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

聽到護衛在門外高叫,朝鮮國王李倧駕到時,正睡得迷迷糊糊的皇妃趙氏,睜開惺忪的眼睛,急急開門迎接。

門一打開,她便看到,李倧那張憤怒得幾乎有些扭曲的蒼老臉孔。

李倧兇猛地推門進入,咣噹一聲,屋門大開。

李倧隨即喝令護衛們在門外看守,便又砰地一聲將門關上。

接着,李倧轉過臉,他緊盯着趙氏滿是驚懼的雙眼,眼神凌厲,憤怒而兇狠,有如兩把燒得熾紅的尖刀。

皇妃趙氏臉上的笑容,驟然凝固了。

這一刻,她迅速地明白了,李倧深夜來這裡的目的。

“皇上,臣妾我。。。。。”

“啪!”

一記清脆響亮發力極狠的耳光,打斷了皇妃趙氏的急急申辨。

李倧顫抖着收回來扇得有些發痛的右手,他清楚地看到,皇妃趙氏那俊俏的臉上,浮起五個鮮紅的指印,一絲鮮血,緩緩從趙氏的嘴角流出。

皇妃趙氏撲通一聲跪下,兩串晶瑩的眼淚,已悄然奪眶而出。

“賤人,你究竟揹着孤幹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皇帝李倧的聲音,既憤怒又痛楚,他的手指顫顫地指着皇妃趙氏的鼻尖。

皇妃趙氏緩緩地擡起手,拭去嘴邊的殘留的鮮血,然後,她仰起頭,直視着憤怒不已的李倧,淡淡地回道:“皇上既已不信臣妾,臣妾又還能解釋什麼呢?”

李倧大怒,右手又高高揚起,作勢便要扇下,只不過手扇到半空時,他看到,皇妃趙氏直視着他的眼神,竟有種他前所未見的冰寒之色,李倧心下一緊,手便停住了。

“賤人,你老實告訴孤王,你與那明國大將李嘯,是否真有姦情?!”李倧壓低了聲音喝問道。

聽了李倧的喝問,皇妃趙氏,忽然慘笑起來。

這個寂靜得如同死去般的房間中,微弱的燭光搖曳着,將趙氏慘笑的臉龐,映成奇怪而可怖的形狀。

“賤人,你笑什麼?!”

見到皇妃趙氏這般發笑,李倧不覺心裡發毛,他竟心虛地逼問了一句。

“皇上,臣妾笑自已將要屈死於那毒婦之手,雖身死名滅,卻還要被他人取笑嘲弄,更心疼臣妾雖死,卻還要污了皇上的一世英名。”

趙氏慘笑的脣角,彎成一個諷刺的弧度。

“你,你說什麼。。。。。。”

“皇上,爲何你深夜來此,半句話都不問,便一口咬定臣妾與那李嘯有私通之事!”趙氏斂起笑容,冷冷道:“皇上罵臣妾事小,但要是污了那李大人之名聲,損了兩國之邦交友誼,則臣妾縱死,在九泉之下,亦是難安啊。”

“你!。。。。。”

“皇上,臣妾可以明白地告訴皇上,這段時間以來,臣妾之所以常去李大人之處,卻是因爲,皇上不在這江華島上,而臣妾身爲皇妃,乃是內宮之主,故只得拋頭露面,與那遠道來援的明國大將李嘯,籠絡親密,以拉近兩國關係,使李大人感覺幫助朝鮮確有所值。但臣妾雖刻意與李大人拉近關係,常贈些禮物與他,但絕無男女授受之親,若皇上實在不信,妾身無以自辨,皇上可親去問詢明國李大人。”

聽趙氏說完這番話後,李倧臉上的肌肉都在顫抖。

要自已真的蠢到去問李嘯有無這等**之事,只怕那李嘯當場就會與自已翻臉吧。恐問自已的問話一出,自已這個朝鮮國王,也就當到頭了。

這趙氏此話,堪稱誅心。

完全出乎了李倧的預料,這個只有十六歲的皇妃趙氏,這個往日裡看着柔弱可欺卑微恭順的趙氏,在這個深夜裡,竟展示出了李倧一直都沒有發現的陰狠心機與手段!

李倧忽然能聽到,自已那苦心營構的皇帝威嚴與氣度,在這瞬間,轟然崩塌的聲音。

原來,自已根本沒有能力懲治眼前的這個女人!

