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

將岸聞言後,並未提出異議。

顧問黨人搞城鎮工商業經濟,也離不開土地供給。明朝的農業用地,價格昂貴。而工商業所需的土地,卻是廉價的。

鹹水沽的土地質量,確實很差的。相比葛沽來說,鹹水沽被海水浸泡的更嚴重,連井水的味道,都帶有鹹味,並不適宜農業種植。

不過,鹹水沽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與葛沽連成一片。

整個鹹水沽面積大約50多萬平方公里,除了屬於漕運碼頭和鹽場地帶,開發的比較充分之外。其他的地帶,絕大多數都屬於不毛之地。

而鹹水沽的2000多口人,也以運河的縴夫和鹽場的煮鹽工人爲主。以小農經濟的眼光,鹹水沽自是毫無價值可言。

但是以後世城鎮工商業經濟爲主的模式,寸土寸金。哪怕是不毛之地,經過充分的開發,也是非常值錢的。

以前葛沽經濟特區對外擴張,也是多次起意。

不過,由於天津巡撫賀世壽從中作梗,一直沒能將經濟特區擴張成功。現在,賀世壽與巢丕昌一道,被派到了昌平抗清前線戰場,失去了牽制之後,肖圖白直接向朝廷請旨,買下這塊土地。

總顧問衙門,會向戶部繳納50萬兩白銀作爲購地款項。

與此同時,葛沽、鹹水沽經濟特區的民政、司法、軍事,完全由總顧問衙門做主,大明其他部門,包括六部、內閣在內,也不準插手經濟特區的內政。

購買鹹水沽的荒地,也僅僅是件小事。

但是“經濟特區”的概念,則是引起了巨大的風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怕是大明朝南方一些省份遺留的“土司”問題,也僅僅是家族世襲地方官而已。不過,世襲的土司,在各項政策上,也必須依照中央的政策爲主。而且,朝廷有權向土司的轄地,派遣大量的官吏,進行直接管理。

而且,土司轄地的百姓對於土司政策不滿,請願要朝廷改土歸流,朝廷往往會“順應民意”,收回土司的世襲官印和官位。

改土歸流這項政策,在明朝時期,早就執行了兩百多年。逐步的解決掉了大量的土司問題。只不過,明朝是潤物細無聲的進行“改土歸流”,要百姓請願,纔會順應民意進行,所以,明朝改土歸流的速度是很緩慢的。不像後世清朝是舉着屠刀進行“改土歸流”,自是高歌猛進,迅速完成了改土歸流。

而總顧問衙門,居然比土司們更牛逼,經濟特區內政,居然不允許朝廷插手!

反了!

這是軍閥?

這是藩鎮割據?

這是公開造反?

朝中諸公正要對肖圖白喊打喊殺。

崇禎皇帝淡然以一句:“肖國師的經濟特區改革,是與朕仔細探討研究過的。不許朝廷其他部門干涉其各項內政,並不代表不遵守朕的旨意。只不過,由聽六部、內閣節制,變成直屬於朕親自過問而已,朕都不怕辛苦,你們嚷什麼?況且,葛沽、鹹水沽纔多大,兩個村子而已。兩個村子進行改革,能弄出多大的事情?”

沽,是天津對於村莊的形容。

別的地方叫做村,因爲天津的碼頭多,河流、海港多,所以將村莊命名爲沽。

衆人一想也對。天津七十二沽,意思是天津有七十二個村子。在整個天津拿出兩個村子搞“經濟特區”,估計是皇上與國師在玩過家家。

明朝正常的皇帝,都會有個人興趣愛好。

比如,永樂皇帝,喜歡造寶船派數萬大明水師揚帆海外,宣揚國威。英宗皇帝喜歡當大將軍,嘉靖皇帝喜歡修道煉丹,天啓皇帝喜歡做木工。

崇禎上臺之後,一直太勤勉太認真,以至於大臣感覺到鴨梨山大!

皇帝沒有個人愛好,大臣們也只能整天板着臉,陪皇帝玩國家大事,所以,崇禎朝的大臣們,是相當苦逼的!

如今,皇帝與國師,在天津兩個沽搞“經濟改革”,太顯得小家子氣了!

所以,大臣們反倒覺得放心了——原來皇帝喜歡過家家!

揣摩到皇帝的個人“興趣愛好”,大臣們紛紛感覺到一陣輕鬆,感覺自己的心似乎與皇帝更貼近了。

——————————

兼併“鹹水沽”,使得顧問黨人的政治舞臺的範圍,進一步的擴張。

鹹水沽圈地獲得大約50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由於鹹水沽鹽鹼化程度比葛沽嚴重,很難改造成適宜農業生產的良田,但是用於發展工業、商業、服務業,卻是非常適宜的。

首先,鹹水沽也是瀕臨運河岸邊,城鎮的飲水是不缺的。而地下水的味道略帶鹹味,不過還是可以正常飲用的。天津地理位置上瀕臨海港和運河,更使得鹹水沽產出的商品,可以方便的通過港口售出,而所需的工業生產原料,也很方便獲得。

而圈地的成本並不便宜,每畝土地達到667兩銀子,相當於中等水平的農田的價格。

而實際上,大明朝普通的荒地價格,一畝只要01兩甚至更低的價格,就能從官府手中拿地。

之所以願意以高價拿地,主要是捆綁兜售一個“經濟特區”概念!

“經濟特區”範圍內,完全由總顧問衙門自治。

而總顧問衙門完全是肖圖白一言堂,而肖圖白本人直接由崇禎皇帝所領導。肖圖白和皇帝之間的身份,這是本尊與分身,兩人實質上等於是同一個人。明確的拋出“經濟特區”概念,使得肖圖白杜絕大明體制制約的可能。

肖圖白不屑去融入大明傳統體制,因爲那一套體制已經腐朽了,任何人融入進入,都會被污染成爲廢物。

事實上,肖圖白要建立全新的體制,去革掉大明傳統體制的命。

只不過,現如今正是大明朝傳統體制的這些蛀蟲、竊賊們,支撐着大明朝不崩潰。所以,肖圖白不願意現在就打垮摔碎這個腐朽的體制。

肖圖白更願意一磚一瓦的建設,昨天吞掉一葛沽,明天吞掉一個鹹水沽。你看,才兩個沽而已,小小的天津都有七十二沽。

但是,被肖圖白吞併的一個沽,不久的將來,都會實現工業化!

以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一個沽肯定是玩不出什麼花樣的。但是,工業經濟註定了,兩個工業化的“沽”,其經濟實力,甚至會超過蘇州、杭州之類的經濟重鎮。

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70章 豐收(一)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77章 創刊(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81章 虜變(三)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45章 虜退(二)第137章 探病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19章 震動(三)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33章 菸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98章 情報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83章 暗流(四)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79章 虜變(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72章 豐收(三)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36章 送別第54章 黨報(一)第201章 香水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83章 暗流(四)第134章 佈局(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31章 土化肥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48章 銀荒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41章 勝了(一)第135章 佈局(二)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43章 新軍醫院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
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70章 豐收(一)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77章 創刊(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81章 虜變(三)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45章 虜退(二)第137章 探病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19章 震動(三)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33章 菸草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98章 情報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83章 暗流(四)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79章 虜變(一)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72章 豐收(三)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36章 送別第54章 黨報(一)第201章 香水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83章 暗流(四)第134章 佈局(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31章 土化肥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48章 銀荒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41章 勝了(一)第135章 佈局(二)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59章 棱堡(一)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43章 新軍醫院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