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

張鳳翼輕聲道:“守居庸關必守昌平,那昌平縣該怎麼辦?”

高起潛淡然道:“調天津鎮兵馬去昌平!那天津總兵是經驗豐富的宿將,有那兩萬人馬,必是不懼韃子!”

大明北方各鎮的兵馬中。最強的是遼東鎮、薊州鎮,這兩鎮也就是關寧軍主力。其次是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之類的邊鎮。而山東鎮的劉澤清,雖是戰鬥力平庸,但是至少數千精銳,是劉澤清從關寧軍中帶去的老班底。至於,天津鎮的官兵,大多數沒有經過戰爭考驗,戰鬥力比衛所的軍戶們也好不了多少。

張鳳翼、樑廷棟心中也沒有多少主張,聽聞高起潛的建議後,便向上請旨。

不久後,崇禎發佈聖旨,調天津總兵巢丕昌守昌平縣、大同鎮總兵王樸守居庸關。

巢丕昌是個廢柴,王樸比他稍微好些。

那王樸出身京營,雖然性格自高自傲,但也經過盧象升、洪承疇兩位名帥的調教,是因爲在陝西、河南等地剿匪積攢的軍功,路從京營底層軍官,升遷至大同總兵官。而大同鎮屬於大明戰鬥力較強的主力軍。崇禎年,皇太極兩次入關,大同鎮也曾經有過與韃子拼殺血戰。

不過,王樸的命比較不好。歷史上,崇禎十四年,松山之戰中,洪承疇率8名總兵,集大明邊軍精銳迎戰滿清入侵大軍。不過,最終是兩名總兵戰死,洪承疇被活捉。

而松山之戰潰敗之後,包括王樸、吳三桂在內,六名總兵臨陣逃亡了。事後,其他的逃亡的總兵,皆未被朝廷追究。吳三桂臨陣逃脫不久,甚至被嘉獎、升官。

王樸逃亡後,主動去京師請罪,黑鍋全部背在他人身上,而被判了死刑。後有京官嘆曰:衆總兵逃脫,皆無罪,唯獨斬王樸人,何其不公?

不過,眼下王樸還是春風得意,手握2萬大同鎮精銳,心中求戰心切,只想立功,那裡會想到其今後的悲慘遭遇。

————————

大明崇禎九年,六月初。

巡關御史王肇坤、獨石口遊擊熊彪戰死沙場。滿清武英郡王阿濟格,帥十萬大軍,從獨石口入塞。

朝野番震動,不過錦衣衛由於提前獲得情報,名聲大噪。顧問黨的《黨報》預測韃子的入侵,也開始引人側目。

天津葛沽。

肖圖白在獲得了前線的軍情後,開了個顧問黨臨時的黨代會議,會議由肖圖白主持,柳馨予記錄,將岸、王啓年、肖白浪、張瑜等人蔘加。

“顧問黨的同志們,剛纔我獲得錦衣衛送來的前線軍情。獨石口官兵,以孤城抗韃十萬大軍5日,城破之前,殺韃子兵4000多人。之後,獨石口遊擊熊彪、巡關御史王肇坤在內的6000大明官兵,全部犧牲。”肖圖白語氣沉重的說道,“獨石口破之後,韃子主力已經進入直隸境內,離我天津也不過是六七百里路程,戰爭的陰影已經越來越近了!”

將岸不由嘆息道:“六千人抗韃,殺傷韃子4000多。這般的戰績,不起關寧軍戰績也不遜色了!”

王啓年也顯得肅容道:“好在,棱堡工程已經全線竣工。守在棱堡之中,保守估計,能夠抵擋兩三萬韃子兵!黨魁在幾個月前,便下令修建棱堡,這種先知先覺,着實令人佩服!”

肖圖白笑道:“不值提!這次戰爭危機,既是危險,也有機遇。咱們這次會議的議論是主題是,如何抓住戰爭的機遇,壯大我顧問黨人的實力!”

“只有痛擊韃子,救民於水火之中,爭取民心,我黨才能壯大!”肖白浪說道。

王啓年皺眉道:“這意味着,我軍要外出作戰,甚至被迫進行野戰,不符合之前既定的以防守爲主戰略啊......”

“野戰怎麼了?咱又不是沒有打過野戰,你膽小如鼠,畏敵如虎!”肖白浪冷冷說道。

“這不是膽小的問題,而是爲我軍的前途着想。我軍好不容易,才發展了3000名正規軍。記住,只有3000人,不是三萬人。兩次關鍵戰役失敗,我軍斥資百萬,半年的建軍成果就付諸東流了.....”王啓年耐心解釋。

正在兩人爭執不下。

張瑜插嘴道:“不如,以守棱堡爲主!與此同時,派出少量機動部隊,在天津周圍遊曳,遇到小股韃子,殲滅之。韃子數量過多,便果斷撤回棱堡!”

肖圖白點頭,道:“張瑜的建議甚合我心!”

作爲黨內的主席,肖圖白言九鼎。而且,隨着葛沽豐收,預測韃子軍事行動,等等類似神蹟般的手段,更令肖圖白的威望大增。

所以,肖圖白拍板決定,就等於是蓋棺定論,不容否決的決議了!

“我同意!”肖白浪迅速的表示贊同。

王啓年見狀,也道:“只要不改變以棱堡防禦爲主的戰略,我也同意!”

軍事相關的話題,被略過之後。

將岸說道:“黨魁,我提出點經濟方面的建議!韃子入關,哪怕時猖獗,也不能長期立足,退兵僅僅是時間早晚的事情。而由於韃子兵鋒橫掃北直隸期間,地主、富人們逃到其它地區避難,肯定會恐慌性拋售各類農田。我們是不是可以乘着這個機會,廉價吸納些田產,用於種植美洲高產的糧食作物,以及像棉花這樣的經濟作物?”

肖圖白沉吟道:“農田再如何跌,也是非常貴的。我不贊成斥巨資買田,因爲這與不符合我們發展工商業爲主的路線。反倒是,朝廷手中的荒地,可以購買些。方面,向朝廷上繳購買荒地的款項,可以緩解朝廷的財政問題。另方面,很多荒地不適宜農業生產,可以建設成爲新興的城鎮。畢竟,葛沽地方太小,已經逐漸容納不下我們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所以必須再拿下些土地,進行擴張!”

“從那個方向擴張?”將岸問道。

肖圖白指着地圖道:“鹹水沽!”

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55章 黨報(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43章 新軍醫院第135章 佈局(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6章 拜年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82章 暗流(三)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74章 赤字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41章 勝了(一)第177章 年假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79章 虜變(一)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01章 香水第75章 糧商(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45章 長崎(一)第263章 返航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79章 虜變(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76章 買辦(二)第3章 計劃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76章 糧商(二)第75章 糧商(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60章 棱堡(二)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75章 糧商(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
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55章 黨報(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43章 新軍醫院第135章 佈局(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6章 拜年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82章 暗流(三)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74章 赤字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41章 勝了(一)第177章 年假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79章 虜變(一)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201章 香水第75章 糧商(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45章 長崎(一)第263章 返航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79章 虜變(一)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76章 買辦(二)第3章 計劃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84章 獨石口(二)第76章 糧商(二)第75章 糧商(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60章 棱堡(二)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75章 糧商(一)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39章 絞肉機(二)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