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

順天府,涿州城外,入關清軍大營。

一柄火炎金頂牛皮大帳中,清軍奉命大將軍,身着一身純白色精鋼鏨金鎧甲的睿親王多爾袞,正煩躁地在帳中踱來踱去。

在一旁的椅子上坐着的,清軍揚武大將軍,身着塗了紅漆,衣飾邊緣卻鑲着藍邊的精鋼鎧甲的鄭親王嶽託,同樣一臉凝重,神情肅穆。

多爾袞忽地站住,他扭過頭望向嶽託,英俊的臉上滿是怨怒之色,恨恨地說道:“我軍自通州南下,橫掃整個順天府,固安、東安、永清等地,基本一鼓而下,全軍氣勢,何人可匹!現在只要再拿下這涿州,滅了這盧象升部兵馬,則在北直隸的明軍勢力,基本不復爲慮。而兵力薄弱的冀中與冀南,將再無任何明軍,能阻擋我軍之凌厲兵鋒!然後我軍再分兵四掠,怕是至少能抓獲數十萬明國百姓,和數不清的財產牲畜啊!“

多爾袞說到這裡,臉上滿是惆悵之色:“奈何現在這老四,竟連下兩道狗屁聖旨,要我軍立刻放棄攻打河北,反而捨近求遠,去攻打山東登州的李嘯,真真笑談!”

嶽託捋須無言,只是嘆息搖頭。

多爾袞亦是長長一聲嘆息,又自顧自地說道:“有道是,爲將者,不可因怒而興兵,若我軍真就此改變原定計劃,全力去攻打山東,豈非正中了李嘯調虎離山之計?況且金復二州被李嘯偷襲,已成一片廢墟,那就更需要我入關清軍大掠明國,將大批百姓作爲包衣帶回,以彌補我大清國中之損失,方爲合理。卻又爲何,放着擺在面前的肥肉不吃,要跑去遙遠的山東登州去啃硬骨頭呢?!”

多爾袞愈說愈氣,又恨恨地說道:“阿達禮被殺,完顏葉臣投敵,我身爲大清睿親王,難道心頭不難過,不痛恨嗎?只是我大清上下,被憤怒衝昏頭腦,不能清醒認清形勢,反而被那狡詐兇狠的漢狗李嘯,牽着鼻子走的話,我十萬入關大軍,只恐前途莫測啊。”

多爾袞說到這裡,狠狠地跺了下腳,隨及拉過一把官帽椅,氣咻咻地坐下。

“睿親王息怒,以我看來,皇上此舉,怕是亦多有苦衷。”聽完了多爾袞的抱怨,嶽託在一旁緩緩說道:“現在金復兩地,皆被唐軍徹底毀滅,阿達禮被剝皮揎草處死,完顏葉臣又率部投敵,整個大清朝廷,已被徹底驚駭。值此人心惶惶之際,皇上雖貴爲一國之尊,卻也不得不要給王公大臣及軍民百姓一個妥善交待啊!不然的話,何以安定人心?若我軍真能攻下登州,取了那狗賊李嘯的狗頭,也足告慰金復兩地戰死將士的在天英靈,亦足以堵住朝中諸臣那悠悠之口了。這話再說回來,皇上能頂住朝中壓力,沒有被李嘯給打蒙震懾,從而急召咱們回去,就還算是清醒之舉了。”

“那也不該這般急急地改變計劃,讓我軍就此放棄整個唾手可得的冀中冀南,反而掉頭去攻打那足有上千裡之遙的山東登州。似這般捨近求遠,只圖一時泄憤,又是何道理?!”多爾袞繃着臉說道。

嶽託臉現苦笑,又是一聲長嘆。

說起來,嶽託與皇太極的關係,其實是一直都不好。幾年前,因爲嶽託不肯奉皇太極之令,殺掉自已的妻子阿木沙禮,以及私下放走了反叛明國而去的額弼綸與卓那希,更使他與皇太極的關係,惡劣得無以復加。

只不過,爲了維持大清皇族表面上的和睦,皇太極還是假惺惺對嶽託委給重任,讓他當入關清軍的副將。只不過,他名爲副將,卻基本只能給飛揚跋扈擅權獨斷的多爾袞打打下手,在入關清軍的真實地位,也只能勉強與豪格、阿巴泰、杜度等其他入關將領持平而已。

