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

天津。大直沽港。

十多艘海船停泊港口,船上川流不息下來許多人,這些人多是穿着皇家新軍制式棉甲,揹着火銃、腰上掛着裝着彈藥的皮袋,背上揹着行囊。

半年多前,遠征朝鮮的皇家新軍士兵回來了……

望着歸來的軍隊,數以萬計的軍民顯得情緒非常激動。

“回來了!”

“國師爺手下第一猛將肖白浪將軍班師歸來了!”

“壯哉!遠征朝鮮,以一萬多兵力,抗滿清十二萬大軍,這般的功績,當今大明武將,恐怕已經無人能比了吧!”

整個大直沽碼頭,無數官民興奮的討論中。

大明朝官兵自遇八旗兵,幾乎是像是遇到剋星一般。幾十年來,大明累計潰敗的大軍超過百萬之多。

崇禎年間,滿清入寇大明境內,更是無人能制。

而大明“恐清症”,終於在皇家新軍面前終結。崇禎九年,皇家新軍追擊八旗兵,斬首一萬多具,配合友軍殺傷八旗兵一萬多。給滿清製造了3萬人的傷亡,創下了八旗兵建立以來最大的傷亡。

十二月,滿清僞帝皇太極悍然發動12萬大軍伐朝鮮。爲使朝鮮全境不爲滿清征服。肖圖白總計派遣了1500名皇家新軍正規軍和一萬民兵士兵,參與了對朝鮮的軍事救援。

整個戰役皇家新軍,耗費了300萬兩龐大的軍費,並且新軍付出了500人傷亡,民兵傷亡人數達到4700多人。

當然了,出兵朝鮮在戰略上是比較成功的,至少遏制了皇太極一口氣吞併朝鮮,利用朝鮮的人口、資源、糧食,促進滿清八旗兵軍事潛力發展的美夢。

朝鮮雖然分裂爲南北兩國,但是衆所周知北朝鮮僅僅是滿清扶持的傀儡。南朝鮮的仁祖大王在朝鮮人民心目中依然屬於正統,並且在經濟人口上相對北朝佔據一定優勢。

而滿清吞併北朝鮮後,令仁祖大王更堅定的站在大明一邊。與此同時。朝鮮仁祖大王整軍備武,計劃效仿皇家新軍,建立以火銃、火炮爲武器的近代化軍隊,這更使得朝鮮從武器、軍事指揮等等衆多方面依賴大明。

準確的說,北朝鮮成爲了滿清的殖民地。而南朝鮮成爲了大明天津經濟特區的殖民地。由於滿清的吃相比較難看。扶持北朝僞政權,大肆搶劫北朝的財富、人口等等資源,令朝鮮人對滿清更爲痛恨和厭惡。

而大明經濟特區對於南朝的殖民,則顯得更加的隱蔽。南朝爲了建立火器軍隊。需要向大明進口大量的武器。而爲了償還購買武器的費用,南朝鮮自然是不斷以資源、糧食、勞動力、領土支付代價。

大明皇家新軍對朝鮮派駐500名軍事政治顧問,不但幫助朝鮮人練兵,而且大明的軍事顧問,直接在戰場上充當軍官。指揮朝鮮30萬軍隊作戰。而大明皇家新軍以幫助朝鮮人抵禦滿清侵略,以及幫助朝鮮人收復北朝故土作爲政治口號,使得朝鮮軍民對於大明皇家新軍非常有好感。

事實上,大明不只是第一次幫助朝鮮人抵禦外敵,但是以往多是爲了道義救援朝鮮,罕見像皇家新軍這麼**裸的爲了殖民經濟利益。

明初時期幫助朝鮮人抗蒙元,以及北方遊牧民族侵略。而在幾十年前,日本豐成秀吉大軍舉國之力侵朝時,大明更是耗費了數千萬兩的軍費。幫助朝鮮人驅逐日軍,恢復其統治。當然了,當年入朝抗日的舊式明軍,軍紀作風有點不正,認爲自己是太上皇。對朝鮮地方官民作威作福甚至管不住下半身姦淫婦女,這是難免的。

而皇家新軍的軍紀和道德,比之當年的舊式軍隊要強多了。自然不會做出姦淫婦女,爲禍地方的事情——

奈何皇家新軍太過於威武雄壯。朝鮮少女們,對於皇家新軍大兵們芳心暗許。

以至於。皇家新軍班師迴天津後,已經和2000多名朝鮮少女生米煮成熟飯,私定終身了。當然了,這些少女不少是朝鮮落魄豪門家族的女子,與之聯姻對於中朝之間的關係,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

而皇家新軍撤軍回來後,已經是拖家帶口,帶上朝鮮納的媳婦回國。

港口上,滿臉征程的肖白浪下了船,就被張瑜拉住,擠眉弄眼道:“兄弟,朝鮮幾個月,可有收穫?”

肖白浪愕然道:“什麼收穫?”