一股悲涼與羞憤交織的心緒,瞬間瀰漫了李倧全身。

與此同時,他突然感覺自已這個萬人之上的朝鮮皇帝,其實無比渺小。

李倧突然感覺全身極度乏力,他呆呆了看了看趙氏許久,然後輕嘆一聲,頹然坐在旁邊的椅子上。

房間中,頓時陷入一片極度壓抑的寂靜。

“皇上,夜已深了,就讓臣妾伏侍皇上歇息吧。”趙氏打破沉寂,小聲說道。

李倧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

燭光吹滅後,李倧將皇妃趙氏狠狠地壓在身下,嘴中說着含糊的斥罵之詞,一邊近乎瘋狂地來回插送。

黑夜中,李倧的表情陰鬱而痛苦,而被他壓在身下的皇妃趙氏,臉上卻漸漸浮起淡淡的微笑。

她竟於此時,又想起了昨天,與李嘯又一次歡愉雲雨之後,與李嘯在牀頭親密呢喃的情景。

“李大人,臣妾有了。。。。。。”

一臉微泌的香汗,鬢髮散亂,全身赤.裸躺在李嘯懷中的皇妃趙氏,向李嘯喃喃低語道。

“哦,這麼巧啊。。。。。。”

“最啊,臣妾算準了來月事的時間,現在卻一直未來,這可是你李大人乾的好事。”趙氏以一種微嗔的話語,仰頭對李嘯說話。

李嘯笑了起來,滿是柔情地看着她,目光中,卻滿是複雜的深意。

趙氏看得懂李嘯的眼神。

“李大人,我知道,你是擔心我沒說實話,不過你放心,不管你認不認這個孩子,也不管他是男是女,將來我都會好生撫養,畢竟,這是我們愛情的結晶。”趙氏輕輕地說完,更加緊密地依偎在李嘯身上。

李嘯輕笑了一下,亦順勢更加將她抱緊。

。。。。。。

想到這裡,在國王李倧的**瘋狂插送下,不停嬌吟的趙氏,心下卻又宛然而起一絲莫名的蒼涼。

在這個黑暗算計,爾虞我詐的宮廷中生活,有誰能明白一個外表光華無比的皇妃,其實卻是倍受冷落與排擠。偏偏如此境遇之時,卻還不得不裝出一副大度能容,承歡奉迎的恭順之狀,自已的內心,其實是怎麼樣的無可訴說的苦澀。

“期盼明月,期盼朝陽,期盼春風浴,可逆風不解,挾雨伴雪,催梅折枝去。

得非所願,願非所得,看命運嘲弄,造化遊戲,苦樂悲歡,終隨亂紅飛花去。。。。。。“

似乎,這首歌曲,便是自已那灰暗苦悲的命運的真實寫照。

而直到遇上了李嘯,自已那年僅十六,卻已是黯淡陰鬱的命運,才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這個明國的左都督,英俊瀟灑,氣度非凡,又能對自已這般體貼溫存,能與他相遇,簡直是上天安排的緣份。和這個讓自已傾心愛慕的男人在一起,自已唯一的願望,竟是兩人纏綿的時間,能過得越慢越好。

哼,說什麼我不守婦道,說什麼我不守貞潔,如果婦道與貞潔,只是讓青春年少的自已,孤苦伶仃地關在冷宮中,無人過問,無人關心,人前歡笑,人後掩泣的話,那這所謂的婦道與貞潔,豈非只是讓自已漸漸窒息的枷鎖?!

這狗屁的婦道貞潔,見鬼去吧!

也許,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象國王李倧這樣軟弱無能,卻又偏心偏意的男人,給他戴頂綠帽後,反而他會在患得患失之餘,能更加地珍惜自已。

說我賤,其實,某些男人更加說不出的下賤。

這些沒用的男人,把國家治理得一團糟,而對強敵畏縮如鼠,無計可施,卻對沒有反抗能力的柔弱女人,這般欺壓凌辱,這般高高在上,怎一個賤字了得!

現在,自已有了李嘯這個堅強的倚靠,哪怕李嘯不久會就會離開自已,但在這現實而黑暗的朝鮮宮廷中,自已的地位,卻會因爲李嘯的支持而愈發鞏固,也會愈發得到有奶便是孃的朝臣們的支持,至於那個淑儀趙氏,怕是要永遠地死了想趁機上位的心思了。

想到這裡,皇妃趙氏美麗的眼眸中,一道冰寒的冷光閃過。

哼,趙淑儀,你且莫得意得太早,在本妃勢力近一步壯大後,本妃定要讓你這個卑賤惡毒的女人,和你生的那些狗雜種,死無葬身之地!

