝牛奶的韃子相比,體魄也不遜色分毫。不過,眼下的局勢,哪怕是楚霸王項羽一般的猛將,也照樣不能靠着勇武,挽回局面。

熊彪滿面浴血道:“王大人,城內能站着的兄弟,不滿千人。韃子四面八方的攻擊,獨石口已經快守不住。乘着韃子還未入城,您還是從城後逃了吧”

王肇坤冷然道:“熊遊擊要逃,儘管自己去逃,本官就當做沒看見。”

熊彪哽咽道:“大人既是不走,下官也奉陪到底。只是可憐了不少兄弟們,哪怕爲國捐軀,史書上也不能記載他們的名字!”

王肇坤慨然揮手道:“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衆將士爲國捐軀,哪怕死後,也亦是鬼神不敢侵犯的英靈,何須在意史上留名?”

一天破城的時間逐漸臨近。爲了攻破獨石口,阿巴泰豁出去了,甚至身先士卒,從雲梯登上城牆,砍出一片血路。

“城破了!”

“城破了!”

越來越多韃子,登上了城牆,大肆的砍殺。不久後,甚至連城門也被打開,韃子開始打規模的進入了獨石口城內

巡關御史王肇坤在城樓上,被亂箭射死。獨石口遊擊將軍熊彪,躲在府中,自盡身亡。隨着明軍獨石口內的兩位指揮官紛紛死去。

失去了領導的明軍逐漸如同無頭蒼蠅一般潰敗亂奔

“終於破城了!”阿巴泰心中鬆了一口氣。

www ●ttκǎ n ●¢o

不過,統計出來的傷亡,卻令阿巴泰非常憤怒。強攻獨石口,滿清大軍一共付出4000多陣亡的代價。

蒙古炮灰佔據了3500多,不過阿巴泰的核心人馬也陣亡了600人,幾乎損失了兩個牛錄的兵力,而阿巴泰的嫡系,一共纔有6個牛錄!

阿巴泰咬牙切齒道:“殺,屠掉城內所有活着的生物,雞犬不留!”

傳令兵恭敬道:“是!”

“阿巴泰貝勒令屠城,雞犬不留!”

“屠城,雞犬不留!”

“屠城!”

攻入了城內的三萬韃子,獲得了指令後,瘋狂的發出獸性的吼叫。在獨石口中,四處的殺戮、破壞。

潰散在城內的明軍,在如潮一般涌進城的韃子們圍攻下,很快紛紛的被殺戮。而獨石口中五百多名軍人的家屬,也遭到韃子凌辱、屠戮。

雖然,獨石口還是難免避免被攻破的結束。不過,比歷史上稍微好一點。

шωш ★ttKan ★¢ Ο

在歷史上,韃子突襲獨石口入關,不過損失了數百兵力。而如今,獨石口一座關隘,消滅了4000多名韃子,其中包括600多真正的滿洲八旗兵

在皇太極時代,滿洲八旗大約有300個牛錄。這些核心的滿洲八旗中,只有一半能征慣戰。也就意味着滿洲八旗兵,是以5萬精銳、5萬普通士兵,控制着20多萬人的蒙古、漢軍的炮灰士兵。

損失600名滿八旗精銳,實際上等同於降低了滿清3000人的戰爭潛力。

皇太極派阿濟格、阿巴泰、揚古利三人入關,便的囑託三人兵分三路。其中,阿濟格領六萬主力兵馬,而阿巴泰、揚古利各自統軍兩萬。

其中,揚古利獨當一面佯攻喜峰口,迷惑明軍,給獨石口的主力打掩護。

而阿濟格、阿巴泰部八萬人攻獨石口入關!獨石口陷落,大明北直隸大量的州縣,開始暴露在滿清兵馬攻擊範圍之下。

在清兵攻破了獨石口後,高起潛直接帥着兩萬京營部隊,撤出了昌平縣,躲到了內三關之後。

所謂的內三關,就是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這三大關口。這要守住內三關,敵軍便不能兵臨北京城下。

而昌平縣與居庸關之間形成了掎角之勢。

要攻居庸關,必要先攻昌平。

而高起潛從昌平後撤,自是帶走了大量的兵馬,削弱了昌平的防禦力量。

“高監軍,韃子破了獨石口,很快就會打到昌平。咱們撤到了居庸關後面,昌平縣這麼辦?”張鳳翼有點擔憂問道。

高起潛悠然道:“難道你願意去昌平督戰?”

張鳳翼頓時閉嘴,生怕高起潛將之派往昌平縣督戰。因爲,昌平縣屬於韃子必攻之地,如守衛昌平縣,則是凶多吉少。

而高起潛自己逃,順便將張鳳翼、樑廷棟也妥善保護好,帶到後方安全地區,這也是高起潛聰明之處——未算勝,先算敗!

失敗的後果,自是有人要做替罪羊,而且替罪羊必須要身份地位不低才行。兵部尚書張鳳翼和宣大總督樑廷棟,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張鳳翼是兵書尚書,屬於朝廷名義上的軍事最高長官,並且被派到前線督戰,督戰不利兵部尚書自是要負責的。

而那宣大總督樑廷棟,那也是了不得的封疆大吏那宣大總督是“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總管宣府巡撫、大同巡撫、山西巡撫的軍民政務。而此番韃子肆掠的地方,正是樑廷棟的轄區。

高起潛看着兩人,露出了和藹的笑意。

張鳳翼、樑廷棟被高起潛如此的和藹的對待,並沒有感覺到驚喜,而是感覺到心中直發毛,彷彿老鼠被貓盯着一般不自在。

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83章 暗流(四)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41章 問策(三)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46章 長崎(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46章 長崎(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219章 整風第201章 香水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35章 佈局(二)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72章 豐收(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45章 長崎(一)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49章 皇家布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章 欲練兵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74章 赤字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59章 棱堡(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98章 情報第182章 暗流(三)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74章 赤字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81章 暗流(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79章 虜變(一)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75章 糧商(一)第161章 自由民第142章 勝了(二)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55章 黨報(二)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136章 送別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75章 糧商(一)第54章 黨報(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56章 建黨(一)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
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83章 暗流(四)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41章 問策(三)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46章 長崎(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46章 長崎(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219章 整風第201章 香水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35章 佈局(二)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72章 豐收(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45章 長崎(一)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49章 皇家布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章 欲練兵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174章 赤字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59章 棱堡(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98章 情報第182章 暗流(三)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74章 赤字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81章 暗流(二)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79章 虜變(一)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75章 糧商(一)第161章 自由民第142章 勝了(二)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55章 黨報(二)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136章 送別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239章 問策(一)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75章 糧商(一)第54章 黨報(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44章 虜退(一)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56章 建黨(一)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