“難道,以你肖白浪的風騷,吸引不了幾個朝鮮的美女?”張瑜明顯嘴角流口水。

肖白浪搖頭道:“胡扯什麼?戰場上兵兇戰危,我作爲遠征軍的統帥,怎麼可能有兒女私情!”

張瑜失望道:“浪費啊!早知道,求國師大人派我去朝鮮,以我張瑜的魅力,多半能拐帶幾個朝鮮公主回國!”

“回來了就好!”肖圖白望着肖白浪,淡然道。

肖白浪神情堅毅,目光肅然,向肖圖白行軍禮道:“皇家新軍朝鮮遠征軍班師歸來,我們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但是成功粉碎了皇太極徹底吞併朝鮮的野心,令南朝鮮與我軍關係更加密切。屬下感覺,我軍精兵培訓的策略是成功的,最大的缺陷是數量不夠。如果,我軍擁有十萬火器部隊,我軍將能夠把八旗兵徹底趕出朝鮮。”

“很好,肖白浪你回來後,請寫下一步皇家新軍軍隊建設相關的建議報告,我會鄭重考慮你的意見!”

肖圖白肅然回敬,目光掃過了哪些衣甲沾滿征塵、血跡,身體上多了更多傷疤,臉上寫着疲倦。但是肖圖白感覺到在精神上和戰鬥意識上,他們已經是千錘百煉的精兵。用血與火錘鍊出來的精兵,哪怕與滿清最精銳的士兵抗衡,也絲毫不遜色。

擴軍嗎!

過去肖圖白怕的是軍隊的規模大了,逐漸形成巨大的財政負擔,令特區經濟和財政養不起這支奢侈的軍隊。

但是,隨着特區經濟的高速發展,擁有的利益越來越龐大,若不擴建軍隊,將打消不了許多野心狼的染指心思。

而此時。特區的經濟發展和財政擴張,是非常穩健上升的。擴建軍隊,財政上是不存在壓力。況且,亂世中,最堅挺的資產不是皇家。不是田畝。不是房產,而是軍隊……擁有強大的軍隊,就擁有一切!

——————

不久後,朝鮮遠征軍的政委。向肖圖白彙報了傷亡數據、戰功彙總、撫卹彙總。皇家新軍一直是軍政兩套系統。

軍事上的指揮官,只有戰場指揮權,而並不擁有統計戰功和撫卹的權利。

而政委系統,平時給士兵進行思想教育、噓寒問暖,鼓舞士兵的士氣。而戰場上則負責戰功的統計。

當然了,還有一套後勤系統,也不在指揮官的掌控中。士兵和軍官的軍餉,皆是由皇家新軍的後勤系統發放。

而軍官們不能擁有像手下官兵發放軍餉的權利和能力,自然就不能將軍隊變成了私有的軍閥部隊。

自古以來,軍閥部隊的特徵,首先都是因爲中央政府不直接掌控軍隊的後勤、軍費,而一旦官軍自己給士兵籌集軍餉後勤,長此以往軍隊很容易蛻變爲軍閥部隊。

大明朝崇禎年間。中央的財政頻臨崩潰,許多隻軍隊皆是給予在地方自籌軍餉的權利。這就是等於把地盤、財權都交給了軍官,所以明末出現了數之不盡的軍閥和藩鎮。

肖圖白聽聞了傷亡數據後,心中不禁有點傷感。此次征戰朝鮮,付出是代價是皇家新軍建軍一來。最大的傷亡。

當然了,恰逢300年一遇的大亂世,軍人最大的使命,就是以生命保家衛國、結束亂世。

以清代明。是中華歷史中的一大錯誤。

肖圖白心目中,哪怕是大明王朝被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推翻。也比塞外的滿清百萬人口征服整個中華大地要強。

因爲,若是漢人爲主的政權,最多是王朝更迭,不會像滿清建國之後,發佈文字獄,焚燒先進的技術書籍,以及禁止火器研發,以及遷海令、禁海令,削減鋼鐵冶煉、船舶製造等等先進的荒唐政策。站在滿清異族的立場,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爲了旗人的江山社稷着想。但是站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朝,就是對子孫後代犯罪。

所以,一切打擊、削弱滿清的軍事行動,都是義不容辭,都是對華夏民族負責的表現。

————————

漢沽、塘沽兩地併入特區後,關於港口、城鎮的建設規劃隨之啓動。由國資委、天津市舶司兩大部門聯手完成,其中國資委投資1300萬兩白銀,而市舶司投資200萬兩作爲建設資金成立“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港”公司顯然是一個龐然大物,塘沽和漢沽兩地陸地總面積有120多平方公里,除了20多平方公司是民田和民宅之外,其餘的土地皆的劃撥到天津港公司名下。

整個“天津港”初始的股權比例——國資委50%股權,市舶司20%股權,漢沽政府15%股權、塘沽政府15%股權。將來整個公司經營港口的碼頭卸貨、倉庫儲存、海上貨運、客運、貿易、房地產、工業園、金融、城市管理等等服務。

