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問策(一)

肖圖白雖然知道“島原之亂”發生的概率很大,哪怕不是島原之亂,日本的九州島天主教集中的地區,也會出大亂子。

因爲,17世紀的惡劣自然氣候,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北半球,受到的影響最爲顯著。日本九州島自然也受小冰河氣候影響,連續數年的乾旱,底層百姓也苦不堪言。

加上九州島天主教思想蠱惑,生活絕望隨時可能被餓死的底層農民,已經在忍耐和爆發的邊緣。只要有人“忍無可忍”,在天主教勢力的推動下,產生暴動幾乎是必然的。

其實,農民起義,也是日本幕府政權的疏忽。因爲,幕府將最大的假想敵,瞄準到各地大名身上。

爲了確保幕府對於地方大名的絕對優勢,幕府成立以來都在不斷削弱各地藩主大名的經濟、軍事的能力,每一人藩主繼位,必須要幕府承認,纔是合法。雖然,各地藩主大名是世襲制,並保留了大多數自治權利。

日本幕府的“幕藩制”,類似是大明王朝存在的“土官”、“土司”,所謂的土司,就是一些地區的官員,並非的朝廷派下來的官員,而是擁有家族世襲特權的官位。

不過,大明王朝土司數量並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並且,土司如果犯下了重罪,或者是當地土官觸犯了衆怒,事情鬧大了之後,大明朝廷即“順應民心”廢掉當地地方官世襲繼承,而改由朝廷委派官員上任。這種做法叫做“改土歸流”。

明末時期,依然是土司世襲的地方。不超過一百個縣。其中,練白桿兵的秦良玉就是因爲世襲石柱縣土司。按照大明的經驗,世襲的土司官員,雖然比派遣的流動官員危險一些。但是,總體而言土司叛亂、造反也並不是很多。畢竟,野心家僅是少數,大多數土司,和掌握大量土地的大地主。沒有多少區別。只要大明中央不出問題,至多是一個縣地盤的土司,也折騰不起多大的風浪。

日本幕府同樣如此,只要保持幕府的財政、兵力,穩穩壓制各地藩主,幕府的統治便是穩如泰山。而德川家,是削弱、壓制各地藩主的老手。基本上大名們皆不再擁有威脅幕府統治的能力。

但是,德川幕府同樣沒有想到——天主教餘孽,策劃農民起義!

如果是普通的日本傳統農民,忍耐心很強,自是沒有問題。問題是,底層窮苦人中間。有一堆的天主教徒,他們不斷傳道,講《聖經》故事。

《聖經》的宗教思想,對於底層人是有很強的吸引力,尤其是看不到希望的底層日本農民。更容易被哪些引經據典的傳教士們忽悠。

而不少日本的傳教士們是受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天主教特訓,將底層農民的痛苦。不斷解釋爲,幕府和藩主們是異端、撒旦,推翻幕府,建立上帝之國,纔是脫離痛苦的希望。並且,信仰者上天堂,不信者死後下地獄。

這一類的恐嚇,也是讓很多鬱悶、不識字、沒有文化的底層日本農民,紛紛因爲害怕死後下地獄而信教。

本質上,“信我者死後上天堂,不信者死後下地獄。”這和搶劫犯,拿着槍說,交出錢來饒你不死,不交錢老子殺了你。威脅恐嚇性質,是差不多的。

佛教、天主教、伊斯蘭等等三大宗教的發展最核心利器,就是“上天堂(極樂世界)、下地獄”之說。

————————

日本問題,需要內行人去執行。如果一個對於日本,根本沒有人脈,甚至連日語翻譯都沒有的情況下,胡亂闖蕩,恐怕不會獲得任何的利益。

好在,大明不缺乏“日本問題專家”,尤其是中國沿海的海盜、海商勢力,與倭寇的關係是源遠流長的。

明朝人和後世歷史研究者,都心知肚明——“倭寇”大多數是中國沿海的海商、海盜走私集團。自稱“倭寇”,僅是這些走私者,糊弄大明朝廷。“倭寇”裡面,卻是有一些日本人,但是比例不超過百分之十。

殖民航海初期,其實就是“大海盜”時代。中國明朝中期的走私、海盜現象,與歐洲人大航海,其實是一個性質。

15世紀以來,全世界流行大航海殖民。中國人也有殖民意識,比如東南亞各國,華人比例擁有五六百萬,佔據當地總人口的30%,日本、朝鮮等地,也同樣有大量的中國移民。但是,明朝時這些移民要麼是活不下去的農民,要麼就是海盜、海商,勢力也是五花八門,卻一直沒有獲得大明政府官方勢力的支持。所以,西方人移民變成了殖民統治,中國沒有官府支持的海外移民,卻只能是寄人籬下,而不是去統治、征服土著們。

中國明朝有沒有殖民能力?——有!

海外華僑一堆的人想要建國,然後歸附大明,朝廷傲慢的拒絕,那批海外建國的人典型是海盜,想要通過獻上幾座島嶼成爲大明的土司?沒門!

