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

事實上,中國普通的棉布,運輸到日本市場,已經能夠賣到2兩銀子一匹,利潤率達到100%!

而皇家布,按照日本市場實際的售價,利潤率則達到3000%!

當然了,這筆錢主要是被商販賺走了,而不是被廠家賺到手。大明皇家紡織公司本身,只追求“合理利潤”,比如10%~100%以內的皆算是合理利潤。超過了100%的利潤這屬於暴利,在大工業時代,真正能夠長久賺錢的生意,是以合理的利潤,進行薄利多銷,儘可能佔據更廣闊的市場,纔是王道。

日本商人小林,將24萬匹的皇家布販賣到日本,相當於販賣72萬普通布匹的利潤。之所以有這樣的暴利,這是因爲日本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有關。

日本德川幕府統一全國不久,便逐漸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對少數的商人發放“朱印船”資格。擁有朱印船資格的商人不過是二三十家,海外的商品進入日本市場非常罕見。因爲物以稀爲貴,海外的商品販賣到日本市場皆能夠獲得暴利。

小林惠就是幕府特許的朱印船商人。

憑藉着這種特許,使得他能夠賺取比日本普通商販,高出百倍的暴利生意。在大明與日本航線來回一趟,就能夠賺取幾十萬兩白銀,這等生意的暴利,甚至與一名中等規模的大名利益差不多。

除了實行朱印船制度,對日本商人的外貿行爲進行限制。幕府也限制外國商人,尤其是西方商人到日本貿易。因爲,荷蘭、葡萄牙人爲了商業利益,經常向大名出售鎧甲、刀劍、火槍之類的武器,令幕府非常頭疼。

尤其是在幾年後,島原之亂時期,日本數十萬天主教徒起義,使得日本幕府覺得西方的宗教思想流入嚴重威脅了幕府統治,所以開始驅逐荷蘭人、葡萄牙人,禁止西洋國家與日本進行貿易,避免西方的宗教思想和武器的流入。

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比清廷康熙年間的閉關鎖國,還要早五十多年。兩者的目的驚人相似,都是爲了愚民以利統治!

不過,日本的閉關鎖國不利於西方商人,但是對於中國商人卻是大大有利的。事實上,幕府閉關鎖國的兩百多年內,對中國商人依然保持着極大的開放。在實行閉關鎖國的幕府年代,中國商船航行到日本港口,卻經常會受到隆重歡迎。

只不過,在中國歷史上的滿清朝代,也展開了閉關鎖國。並且,日本認爲大明朝代表的是中華體系的正統,所以拒絕向滿清朝貢。之後,雙方一直保持一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一直到了近代,隨着清廷的愚昧落後,使得日本人明治維新之後,已經經常在報紙上自稱爲“中華”和“中國”,而將中國稱之爲“支那”。從那一時刻開始,其實已經看出了,日本對征服中國的野心。

令人抓狂的是,歷史上不只日本一個國家妄想自稱“中國”,連朝鮮、越南等等衆多的儒文化國家,都曾自稱“小中華”、“小中國”,並以“小中華”之類的稱呼爲榮!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封建王朝“中國”的稱謂,並不是普通國家能夠承擔得起的,而是儒家文明圈的“宗主國”纔有資格是“中國”!

在封建時代,“中國”這個稱謂就已經是牛逼哄哄令人仰視。

不過,到了幾百年之後“中國”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國家名詞了,而失去了盟主國、宗主國的涵義。

在李慎之與日商談成了貿易後,天津市舶太監陳觀魚卻是剛剛出海歸來。那陳觀魚自擔任天津市舶太監以來,不但市舶司的稅收不但增長,而且北直隸和山東的商品對海外的貿易額節節升溫。

比如,大明皇家紡織公司便是受益於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黃金髮展期。

於此同時,陳觀魚更是建立了天津漁政局,這漁政局組建後,斥資數萬兩資金,購買了兩艘400料座戰船,以及十多條小艇。

平時天津漁政局的官兵,比天津水師更勤快的出海操練,雖未與敵展開過海戰,但卻是拯救遇海難漁民十多人次,因此漁政局在漁民、商人中,口碑倒也非常不錯。

聽聞李慎之剛剛與日本商人談成了一筆生意,甚至拿到了12萬兩訂金,用這些錢生產24萬匹布,基本上可以說是拿客戶的錢,去組織生產。等到客戶前來拿貨時,再付出的錢,則是純賺了。

陳觀魚不禁爽朗笑道:“慎之兄大才,皇家紡織公司眼下的發展勢頭,後勁不絕啊!”

李慎之也是大笑道:“也多虧觀魚兄照顧,否則皇家紡織公司的布匹怎麼能夠順利暢銷海外?!”

“哎,咱家僅是錦上添花,是你們公司自己生產技術先進!”陳觀魚笑道。

李慎之道:“無論如何,還是要承觀魚兄的人情!聽聞觀魚兄嗜好字畫,在下早年首次過一些唐伯虎字畫,平時也不欣賞,不如送給觀魚兄!”

陳觀魚連連搖頭道:“咱顧問黨人不收禮,你別害我!你是公司僱來的掌櫃,做出事,最多被辭掉,咱家做出了事,是要掉腦袋的!”

李慎之再三勸說,陳觀魚連連堅決推辭!

見到陳觀魚真心不收禮,李慎之心中不由感慨萬千,之前聽說顧問黨人不貪污不受賄,以爲是宣傳口號而已。

誰知道,與顧問黨人實際打交道時。

連給人予貪婪印象的宦官,也能夠義正言辭的拒絕賄賂,由此可見,顧問黨人皆清官,這可不是吹的!

“慎之兄,不但是咱,任何一名總顧問衙門的官吏,你都別送禮,這是不好事,是害人!”陳觀魚淡然說道,“事實上,你出口一匹布,便是給市舶司繳納100文稅,而咱家能夠從合法的獲得1文錢的績效分成獎金。真心想要交好咱家,就多出口產品、多賺錢,你們公司出口越多商品,咱家便是越開心!”

李慎之聞言頓時肅容,向陳觀魚致敬

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78章 風俗第183章 暗流(四)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77章 年假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98章 情報第76章 糧商(二)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31章 土化肥第233章 菸草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40章 問策(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34章 陰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46章 長崎(二)第219章 整風第134章 佈局(一)第3章 計劃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46章 長崎(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24章 班師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9章 皇家新軍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86章 獨石口(四)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01章 香水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34章 陰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65章 重農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34章 佈局(一)第162章 貨幣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49章 皇家布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81章 暗流(二)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78章 創刊(二)
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78章 風俗第183章 暗流(四)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77章 年假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98章 情報第76章 糧商(二)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31章 土化肥第233章 菸草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40章 問策(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34章 陰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45章 虜退(二)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46章 長崎(二)第219章 整風第134章 佈局(一)第3章 計劃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46章 長崎(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24章 班師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9章 皇家新軍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86章 獨石口(四)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01章 香水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34章 陰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65章 重農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34章 佈局(一)第162章 貨幣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49章 皇家布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81章 暗流(二)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78章 創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