以碼頭卸貨爲例,天津大直沽碼頭,將船上貨物卸載運輸到倉庫的價格是每袋貨物碼頭卸貨費用30文錢。而倉庫的價格是每袋貨物一天倉庫保管費1文錢。

市舶司的大直沽碼頭年均卸貨350萬袋以上,碼頭卸貨收費達到10萬兩銀子。而倉庫保管費,年收入也達到5萬多兩銀子。

當然了,市舶司的港口服務,也僅僅是附帶的項目。真正大獲其利的則是市舶司的關稅收入。天津港在崇禎九年,一年進出口規模達到1500多萬兩,10%的關稅稅率,便令市舶司輕易獲取了150萬兩的關稅稅銀。此時天津的海港運輸貿易,呈現井噴狀態。朝鮮市場、日本市場均是取得突破進展,預計今年關稅至少能夠增長50%以上。

關稅收入是市舶司壟斷。

但是,在港口開設更多的船舶修理、酒店、商場之類的服務業,遠道而來的商人、水手,總是需要衣食住行的消費吧。

總而言之,港口項目上馬後,長遠的經濟效益的明顯的。預計將來港口公司每年甚至能夠獲得數百萬兩的各項服務費。

————————

大明崇禎十年五月中旬,天津進入了農業收穫季節。根據統計,葛沽糧食獲得巨大豐收,馬鈴薯收穫450萬石,紅薯150萬石,稻7萬石、麥5萬石、棉花600萬斤。雞45萬隻、鴨20萬隻。單純從糧食生產而言,葛沽農場今年的收成,足以令150萬人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當然,在肖圖白眼裡,糧食除了保證生存之外,不外乎是原料和資本,最大的用途是保證工業生產的順利進行,以及保證產業資本的增殖。

稻、麥這種精細的糧食,主要留作儲備糧,供應經濟特區軍民的糧食消費。雞鴨則是供應當地的肉食消費。

至於馬鈴薯和紅薯,僅僅是粗糧。在饑荒時期,用這些廉價、高產的粗糧救命,但是隨着特區糧食儲備越來越豐厚,這些粗糧主要的用途用以向市場拋售,換取工業發展所需的資金、原料。

事實上,馬鈴薯和紅薯跌價,已經令肖圖白瞭然於心。不但是因爲特區今年糧食豐收超過去年2倍,更重要的是去年銷售的馬鈴薯和紅薯,至少有10萬石以上,被一些有識之士當做種子採購。

所以,今年天津、山東、直隸等地,馬鈴薯和紅薯新增播種面積,至少是30萬畝以上。根據錦衣衛在各地走訪調查,由於沒有肥料技術配合,那些地主們新播種的馬鈴薯和紅薯,一般的畝產只有5石左右。

而葛沽的大農場中,掌握“仙家肥”配方,從播種到植物生長期間,全程的施肥。足夠的肥料、完善的農田水利、專業的農場技術人員。這一些列的因素,使得葛沽農場所播種的馬鈴薯和紅薯平均畝產達到20石以上。

憑藉着先進的農業技術,天津經濟特區雖不敢說全民奔小康,但是至少已經實現了全民溫飽。

當然,肖圖白並不滿足於此,對於葛沽農場的負責人楊鬥說:“農場的高產量、高效率,脫離不了技術的支持。要通過培養人才,總結過去已知的技術和知識,並且探索更多的新技術、新知識。並且,農業技術和知識,要以促進農業產量和提高農場利潤率爲核心。”

楊鬥掏出筆記本,用鵝毛筆快速的記錄肖圖白的講話,說道:“現在農場已經成立農場學校,僱傭30多名教書匠,在全農場範圍內展開了掃盲教育。爭取讓全農場5400多名員工,都讀書識字。”

肖圖白很高興的說道:“農民掌握讀書識字技能是必須的!能夠讀書識字後,就能夠閱讀《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等等我國曆代先賢所著作的農業技術書籍。除了我國先賢的農業書籍要讀,還要翻譯海外其他國家學者著作的農業技術書籍。讓農民,都掌握先進的知識,知其然並且瞭解其所以然。而農民能夠讀寫文字,也能夠將自己的總結的新技術,寫成文字。技術的積累不斷髮展下去,農業產量不斷增長,長此以往,國泰民安不是夢想……”

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章 計劃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82章 暗流(三)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71章 豐收(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8章 欲練兵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45章 長崎(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55章 黨報(二)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17章 震動(一)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36章 送別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141章 勝了(一)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60章 棱堡(二)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1章 射擊訓練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177章 年假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81章 虜變(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78章 創刊(二)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57章 建黨(二)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33章 菸草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201章 香水第56章 建黨(一)
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3章 計劃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82章 暗流(三)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71章 豐收(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8章 欲練兵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45章 長崎(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55章 黨報(二)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86章 獨石口(四)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17章 震動(一)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36章 送別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141章 勝了(一)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60章 棱堡(二)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1章 射擊訓練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177章 年假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81章 虜變(三)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78章 創刊(二)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57章 建黨(二)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33章 菸草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201章 香水第56章 建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