還有一些南洋地區,華人往往採取聚居村落,並不融入當地土著社會。如果,這些聚居的村落,被朝廷招安——殖民地都現成的!人口不缺,土地不缺,就缺強大的中**隊去維護統治!

海外華僑,被殖民者壓榨,被土著迫害。不少人強烈希望,大明朝廷派兵派官員去統治。但是,就那麼一大片人來獻上土地的,也被朝廷一再拒絕!

同樣,日本地區的華僑,也是非常多!中國華僑,在日本的人脈更是非常廣闊。

至少有十萬日本華僑,在日本經商、教書、種田、做工。當然,德川幕府對大明是顯得比較友好,尤其是一直希望恢復朝貢。不過,日本的朝貢的文書,在嘉靖年間“倭寇”出現後,已經被過期作廢了。後來,本有希望恢復,卻是被豐臣秀吉登陸朝鮮給弄砸了。

日本在德川幕府時期,爲了顯示對中國人友好。落魄的中國秀才到了日本,成爲各地大名、幕府高官們奉爲上賓。大明的一些大商人,也與幕府保持深厚友誼。

而日本本國的農民,需要上繳一半的收成給藩主、幕府。而幕府和大名們,豪爽的給予一些中國人賜予永久免稅的田產。

這種作爲,其實是日本傳統的對中華上國的崇拜使然,文化、經濟、科技、軍事,任何一方面皆崇拜的五體投地。

日本德川幕府年間,流傳一個故事,某個日本商人獻上50只中國麻雀給幕府將軍,但是有幾隻中國麻雀飛走了,那個日本商人只能找了幾隻日本麻雀來冒充。幕府將軍召見商人,欣賞中國麻雀,忽的不悅道:“爲什麼有幾隻日本麻雀在濫竽充數?我要的是高貴的中國麻雀,你卻膽敢欺騙我!”將軍一怒,商人多半會被砍頭。商人冷汗連連,最後急中生智道:“將軍息怒!上國麻雀到我國,人生地不熟,需要有本國的麻雀作翻譯!這幾隻本國的麻雀,是中國麻雀的翻譯呢!”因爲,急中生智,那名商人不敢沒有被砍頭,而且被幕府賞賜衆多金銀財寶。

那個麻雀的故事,本質也在說明,德川幕府年代,對於中國的崇拜到了極致。以至於中國的麻雀在日本人眼裡,也比日本本土的麻雀要高貴。

中國華僑,這個年代,同樣是比普通日本人,身份要高貴一些。

在明朝中期,中國海盜汪直,在日本佔據大片殖民地,但是因爲其沒有佔領整個日本的志向,而被日本哪些強藩拉攏。而汪直死後,中國海盜在日本的勢力有所萎縮,至李旦時中國海盜在日本雖不再擁有直接統治的地盤,但是卻也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鄭芝龍繼承李旦的勢力,與幕府的統治者,以及各地大名、商人保持着一定的交情。像鄭芝龍還未發家的時候,娶了日本女子田川氏,生了兩個兒子,長子鄭成功接回大明準備繼承其大明的事業。次子取日本名爲田川左衛門,繼承其外公田川鬆的武士身份和鄭芝龍在日本的勢力和關係網絡。這也是鄭家在日本貿易上,獲得巨大的優勢的關鍵所在。

後世,鄭成功反清,甚至能從日本借兵。主要也是因爲鄭家在日本的關係網非常雄厚。當然了,後來清滅明,忠於大明的鄭家敗亡之後,日本幕府也轉眼翻臉,沒收了鄭家寄存在日本的上千萬兩銀子。這其實也是日本人崇拜強者因素使然,大明四萬軍隊擊敗豐成秀吉17萬精銳,令日本人崇拜。但是,大明被清朝滅亡,日本人自是不再敬畏。

鄭芝豹雖早年讀書,後來讀書不成,纔跟兄長鄭芝龍當了海商,也主要以跑日本航線爲主,用鄭芝豹自然是最佳的人選。

肖圖白召見鄭芝豹,拿出一份僞造的錦衣衛密信,道:“不久前,我接到錦衣衛日本組織發來的消息,說日本的天主教徒正準備策劃一起德川幕府建立以來,最龐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63章 返航第135章 佈局(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45章 長崎(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70章 豐收(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81章 虜變(三)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57章 建黨(二)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42章 勝了(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63章 返航第34章 陰謀第182章 暗流(三)第265章 重農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71章 豐收(二)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239章 問策(一)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77章 年假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20章 震動(四)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44章 虜退(一)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45章 長崎(一)第120章 震動(四)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49章 皇家布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40章 問策(二)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44章 虜退(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03章 總督(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36章 送別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
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63章 返航第135章 佈局(二)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245章 長崎(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70章 豐收(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81章 虜變(三)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57章 建黨(二)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42章 勝了(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63章 返航第34章 陰謀第182章 暗流(三)第265章 重農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71章 豐收(二)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239章 問策(一)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77章 年假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120章 震動(四)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44章 虜退(一)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74章 搶修棱堡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45章 長崎(一)第120章 震動(四)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49章 皇家布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40章 問策(二)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44章 虜退(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03章 總督(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36章 送別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