。。。。。。

次日天亮後,國王李倧,以一種失魂落魄的模樣,早早離開了皇妃趙氏的房間。

李倧並沒有徑回淑儀趙氏的房間,而是去了二弟李俌的府上。

在令護衛嚴守房外後,李倧對自已最爲信任的弟弟,低聲吐訴了淑儀趙氏密訴皇妃趙氏與李嘯**一事。

房間中,頓時一片尷尬非常的氣氛。

“皇兄,其實此事,臣弟已然知曉。“李俌臉色陰沉地回答道。

“哦?“

“當日,那趙淑儀已來我府上,她一臉如獲至寶洋洋得意的模樣,特向臣弟密告此事。臣弟當即便警告她,讓她不得對任何人去說這件捕風捉影之事,沒想到,這個女人還是忍不住去跟皇兄說了。“

李俌眼神複雜而愧疚地望了一眼臉色難堪的哥哥,心下對那淑儀趙氏,卻是痛恨不已。

“二弟,若此事爲真,爲兄我,卻該如何處置?“

李倧的聲音很低,幾不可聞。

李俌撲通一聲,跪在李倧面前。

“皇兄,可願聽臣弟說番肺腑之言?“

“你說,孤恕你無罪。“

“皇兄,即便此事爲真,皇兄也只能把它當成子虛烏有之事,斷不可再去細查深究了啊!“李俌一臉悽楚地壓低聲音說道:”現在我朝鮮,經過此番清虜侵掠,國力已是衰弱不堪,可謂瀕近崩潰邊緣。若再因這等醜事,與那賴爲倚柱的李都督翻臉,臣弟只恐我朝鮮亡無日矣!“

李倧聽完,一臉激憤莫名,他狠狠一拳,砸在旁邊的桌子上,茶杯頓時驚跳而起,茶水溢流滿桌。

李俌連忙將茶杯扶起,然後匆匆抹了下淌流的茶水,復對李倧說道:“皇上,臣弟讀過漢人劉向所著的《說苑?復恩》,裡面有個故事,臣弟卻想對皇兄一講。“

“你說。“

“皇上,《說苑》上說,當年,楚晉爭霸之際,楚莊王夜宴羣臣,結果忽然來了一陣大風,吹熄了席間燈燭,在這瞬間黑暗之際,忽然皇后高叫起來,說有人趁黑調戲於她,被她扯去了帽纓,請國君重點燈燭後,檢查是誰沒有帽纓,然後便重重懲治他。皇兄,你可知道,那楚莊王,卻是如何應對?“

“哦,卻是如何?“

“那楚莊王,聽了皇后的喊叫,卻並沒有立刻令人重點燈燭,而是先令宴會上所有的臣子,皆扯落帽纓,再重新點燭,以此方式,對調戲皇后者不加追究。見國君不加追責,皇后怒問其故,楚莊王便說,現在天色已黑,君臣皆有醉意,一時失於禮儀,卻也情有可原,安可再去苟責一個醉臣乎?楚莊王用這句話,就此將此事摭掩過去。是夜,君臣盡歡,再未提任何有關調戲皇后之事。“

李俌頓了頓,復長嘆一聲說道:“那楚莊王這般江海氣量,結果,那夜調戲皇后被扯去帽纓的楚將唐皎,感激不已,發誓效忠。後來,楚莊王伐晉,中計落入重圍,眼看性命危殆之際,那楚將唐皎,奮不顧身,拼死衝殺,力透晉軍重重圍困,身受重傷,方救得莊王脫圍而去。後來楚莊王要給他賞賜,唐皎跪謝不受,並告之楚莊王,自已便是幾年前夜宴中調戲皇后,卻被莊王寬大處理之人,今日拼死救出君主,乃是報當日君王大度之恩也。皇兄,這便是臣弟要對你說的,絕帽纓收將心之典故。”

聽了二弟李俌的這個故事,李倧呆坐無語,眼中竟漸有晶瑩閃爍。

“皇兄,以臣弟看來,那明國李都督,與皇妃趙氏,畢竟皆是青春年少,每日相處,難免有些親暱之舉。但現在不過數日,李都督便要離開朝鮮,皇兄當可不必擔心他會復與趙皇妃有苟合的機會。那麼,若是皇上能這般大度處事,竟此事拋諸腦後,不聞不問,依然對李嘯恭敬從容相對,那李嘯乃是聰明之人,定會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從而對皇上心存感激。這樣的話,來日若有清軍入侵,或日本來襲,那李都督,定會盡快發付援兵,以救我朝鮮。皇兄,這般得失輕重,您可一定要慎重考慮清楚啊。”

聽了李俌的勸慰,李倧的臉色,漸漸地恢復了平靜。

“二弟所言甚是,兄長明白了。畢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李倧嘴邊,又泛起一絲苦笑:“若得朝鮮得保,皇族得全,這等男女風聞之事,孤確實沒必要太過深究。”

“皇兄能有這般遠見卓識,實爲我朝鮮軍民百姓之幸也,臣弟爲皇兄一賀。”

見得李倧已被自已說動,李俌頓時一臉輕鬆之色,他站起身來,向李倧長揖而拜。

李倧向李俌苦笑着擺了擺手,長嘆一聲後,轉頭面向暗處的他,沒人能看清他的表情。

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十章 引寇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十八章 軍令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
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十章 引寇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十九章 故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十八章 軍令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四十二章 謀勸祖大壽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八百五十三章 木邦城破,殘軍歸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士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