嶽託雖與皇太極不和,卻還幫他說話,亦是無奈之舉。畢竟大軍在外,當以和爲貴。若入關的清軍內部鬧起矛盾來,對於清朝來說,將會是一場重大損失,而原本一敗塗地的明軍,則將重新得到喘息休養的機會,這一切,都不是一心以大局爲重的嶽託,所希望看到的。

“睿親王,以我之見,我軍還是聽從皇上諭令吧,放棄攻打涿州和圖謀冀中冀南的打算,轉向東南,由靜海入滄州,再往山東而去,方可不負皇上所託啊。”嶽託低聲勸道。

不料,聽了嶽託的話,多爾袞兩道冷冷的目光投來,鼻子中卻是一聲冷哼。

他冷冷開口道:“成親王,該不會是因爲那阿達禮是你侄兒,你急着去山東攻打李嘯,好爲他報仇吧?!哼,本將既被任命爲入關大軍主將,這軍隊調動與作戰安排,自是全憑本將一人作主擔責,成親王又何必多言。”

見自已一片好意,卻反被這多爾袞冷言冷語一頓嗆白,嶽託亦是變了臉色,他一咬牙,便出語相譏道:“睿親王,本王雖不才,卻也知道不可因私廢私之理,豈會將兒女親情與軍情大事混爲一談!只不過,睿親王若要硬以所謂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爲理由,來違抗皇上連下的兩道聖旨,則本王只恐隔牆有耳,睿親王縱立大功,但在返回大清之後,只怕是沒什麼好果子吃。”

“你!。。。。。。”

聽了嶽託譏諷的話語,多爾袞咬着牙,臉現猙獰之色,雙手握拳,卻強自忍住沒有發作。

嶽託的話,有如一根尖銳的鋼針,扎得多爾袞的心,在汩汩流血。

多樂袞不得不承認,嶽託說的是對的。

如果自已強硬地違抗皇太極的諭令,不掉頭去攻打山東,而是繼續攻打北直隸的話,那自已就算立下大功,在回到清國後,那個坐在龍椅上的陰險小人,一定會想盡辦法來懲處自已。

更何況,皇太極安插了長子豪格在自已身邊,自已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只怕稍顯異常,這個可惡的傢伙,就會添油加醋地向他的父皇稟報了。這樣一來,自已莫說違抗皇帝的諭令,哪怕只是要另行制定軍事計劃,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可恨啊,可恨這大清國的皇帝,是那個連騎馬都困難的大胖子,而不是英俊睿智又勇武強壯的自已。

這個殺父篡位,又謀殺了自已母親阿巴亥的惡棍皇太極,本王何時才能將你親手宰殺,報了這血海深仇,再登上那把金燦燦的龍椅啊。。。。。。

多爾袞仰頭長嘆了一聲,悶坐了半晌,才低聲說道:“好吧,本王按令行事便是。只是,我軍方到涿州,便立刻撤走,實在有傷士氣,務必要拿下這涿州,我軍方再無後顧之憂。”

嶽託見多爾袞最終鬆口,不覺心下一鬆,急急而道:“如此甚好,我等皆聽睿親王安排。”

多爾袞冷笑一下,便道:“那接下來,我軍兵分兩部,每部五萬人,分別行動,其中一部兵馬由本王親自率領,攻下涿州城,消滅盧象升部。另一部兵馬,由嶽託你率領,過靜海,入滄州,直攻山東武定州,攻下武定州後,就地搶掠休整,等我軍南下匯合後,再全軍合力東攻,徑取登州。”

嶽託站起身來,拱手抱拳,大聲應命。

當天下午,清軍隨即分兵行動。

如先前入關時一樣,清軍分成左右兩翼兵馬,由多爾袞領左翼兵,以豪格、阿巴泰爲副,主攻涿州城,而嶽託領右翼兵,以杜度、尼堪爲副,作爲攻打山東的先遣部隊,從涿州拔營而去,徑往攻打東南方向的靜海縣,再攻入滄州地界。

見到城外那密密麻麻的清軍部隊,竟然有一半人馬,迅速地往東南方向撤走,站在涿州城頭,一臉憔悴盧象升,臉上卻沒有半點高興的神色。

自來到涿州後,每天苦盼援兵的盧象升,非但沒有等來半個援兵,反而又中了那陰險小人楊嗣昌的算計。

在前幾天,楊嗣昌傳達皇帝旨意,復將城中山西總兵虎大威的3000兵馬調往霸州駐防,宣府鎮副總兵楊國柱的2000兵馬調往雄縣駐防,生生再斷盧象升兩條臂膀。

故現在涿州城中,只有他的本部兵馬5000人,尚且堅守於涿州城中。

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想只憑這士氣低沉的5000兵馬,抵擋住那5萬清軍,難度無異於登天。

清軍已來了兩天,先是安屯駐紮於城外,四下擄掠涿州鄉野,而就在今天,盧象升從千里鏡中看到,清軍已然運來大批攻城器械,那麼可以想見,最遲在明日,這些如狼似虎的清軍,就要對涿州發起進攻了。

自已真的能守住,這位於北直隸咽喉要地的涿州城麼?

