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

衝壓鑄幣機的研發,並不是很困難,肖圖白提出了設想,宋應星將設想實現。工匠們jinháng具體的製造。

也僅用了一天shijiān,便完成了衝壓機的樣品。

難點是在鑄造銀幣的模子,這個模子必須要精緻,讓手工打造的成本非常昂貴,才nénggou起到防僞的效果。軍械局有的是能工巧匠,肖圖白將ziji設想的圖案提出,畫師將之繪製出來,工匠按照圖案設置金屬模具 ”“小說章節更新最快 。

正反兩面的金屬模具,人工將鑄幣機的數百斤重的重錘拉起。之後重錘下墜後,龐大的重力將模型裡面的銀金屬,高效率的壓成了銀元。

原始版的衝壓機,一次可以鑄造6枚銀幣。雖然是手工操作,但是一個時辰,至少能加工100枚銀幣。由於機器操作是重體力活,需要兩名工人合力操作。並且,最多工作1個時辰,就需要換班。一臺機器每天工作5個時辰來計算,需要10名鑄幣工人輪番操作。每天可以鑄幣500枚。

比起後世的鑄幣機而言,這個人工衝壓鑄幣機,效率簡直太低了。但是,相對於普通的鐵匠,以鐵錘加工而言,yijing是效率高的不可思議了。

現在是以人工動力,由於工人的體力限制,一臺機器每天鑄幣500枚。而實際上,將動力換成水力,則可以將生產效率提升三五倍以上。而且,水力是不知疲倦的,也是力大無窮的。不像普通的工人。哪怕有滑輪組省力,也最多也只能重體力工作1個時辰。

肖圖白撿起一塊銀元,放在嘴邊吹了一口氣。頓時,銀元發出了嗡嗡作響的聲音,久久不絕。

工匠們頓時驚訝道:“國師爺吹了一口仙氣嗎?”

肖圖白愕然,道:“méiyou,銀元成色足,工藝較爲精美,都可以吹的響!”

衆多工匠們紛紛拿起銀元,有的吹響了。有的méiyou吹響。

肖圖白看着衆人戀戀不捨。準備將銀元放回去,笑道:“大家辛苦了一場,才做出了機器,銀元大家都均分了吧!”

“謝國師爺賞賜!”現場中。工匠們每人分得了兩三塊錢。各個顯得喜滋滋的。

宋應星也拿着一塊銀元做了紀念。沉思道:“這銀元看起來,卻是比銀子更爲方便。不過,一整塊銀元。還是一筆較爲昂貴的,購買大件物品較爲合適的,但是平時在菜市場買菜,或者買一些零碎的東西,總不會讓用銀剪子將銀元剪開吧?”

肖圖白沉思道:“若是銀元遭到嚴重損毀,便只能按照銀子本身價值來計算。平時的小額消費,鼓勵多用銅錢,而不要隨便損毀銀元!”

鑄幣機試製出來後,暫時也作爲保密機器。肖

肖圖白專門成立了“鑄幣局”,而鑄幣局隸屬津發展銀行管轄。但是,實際生產地,卻是在天津軍械廠與世隔絕的軍火生產基地中。

這樣天津發展銀行定期將銀行的現銀存款,送入鑄幣局,生產出成品銀元,則是送回銀行的倉庫中。當然,天津軍械廠,可以獲得一些廠房租借的房租,以及鑄幣機生產,皆是由軍械廠負責。這樣一來,軍械廠也nénggou充分的分享到鑄幣的利潤。而津發展銀行而言,將鑄幣工作放在軍工廠內,在安全性和保密性上,能獲得保證。

bijing,鑄幣還是有利可圖,將銀子鑄成銀元,每鑄一塊,至少能賺10%的利潤。這種鑄幣工藝,若是被別人破解了,跟風模仿之風,肯定會盛行。

而這個年代,大明全國白銀的總存量有10億兩以上。每年莫約還有300萬兩海外白銀的淨流入。這種淨流入的白銀,絕大多數都是銀錠。銀錠是按兩來體現價值的,鑄造成精美的銀元,則是額外賺取了鑄幣費。

其實,ruguo將大明全境的白銀,都鑄成銀元,這一guog,至少能賺取1億枚銀元的鑄幣利潤。ruguo這一個guog分爲30年完成,平均每年也能額外賺取300萬兩的鑄幣利潤。當然,這僅是一個美好的設想,因爲中國的存銀,絕大多數都被地主老財們封存在地窖中發黴,ruguo不到迫不得已的關頭,絕大多數的銀子,是不kěnéng流向市場中的。

說到銀元,很多人誤以爲1888年清政府鑄造的“光緒元寶”是中國首個採用西方技術鑄造的銀元。在此之前,中國流通的銀元,都是西方商人輸入的外來銀元。外來銀元的危害是,不足一兩重的銀元,但是由於製造精美,所以在中國市場上等同於一兩銀子使用。某種意義上講

,在19世紀時,西方人靠着銀元套利的方式,獲得了鉅額的利益。清政府對外割地賠款,對內壓制起義,財政出現了巨大的問題,纔想到了鑄造銀元,利用鑄幣權去賺取額外的利益。

而實際上,中國歷史上首次用機器鑄造銀元的行爲,最早並不是發生在清末,而是在明末。

歷史上,公元1659年至168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所製造的“漳州軍餉”銀元,纔是中國首塊銀元。“漳州軍餉”銀元兩面皆漢字、無圖,直徑3.9釐米,重7錢4分、即26克,實際不及此數。背面上端鐫“足紋”,下端鐫“通行”;正面橫書“漳州軍餉”、下方草書籤押“朱成功”三字。因爲銀元上用草書寫着“朱成功”的名號,所以這種銀元,在南方被稱爲“國姓大木”銀元。

在南明時期,一枚“漳州軍餉”銀元重量不足一兩,卻可以當一兩銀子使用。鄭成功鼓勵軍人,向百姓購買軍需物資時,皆要給用這種漳州軍餉給錢。除了讓士兵們養成買東西付錢的習慣,用來爭取民心。而且,漳州軍餉銀元流通民間,也可以宣揚軍威,鼓舞民間反清復明的信心。

而此時天津鑄造銀元,比之歷史上的鄭成功銀元,發行的更早,而且銀元也更加精美、複雜。

肖圖白鑄造的銀元,正面以帆船圖案、反面以槍炮圖案。與此同時,上書“天津發展銀行”的字樣和“滅虜平寇,中興大明”、“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等等各種宣傳口號。

除了正反兩面的字樣、圖案之外,還有銀元側面的有着防僞鋸齒。多重的防僞措施下,讓銀元的技術含量非常高,難以被模仿。

考慮再三,肖圖白決定先發行銀元。

銅圓、金元可以暫緩。

原因是,銅圓與銅錢性質差不多,作爲交易時用以找零的輔幣。用銅錢和銅圓,差別上不大。最關鍵的是,在明朝初年,中國大量的銅錢,被周邊的國家爭相搶購,所以銅錢的幣值堅挺,一般比銅金屬的價值貴幾倍。鑄造銅錢,有着巨大的利益可圖。但是,明朝末年,周邊的許多國家,包括最熱衷進口中國銅錢的日本,都yijing自主造銅錢,而不像以往那般的不斷進口中國銅錢。

此時是,海外的銅金屬不斷流入大明,私人進口海外的銅金屬製造銅錢,反而加速了銅錢的貶值。

事實上,明朝初年的銅錢外流,對於中國的經濟是有利的。因爲,當時一面是高價的銅錢被輸出海外,另一方面國內進口大量海外的廉價銅錠。這一進一出,賺了不菲的加工費用。

而明末,海外列國紛紛不再進口大明的銅錢,使得大明的銅錢顯得錢多爲患,反而嚴重的貶值。

銅錢貶值,於是官方和民間,鑄造銅錢都偷工減料了,希望tongguo這種作弊行爲。繼續熔鑄銅錢盈利。但是,這樣不斷的摻假行爲,令崇禎年間的銅錢,成爲大明有史以來,鑄造的最差的銅錢。境內的銅錢,貶值的一塌糊塗,甚至有的銅錢,成色太差,貶的比銅還要低!考慮到鑄銅圓,kěnéng會有得不償失,甚至是鑄幣虧損的kěnéng。

再加上,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軍用物資。比如,這個年代鑄造大炮,一般都的銅炮,或者是用銅、鐵兩種材質鑄造。單純用鐵鑄造的,往往是體積較小、威力不大的小型火炮。之所以用銅鑄炮,因爲冶煉技術的不過關,還不能鑄造出比銅更優秀的炮鋼。用鋼鐵鑄炮,使用壽命和炸膛的概率比銅更大。而鑄銅炮,無論是自用,還是出口海外,利潤其實比鑄造銅錢更爲划算的。

金幣,價值則過於高昂,民間日常的小買賣,很少以金子作爲支付貨幣。而大額的支付,在明朝時期,流行“銀票”。一些信譽比較好的票號、錢莊,在各地開設分支地點,商戶在某地存款,在異地的票號分號可以取款。

而古代,在錢莊、票號jinháng存款,不但是méiyou利息的,而且還要支付一些保管費。古代的票號、錢莊,規模也並不是太繁盛,一般票號能吸納存款,也不過是幾百萬兩規模。而票號、錢莊的盈利模式,也並不是靠着將存款放貸,而是將一小部分的存款購買田產、店面之類的收租恆產jinháng經營。絕大多數的存款,都是留作現金,等待客戶們前來提取。

也就是說,大額的支付,也基本上不用黃金,而是用各種銀票作爲票據。

實際上,黃金在明朝,作爲金錢的屬性的比較低的。人們一般以銅和銀爲錢,金子一般多用於製造首飾,地位和珠寶之類奢侈品差不多。用金子作爲貨幣,是比較罕見的。。)

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73章 民心沸騰第55章 黨報(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174章 赤字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42章 勝了(二)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57章 建黨(二)第26章 拜年第176章 買辦(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8章 欲練兵第31章 土化肥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57章 建黨(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41章 問策(三)第124章 班師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82章 暗流(三)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76章 買辦(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78章 風俗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81章 暗流(二)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46章 聖旨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76章 糧商(二)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178章 風俗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60章 棱堡(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8章 欲練兵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35章 佈局(二)第54章 黨報(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03章 總督(一)第57章 建黨(二)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77章 年假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
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73章 民心沸騰第55章 黨報(二)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174章 赤字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42章 勝了(二)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57章 建黨(二)第26章 拜年第176章 買辦(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8章 欲練兵第31章 土化肥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57章 建黨(二)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41章 問策(三)第124章 班師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82章 暗流(三)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76章 買辦(二)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178章 風俗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81章 暗流(二)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46章 聖旨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76章 糧商(二)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178章 風俗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60章 棱堡(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8章 欲練兵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35章 佈局(二)第54章 黨報(一)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103章 總督(一)第57章 建黨(二)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77章 年假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