盧象升在心底,反覆問自已。

當然,盧象升絕不會知道,在真實歷史上,他的遭遇,卻比現在還有涿州城可守的他,要悲慘得多。

史載,崇禎十一年十二月,領兵抗清的盧象升,進駐鉅鹿賈莊。而太監高起潛,則統帥入援的關寧兵馬數萬人,駐屯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盧象升多次派遣行營贊畫楊廷麟,去向高起潛請求分兵援助,或是兩軍合兵共抗清軍,可恨那一心只想與清廷議和高起潛,不顧國家大局,對盧象升的要求完全不予理睬。

盧象升得到消息,悲憤莫名,又萬般無奈,他深知僅憑自已這點兵馬,難於獨守賈莊,便想退至鉅鹿城中駐守。誰知,他方領兵至蒿水橋,就被清軍主力包圍。盧象升自領親兵居中,山西總兵虎大威護左翼,宣府鎮副總兵楊國柱護右翼,與數倍於已的清軍在野外,展開激戰。

讓盧象升萬萬沒想到的是,兩軍甫一交戰,虎大威與楊國柱二人,就先後率軍逃跑,無恥的丟下主帥盧象升潰散逃去,充分展示了明軍出賣隊友以鄰爲壑的“光榮傳統”,只剩盧象升率本部殘餘兵馬拼死力戰,最終力戰而亡。“象升督師拒戰,以孤軍無援,炮盡矢竭,徒手格鬥,身被四矢三刃,猶自大呼殺敵,終圍攻而死,僕顧顯殉”。

面現在的盧象升,雖然虎大威部和楊國柱部被調走,但他能憑城固守,卻比歷史上只能被迫打那場悲慘的野戰的自已,要強太多。

“盧總督,看樣子,清軍最遲於明天,就要開始攻城了。”旁邊的家丁隊長陳安,一臉憂心忡忡地說道。

盧象升木然無應,有如一具木偶一般呆站了許久,才扭頭對陳安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軍只管盡力爲國守城便是。陳安,我軍的佈防,可皆安排好了?”

“稟總督,四面城牆的防守兵馬,皆已安排妥當。滾木擂石、灰瓶金汁之類亦皆已備好。只可惜城頭各類火炮太少,難於遠距離打擊清軍。”陳安低聲答道。

陳安頓了下,又忍不住問道:”盧總督,城外清軍,怕是至少有5萬兵馬,我軍守城兵馬不過五千,僅有敵軍的十分之一。我軍苦守孤城,外無援兵,真的能抗住清軍之攻擊麼?“

聽了陳安的話,盧象升的臉上,猛地抽搐了一下。

他忽地想起了,宋朝的岳珂,在那《金佗稡編》一書中,寫下的那句話:“自古未有權臣在內,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

這句話,倒是極其準確地描出了盧象升此時的真實境況。

在這清軍已然入關的危急時刻,大明帝國已是內外交困之際,一衆朝臣與將領,尚在蠅營狗苟,營私逐利,完全不想如何保家衛國之事,反而各逞意氣,互相拆臺,一味內訌爭鬥。這些所謂的國家重臣,似乎根本不知道,這國之將傾,復有完卵乎的淺顯道理。

可嘆哪,可嘆我大明煌煌二百餘年,難道現在,真的氣數要盡了麼?

“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恨。國有若人,非封疆福。”盧象升眼神迷茫,喃喃地吐出這句話。

不過,他在長嘆一聲後,還是苦笑着對陳安說道:“我等身爲大明臣子,只管盡心盡責爲國殺敵便是。至於成敗利鈍,功名得失,又何必過於計較。總之,拼盡這一腔熱血,爲國家爲君上盡忱忠誠,盡到做臣子的本份便好。”

盧象升說完,兩個人都陷入了沉默。

沒有人知道,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命運。

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二章 伏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
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二章 伏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四百零九章 先破城,再打援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